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赵守祥先生的新作:《台头。凤凰台。巨淀湖》

 东夷人士99999 2012-08-28

推荐赵守祥先生的新作

;

赵守祥先生的《 台头。凤凰台。巨淀湖》与《寿光新释》一样,是篇朴实无华而内容丰富确凿的学术文章。意在找寻失去的记忆,重现祖先的历史辉煌。在GDP和城市化高歌猛进的今天,养育了祖先千百年的那片黄土地,已经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是谁?我们从那里来?已经变的模糊不清。寻找历史,就是寻找昨天,寻找祖先,寻找我们的来路。如果人们的头脑里只有今天的高楼,今天的热闹,今天的时尚,没有祖先的历史,没有往日的记忆,人的思想将变的异常粗俗、浮燥、苍白,没有根底、文化人而没有文化。感谢赵守祥先生的辛劳之作。

 

 

 

台头·凤凰台·巨淀湖

             ——论台头一带的历史文化特点

赵守祥

    内容提要:清末以前,今台头镇区域分属秦城乡和丰城乡。台头镇域环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湖巨淀湖。远古时期的大湖与人类文明密切相关。巨淀湖畔诞生和繁衍了少昊氏一族,少昊族是大汶口文化的创造者,是源出于寿光的己姓族的祖先。王高是寿光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条古弥河入古巨淀湖的入口。少昊名挚(鸷),以鸟为图腾,少昊后裔益族之益的古文即一燕子(玄鸟)的象形。商族亦以鸟为图腾(玄鸟即燕子又神化为凤)。少昊之昊与皋、高通。王高古称王皋。皋即皋鸡(长尾鸡)。寿光大抱鸡、寿光大鸡、王高虎头鸡。清乾隆年间出土于纪侯台下的“纪侯钟”上铭有凫(长尾鸡)像。南台头凤凰台是龙山文化以至商周宋金的重要文化遗址。寿光有三处凤凰台,均是寿光先民因于祖先的图腾崇拜而留下的历史痕迹。台头凤凰台是秦皇、汉武东巡在寿光境内路经的重要地点。汉武帝躬耕巨淀即在湖之南岸。台头之称是明代盐业生产中盐民头目的职务之称。台头又有七个以陀为名的村庄,均是过去堆盐之地而衍为村名。凤凰台应是古代盐业生产中的一处行政管理中心所在地。20世纪早期,台头一带成为寿光、广饶两县革命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张玉山在凤台小学受到启蒙教育,省立第一师范学业结束带病回到张家庄,带领青年扒去凤凰台庙里的泥胎神像,办起一所高级小学。张玉山、王云生赴青岛由邓恩铭介绍入团,同年转党,邓恩铭来到张家庄,要求他们发展党的组织。1924年秋,建立寿(光)广(饶)党支部,张玉山为书记。19268月,在张家庄建立中共寿光县委,张玉山为书记。1928年春,在田柳镇崔家双凤小学召开全县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新一届寿光县委,王云生为书记。193112月,在南台头村成立寿光中心县委(辖寿、潍、广、益四县)。19329月,在崔家庄成立寿光临时县委。1935年,成立寿光六区西部区委(西北特委)。19368月,在北台头村建立寿光工委(不久正式建立寿光县委),陈少卿任县委书记,王云生、马保三、陈纪明、陈增光、王登盈为委员。在县委领导下,马保三等分别获取寿光西北部国民党政府3个乡的乡长职务。19371229,在牛头镇举行八支队起义,时有5个中队、700多人,仅一个月后,扩至1000余支枪、2000多人。八支队东征昌、潍、蓬、黄、掖,回师清河,南下创建沂蒙抗日根据地,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后为第一旅)。20世纪后期改革开放中,台头成为“中国防水材料之乡”,年产轮胎、子午胎达3400万套,成为雄踞寿光西北部的经济重镇。

