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军事地形学

 願隨身 2012-08-29

毫无疑问,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掌握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制约方式与影响规律,是军事上研究和利用地形的前提。

一、地形要素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地形要素,主要有地貌与土质、居民地、道路、水系和植被。它们以自身的性质、结构和形态特征影响军队的作战行动。

(一)地貌与土质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地貌形态按起伏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地貌、丘陵地貌和山地地貌。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高差、坡度和脊线脉络,如表1所示。

表1  地貌分类

分类

因素    平原地貌丘陵地貌山地地貌

高    差<50米50~200米200米以上

坡    度α<3°30°>α>3°α>30°

脊线脉络无不能连贯十分明显

1、地貌元素的军事意义

一个完整的地貌单元,通常由山顶、鞍部、山背、山谷、山脊等地貌元素组成。它们对作战行动有着不同的军事意义。

山顶。形态高突,展望良好,是选择观察所、地形要点和指示目标的重要位置。

鞍部。道路翻越山岭,一般由鞍部通过。当有重要道路通过且其两侧地形险峻是时,则称隘口,是敌我双方争夺的咽喉要地。

山脊。向外突出,便于观察、射击,常在山背的突起部位设置观察所和挖掘堑壕、构筑射击工事,以火力控制正面和两侧谷地。若山背坡度较缓,常被作为攻放的接近路。

山谷。地势低凹,利于部队隐蔽、伪装和防护,但若施放毒剂,则滞留时间长。声音顺谷方向传播得快而近,但翻山的横向传播则很差。战时可实施隐蔽机动选作阵地。

山脊。山脊的走向,反映地貌的分布特征。横向山脊,利于防御,可以较小的兵力控制较宽的正面,纵向山脊,不利于防守。山脊的分布形态,常常是指挥员确定阵地编成、火器配置和战斗队形的重要依据之一。

上述元素,在山地、丘陵地貌中,表现充分;而在平原地貌上,只是总体形态有所表现。

从以上可以看出,台湾高山和丘陵地带占了2/3,且集中于中部偏东地区,一旦台北被攻陷,台军进入山地作战可能性比较大,可以充分利用其地形优势和我登陆上岛部队做斗争。

2、地貌影响作战行动的因素与规律

地貌印象作战行动的主要因素是:坡度、高差与高程、切割度个起伏频率。

坡度。影响部队的机动。根据实验,坡度对摩托化步兵机动的影响如表2至表3。

表2  不同车辆在不同坡度上的行进速度

武器装备不同坡度上的行军速度(公里/小时)最大爬坡

3°~ 6°6°~ 10°10°~15°15°~20°

高性能越野汽车20~1515~2012~88~530°

自行火炮15~1212~1010~66~432°

表2  步兵在不同坡度上的行进速度

坡    度平均行进速度

(步/分)平均行军速度(公里/小时)每天按8小时的

平均标准(公里)

上  坡下  坡

平坦(0°~3°)1205535

3°~5°10044.532以内

5°~10°903.54.528以内

10°~15°803425以内

15°~20°60~702.53.520以内

20°~25°50~602318以内

25°~30°40~501.52.512以内

高差与高程。大的高差,既影响爬山速度,又会增长被杀伤时间。据统计,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坦地形上徒步行军,每小时可达4公里;上坡,每爬高300米,需要1小时;下坡,每下降500米需1小时,因此,山地行进既要考虑水平距离,还要顾及上下高差所相应的行进时间,它们两者之和,才是山地行进所需的总时间。当海拔大于2000米时,由于空气稀薄,高山反应大,使徒步爬高速度更加减慢。雪山山脉和中央山脉海拔皆在3000米以上,且山势险峻,如果台军进入高海拔山地同我作战,那也将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苦其缺乏战略纵深和养料器材补给,其顽抗的时间将不会太长,除非霉菌来到。

起伏频率与切割度。作战方向上,单位距离(公里计)内陆貌起伏的次数,叫做起伏频率。起伏频率大,影响机动速度,增大消耗体力,观察死角多,射击效果差;但隐蔽条件好,利于对核化武器袭击的防护,利守不利攻。

