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的常见疾病及其诊治

 翻翻789 2012-08-30

字体:  

猪的常见疾病及其诊治

李玉保 发表于: 2008-6-24 09:59 来源: 百慕社区

猪病的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及产科病等,而危害最严重的是传染病,其次是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含代谢障碍病),这些病如果预防不好,会给猪场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实行饲养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防疫措施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要控制猪病的发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饲养管理
    (1)实行分群饲养;
    (2)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加强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2.自繁自养;
     3.引进种猪时,要做好检疫;
     4.制订合理的防疫制度;
     5.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6.认真按免疫接种方案做好免疫工作;
     7.有计划地进行药物预防。
     一、猪 瘟
    病原:病原体为盖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全身和体液中,其中淋巴结、脾 和血液中含毒量最多。病毒对不利因素作用的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和一些消毒药作用下易于死亡。发病猪舍及污染的环境在干燥和较高温度下经1-3周下即失去传染性。2%-3%火碱经30min(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性,5%漂白粉浸1h 可将病毒杀灭。
    流行病学: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野猪也易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通过粪、尿和各种分泌物排出病毒。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入血液循环。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10天。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症状急剧,体温升高到42℃ ,精神极度沉郁,卧地不起,病猪皮肤粘膜紫绀,出血。急性型:本型最多见,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 ℃ ,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急性和慢性型:病程较缓和,病程可达20~30天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不表现症状,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儿木乃伊化,或产下的仔猪体质虚弱,出现震颤,最后死亡。

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会厌软骨和喉头粘膜、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及皮下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肾呈土黄色,表面散有小红点,脾有梗死灶,慢性猪瘟大肠粘膜有出血和坏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肠、结肠粘膜上,可见大小不一的扣状溃疡,突出于粘膜表面。
  防治:无特效药物,加强预防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