    关键词:台头镇,秦城乡,丰城乡,凤凰台,巨淀湖,少昊(皋),王高(皋),大汶口文化,古弥河,玄鸟(燕),皋鸡(长尾鸡),凤,商,益,纪侯钟,凫(长尾鸡),寿光大(抱)鸡,虎头鸡,台乡侯(县),台头,陀,张家庄,北台头,南台头,崔家庄,张玉山,王云生,凤台小学,凤鸣小学,双凤小学,寿光党支部,寿光县委、工委、临委,寿光中心县委,寿光六区西部区委,陈少卿,马保三,牛头镇,八支队,昌潍,蓬(莱)黄(县)掖(县),清河区,沂蒙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中国防水材料之乡。

 

 


清末以前,寿光县域分为秦城、丰城、东青龙、西青龙、南皮、孝义六乡(另有一镇即广陵镇和七店),今台头镇区域分属秦城乡和丰城乡,即今寿光地域西北部分。

(一)

这一地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环抱地处寿光而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湖—巨淀湖(巨淀湖在历史上面积最大时达1000平方公里),且主要地域处在湖之南岸。看《清光绪时寿光县略图》和《1935年寿光县地图》,今台头镇的北洋头、北台头村即处在巨淀湖水之南岸上。

古巨淀湖是在地质史上新生代发生济阳坳陷和沂沭断裂带的地质运动中由地面凹陷所形成的湖泊,以北在海退时期以水系与海相连。

远古时期的大湖往往与那时的人类文明密切相关。因为湖之四周及水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供人类消费,在人类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代,这是人类得以繁衍发展极为重要的条件。如同古时鲁西南巨野泽畔繁衍了大舜一族一样,巨淀湖畔则诞生和繁盛了五帝之首少昊氏一族。少昊是山东历史上辉煌无比的考古学文化中大汶口文化创造者,是源出于寿光的己姓族的祖先。

沿今寿光边线王北辛文化遗址和边线王龙山文化城(今羊益路走向)到县城、到古城、到王高是寿光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条弥河故道(大汶口文化时期王高以北即水面,即这里是古弥河入古巨淀湖的入口,古时大水亦称海),是历史上少昊氏文化即大汶口文化的发源地。

(二)

少昊氏一族以鸟为图腾。少昊名挚(即鸷,鸷鸟,猛禽),少昊后裔益族(今古城为益族最初居地,有先祖之庙的地方称都,即益族祖庙在此故称益都)之益的古文即是一个燕子的像形。商族的商甲骨文写作 ,上边为鸟冠之形,下为那时的穴居之形。《诗经》中追述商之先祖为“天命玄鸟(燕子),降而生商”,即商族也以鸟为图腾(燕子又神化为凤)。少昊之昊与皋、高通,古语“鸟有文彩者,皋鸡似凫”,即指水泽中的野鸡(大鸟)。学者何光岳指出,“皋鸡即长尾鸡”,“少皋以皋鸡为部落图腾”。今王高古时为王皋(见明嘉靖《青州府志》)。而寿光历史上有众多鸡的优良品种,如寿光大抱鸡、寿光大鸡等等,寿光大鸡闻名天下,自建国以至于今一直是国家拨款予以重点保护的珍贵种质资源之一,而王高过去就以鸡著称,且有名吃“王高虎头鸡”。出土于纪侯台下闻名天下的“纪侯钟”上即铭有一个清楚的凫(长尾鸡)像(该钟日本侵华时被掠去,现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古屋)。

今台头一带地形中的至高点是地处南台头村的凤凰台,这是一处自龙山文化一直延续至商周宋金的重要文化遗址。前已述及,少昊氏族以鸟为图腾,后来鸟又神化为凤。商字甲骨文上部即凤之冠形。寿光的龙山文化是直接承继大汶口文化而来。寿光除南台头村的凤凰台外,还有文家街道岳西村的凤凰台,还有青州原何官乡何官村西(1952年划入青州)的凤凰台,还有凤凰庄村、西凤亭村、东凤亭村等以凤为名的村庄。均是寿光先民因于祖先的图腾崇拜而留下的历史痕迹,而且是他们实实在在地生活、实实在在地祭拜祖先的地方。