地表受外力作用或其他影响,使地面形态发生的垂直变化(如沟壑、坑穴、陡崖、滑坡等微地貌形态),叫切割形态。单位距离(以公里计)内,出现阻碍部队行动的次数,叫切割度。目前,陆军高性能越野汽车可越过宽度为0.5~0.8米的沟壑;自行火炮可通过高度为0.85米以下的坚壁,越过宽度为2.4米以下的沟渠。

3、土质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土质。是支撑地面建筑的基础,是军事行动的载体,也是工程构筑的基本材料。

土质承载压强的大小,影响建筑物的稳固程度。不同的硬度,影响开挖方法和构工速度。

土质不同的料径和性质,具有不同的孔隙率、可塑性、渗透性和毛细作用,影响筑路、筑城和机场等工程的修建。

土质影响部队越野机动。沙质土质如沙漠,步兵徒步行进最大速度为1.5~2公里,且持续行军难度大,轮式车辆通行难度大。

沙砾土质,如戈壁,轮式车辆在硬戈壁中越野行驶,时速可达10~15公里,在软戈壁只有5~7公里,油料消耗增大近30%.坦克机动时速可达25公里,机件易于磨损.

石块地,多位于海拔高的地区,岩石受冰冻与风化作用发生崩裂而形成.步兵运动困难,速度慢,牲畜行走足蹄易被扭割。轮式车辆机动时速度约为15公里,轮胎易被割裂。

盐碱地,底部潮湿,泥泞,通行困难。龟裂地则利于机动。

土质影响射击效果。炮弹在沙土地、沼泽地爆炸,其杀伤面积较硬土地分别减少1/2和1/3。

土质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具有不同的波谱特性和感生核辐射能力。

styuyang2006-4-25 15:25:30

(二)居民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1、居民地诸元素的军事意义

居民地主要由房屋、街区、街道和独立建筑物组成。它们在军事有着不同的意义。

房屋位置重要时常作为城市战斗的支撑点。突出的房屋具有方位意义,可用以确定站立点和指示目标。

街区。它是居民地作战划分战斗任务的客观依据。密集街区,适于步兵隐蔽机动和使用轻武器进行小规模战斗;稀疏街区,将以逐幢房屋的争夺为主要战斗形式。

街道。宽4米以上的街道,能保障战斗车辆沿街道机动;宽12米以上,能保障炮管横向转向和侧射;正交网状街道,适于横线式进攻与防御;辐射状街道,便于向心攻击;宽直并与居民地外主要干道相接的街道,通常是主要作战方向。

大、中城市的地铁、人防工程和较大的排水系统(如台北),战时是最好的地下隐蔽通道,但要掌握供电、送风和给水系统才有较好的使用权。因此断电是极为重要的,水不能断,这涉及到民众反抗情绪问题,心理战的咱就不探讨了。

独立地物。明显独立地物具有保障和方位作用;相关广播电视通信等部门(TVBS,中央社这些,占领后进行舆论战和心理战)和水、电建筑,将在作战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其他如城墙,具有阻碍作用;窑洞具有隐蔽与防护性能;蒙古包(与台岛没什么关系了)具有指示意义。

2、居民地影响作战行动的因素与规律

居民地影响作战行动的主要因素是毫:建筑类型、分布形式、规模与职能。

建筑类型。土木质建筑物易引起火灾,防护能力差,不易做防御阵地但易做步兵隐蔽通道。

砖石建筑物,可作为防御阵地;钢筋混凝土建筑物,防护能力强,观察射击条件好,可作为支撑点。

分布形式。密集而排列不规则的建筑群,因战斗车辆机动和观察射击受限,易实施步兵为主的小型战斗。密集而排列有序的建筑地段,便于机动和直瞄射击,但易因建筑物倒塌而堵塞街道,易于分队组织相互火力支援的进攻战斗。散列式建筑区,房屋稀疏,机动条件好,便于组织相互支援火力;在高大建筑物上便于建立炮兵观察所。

