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旧梦 古镇遗韵

 幽湖落云 2012-08-28
江南旧梦 古镇遗韵   文 / 王立
 
风情旖旎的江南古镇,一派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的水乡神韵;青瓦白墙、木栅花窗的建筑构成了江南特有的经典画面;断简般的石板路、狭长幽深的小巷,宛如一首首韵味悠长的唐诗宋词;吴侬软语、儿女柔情的水乡古镇,在不经意间透露出浓郁的吴越风情来。
故乡濮院,乃是一座始建于唐宋年间的千年古镇。与江南的周庄、西塘、乌镇、同里等大多数古镇一样,曾是“江南四大织造名镇”的濮院,因“天下第一绸”而扬名海内外。如今的濮院,则是以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著称于世。
“西施昔日妆楼犹存,范蠡泛舟幽湖尚在。”古镇濮院随着商贸新城的崛起,唐风宋韵的历史文化遗迹,已是江南旧梦、古镇遗韵。

女儿桥
风景秀丽的杭嘉湖平原,河网如织,古桥密辍。每一座古桥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每一个美丽的故事都蕴含了厚重的历史意义。濮院的女儿桥,就是古镇意味深长的文化景致,是古镇后人解读镇史的密码。
记得那年一个深秋的午后,青春年少的我寻寻觅觅来到了女儿桥畔。我急切地打量着这桥、这溪——但见拱形的石桥,斑驳荒芜,苔藓遍布;溪水尚存,已不鲜灵。遥想当年,诸暨萱萝山麓的浣纱女西施以身许国,从越国绍兴赶赴吴都苏州途中,在此弃舟登岸,在古镇专习吴侬软语、轻歌曼舞,以期取悦吴王、迷其心志。夫差好色,果然中计,沉湎美色,终至亡国。后幽湖百姓为纪念西施,就筹资建了这座小石桥,时名“语儿桥”后称“女儿桥”,成为濮院古景之一。相传,古时候濮院的姑娘出嫁时都要走一走这女儿桥。千百年来,女儿桥屡建屡毁。沧海桑田,岁月如风,这古老的女儿桥,目睹了人世间的几多兴衰、几多风雨,如今在无言地诉说着什么呢?
从翻阅那本古旧的《濮院志》中,我可以想象到旧日的语儿溪上女儿桥,是怎样的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当时这语儿溪两岸,遍植梅树。花开时节,馥郁扑鼻。随风飘扬的花瓣铺满了语儿溪,溪水鲜艳动人。这使得古镇的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起来,并别出心裁地把曾称“幽湖”的古镇别称为“梅泾”。西施是一个绝色佳人,临波梳妆的她怎能错过这美丽花季,也许她也曾依依流连在这梅林之中。那窈窕女子掩映在灿烂芬芳的梅花丛中,笑靥如花,其国色天香、风情万种,曾给古镇留下了多少惊艳的印象、又给后人增添了多少缠绵的怀想!这毕竟是百年不遇、千年难得的人间美景呀!
九十年代初,一群美专学生四处寻觅江南古景,写生作画。当他们来到这女儿桥畔时,一个个喜不自禁、欢呼雀跃。这里有古老的景致、尘封的岁月,更有西施的倩影、迷人的传说……这一切,激起了丹青之子们的创作****,他们神情专注地描摹绘作,把女儿桥尽收笔底。后来,其中一幅名为《女儿桥》的画作,被刊登在一家美术杂志的封底,又以其独特的江南风情被推荐到海外异域。斑驳荒芜的女儿桥,带着浓郁的乡情,带着美丽绝伦的神韵,令海外游子争相一睹,慰藉着流浪他乡的灵魂。
然而,《女儿桥》却没有使本乡本土的古镇乡民为之激动和兴奋。文化的意义已被淹没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中。天资聪颖的濮院人以自己的双手编织了一个全国最大的羊毛衫世界,几乎在一夜之间,古镇已是“日出万件衣”的盛况,不仅承续了当年“日出万匹绸”的旧梦,而且再造了古镇经济前所未有的辉煌与高度。因而,当古镇出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名人时,也没有能引起乡邻的热情与关注。她就是梅泾女儿陈娟红。在一九九一年十月“世界超级模特大赛中国赛区选拔赛暨中国第二届十佳模特评选”活动中,陈娟红脱颖而出、荣获冠军,翌年又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世界超级模特大赛”中,以东方人的外形、魅力、气质和风度,以其自然、清新的表演艺术,摘取了“世界超级模特”的桂冠。她是从女儿桥畔走向世界颁奖台的。也许是古镇人杰地灵,又或许是昔日西施遗风犹在,孕育出了这样一个钟灵毓秀的女子。此时的古镇人正沉浸在创业的兴奋之中,引以自豪的是金钱的累积与财富的增殖,即使是世界名模也毫不在意无暇一顾,更不用说区区一幅《女儿桥》画作,恐怕就连一层涟漪都不曾在心中泛起。而西施、范蠡在春秋末期遗留在濮院的古景与传说、古时濮院一年一度的珠宝会、水龙会、乞巧节等等民间文化活动,已仅仅只是多情的文人遗留在镇志上的缱绻旧梦。
今年初春的一个傍晚,我又来到了女儿桥畔。在那造型美观、刻线流畅的石雕座椅轻轻地坐下、静静地凭吊。夕阳映照下的女儿桥更加落寞荒凉了,如同一个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心事万重、沉默无言。昔日鲜妍清冽的语儿溪几近干涸,死水混沌,已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梅花怒放、鸟语花香的景色早已是梦里依稀成往事。古老的女儿桥,是否已成工业文明时代的最后一处绝景?我是不是最后一个痴情无奈的凭吊者?也许若干年后,古老的女儿桥与那历史往事一样灰飞烟灭,让后人再难寻踪影。我与女儿桥相对无语,不胜悲凉,竟至泪眼朦胧。
女儿桥!我在心中为你一叹再叹:
女儿桥啊女儿桥!