(三)

因于巨淀湖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大湖,且在这个大湖边上诞生了非常灿烂的古代文明,最为著名的是自夏王朝时起就作为第一贡品的海盐。自秦朝时起即在巨淀湖侧设置盐官(即古之盐城),因之直到清朝末期这一带仍称秦城乡。这一带自夏朝至秦汉一直是各朝各代的海盐产地和直供地。因于此,也因于秦氏一族、汉朝刘氏一族均是少昊氏之后,因此,他们得到天下,建立王朝之后,都要到这里作寻根之旅(这是深层的文化之因,虽然名义上是来海上寻长生不老之药)。秦皇、汉武是沿同一条路线,由西而来,其在寿光境内即巨淀湖南岸东西高地,今南台头村凤凰台、王高薛家岭、营里黒塚子即是他们所路行的重要地点(到达黑塚子后筑台行祭海仪式,其台址已发现),为示重农之策,汉武帝还在这一带行“躬耕礼”(即《汉书》所记“帝躬耕巨淀”),今北洋头村已将此成功申报为非物质遗产。

当时的东西通衢大道在今南台头凤凰台西南侧,在从西南方向过来绕台之东南流向西北(入巨淀湖)的伏龙河上架有一桥,前些年村民盖房挖地基时曾挖到了当时的路面。

南台头凤凰台在寿光历史上曾是一个重要文化景点,上边建有古刹古庙,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东汉甾川国王的儿子刘畛被封为台乡侯,后为台乡县,即此。民国《寿光县志》所记孙玉堂率民与捻军戮死一战而殉也在此。清庠生李振椐所作《和友人登凤凰台原韵》写道:

    曾上高台纵步游,

    平添古寺琐清幽。

    人事络绎通千乘,

    海气苍茫壮十洲。

    韵事由来归胜地,

    诗才得不让名流。

    何时载酒重相过,

    共倚天风豁醉眸。

诗中即说到台前“人事络绎通千乘”之大道上的络绎行人。

还有邑人李登龙留下的《登凤凰台》:

    高台纵步惹春风,

    烟景苍茫入望中。

    浴水群鸥拖渚绿,

    唳天孤雁界霞红。

    丹山彩羽今何在,

    碧殿昙花半已空。

    独有骚人清兴远,

    还思帝坐一时通。

则说到了旧时凤凰台一带水渚涟涟,群鸟竞戏的美丽情状。

(四)

台头一带的古代文明,一则大湖,一则通衢,一则海盐。

“台头”之称,实则源于盐业文明,源于古代这一带的盐业生产。《中国盐业史》载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河东巡盐御史陈用宾奏疏文:“每一千引攒料—台,佥报台头一名”。“台头”一职是直接收取料头之盐的人,即盐场朝官之下盐民的头目(盐民中的大户),即相当于非盐区的“里长”(类似旧时的民选乡长,今天的民选村长)。台头一职在两淮称总催,在山东称总称,“最殷实者充总称,即有司间之里长也;稍次冲镬头(寿光羊口之“八面镬”后衍为八面河),即有司之甲首也”。盐事中的台头称呼,最初是河东(山西)盐池产区的称谓,或许是由于官员的调迁,才又传到了山东和寿光一带,改总称为台头。显然,或许北台头村、南台头村的立村先祖即是盐业生产中的台头,因称之,而1958年撤区并乡中又因之而设立了台头乡后台头公社以至于今。