规模与职能。

居民地按规模和行政职能分为:首都、省会、市、县和村镇。其中首都具有战略意义;省会具有战役意义,市、县级居民地具有战役或战斗目标的意义。城市经济职能分为:工业、商业、能源、交通枢纽、港口和综合性城市。其中城市职能愈单一,影响愈广泛;而综合性城市则独立性较大。一般控制一个城市,即能波及相当的范围,起到以点制面的作用。

styuyang2006-4-25 15:25:57

(三)道路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道路是军队的命脉,它以不同的类别、质量、分布和构网,影响作战方向的选择、作战准备的时限与规模、作战的兵种编成与配置,以及作战计划的实施。

1、  各种道路的军事意义

对作战行动影响最大的是铁路和公路。

铁路。运输量大,运转速度快,占用人员少,受天候和季节影响下。按其分布,凡贯通国土、沟通战区与大城市,并与邻国相连的铁路干线,具有战略意义;战区内通往边境的铁路,一般具有战役意义。

公路(台湾叫捷运吧)。地形适应性强,选线灵活、修筑方便,是铁路的重要补充。按其分布,凡贯穿国土、连接战区、沟通大城市和港口的公路为国家级公路,多为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具有战略意义;省级公路是省内交通干线,多为二级公路,具有战役意义;市、县级公路,多为三级公路,具有战术意义;乡、镇公路,多为四级公路,波及的地域较小。

其他道路。通常作为部队徒步行军、穿插迂回、选择急造军路和由行进间发起进攻时的逐次展开通路。

2、  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与规律

铁路,设计和施工严格,它的运输能力基本上是确定的(咱们的老是提速)。

公路,按不同的设计要求分为五级。每级都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和通行能力。影响公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路面质量、车行道宽度、道路纵向坡度、转弯半径,以及附属建筑物状况。

路面质量。不同铺面材料的路面,有其相应的车辆运动速度。若为天然土质路面,则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粘土、砂质粘土及黄土路面,雨雪天及其后的一段时间里,通行困难或不能通行。

车行道宽度。它决定车辆行驶列数,影响行军速度。当宽度不超过3.5米时,只能单向行车;若不小于5.5米,可以双向行驶。车道宽度与允许的速度,常以车道宽8米的行军速度为100%,与其他车道行军速度对比得出。

公路纵向坡度。它影响行车速度。坡度小于3%(约为1.7°)时,可以忽略纵向坡度的影响;当坡度大于3%时,一般按坡度每上升1%,行车速度降低3~3.5公里/小时概略计算。通常公路的纵坡不超过9%。

公路转弯曲率半径。它影响车辆和技术装备的运动速度。

附属建筑物。路堤、路堑限制车辆的路外行驶;桥梁是沿道路顺利开进的关节点,一旦遭到破坏,全路段都受到影响,隧道、明洞是道路的隐蔽路段,车辆驶入能得到较好的掩蔽。

styuyang2006-4-25 15:26:11

(四)水系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水系要素中,对陆上作战影响最大的水体,是江河、湖泊(日月潭???)、水库和沼泽。

江河、运河和水渠。它们是线壮水体,主要以其阻碍性对作战行动构成影响,以江河的影响最大;运河、水渠多出现在平坦地区,形成障碍。

湖泊、水库。它们是面状水体。以其水域的大小,对机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湖泊周围多沼泽,使沿湖机动困难,湖边易生水植物,对部队机动、观察、射击不利;大的湖泊对进攻形成障碍,对防御构成天然屏障。水库可制约城市供水,战时可用其形成水障,影响部队的行动。

沼泽。它是机动的天然屏障。

水源。水是部队生活、行军、作战必需的物资。缺水地区,水源关系着作战方向的选择、作战进程与结局。

1、   水系影响作战行动的主要因素是:水宽、水深、流速、底质、岸质、水质和水体特征。

水宽。通常指江河、运河和水渠的横向宽度。窄线河河流易泅渡;较宽且水深河流通过较困难;大的江河可能成为划分战役阶段的天然地线。

水深。是水面至水底的垂直距离。水深的大小影响徒涉、潜渡和渡河器材的使用。若流速不大,水深小于1.5米的河流可徒涉;水深小于5米的河流,中型坦克可潜渡。河流水深分布规律为:直伸河段,深水区位于河床中部;弯曲河段,深水区靠近凹形陡岸。

