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如果将教育和生活割裂开来,不仅是教育的失败,而且会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带来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没有界限,教室没有边界。《没有边界的教室》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生活教育读本。 为孩子走进教室负责。德国小学没有所谓的明星小学和一般小学之分,所以多数家长会选择离家最近的学校入学。但入学就读前必须经过老师和医生的评估。不是看孩子学过什么、会什么,而是认为孩子的心智年龄、身体、语言等方面都已经“准备好”了,才允许入学,否则,就要推迟一年。在这种专业的评估下,基本不会德语的小K,仅凭发出一些声音,就被德国医生判断“可以学好德语”,而顺利入学,且后来真的学习顺利、德文进步神速。专业的评估、以发展的视角对孩子负责任的评价,为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生活处处皆课程。为了孩子的启蒙,教室可以向生活延伸。“不管是不是第一名,每个人都需要生活能力。”这应该是生活教育最重要的地方。德国以四季为主题来编排课本,于是孩子们知道了各种果实在什么季节成熟,食物是怎么来的,四季变换要如何穿衣;生活常识课在德国备受重视,所以孩子们小学毕业前会简单烹饪,知道所居住的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建筑的,知道不论骑车或走路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德国学校里的主题活动不空泛,主题都离孩子们的生活很近。在以“麦”为主题的学习周里,老师请孩子带用麦子做成的食品到学校,了解麦子长什么样、生长情形、吃麦子做成的食品有什么好处等。 生活处处皆课堂。为了孩子的感受,教室可以向大自然延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快乐和美好的体验,这使他们成年后拥有更多值得回味的记忆,也是成就幸福人生的过程和基础。在森林里举行的幼儿园毕业典礼,不必穿华丽和拘束的服装,让孩子们在森林里自由呼吸、奔跑、享受阳光和游戏,成了令大人和孩子都难忘而快乐的毕业典礼。“冬日教堂音乐会”为满足孩子们的表演欲、锻炼他们在人前表演的勇气而举办,在德国学音乐是一种休闲和兴趣,学琴的孩子不见得要比赛,但是老师知道“他们需要舞台”。 为了孩子的成长,教室可以向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延伸。阅读的重要,无论德国还是中国的教育者都是知道的,培养阅读习惯不只是老师的事情。于是小K的学校里,每学期都会有一次令孩子期待的“读书之夜”活动。因为这一晚上会在学校过夜,而且可以和大家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新鲜感、特别的氛围,让孩子们期待阅读。德国足球享誉世界,在德国,从孩子6岁开始就有分龄球队,每个小区附近都有球会组织球队,让孩子们加入足球行列。因为德国人“相信有了好的体质,学习必然也更有效且更上一层楼”。为了孩子,全社会都能遵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德国小孩晚上7点就上床睡觉”。为此,电视台把孩子爱看的节目安排在晚上7点以前,电影院、表演场所能拒绝把票卖给晚上8点带孩子来看节目的家长。 推荐《没有边界的教室》不是要宣传德国教育,也不是只羡慕德国教育,更不是鼓励把孩子都送到德国去学习。是希望更多的教师、家长能够越过教室的边界,给孩子更多理性、细致的生活教育。教室的物理边界是有限的,而外延空间却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用心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教室也能无限延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