台头镇一带是古代时期寿光的重要产盐地区。除台头之称是盐业生产中职务之称外,台头还有大陀、小陀、萧家陀、马家茅陀、舒家茅陀、傅家茅陀、刑家茅陀等以陀之称的村庄,均是盐业生产中堆盐之地而衍为村名。台头一带历史上也不乏盐业生产经营者和盐商。今寿光唯一健在、南台头村人的开国将军王淮湘祖上即是盐业的经营者。前几年北洋头村党支部书记侯永烈从网上看到一位侯姓人说祖上是北洋头村人,在历史上是盐商,后经过联系,这位侯姓人终于回到几代人都没有来过的祖居之地。2009年,大陀村新农村建设施工中挖到一处重要文化遗址,挖出了建筑平面,出土若干陶器,经专家鉴定,为春秋时期遗址,从陶器中的残留物分析,是一处与盐业生产有关的遗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进行文物普查的结果得知南台头村凤凰台是一处从龙山文化一直延续至商、周、宋、金时期的文化遗址,且是寿光西北部的制高点,是东西通衢大道上的一个重要人类居住地,台之北、台之南又分别立有北台头村、南台头村,那么在一极长历史时期的盐业生产中,这里显然是这一带盐业生产的一个行政管理中心。

 

(五)

台头之地,有大湖,有大衢,有盐业,有县址,文化发达,人杰地灵。这种历史之脉,延续到二十世纪,它又成为寿光、广饶两县革命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

上世纪初,南台头村就在村内较早建立了凤台初级学堂。离南台头村五里的张家庄村少年张玉山来到这里读书。初小毕业后张玉山又考入寿光城里的县立高等学堂。1916年毕业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四年后他带病回到家乡,他的到来,把他在济南所学习、所接受到的新思想带回到了家乡,带回到了寿光。他先在本村对旧私塾进行改造办起新式学校,又带领青年将凤凰台上庙里的泥胎像扒掉,在这里办起一所有相当规模的高小学校。他还积极地与基督教传教士进行斗争,凡有传教士到村到集市传教,他就与其辩论和斗争,因之周围一带极少有人传教入教。

在兴办学校,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同时,1924年春,张玉山通过他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同学延伯真的关系与王云生一起来到青岛,见到了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的邓恩铭,并通过邓恩铭、延伯真介绍,张玉山与王云生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因两人不能成立党的组织而被任命为党的通讯员)。4月上旬,邓恩铭从青岛来到张家庄张玉山家中,在听取汇报后,要求张玉山、王云生积极发展组织,壮大革命力量。邓恩铭离开后他们积极工作,到六月份已发展团员14人。8月,邓恩铭指示延伯真来到张家庄张玉山家中,将张玉山、王云生转为中共党员,并将广饶县的延安吉介绍过来,由三人组成了寿广党小组,张玉山任组长。张玉山又相继介绍李铁梅、马保三、张用之等加入党组织。1924年秋,经中共济南地方委员会批准,在原党小组基础上建立中共寿(光)广(饶)党支部,张玉山任支部书记,王云生、延安吉任委员,为山东省建立最早的农村党组织(广饶县刘集村党支部成立于1925年)。

寿广党支部成立后,开展了大量革命活动,主要是发行革命刊物,兴办平民夜校,发展革命组织,开展反压迫斗争等。又先后发展北洋头村侯树胜、北台头村陈文胜、陈坤山、陈炳军等加入党组织。

1925年,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寿、广党支部分设。以张家庄为中心,成立寿光党支部,张玉山任支部书记,王云生、李铁梅任委员。随后,张玉山到原田柳镇崔家庄双凤小学,以教学为掩护发展党的组织,李铁梅以行医为掩护在崔家庄协助张玉山开展工作,并于六月建立了党、团支部。王云生到南台头帮助诸方珍开办平民学校,发展组织。后李铁梅又到南河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多名党员,建立了南河党小组。8月,张玉山派团员张文通到县立中学,以读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发展革命组织。