流速。是单位时间(秒)内水体的流动距离(米)。它的大小对徒涉后潜渡都有影响。当流速小于1米/秒的河流,对渡口类型的选择没有影响、水陆运输车、门桥的下水、上岸和水中操作产生困难;当流速超过2米/秒时,不仅不能使用水陆技术兵器和自行渡河器材,而且也不能架设浮桥,给渡河带来极大的困难。

底质。指水底表层物质的性质。其软硬程度是影响人员和车辆的徒涉与潜渡,关系着渡口位置选择和工程构筑的难易。车辆与坦克只能在较平的硬底质上渡过;若是软底泥,则会出现打滑、熄火现象。

岸质。包括河岸的高度、坡度和土质的坚固程度。硬质岸高度大于0.3米时,对汽车构成障碍;高度超过1 .2米时,坦克不能通过。6°~12°的缓岸,车辆容易涉水上岸;近于25°的陡岸,只有坦克才能通过,当岸坡超过25°时,则必须改造成缓坡。

水质。指水体的性质。按所含矿物质的不同,分为硬水与软水;按滋味的不同,分为淡水、咸水和苦水。软水和淡水,适宜生活饮用和机械用水。

水体特征。指水系的特有性质。它导电性能好,能增长无线电通信距离和增强通信效果;核爆炸产生的高温易为水所吸收,温度下降快;水又是洗消放射性沾染的“清洁剂”。水对工程构筑的选址、类型、结构也有较大影响。

styuyang2006-4-25 15:26:43

(五)植被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植被。主要以不同的群落对作战行动产生影响。所谓植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生长环境中,一定植被种类有规律的组合。

1、  不同植物群落的军事意义

森林。它是植被要素集中对作战行动影响较大的一种群落。乔木聚生和群落构成层的特点,对战斗车辆越野机动形成障碍;茂密的树冠,利于隐蔽、伪装和防护。因此,森林地区作战,利守不利攻。

灌木林。密集灌木林,对部队机动构成较大影响,轮式车辆一般不能通行,履带式车辆运动速度降低1/2;步兵运动困难;观察射击受到极大限制;但隐蔽条件较好。

其他,如竹林影响部队机动、观察和射击,其程度介于森林和灌木林之间;高原地影响部队的观察、射击;经济林相对利于运动,并具有一定方位意义。

2、  植被影响作战行动的因素与规律

植被影响作战行动的因素是:群落类型、粗度、密度、高度、树种和植物特性。

群落类型。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具有不同的外貌季相变化和层次结构,因而具有不同的隐蔽、伪装、防护性能和障碍作用。例如,热带雨林群落,全年都有良好的隐蔽、伪装、防护条件;但障阻作用突出,车辆和徒步都难以通行,夏绿阔叶林群落夏季隐蔽、伪装、防护条件良好,冬季较差,越野机动相对有利,可实施林内作战。

粗度。通常指乔木的粗度。军事上从阻碍坦克运动出发,规定由树基向上约与坦克履带前沿同高处的树径,为其粗度值。由于该高度相当于人体胸部高,故粗度又称胸径。据实验,树木以厘米为单位的胸径值,若不大于以吨为单位的坦克全重的1/2,则坦克可以撞倒树木而通过。对于森林,因有一定的纵深,一般说来平均胸径为20~25厘米时,即对坦克构成障碍。

密度。通常以株距描述。株距的大小,决定机动和隐蔽的程度。当株距大于6~8米时,坦克和其他战斗车辆一般直驶通过;若株距在5米以下,战斗车辆转弯困难,甚至形成障碍。

高度。乔木高度通常与胸径成正比。高度愈大、树愈粗,取材价值大,对机动障阻程度也大。灌木的高度,决定隐蔽程度的大小。

树种。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韧性和抗力,根系深的橡、榆、枫、松等,抗冲击波的能力强;根系浅的云杉、桦树和落叶松则较差。树种还间接反映出森林中的土质和群落的分层结构。例如,云杉喜潮湿粘土,松树喜干燥沙壤土等。