二、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其特征猪细小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猪群,易感猪在怀孕早期感染猪细小病毒时可导致胎儿死亡、胚胎重吸收和胎儿木乃伊化,偶有流产,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流行病学:几乎所有猪群都感染此病,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易感,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传染源是带毒的公猪和母猪,流产和死胎、活胎及子宫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本病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生存数月之久,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
   临床症状:猪群暴发此病时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
    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怀孕中期50~60天感染,胎儿死亡之后,形成木乃伊,怀孕后期60~70天以上的胎儿有自免疫能力,能够抵抗病毒感染,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但可长期带毒。
    防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在污染的猪场应用疫苗接种或采取自然感染结合,推迟初配日龄的方法。
   疫苗接种:目前有两种疫苗,一种是疡毒苗,适用于未怀孕的初产母猪;另一种是灭活油乳苗,适用于各种猪。灭活油乳苗在配种前2个月左右注射。
三、猪乙型脑炎
   病因:1948~1950年日本学者先后从猪流产胎儿和母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日本脑炎病毒,并用病毒感染怀孕母猪引起死亡和流产。
   临床病状:猪突然发病,发烧40~41℃ ,呈稽留热,持续几天或十几天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粘液,有的呈关节炎状。
   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是死胎,大小不等或为木乃伊胎。公猪睾丸肿胀,多是一侧性。病猪精神食欲无大变化,一般转归良好。
   预防:在疫区或疫场曾试用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疫苗,于流行期前一个月免疫,4日龄以上至2岁的后备母猪都可注射,免疫后一个月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可防止妊娠后的流产或公猪患睾丸炎而造成的生精机能障碍。
四、猪丹毒
    病原:此病原体为猪丹毒菌,是一种纤细、形直或微弯的小杆菌。该菌对自然抵抗力较强,但对某些药物敏感,如1%漂白粉,1%氢氧化钠,10%石灰乳均可在5~15min杀死病原。
   流行特点:此病传染途径有4种,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猪吃了病猪的排泄物(粪尿)或病猪血液所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其次是皮肤的创伤处接触到丹毒杆菌;第三是内源性感染;第四种是吸血虫吸了病猪的血液而带给了健康猪,从而造成了病菌传播。
临床症状:
  急性型:急性型的临床症状随着日龄和免疫状态而不同。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高烧(41~42 ℃),皮肤和耳朵发红并有红色斑点,大猪,食欲废绝,发烧。临床状表现为在于24~45h内皮肤上形成钻石斑,随着病情发展,能触摸到。白毛猪皮肤呈紫红颜色。妊娠母猪流产,公猪发烧,使母猪返情增加。
慢性型:
    (1)慢性型猪可以康复,皮肤结节坏死并且发黑,耳尖也可能烂掉。
    (2)导致关节炎,病程经过2~3周时,关节肿胀,僵硬。
    (3)慢性型猪如发展到心脏上,往往引起心脏杂音,突然衰竭而死。
    预防:此病菌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定期预防接种猪丹毒弱毒菌和灭活菌苗。发生疫情时认真消毒,隔离病猪,单独饲养治疗。
首选青霉素类药,并且加大量剂,每千克体重4万IU,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2次。
五、仔猪白痢
   病原:病原体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无芽胞、不形成荚膜的短杆菌。该菌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和消毒方法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7~30日的仔猪,7~20日龄居多。此病菌常存在于猪的肠道内,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发病。当猪舍卫生不好,气候骤变,母猪的奶汁过稀或过浓,造成仔猪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发病。此病高度传染,一窝小猪中有1头下痢,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很快传播。
   临床症状:下痢,排白色、糊状、腥臭味稀便,肛门周围被稀便污染,喜欢钻进垫草里卧睡慢慢消瘦而死亡。病死率的高低与饲养管理及治疗情况有直接关系。
   治疗:口服或注射抗菌素、电解质和高免血清可加强抗菌素的治疗。庆大霉 素、卡那霉素、氯霉素、三甲氧二苄氨嘧啶(TMP)等药物通常最有效。
预防:
    1、对怀孕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
    2、产房的卫生、温暖和干燥特别重要。
    3、要使新生仔猪从免疫良好的母猪上吸取足够的初乳。
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仔猪先表现严重的打喷嚏,有鼾声,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鼾甲骨萎缩和鼻中隔歪曲,有时还伴随着上颌变短和扭曲等症状。病死率低,此病普遍发生在集约化养猪场中。
   临床症状:仔猪首先表现严重的打喷嚏。随病程的发展,出现上颌变短或扭曲。感染猪,打喷嚏是短暂的,生长不好和饲料转化率不高引起鼻甲骨萎缩。
   病因:本病的病原主要是支气管败血布氏杆菌的病菌,其次是产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是口型)所引起的。
  防治措施:
    1、用抗生素药物早期预防可以降低此病的发生,一般仔猪在此3天、7天和14天时