这期间,张玉山、褚方珍先后出席中共山东地方委员会会议,山东省委农运扩大会议,团济南代表大会,山东国民党农民运动会议,王云生被派往广州参加由毛泽东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五期学习(19261月学习结业回到寿光后被推举为寿光县农民协会主席),先后召开了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会议、全县党的活动分子会议。19268月,中共山东执委会委员宋伯行来到寿光,指导建立中共寿光县委,并在张玉山家中举行成立会议,张玉山任书记,王云生、李铁梅、褚方珍、陈章甫为委员。

中共寿光县委建立后,积极发展农民协会,全县会员达到千人,仅崔家庄一村会员即达到80多人。县委为贯彻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政策,决定建立国民党寿光临时县党部,张玉山、马保三、李铁梅等跨党为党部负责人。县委先后召开党团骨干分子会议,举办骨干分子训练班,还在巨淀湖召开两党联席会议,贯彻统一战线政策。王云生(张玉山因病委托)还先后参加中共山东区执委在益都召开的各县党团联席会议和中共青州地方执委会成立会议,中共山东省委济南郭店扩大会议(王云生被选为省委委员),中共山东执委会全体执委会议(坊子),王云生被选为省委常委,负责农运工作。同时,还成立了团寿光县委,派出褚方珍参加黄埔军校学习,组织群众开展抗粮抗捐斗争,开展反对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叛变的斗争,接待了团山东省委书记王伯阳。19271218,寿光党组织创建者、主要领导人张玉山,因肺病恶化,不幸逝世,享年29岁,寿光党组织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上级党组织派员参加并敬献了花圈。

(六)

在张玉山、王云生辛勤耕耘下,田柳镇崔家村双凤小学很快成为寿光的一处革命中心。1928年春,全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出席会议的30多名代表(代表全县21个支部100多名党员)以投票方式选举产生新一届县委,王云生任县委书记,张子明、张文通、李文、王永周、赵一萍(马香圃)为委员。

中共寿光县委建立后,领导群众开展了反对军阀强行预征8年税捐的抗粮抗捐斗争,击毙反动税官刘文田,并借国民党旧政府要求组织民团和联庄会之机,要求共产党员参与进去,争取群众,掌握武装,我党掌握的民团力量达到300多人,被省委誉为“寿光是山东第一个有力量的党组织”。在国民党当局禁止共产党一切活动,迫令共产党员到当局登记的白色恐怖下,寿光的党员骨干分成两批,一批转移出去,隐蔽精干,一批留在当地继续坚持斗争。

1929525,寿光党组织的发源地张家庄,突然遭到国民党土匪头子刘黑七一千余人的残酷洗劫,党支部书记张子明组织群众进行了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土匪攻入村中,杀害群众100多人,烧毁房屋200多间,群众财物洗劫一空,成为人们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天!

19291231,中共山东临时省委组织部长汪秋实在张家庄张子明家主持召开寿、潍、广、益四县县委书记扩大会议,传达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成立中共青莱特委,王云生被任为青莱特委委员,张子明接任县委书记。

1931年夏,县委指导县中党支部开展了反对反动校长赵传业的斗争,揭发他推行奴化教育,贪污修缮款的罪行,并借各区区长进城开会之机,取得他们的签名支持,使教育厅下达了对赵传业的撤职令,取得了斗争的彻底胜利。

193112月,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员来寿指导工作,改组寿光县委,由褚方珍任县委书记。次年2月,省委书记胡萍舟巡视寿光,在南台头村指导成立了寿光中心县委(辖寿、潍、广、益四县),褚方珍任中心县委书记。

1932年春,寿光县委领导寿广两县人民开展反对豪绅耕作团和抵制日货斗争,帮助两县农民保住了两县交界处群众自发开垦的2000余亩耕地,盘查各商号,发现日货,当众焚毁,宣传了抗日救亡的主张。