植物特性。植物的固有特性,利于伪装和对核、化学武器袭击的防护。有一定密度和厚度的活植物或新鲜植物,能明显地吸收雷达波和削弱它的透射能力;树林聚生、表面粗糙、不透明和颜色深暗的特性,能削弱爆炸光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密集针叶林可减少9/10~14/15;疏阔叶林可减少1/2。但森林易引起火灾,易滞留散落的放射性沾染物,易倒伏或折断形成障碍或间接杀伤。

styuyang2006-4-25 15:27:06

二、主要类别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地形诸要素的不同结合,形成各种地形,地形要素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如地貌的起伏,制约着居民地的大小、疏密和分布;道路网总是依据地貌的起伏形态和居民地的分布而构成;土质,既受制于地貌的起伏,又制约着植被和其他植物的分布;水系总是依地貌起伏形态而决定其流向,同时又塑造着地貌的细部形态。军事上通常以地貌要素的三种起伏形态为基础,按与其他要素的结合情况,划分不同的地形类别,并对作战行动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名称或特征命名。例如山地地貌形态与大面积森林相结合形成的地形,称做山林地形。按此分类有:山地、丘陵、平原、水网、城市居民地、山林、石林、黄土丘陵、海岸与岛屿、沙漠戈壁、草原与沼泽等地形和青藏高原地形。

军事上为满足某些特殊需要,有时又以通行、隐蔽、切割为标志,对地形进行分类。

地形按通行程度,分为能通行、难通行和不能通行萨三类,并以车辆机动为标准。凡履带式车辆能实施广泛机动,仅个别地段需要绕行或构筑道路,而轮式车辆行驶略有困难的地形,为通行地形;履带式车辆可以低速度行驶,轮式车辆运动有困难的地形,为难通行地形;若不进行大量的运动保障作业,履带式和轮式车辆均不能行驶的地形,为不能通行地形,也叫断绝地。

地形按观察程度,分为隐蔽地、半隐蔽地和开阔地。划分它们的数量指标如表4。

表4  观察程度的分段

类        别                 隐 蔽 地                          半 隐 蔽 地                         开 阔 地

垂直隐蔽面积             大于23%                       4%~23%                            小于4%

斜视隐蔽面积             大于65%                       15%~65%                         小于15%

地形按切割度,分为严重切割地、中等切割地和轻微切割地。严重切割地,有大量天然障碍,沟壑、河溪较多,地貌起伏较大,切割度大于30%,不适于装甲部队作战和技术兵器运用。中等切割地,障碍物相对较少,大部分战斗车辆可以破障通过,切割度约为20%,多属丘陵地貌,此种地形仅在某些方向难以集中使用技术兵器。轻微切割地,切割度小于10%,一般为平原地貌,此种地形上能投入大量装甲部队和适于使用技术兵器。

不同类别的地形对作战行动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   山地地形

山地地形,是在山地地貌上相对均衡分布有其他地形要素的一种地形。

1、地形特点

地貌起伏显著,群山交错相连,山高坡陡谷深,其间形成一些盆地。居民地小而疏,多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道路稀少,尤以铁路、公路最缺乏,且弯曲多、曲率半径小,穿过鞍部时多形成隘口,主要道路为乡村路,小路多依谷而行。河流湍急、河床狭窄、岸陡;河底多石,雨天易洪水暴涨。树木一般较少。

山地地形按地理位置的不同,其地形特点也有差异。沿海山地,海拔低,气候温和,居民地和道路网较密;高海拔山地,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多雪山,人烟稀少,交通极为不便,高纬度山地,山顶浑圆,坡面较缓,谷宽,河少;低纬度山地,山顶较尖,坡陡谷窄,多溪流。

山地地形在结构上呈现山脉脊线脉络连贯突出,山岭、支脊纵横相连,其间环抱着许多盆地,居民地坐落于盆地之中,道路穿谷越岭,以沟谷通道将诸盆地相连。

2、  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山地地形由于起伏大,地面切割严重,因此部队机动受限,坦克和其他战斗车辆只能沿公路和平坦的谷地机动,观察射击受限,死角较多,但易选择制高点、指挥所和观察所;隐蔽伪装条件较好,对核、化武器袭击有较好的防护,反斜面、冲沟、陡崖等均有较好的防护作用,但谷地、凹地易滞留毒剂,狭窄的沟谷通道易因两侧坡壁倒塌而阻塞;指挥协同困难,不便于变更部署,部队常被分割在不同方向上独立遂行作战任务。

