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胎土异化(五) 瓷片入土,异化最大,所以,玩瓷片的死都不相信,有那么多的完整器,元青花尤甚,我对元青花的认识很晚,2004年底起,我跟苏文堂先生学习元及永宣青花瓷,也花钱跟他买了许多;我对苏麻泥青瓷器的研究,是花了大钱的。 2005年LISA也惊艳这种青花之美,不但购买收藏,更下功夫去研究,她的心得报告,或刊在“中国文物报”。 2006年某日,她在元青花论坛上,看到X君贴上一只元青花萧何下追韩信梅瓶(以下简称追韩信梅瓶),她仔细的看了一会,立即回贴指出那只梅瓶有五处地方与南京博物馆原藏品不同,是赝品。很快的,X君回应说,那张照片是我亲自在南京博物馆照的,绝对是真品,不会有错。这么一来,网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群起评论,更有多人嘲笑LISA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事逐渐的平息了,也不再有人谈论起这件事了。 一到两个星期以后,忽然有网友Y君贴文说,南京博物馆展出那件梅瓶,当天开了记者招待会,会后让记者们照,三十分钟以后就把原件收起来,换上一只复制品,Y君当时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个过程,所以X君在网上发表的那只追韩信梅瓶,虽然是在南京博物馆的照片,却是一件赝品。 此贴一出,一阵骚动;有网友赶快把几天前X君所贴的那张照片调出来,重新贴上,大家再重新研究比对,结果找出与原件真品有十处不同点。此后,大家对LISA的眼力,刮目相看。 LISA的研究论文2006.3.8 和5.24 在“中国文物报”刊登以后,更得到网友们进一步的肯定,2006年十月底,景德镇国际元青花研讨会召开,LISA获邀出席,并发表论文,文章并获得刊登在研讨会论文集“元青花研究”中。 我们在出席研讨会那次景德镇之行,认识很多玩瓷片的藏友,我们亲眼看到元青花瓷片交易的红火,价格之高,出于我们预料之外。回台后,LISA开始研究瓷片,愈研究就愈发现瓷片入土老化现象严重,反观我们自己的收藏,与瓷片大不相同,她就开始产生疑问,从疑问到不信任,最后她否定了我们自己的收藏,不但不买不研究,更不再碰古瓷了,她退出了收藏圈了。我是旁观者,又是过来人对她的这些转变,看的清清楚楚,曾经不止一次的告诉她,这种瓷片入土变异现象和收藏者的心理变化都是正常反应,但是她都不接受。台谚说的好“近庙欺神”,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点都没错。 瓷片入土,异化情形,真是变化多端,江南地湿,深埋地下数百年,老化情形更是严重,这是瓷片的常识,而完整器,尤其是窖藏,库出,珍藏品等,大多较新,两者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玩瓷片的死都不相信有那么多的完整器,道理就是如此。 古瓷的鉴赏、眼力和自信心的建立,是需要长时间的锤炼的 ,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来的,除非是特异功能,否则绝对不是短时间“速补”而能顿悟的。谈胎土异化系列(完)。 我的真实的精彩的体会,请看下回分解。 同庆堂 2011年12月1日 图:元青化萧河月下追韩信梅瓶,请读者猜猜以下何者为是? 一、南京博物馆真品原件 二、南京博物馆复制品 三、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