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底足识真假瓷器

 海外寻瓷翁 2012-08-28
观底足识真假瓷器

观底足识真假瓷器

 

1、古代修胎刀多用竹刀,现代修胎多用钢锯条,竹刀子修胎后留下刀印成细丝状,现代钢锯条修胎后留下的刀印是粗线条(23毫米距离)。
    2
、观察其露胎之处胎骨老化及自然磨损情况。一般来说真品,其露胎骨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则显得轻滑或坚腻。当然也不能绝对而言,有的古陶瓷露胎也很细润坚腻,然而相比仿品还是稍显干燥;
    3
、明之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清官民之窑足也有粘沙,而仿品这一点却极少有(伪品也有少数粘沙,然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其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再加多为模注而过于规整等原因,使之极少有粘沙;
    4
、纵观各个时期的足之做法都有其特别之处,所以还可鉴察其露胎痕迹之纹路,如南宋瓶脚就有圆圈之旋纹,元之器物也都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明时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则少(仅前几朝带有元朝之遗迹),清之民窑大多数能透过釉层看到旋坯之痕, 官窑 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了,而仿品则往往做不到这点,不是过左就是过右。
    5
、底足老气自然,无泥浆粉土及洗不干净的人为物,无人为作旧而被复烧的痕迹。
    6
、胎骨(底足)洪武前颗粒较粗,胎大多呈白中泛灰,胎骨有小孔隙,而永乐后胎骨相对比以前的要细白一些,无论胎质怎样,看上去绝不生硬,有自然熟透感,手感不重又不扎的那种润腻不涩的胎质感。
    7
、火红石中的锈黑点,看上去有滋润感,自然感,在40倍放大器或阳光下能看到有五彩哈蜊光。
    8
、内折角就是底面与足墙的夹角。这个夹角里边有积釉,就是上釉的时候积得比较多,多了以后就呈现出一种虾青色。这是明代中期以前经常出现的,现在的仿品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仿品的积釉与真品的积釉有两点不同。第一,它不是虾青色而是淡绿色,即使能接近虾青色也是泛绿的。第二,明代虾青色的线有些窄,而后仿的比较宽。
    9
、古瓷中明代制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迹,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过的足端用濡笔或布加以揩拭,因而足底面总是带有一种柔软、滑润之感。试看清代瓷器中有仿明代制品很相似,但从未见有模仿这种削足之癖。有时虽然很难用肉眼判断,然而如果用放大镜一看便可大体了然。当我们鉴别明瓷与清瓷的时候,固然一般都可由它们的器形、釉色以及图样等各方面综合来看,不过有时也会陷于迷惑。此时如能注意一下这种削足之癖,便会成为鉴定上的一个有
力的线索。
        10
、护胎釉通常添加芝麻色的植物灰,可以保护素胎,便于均匀上釉。乾隆和现代伪作天球瓶的圈足处护胎釉差别很大,乾隆的护胎釉经过高温氧化,闪闪发亮,而赝品根本不见有芝麻色护胎釉。

11、清三代的官窑器特别讲究修足圈边上的釉。它是在上釉之后在足圈顶部内外各修一刀使足背两边的釉修整齐。且仅仅留下不到一毫米的胎露出来,让胎与釉处凸出一道白色的胎,且整整齐齐又十分美观,这是鉴别清三代官瓷的一个标准,一般民窑品是做不到的。
        12
、老的瓷器,手拉坯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旋纹会留在器物的内壁,竹刀修胎的痕迹会留在器物的外壁及底部。赝品:釉薄光滑,呈贼光,无包浆状,即使用氢氟酸处理过的器物,其光泽不是太亮就是太暗,呈不自然状,赝品的胎有人工和机制二种:人工拉坯的胎没有竹刀修胎的痕迹(因是用钢刀修胎),机制胎的连手拉坯旋纹都看不见,而且胎土紧密,含粉状,无含砂粒的感觉,呈软、湿的状况。
        13
、旧器的胎脚因年代的风化,不同程度上会形成高低不平的凹凸小坑,整体呈现出一片自然、干燥、统一的色泽。新器的胎湿现刚出炉状,或因化学物的造假,变得太黑,太旧的状况,整体无法统一,呈现胎釉分开的湿感觉。
        14
、目前景德镇普遍使用石油液化汽窑烧制瓷器。为了防止器物与碳化硅棚板粘连,要在两者之间撒上石英砂或氧化铝粉。仔细观察器物的足圈,如果上面粘有上述两种材料且十分牢固,必定是现代仿品。古代根本不用石英砂和氧化铝粉作垫料。
        15
、康熙瓷的胎质是精细白晰又坚致,但制瓷风格较为粗犷,器底都留有旋痕。因是人工淘胎,再精细也存有杂质,因此,器底釉面上都有点点黑疵。

16、研究瓷片的好处(优势)之一是能非常真切地观察古瓷的胎。由于是残片,其断面便将器胎的所有信息暴露无余,包括胎的厚度、呈色、气孔状态、颗粒状态、胎质纯度、杂质状况、吸水性能、硬度……等等,这些器胎信息在不同时代、不同窑口都有或明显或细微的差别,这是瓷器鉴定的一个重要视角。而这些信息却是整器难以完充分披露的。整器基本为釉层包裹,只在器底接触面(外底、足端处)及漏釉缩釉处显露冰山一角,且这些有限的露胎处披露的往往不是瓷胎的真实信息,而常常是假象”——往往是陶衣(化妆土)、氧化层(火石红)、酸碱腐蚀层、霉斑污染层、污物堆积层等等,不是真正的胎色。而这些假象过去常被玩赏瓷器的人,包括一些 古玩 铺出身的老行家认定为胎色(胎象)。原因他们不研究瓷片,仅凭底足来研究某代某窑的胎色胎象的。又往往注重官窑器或珍品,所以他们得到的所谓古瓷器胎的的信息既少而不真实。这种把假象当作瓷器胎象的错误古代也有,比如将汝瓷的胎说成是铜骨。实际上铜骨是汝瓷的胎的氧化现象,真正的胎色就是香灰胎。但你最好别去焚香炉前找印证,因为古代的香灰是与现代香灰不同的,你最好是直接观察汝瓷瓷片,然后你才会明白。

17、真品的底足内的青花款,放大镜下肯定能看到气泡。仿品没有。
        18
、底足看到透明釉下有火石红,基本应该是仿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