山地地形的结构特点,决定了盆地是敌对双方争夺的目标,沟谷通道是作战轴线,能否有效控制通道将是山地作战成败的关键。

沟谷通道沿线地形复杂,除谷口外,还会形成峡口和隘口,具有重要军事意义。谷口,是通道的门户,背靠群山,面对平地,前低后高,前宽后窄,具有瓶颈作用,利于守方以少胜多。峡口,是沟谷通道转弯的部位,两侧山体陡峻,谷底狭窄,,犹如闸门,便于封锁,是实施节节抗击的有利地形。隘口,也叫山垭口,是沟谷通道翻越山脊鞍部的部位,对前或对后都居高临下,与两侧高地形成咽喉锁钥之地。

此外,在高原边缘,当由地势平坦、海拔较高的地面,突然沉降为海拔较低、切割很深的山地地貌时,在山地沟谷的谷口呈现前高后低,面对高原平地而后为低下群山的特殊口子,称为坝口。它相当于以隘口的山脊线为界,在山地一侧是逐渐下降的沟谷通道,另一侧是与口子高度相当的平坦地。因此,坝口利于面向山地组织进攻或防御;不利于面向高原台地实施作战。沟谷通道中的这些口子,是控制通道的关键地段,由此形成“依托高低,卡口、制谷、保盆地”的山地防御作战基本原则。在实施防御时,山地地形宜于构筑以坑道为骨干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环行防御阵地,在较长的斜面上多层配置兵力兵器;利用沟谷、山洞、丛林隐蔽地设置暗火力点;横亘的山谷有利于构成横亘的防御阵地。进攻时,便于隐蔽集结与接敌,便于实施穿插、迂回,出其不意地从侧后实施突击。但从总体上讲,山地易守难攻,在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山地仍是以劣抗优的理想地形。

[ 本帖最后由 styuyang 于 2006-04-25 15:31 编辑 ]

styuyang2006-4-25 15:33:00

(二)丘陵地形

丘陵地形,是在丘陵地貌上,相对均衡分布其他地形要素的一种地形。按地理条件的不同,分为北方丘陵地形和南方丘陵地形。

1、  地形特点

北方丘陵地形,高低相对独立,山顶浑圆谷宽岭低,坡度较缓,多为黄土质,山谷为耕地或梯田。居民地多依丘陵傍谷,分布较密。道路依谷分布,交通便利,但高等级公路较少。河流较少,河道弯曲。树木多集中在居民地内外。

南方丘陵地,山丘顶尖坡陡,山背狭窄,谷地多是稻田。居民地散居山坡山脚。道路多为山村小路,溪流较多。山丘上树林、茶林、竹林生长较密。

丘陵地形在结构上呈现:山岭脊线及脉络不连贯,居民地坐落于丘谷交错的宽坦谷地,道路依谷构成网状,河流顺谷汇成河系。

2、  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北方丘陵地形,宽阔的谷地和起伏和缓的山丘,便于部队机动,履带式车辆可越野行驶;丘谷交错的起伏形态,制高点较多,利于观察、射击、便于部署兵力和选择炮兵阵地。地褶,有利于遮蔽和对核、化学武器袭击的防护,但山谷、凹地易滞留毒剂;工程构筑难度适中,改造地形的范围和工程量相对较小,便于指挥协同。

南方丘陵地形,机动条件差,特别是越野机动受到较大限制。战斗规模小于北方丘陵地形。

丘陵地形的结构特点,决定了防御时,以居民地为中心,高地为依托,以丘制谷,以点制面的战术原则,依托高地构筑互为依托、相互支援、纵身梯次的支撑点式防御阵地。进攻时,可利用遮蔽谷地选择配置地域,可采用通过高地间隙实施多路、多方向的穿插、迂回,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总之,丘陵地形既利于攻,也利于防,战场容量大,适合大兵团作战。