银杏树

郁郁葱葱、巍然屹立的两株银杏树,植根于古镇沃土,已逾八百年。在漫长的岁月中,除了永恒的时间,只有这银杏树见证了古镇的沧海桑田。
据乡贤张松林先生考证,这两株银杏树均为金扇银杏,因其树叶到秋冬时转为金黄色而得名,是一种被视为活化石的珍稀树种。一树高33米⒘硪皇鞲?7米,都是三、四人合抱之粗,分东西两首遥遥相峙、挺拔雄壮。树为南宋康王的宠臣濮凤驸马亲手所植。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实是造福乡梓之举,但后人对栽树人从此念念不忘,濮凤驸马因树而名垂千百年,乃是活生生的功德之碑。
银杏树所处的中学校园,古为“福善寺”,清朝康熙六十一年被敕赐名为“香海寺”。当时四周环水、垂杨万千,花木茂盛、银杏葱茏,风景极为秀丽,为古镇八景之首:福善翠冷。明朝知名学者宋濂曾撰诗曰:太古烟霞错绣楹、拍天苍翠缬虚明。擘开千佛无文印、不似空题雁塔名。其“拍天苍翠”当指金扇银杏之雄伟壮观。这香海寺在历代兵家战火中,屡毁屡修、多灾多难。如今,业已致富的古镇人发思古之幽情、念我佛之慈怀,多方奔走筹集巨资,用于保护和恢复始建于元代的香海禅寺。择地修建、占地150亩的香海寺将成为集宗教、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景点,再现浙北第一寺的雄伟气势。然而这两株银杏树,只能是属于昔日香海寺的镇寺之宝了。
银杏树下故事颇多,有一传说殊为有趣。想当年这两株银杏树,年年硕果累累,乡民争相上树,采摘白果。由于树高枝繁,上树人众,每年都有好多人不慎摔落掉地,不死即伤。有一年,灵隐寺济公和尚云游至此,听说此事后,合掌念道:“罪过、罪过!”遂来到两株银杏树前,拍了拍树身。噫,佛法无边、树通人性,从此以后,这银杏树不再结果。
穿过岁月尘烟、深入古镇历史,我为古镇昔日的荣光与辉煌而感叹不已。是的,故乡濮院,不愧为杭嘉湖平原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自南宋至清朝康乾年间,是古镇的兴旺、鼎盛时期。其丝绸业“日工月盛”,“是以一镇之内坐贾持衡,行商麋至,终岁贸易不下数十万金”,丝绸产品运销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故有“海内争夸濮院绸”之说,为江南四大织造名镇之一。文学巨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曾受康熙大帝委任“江宁织造”,而清代皇帝的服装是由江南三织造——苏州、杭州、江宁(南京)负责定织与剌绣的,所以曹家富庶豪门,权倾一时。在现有的史料中,没有看到江宁织造曹氏是否造访过濮院的记载,但是“濮绸”之名,曹氏一定曾经耳闻目睹,因为这是宫廷贡绸的江南极品。其时古镇方圆十二里,肆廛栉比、华厦鳞次,“俨然嘉禾一巨镇”。经济的繁荣,带来文化的昌盛。浙江名流赵孟頫、杨维桢、宋濂等曾客居于此。银杏树下、女儿桥畔,文人墨客谈笑风生,既吟诗作画、又著书立说。此情此景,令晚生后辈羡慕不已。可叹鸦片战争以后,国势日衰、外强肆虐,古镇丝绸业在帝国主义的外来入侵与掠夺中,逐步陷入困境,走向衰落。茅盾先生所著的小说《春蚕》,是江南丝绸之乡因为外国侵略和国内战争而受到重创的典型缩影。抗日战争时期,濮院古镇沦陷,侵华日军欲砍银杏树以作军用物资,无奈此树巨大,无法锯断,只得悻悻作罢。至今树身锯痕犹在,印证着日军之暴虐。抚摸着银杏树锯痕,仿佛触摸了历史的伤疤。然而,根深叶茂的银杏树,饱受磨难而更加苍劲。
历经宋元明清、览遍人间风雨的银杏树,曾经目睹古镇“日出万匹绸”的盛况,如今又亲历“日出万件衣”的奇景,“天下第一绸”的蚕乡宝地已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衰落与繁华、阴暗与灿烂,几度风雨几番春秋,古镇换了新颜,重现当年江南商贾重地、富庶之乡的耀人风采。
古老的银杏树,那挺拔的躯干、粗壮的虬枝、金黄的叶片,是否也洋溢着树逢盛世的喜悦与自豪?