19328月,省委交通员任国华(广饶人)叛变,供出寿光党组织情况,县委被破坏。9月,王云生、李文秘密潜回寿光,在崔家庄李瑞林家召开党的骨干分子会议,组建起寿光临时县委,杨化村任书记,陈章甫、王登盈、李瑞林、李敬之为委员。崔家庄党支部随即召开会议进行传达,确立了抓武装、办夜校、防破坏三大任务,成为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最好的党支部。12月,山东省委书记任作民专门向党中央汇报了寿光成立临时县委情况,并派出交通员联系寿光工作。

1933年,白色恐怖愈加严峻,山东省委连遭破坏,在省工作的王云生、李文等相继被捕,后马保三等也被捕入狱。在此严峻形势下,团县委书记陈华章(陈少卿)、陈纪明、陈增光(李杰)正在北台头开会,研究对敌斗争,突然被敌包围,在群众掩护下机智突围,进入巨淀湖隐蔽一个多月,最后被迫转移外地。转移之前,李杰来到南洋头村,把未暴露身份的学校教员王文介和县中党员侯连三、侯荫南组成一个党小组,由王文介任组长,坚持秘密斗争。

1935年,共产党员王文介、侯连三、侯荫南以小学教员为掩护,先后发展侯永明等十几人入党,建起北洋头、南洋头、一座楼等村党支部,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寿光六区西部区委(亦称西北特委),之后区委所辖支部达到9个,党员40多名,成为白色恐怖下坚持革命斗争的典范,并为西北地区以后的革命斗争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团县委书记陈少卿等潜回寿光后,领导了县中进步学生驱逐反动校长赵渐逵的斗争,迫使国民党县政府撤去他的校长职务,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19368月,在济南乡村师范读书的学生、共产党员朱春和(原王高镇巨家庄人)奉省委书记黎玉指示,来寿光指导建立寿光工委。他首先到北台头,找到陈少卿,向他传达了省委指示。在北台头小学,朱春和召集陈少卿、陈纪明、陈增光(李杰)等人开会,决定陈少卿任工委书记,陈纪明任组织委员,陈增光任宣传委员。不久,正式建立中共寿光县委,增补王登盈为交通委员。后又增补王云生、马保三、张文通为委员。

1936年冬,在县委领导下,趁国民党组织改选乡长之机,经过周密组织,争取各村村长支持,西部区委书记侯荫南获选为凤台乡乡长,一座楼村党支部书记郑子惠获选为古陀乡乡长、马保三获选为湖东乡乡长、张文通获选为弥东乡乡长,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开展党的工作和武装斗争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七)

19368月,中共寿光工委在北台头小学成立时,全县党员有100余名。这是声振齐鲁大地的八支队武装起义的核心力量。

19377月,省委特派员鹿省三来到北台头,会见了县委各主要领导成员,传达了省委关于恢复壮大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指示。为贯彻落实省委指示精神,县委指定张文通为代表参加全县抗日救亡领导工作,在县立中学成立了“寿光县抗敌后援委员会”,创办了《大众报》,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等党的重要文件。共产党员马保三、侯荫南、郑子惠以担任乡长的合法身份,在湖东乡、凤台乡、古陀乡开设了“抗日民众训练班”,中共崔家庄支部以国术馆为基础举办了80多人的抗日青年训练班。各地党组织还通过各种形式收集枪支、弹药、大刀、长矛等武器,积极为武装抗日创造条件。

19379月,省委派杨涤生来到北台头村,向县委书记陈少卿传达了省委关于抓住时机,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王淮湘、褚景塘、王墨亭、吴化学等,首先在南台头村成立了寿光西部抗日救亡宣传小组。

10月下旬,省委负责人林浩在博山召开各地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寿光县委派出张文通参加。会议决定成立鲁东工委,统一领导鲁东地区抗日武装起义,鹿省三任书记,张文通任组织委员,杨涤生任宣传委员。寿光、广饶、博兴等县的武装起义由张文通负责。会议结束,张文通星夜赶到北台头村,向县委书记陈少卿汇报了省委紧急会议精神。