(一)   平原地形

平原地形,是在平原地貌上,相对均衡分布其他地形要素的一种地形。按地理条件的不同,分为北方平原地形和南方平原地形。

1、  地形特点

北方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起伏和缓,多为耕地,间有小的岗丘、垄岗,高差一般在50米以下。居民地多集中分布,房屋大部分为砖瓦结构,并分布有较多的大、中城市。道路成网,四通八达,集镇之间有公路相通,村与村之间有大公路相连。江河、湖泊较少,

水量变化大,雨季河水较深,枯水季节河水较浅,河床宽阔,两岸多堤岸。耕地多为旱田,夏季高杆作物生长茂盛,冬季农作物矮稀。

南方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除公路外,乡村路窄而弯曲,且多桥梁。江河、湖泊遍布,沟渠纵横。耕地大部分为水稻田。村镇小而分散,建筑不甚坚固,地下水位高。

平原地形在结构上呈现:以城市为中心,县镇为烘托,村庄散布其间;铁路、公路为干线,其他道路补充构网;江河、运河绕居民地而过的平坦沃野景观。

2、  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平原地区作战,便于机动,便于指挥,尤其是北方平原,更能发挥机械化部队作战的优势,但在雨季,江河有较大的阻碍作用。

展望良好,视界、射界宽广,便于观察射击,能较好的发挥各种火器的效能;但不易选择观察所,很难找到足以瞰制战场的制高点,直射火器不便超越射击,炮兵不易选择良好的遮蔽阵地。冬春季节,隐蔽伪装困难,部队开进集结和机动容易暴露企图;夏秋两季,高杆作物繁茂,便于隐蔽伪装,但观察、射击又受限制。

北方平原,利于构筑工事,修筑野战机场;南方平原因水稻田多,地下水位高,不便于构筑地下工事。平原地形人烟稠密,物产丰富,为部队营宿、后勤补给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对核、化武器袭击的防护作用差,杀伤面积大,但若能巧妙利用土堆、小丘、沟壑和洼地,可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平原地形结构表明,城市,交通枢纽为作战目标,交通干线为作战轴线。防御时,可沿交通轴线依托城镇居民地进行大纵深防御,建立有机的防御体系。进攻时,便于迅速集中兵力,实施宽正面、大纵深、高速度的推进,也便于广泛实施包围迂回。总之,平原地形利攻不利守,且制空权和装甲优势显得特别重要。

styuyang2006-4-25 15:34:13

范例

这是张由多个波段遥感影像合成的图,这种图的判读原则应是“先图外,后图内”,即先要注意图外注记包括时间、地点、比例尺、影像灰阶等等,但作为网上找来的图,一般看不到这些。

不过我知道这是张黑瞎子岛的图,以前见过的,图中的两大水系分别为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山地上植被在图中为绿色,粉红色区域应为城镇乡村之类的聚落,水系蓝黑色,所以我估计这张图是TM影像6、4、2或7、4、2三个波段RGB合成的图,或者其它相类似的图,得到影像的时间可能在春末到秋初之间。

从位置上看,该岛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自然十分重要,但图中也可以看到,由于该岛地势相对周围而言较低且较为平坦,易于受到攻击,岛长我查到是60公里,则双方若投入远程火箭炮的话均可覆盖全岛。

当该岛位于中方手中的时候,防御面大,又中方与该岛相隔扶远水道,水道两侧又多沼泽湿地,对增援和补给也不利。对于俄方,控制该岛则相对方便,岛的东部作为哈巴罗夫斯克市的一部份有较好的建设,听说还有金属浮桥与哈巴罗夫斯克相连。

较为平坦的地形本是利于装甲部队的使用,岛上应缺乏高大繁茂的植被也是有利因素,但湿地较多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可以浮渡江河的轻型装甲车辆应该是重要的地面力量,炮兵更是十分重要。对俄方比较有利的是可先期构筑坚固工事及投入重型装备组织起防御,另可依托岛上民用建筑进行防御。

总体而言,该岛的位置、地形、植被等因素,对控制该岛的俄方都相对有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