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到一年开学季 一样的年龄不一样的行囊(图)

 河湖闲人 2012-08-30

        随着9月1日的临近,又到了一年开学季,学生们都在为新学期采购“装备”,从眼镜、服装、文具到新上市的手机、iPad,学生张张嘴,家长的钱就往外掏,只要是与学生搭上边的生意都格外红火。大学生入学“装备”不断升级,你的行李里都装了些什么?几十年过去了,大学新生的行囊是如何演化的?听小编徐徐道来。           

        科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数码相机、智能手机、高配置的笔记本电脑的快速更新换代,让如今的大学新生开学报到时行李变得越来越“重”,这也给家长造成了不小的负担。那么,在过去年代里的大学新生开学时都背着什么样的行囊呢?近日,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几位不同年代的大学生。


  70年代:听说过,没见过的手表

  随着1977年的高考恢复,那一年很多大龄学子纷纷背上了行囊,走入了大学的校园。那时的“老三届”结婚的已不在少数,拖家带口经济困难,根本没有钱去准备什么像样的行囊,大多数行李都是亲戚送来的贺礼。样式更是多种多样,手绢、毛巾、脸盆,一盒糕点已经能成为奢侈品了。据当年考入中山大学的李姐先介绍说:“我们当时的行李很简单,就一套被褥、几件衣服而已。收拾完了就做长途车到学校报到去,那时别说飞机了,火车都没得做。那时我们比的都是学习,家境好不好谁都不在乎,更没有人在乎穿什么衣服。那会我们班35个人,有一个大城市来的人带了一块手表,大家都争着去看,听说过,没见过嘛,看完之后满足了好奇心,还是该学习的学习。那会也没有歧视穷学生的,都是很尊重对方。”



  80年代:流行歌曲走进校园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一大批新鲜事物走入了大家的生活,在大学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当初流行歌曲了。据当时就读清华大学的卢先生回忆说,那会新生入学也挺简单的,行李大多数都是日用品。有一个北京的同学带了一台收音机来,每天在宿舍放流行歌曲,后来他们宿舍就成了大家晚上的聚集地了。一帮男的在那又唱又跳的,很能吸引女生的注意,最后我们开始自己写歌,唱我们自己的歌,也就是校园民谣。”

  90年代:大哥大、BP机显示身价

  上世纪90年代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新生们的行囊也开始变得五花八样起来。199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陈先生说,他们那会已经有一些自己的零花钱了,报到时会随身带一些钱,方便应急时买一些东西,但行李还是很简单,和家里人交流主要靠写信。而当96年吴先生入学时,大哥大、BP机已成为身份的象征。家境富裕的学子,经常在人前故意大声讲着电话,就怕别人听不见似的。十几年后,当“大哥大”又一次来袭时,怀旧的人们依然能想起自己曾经的青涩岁月。

  新世纪:上学打“飞的”电子产品不能少

  进入新世纪,MP3、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装备”已经变成了入学必需品。一些眼睛近视的同学会特意在开学前配一副高档眼镜,黑框架、彩色框架让学生看起来潮范儿十足。苹果三件套的拥有率更是不用说,为了这些电子产品和父母翻脸的不在少数。相比于上世纪新生报到大多选择长途车、火车而言,如今的学子们更愿意打“飞机”上学。

  生活质量的上升,让现在的学子们有了更好的生活和上学的条件。三十五年的进化,改变了物质生活,但精神生活一定要保留住那些淳朴的原汁原味,千万不要让父母的苦心,变成攀比的凶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