翔云观

翔云观,你是我梦中的道家净地吗?
多少次,我欲虔诚叩访,可又恐打扰了你那残存的清梦。
静静地伫立在你那虽然破旧衰落、但是依然巍峨壮观的山门前,细细地打量、默默地追思,令我感慨不已,思绪万千。
历经将近七百年的风风雨雨,你那构建坚挺的山门依然屹立不倒,字迹依稀可见。门楣上方刻有“翔云高眺”的砖额,原为乾隆进士、左都御史窦光鼐所书。左右边门为马蹄形,东额镌“春和”、西额刻“秋爽”。门前便是千年古镇濮院的市河。曾经清澈的河水如今已是混浊不堪,缓缓而又无言地流逝而去。
我多想推门而进,与诸位得道法师坐而论道。然而,我却心慌神颤,不敢造次。
那块珍罕奇石今可安在?石高两丈余,型奇穴众,耸峭玲珑。遇雨来临,石穴中便有五色云彩飘然而出,故名翔云石。翔云观因此得名。翔云石真乃举世无双,惜乎晚生无缘亲见,引为人生一大憾事!
观内真武殿、三清阁、大戏台、文昌阁、财神殿等是否安然无恙?那是古镇乡民引以为豪、留恋忘返的人文景观。尤其在农历七月十五前后观内举行的“翻经会”,堪称古镇的盛大节日。观内道士将所藏经书全部置于庭院中摊晒。据传,凡是翻晒过经书的人,神仙将保佑其蚕事顺利、取得好收成。杭嘉湖乃蚕桑之乡,四乡八邻的蚕农无不纷至沓来,在烈日之下挥汗翻经,以祈求神仙赐福。有古诗为证:“中元百货集仙坛,士女翻经汗雨弹。报道神仙今日降,翔云观阁五云蟠。”此情此景,已湮灭不再。
观内木质轩廊,雕梁画栋,可否容我漫步小憩倾心赏析?哪怕仅仅让我看上一眼书法名家董其昌题写的“三清宝阁”、“三元宝殿”的匾额,已是三生有幸。或许,还可以幸遇观内道士,得以授道解惑,那更是如聆天籁之音了。或者,让我借宝殿一角,静静参读,静静悟道,抛却万丈红尘,让浮躁的心灵复归宁静。
翔云观始建于公元1309年,与苏州玄妙观、乌镇修真观并称江南三大道观。然而,这已仅仅是历史的记载,曾经的辉煌与荣光,只能从发黄的故纸堆里去搜寻追索。
因为我知道,推开你那紧锁的大门,观内已是——
一片废墟!
即使我怀着一千个美好的期待与梦想,也必须面对如此不堪的现实。哦,翔云观!
让我惟一得以安慰的是,当观内已是一片废墟时,你那保存完好的山门,在1991年6月被列为桐乡县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政府的这一善举,为江南古镇保留了一叶古老的风景,也为古镇乡民保存了一份古典的情怀。
翔云观,每当走近你的山门,我首先想起的是明代诗人宋濂为你撰写的诗词。现在,就让我站在临河的山门前,轻轻地吟诵给你听吧:

凌虚不用跨青牛,
拄杖为龙任去留。
极目山川知已在,
乾坤冷落片云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