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大的成果,是老百姓的认可

 bdcxrh 2012-08-29

——天津市东丽区华明街道党委创新城镇化发展道路纪实

《 农民日报 》( 2012年08月29日   01 版)

    本报记者 金慧英

    近日,“世博华明馆”在天津市东丽区华明新市镇中心落成——“华明示范镇”项目曾在全世界87个城市106个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唯一农村城市化题材案例。华明新市镇先后荣获全国十大宜居乡镇、国家级生态镇、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等众多称号和奖项。近年来,华明新市镇所属的华明街道党委在天津市、东丽区两级党委领导下,创新农村城市化建设发展道路,实现了从“宅基地换房”建设小城镇,到“三区联动”发展强镇惠民,进而以“三改一化”促进城乡统筹的三大步跨越。目前,华明街道正在进行金融改革,让农民成为股东;创新服务管理,创建智慧华明。

    “一切为了群众。”采访中,华明街道党委书记张长河平白朴实的一句话,诠释了他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张长河说:“华明示范镇建设最终取得的硕果不单单是在于建了多少房,吸引了多少项目,做了多少工作,而是在于我们高举共产党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得到了华明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

    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强镇惠民

    走进东丽区华明新市镇,崭新而美丽,这里居住着从原来12个行政村搬进来的四万多农民。宽敞明亮的住宅,节能环保的设施,天然气、信息网络、数字电视入户,学校、医院、商场、餐饮娱乐、物业、公交车站等一应俱全,完善的养老保险……让这里的农民过上了“安居、乐业、有保障”的幸福生活。

    “小城镇必须有经济产业支撑,否则就是一片纯居住区,不能可持续发展。”谈到农民居住社区、农业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三区联动”发展思路,张长河说。这里的农民以“宅基地换房”住进了生态宜居的新楼,昔日的宅基地已经复垦形成了2100亩的集约化经营的现代设施农业,与滨海国际花卉园、傲绿和北方科技园合并,形成了农业生产升级换代、农民增收的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当记者走进农业产业园区的复垦设施农业园,钻进大架的“津城红乳”葡萄下,已是遮天蔽日。看着从未见过的两头尖的细长葡萄,真有“疑为仙果天外来”的感觉,这是天津市景庄园农业有限公司利用日本红乳葡萄资源引种成功的。该公司总经理徐景富说:“这是世界上独有的皮薄甜、与果肉同食的葡萄品种,每斤市场价能卖30元。现在成功种植了50多亩,今年能坐果4万斤。”

    在农业产业园区里,占地3400亩的滨海国际花卉园成为全国业界规模最大的鲜花生产基地,总投资22亿元,年产花卉3900万盆。而附近占地2500亩的傲绿和北方科技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建成后将形成科技研发、种苗繁育、设施种植、贮藏加工、产品物流、休闲服务、农业会展、科普教育完整的产业链条。这里的农业产业园区成为工业园区原料基地、居住社区消费项目来源,形成“三区联动”可借鉴发展模式。

    华明工业园区是天津市“双城双港相向拓展”整体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经过三年的开发建设,从2008年的1.1平方公里扩展到10平方公里,2012年被批准为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有了农业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的支撑,增强了区域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有效地为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近年来,华明街道成立了就业服务中心,设立四个服务平台,累计免费培训1.1万多人次,安置就业6000余人,对老百姓承诺就业安置率实现100%。  

    华明街道党委多渠道打造拥有“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的“四金”农民,建立健全农民就业增收和家庭财产持续积累机制,通过扩大就业、技能培训、建立持股会等方式,促进村民长期增收。

    现在,全街进行“三改一化”,即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村改居、农改非、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民带着股份进城市,目前华明示范镇除薪金外的租金、股金、保障金“三金”收入人均达到了5900元,全街提出了三年人均“三金”收入超过万元。贯庄村经过公司改制后,目前人均“三金”收入已经超过万元,一年就是什么也不干,人均坐收1万元。

    创新工作方法时刻以人为本

    张长河说:“整天抱怨群众的领导,不是好领导。有的干部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为群众办事,群众还不买账,为什么?这恐怕要问他自己,不是方法不对头,就是工作没到位。大城市的近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变,没有新理念、新思路去实践,肯定行不通。服务理念、观念、方式、态度都得要求与时俱进。”

    华明街道原有14个村,采访中,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宝玲介绍说,街道党委安排所有的工作都是紧紧围绕群众展开的。张长河书记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感受,有些时候就一件小事,不要说管不了、更不能说不管。不管就可能失去了管的机会了,就更失去了群众。”

    华明街道党委在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感受,采用先疏后导的办法。比如,原来小区里群众到处晾晒衣被,有碍观瞻。现在街道统一实行了晾衣杆工程,即在楼间单独划出地方,制做标准的晾衣杆和绳,统一高度、长度,既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又整齐划一。

    在疏导的过程中,不是强行地要求群众如何做,而是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提供多种方案,让群众去选择。刚建成的新市镇,“电三马”“嘟嘟嘟”满街跑,与现代化小城镇很不协调。2007年街道研究决定,统一购置电瓶车,对原有车统一登记,定价补偿,并对原运营户给出三种方案:干,换成电瓶车,给予补贴;不干,给予补偿;禁止原有车辆在本区域运营,到别处去干。通过让群众自己选择,很顺利地取缔了“电三马”。

    创新党建理念实现联建联管

    走进华明工业园区的天津市华利集团,党员活动室里高悬着“立足岗位做贡献、创先争优当先锋”的大字,在这个致力于电力电器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里,不仅射箭场、室内高尔夫、4D影院等文化活动设施高档而丰富,而且党、团、纪检、工会的活动阵地都非常规范。公司董事长范金山说:“今年我们又发展了三名党员,职工入党比加工资还有积极性。发展一个党员,能带动一个车间!”

    同样,在华明街道的于明庄村党支部,团结力、战斗力强,形成了拳头。在地铁占地的补偿上,很顺利地与群众达成了一致,没有分给大家,而是直接用于集资建房。村党支部书记刘文涛带头选了大家都不愿住的顶层,老百姓很快如愿住进了新房,老年人都上了养老保险,每人每月达到了1500元的水平。张长河说:“华明街现有15个党总支,67个党支部,抓住党组织书记就抓住了纲,纲举目张。抓好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就是抓住了党建。创先争优,抓班子、带队伍是关键。”

    对接发展需要,创新组织设置和管理格局。华明街道党委坚持把推进党建联动发展作为“三区”联动建设的重要延伸,将“三区”作为一个党建整体纳入区域党建范畴,分别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形成街道党委领导,区域性党组织和街道办事处党组织并行的“1+4”基层领导体制。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形成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正是这样在“大党委制”党建模式下,华明街道党委构建起了纵向统得起、横向全覆盖的组织管理新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