11月上旬,寿光县委在牛头镇马保三家中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县发动武装起义,组建抗日武装,集结地在巨淀湖畔的牛头镇,部队番号定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推选马保三为总指挥。随后成立了“八支队军政委员会”,张文通为主席,马保三、王云生、王文轩等为委员,王文轩兼秘书。军政委员会随即调集牛头镇自卫队、崔家庄青年训练班骨干人员成立骨干武装(30余人),之后南台头、北台头、南洋头、北洋头、东庄、张家庄、王高、南河等武装小队相继建立。

12月,在八支队军政委员会领导下,王文介、侯连三、郑德卿等将南北台头、南北洋头一带的武装小队组建成中队;王永周、王龙卿、王克礼将王高一带的武装小队组建成中队;陈纪明、常德善、张育之将寿光东北部的抗日小组组建成中队;王文轩等将城南一带的武装小组组建成中队。29日,军政委员会发出集结令,牛头镇乡公所(司令部设于此)门前升起八支队大旗,各中队指战员肩扛长枪、大刀、长矛,精神抖擞地列队于广场上,当地群众担负起后勤保障任务,周围村庄群众抬着猪、羊、鱼、面等慰问品前来祝贺。八支队总指挥马保三宣读了《八支队成立宣言》,军政委员会主席张文通宣读了《告全国同胞书》,王云生等领导作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全大队共有一、三、五、七和特务队5个中队,共700余人。

八支队宣布起义后,在牛头镇驻军18天,进行编组训练和作战准备。到19381月,部队迅速发展到近千支枪,1000多人。118,部队进驻刑姚,24日进驻张家庄,为寿光党组织创始人张玉山举行扫墓祭奠活动。23,进驻罗桥,侦察日军情况,决定对日作战。24在三里庄埋伏,将日军由东而西的一部吉普车上的日军全部歼灭。217,进驻北洋头村,总结起义一个半月的工作。21日,进驻三合庄,在南北柴村召开群众大会,马保三作演讲。23日,在小韩庄围歼路过的河北伪军大队,缴获枪支70多支。31,进驻夏家店子。311,进驻王古城。316,进驻傅家庄,在此进行总集合,大整编。整编期间,缴获了朱家庄子朱子芹(朱老六)的地方武装,获枪支60余支。整编中,将8个中队(期间广饶抗日小分队组成的中队,益都抗日小分队组成的两个中队等相继加入八支队)及特务、骑兵、交通共12个中队连同司、政、供、卫机关编为三个大队,三个直属中队,设置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共1000余支枪,2000多人。

八支队起义后,应地方士绅王祖培、王子辉请求,八支队总指挥马保三派共产党员马矶亭等前往古城乡后王村创办兴国完全小学,设有4个高、初级班,在校生170多人,共产党员李伯衡等为教员。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北洋头村又创办了县立(抗日民主政府)第一抗日高级小学。之后,又在牛头镇创立了县立第二抗日高级小学,在校生40多人。抗战教育的建立,为抗战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八)

在傅家庄整编期间,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来到八支队,总结了八支队起义、建军、作战的经验,提出东进昌、潍支援七支队发展的任务。八支队告别父老,挥师东进,会师七支队,围攻柳疃日军据点,处决了杀害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的张鸿礼(原七支队负责人),取消七支队番号,七、八支队统编为八支队。之后,又应掖(县)黄()党组织要求,进军蓬、黄、掖,消灭黄县城顽军,成立黄县抗日民主政府,打退顽军焦盛卿对我军指挥机关的袭击,帮助掖县三支队打退顽军张金铭的围攻,清理了三支队内部,与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会师,形成三军在蓬、黄、掖发展的大好局面,收编国民党龙口海关和公安局部队,打退了日军海空军向龙口的进攻。

