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病逝后才感悟家有老是一“宝”

 阿里山图书馆 2012-08-28

                 母亲病逝后才感悟家有老是一“宝”

家庭需用亲情来滋养,亲情不仅指父母儿女之情,祖孙亲情同样应是一个家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母亲去世后一天在网上见到了远在海南的堂弟,说到母亲的病逝后也说道了祖籍老家的我们爷爷奶奶。那时候自己年龄小,加之父亲也是在外地工作,我们回去看望爷奶的机会也不多,所以就总觉得和爷奶之间没什么亲情。

后来自己工作成婚之后,自己女儿的情况和自己过去的家庭状一样。前不久母亲病危期间,尽管女儿也多次电话中问候了母亲的病情,可是从女儿的问候中就能感到女儿与她母亲之间的情感很淡漠。而老家大妹小妹还有弟弟家的孩子们,他们与母亲的情感就显得别样的不同。母亲病危住在医院,孩子们经常到医院去看望他们的姥姥奶奶,每次都会坐在床边拉着母亲的手,抚摸着安慰着他们病危中的母亲。每当看到这一幕,让自己的内心就觉得很内疚也很感动。

办完母亲丧事,返回自己家后,我便一直在想,一人独居是不能称其为家的,有了妻子有了自己的儿女呢?这似乎也不够完整。

 

在的孩子大多都不愿与父母一起居住一起生活,这种“树大分枝”的现象表面上看似乎很幸福也很美满,其实也很孤独,因为他们身边没有了老人的身影,所以他们的心灵应该都是孤独的,缺少护佑的。身边没有了老人的护佑,这对一个家庭来说难道这不是一种情感上上的缺失吗?至少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生活在亲情上是不够圆满,不够完整的。

 

亲情可以滋养人的心灵。当然这种滋养更需要传承。俗话讲“家有老是一宝”,我想“宝”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给一个家庭在亲情上带来更多的佑护与慰藉,更在于他们存在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亲情传承。一个家庭有老人和没有老人是不一样的。在身边有祖辈老人呵护下长大的孩子,与两代孤居的家庭相比,前者更懂得什么是亲情

 

家中有“宝”的家庭,老人的生活得到了照顾得到了安抚,儿孙的心灵也得到了慰藉,这种相互相之间的关心与照应的也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的本身便是一种承上启下的完美的亲情组合与传承。身为人子有关顾老人的义务,也有养育儿女的责任。身为人父人母都应看到,养育儿女能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和快乐,敬养老人更能给一个家庭带来亲情上的完美。

 

也有人认为和老人一起生活很不方便,其实这也是一种很自私的想法。所谓的方便与不方便都是相互的,如果为了自己的方便就把老人视做不方便,这样老人岂不成了累赘,岂不成了一种负担?将老人拒之门外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方便,这更是一种不道德没有孝心的行为。这样的人是否曾想过自己也有老去的时候?他们到了晚年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这样的人将来还会有天伦之乐吗?

 

和老人一起生活或是和老人相近生活,这种家庭组合看似多了许多不方便,也多了许多负担,可是这就是我们原本应有的生活,这种生活也是我们生活中一种亲情的需要,相对于我们失去的那些所谓的不方便,一切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家庭生活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四个字,那就是:尊老爱幼。如果一个家庭只有“幼”可爱,而无“老”可尊,这对孩子的亲情培养也是一种残缺。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看不到自己的父母对祖辈的尊敬自然就失去了效仿的榜样,所以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自然就没有了传承的根基。

 

尊老就是尊自己,爱老一样是在爱我们自己的未来。

 

三代同居或是和老人同居一处的生活,这不仅可以给自己,给自己的亲人带来更多的亲情,也可以让一个家庭的情感结构更加完美。大凡理解了此意的人,恐怕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理解了家庭亲情的完整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