分享

立秋后,仍不要忘记祛湿

 东雅之曦 2012-08-28

立秋后,仍不要忘记祛湿

今天是立秋第二天,立秋预示着夏季已经结束。即将迎来凉爽的天气,但秋后还有一伏,秋老虎气候仍在,天气闷热,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今年的三伏天,雨水大,湿气重,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受到湿邪的侵袭,有的可能潜伏下来,对身体造成慢性危害。所以,虽然暑季已过,但每个人都应检查一下自己,看看是否还有湿邪的困扰。及时清除体内的湿邪,对于保持身体的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你体内有湿吗?请按下面的症状,对照一下。

头部发沉,象裹住东西一样,头脑不清楚,头晕,身体沉重;

困倦,不精神,脸发胀,眼皮肿,脚面肿;

胸闷,腹胀,不想吃饭,稀便,或喝啤酒、吃凉东西后拉肚子;

经常咳嗽,有痰,肢体关节痛,阴天下雨感觉周身或关节不适;

口粘,常起口疮,口角烂容易上火,不想喝水;

女性阴部溃疡,白带较多,男性阴囊潮湿;

皮肤湿疹,经常起小水泡,皮肤烂;

发低烧,伴身体酸楚不适;

小便少,小便混浊,舌苔白腻。

您有上述症状吗?如果有,说明你体内有湿,应立即着手袪湿。由于湿邪的阻滞,会使你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气血循环阻滞,成为百病的祸根。因此祛湿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祛湿呢?《黄帝内经》曾告诉我们祛湿的原则,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致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也就是说,温药可以化湿,苦药能燥湿,淡渗之品可以利湿,辛味药能散湿。因此中医有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清热利湿,淡渗利湿,辛开利水,活血利水等多种袪湿方法。

我们知道,四川湿气较重,所以人们善吃辣椒及蒸附子吃。这是有道理的,但不是很好的方法。因为夏季湿多化热,湿热内蕴,加上辛辣之品,会助生内热,导致上火。

我们通常根据湿邪困阻的部位,采用相应的治法。

湿邪困遏肌表及上焦,出现头晕、头昏,肢体沉重等症状。可用荷叶、薄荷、苏叶适量泡茶饮用。

不想吃饭,说明中焦有湿,煮粥时放入砂仁、薏米、豆蔻等芳化湿浊之品。

如果下肢浮肿,小便不畅,说明下焦有湿,可用竹叶、茯苓、玉米须及猪苓煮水喝。

有些人经常口腔溃疡或身上多发湿疹,多是体内湿热为患,可用清热利湿的药物来治疗,如凉拌鱼腥草,五爪龙炖菜,茵陈、鸡骨草泡茶饮用。

如你的小便混浊,可选用竹叶、车前子泡茶饮用。

除采取上述措施,大家还应该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应对秋后的伏天,避免湿邪侵袭,远离疾病困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