19386月,八支队在平里店整编,将部队编为3个区队,11个大队。随后,奉清河特委指示,挥师西返,先后打退11股土顽部队向清河地区的围攻,扭转了整个地区的形势。又多次与日军作战,攻入日军重要据点周村。日军为保住胶济铁路,与八支队在六田坞展开激战,十三大队大队长孙善帅、政委王博昌和68中队指战员,在此战斗中牺牲。在孟家庄战斗中,红军干部、八支队副总指挥韩明柱英勇牺牲。

19386月,奉省委命令,八支队南进赴鲁南创建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到达临朐时,再次整编,将部队建制改为团、营、连制。

19394月,根据中央关于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指示,在沂水马站再次整编,八支队被编为山东纵队第一支队,一支队原来三个团并为两个营(后又升为团),团的机关人员全部调入纵队机关和一支队后方司令部(军分区前身),还有一部分进入省委岸堤干校学习。八支队战斗部队所编的两个团,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41352团和26227团。

诞生在巨淀湖畔的八支队,是中国人民革命史上的一支铁流。这支部队超强的战斗力、英雄气概和辉煌战绩,源于寿光水土的滋养,源于寿光党组织自建立以来不屈不挠的奋斗、哺育和领导。寿光党组织从建立到领导八支队起义,他们革命信念和革命意志的坚定,他们的忘我、坚毅、鲜血和哺育,才蕴育了横空出世的八支队这支奇葩。

在凤凰台下,巨淀湖畔,走出了王文介、赵一萍、马冠三、王淮湘、朱春和等开国将军,从凤台学校走出了解放军中将隋绳武,走出了改革开放时代县委书记的榜样王伯祥。他们是这一方水土之上英雄儿女的杰出代表。

(九)

巨淀湖水清芦旺,台头域地灵人杰。当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后期的改革开放时期,台头人民又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上世纪末的台头一带交通不发达,信息也不畅通,却仍然挡不住台头人民创造的步伐。从就地取材,用丰富的芦草编制草萡,成为远至胶东房屋建筑的首选建材,到利用废纸废布生产油毡纸芯,进而挂油成纸,成为那一时期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防水首选,到今天改性沥青、高分子等各种代表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先进防水技术的各种防水材料,台头镇成为“中国防水材料之乡”。在今天,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在世界的许多地方,都有台头防水人的身影,在中国大地的许多建筑上,都使用着台头人的防水建材。台头人生产的防水建材,占到全国市场的30%以上。

现代生活是以高楼、汽车为标志的。高楼上离不开台头人的防水材料。而人人向慕、已为许多人享有的汽车,仍然少不了台头人的影子。现在的台头,已是轮胎生产大镇,年产轮胎、子午胎达到3400万套。台头人永远追赶着时代的步伐,台头人永远伴随着世界的速度!

台头人在为天下人创造着安逸幸福的新生活!

(十)

台头有一个凤凰台,是方圆几十里内人们熟知的著名胜迹。

因于此台,南台头村内很早就诞生了一个小学—凤台初等小学堂,从这个学堂里,飞出了一只凤,他叫张玉山。

因于此台,王高村内很早就诞生了一个小学—凤鸣初等小学堂,从这个学堂里,飞出了一只凤,他叫王云生。

因于此台,崔家庄诞生了一个初等小学堂—双凤小学。张玉山、王云生来到这里,寿光的中国共产党成了大势。

这就是凤与寿光的关系,这就是凤与寿光革命史的关系。

凤是寿光人的文化图腾,凤是寿光人的精神象征。

偶然耶?必然耶?

奇哉!妙哉!

 

 

 

参考文献:

[1](明)冯惟讷、郑光溥,嘉靖青州府志,青州,金石广告设计公司,2010.

[2](民国)宋宪章,寿光县志,青岛,宜今印务局,1936.

[3]王冠三,寿光县志,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4]赵荣林,中共寿光史简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

[5]李沣,探寻寿光古国,济南,齐鲁书社,2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