    2、给仔猪注射四环素,断奶仔猪在饲料中加抗生素,连喂几周可以预防此病。
    3、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4、管理上做到全进全出,良好的卫生条件,也能消灭病因。
七、蓝耳病
   1989年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疾病在养猪场迅速蔓延。此病特点为母猪怀孕后期流产,死胎,生下仔猪体弱,各种年龄的猪表现呼吸道症状。当时把此病称为“神秘症”大约在相同时间,类似的疾病横扫欧洲。在英国称为“蓝耳病”,母猪会有这种临床症状。
   这个病先后有几个不同的名字,猪不授精子呼吸综合症,猪浒性流产与呼吸综合症,现在公认的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症等。
病原:美国的病毒株称为SIUS病毒,荷兰则称Lelystad病毒。
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产仔体弱,有的生后几天死亡。
呼吸道症状:初生和哺乳期猪表现快速、困难的呼吸症状,感染猪群生长性能下降。
不会有其他症状,如鼻炎、肺炎和细菌感染等。
   急性呼吸综合症病例因产下的仔猪断奶平均率非常低,常常每窝低于1头,因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控制:一旦在一个猪场已诊断发生呼吸综合症,要想改变此病的过程是难以做到的,通常繁殖障碍过程要持续2~4个月,此后母猪将会产生对呼吸综合症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保持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目前还不清楚。
经1~4个月呼吸道症状可平静下来,但是在连续流水式生长育肥设施的猪场,易感哺乳仔猪会不断从较大的仔猪处获得感染 。按猪龄隔离饲养,最好是全进全出饲养方式,这是减少该病临床症状最好的饲养管理程序。
八、猪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又称传染性流产,是由猪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猪子宫阴道排出的分泌物、胎衣和胎儿中,其他组织则少,各种年龄猪都有易感性,以性成熟猪易感性最大。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生殖道和皮肤粘模、消化道,经常由交配时感染。可引起母猪流产、不孕、公猪睾丸炎,是严重危害种猪生产的一种疾病。
  症状和病变:病猪通常在妊娠中期、后期流产,流产的前兆症状常见病猪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发生阴道炎或子宫炎,阴道流出粘性或粘脓性腥臭分泌物,排出的胎儿多为死胎,极少出现木乃伊,流产后经常伴有体温升高。公猪常发生睾丸炎和附睾丸炎,表现为一侧或两侧无痛性肿大,性欲减退,失去配种能力。新感染本病的猪场个别病猪下状较急,局部热痛,并伴有全身症状。病猪有时可见关节炎、跛行或出现后躯麻痹,在皮下各处形成脓肿,呈消耗性慢性疾病,流产胎儿皮下、肌间出血性、浆液性浸润;胸腔、腹内有纤维性渗出物;胃、肠粘膜有出血点;胎衣水肿、充血出血,流产母猪子宫粘膜上有多个黄白色、芝麻大小的坏死结节。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防治:
1、全场猪群应定期采血进行血清学监测,场内可用虎红平板凝集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敏感度高,发现阳性可疑血清进行补全结合反应试验,若为阳性,立即隔离及早处理。
2、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种猪时要严格隔离1~3个月,经检疫确认为阴性后,才可投入生产群使用。
3、加强消毒工作,保持猪舍卫生清洁,如果猪群发生流产,应立即隔离流产母猪,流产母猪经血清学检验为阳性者应及时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以及阴道分泌物作消毒处理后再废弃,已污染的环境要进行认真彻底消毒。
4、曾经发生过该病的阳性猪场可口服“布氏杆菌猪型二号”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免疫。
九、猪喘气病
   该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在猪群中可造成地方性流行。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的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患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饲料转化率低;种母猪感染后,也可传给后代,导致后代不能作种用,在一般情况下本病死亡率不高,但在流行的初期以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时,引起继发性感染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流行病学:不同品系、年龄、性别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在寒冷的冬天和冷热多变的季节发病较多。不良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会降低猪只的抵抗能力,易于发生本病。传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本病一旦传入猪群,如不采取严密措施。很难彻底扑灭。
   症状和病变:体温无多大变化,咳嗽次数逐渐增多,随着病的发展而发生呼吸困难,表现为明显的腹式呼吸,急促而有力,严重的张口喘气,像拉风箱似的,有喘鸣音,此时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身体日渐消瘦,皮毛粗乱,生长发育不良,病程式可持续2~3个月以上。常由于抵抗力降低而并发猪肺炎,这是促使喘气病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小母猪、怀孕和喂乳母猪,则容易发生急性型喘气病,病状与上述相似。有少数病猪发病初期体温稍有升高,病程较短,约一周左右,常因衰竭和窒息而死亡,死亡率较高。
    猪喘气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在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两肺的尖叶和心叶呈对称性、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下垂部和膈叶前部下缘,出现淡红色或浅紫色呈“虾肉样”病变,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灰白色切面。随着病情发展,上述肺叶部分呈现不同程度的突变,突变区与正常肺组织界限很清楚。其他内脏一般无明显变化。
  在诊断本病时应注意继发其他猪病如猪流感、猪肺疫和猪肺比虫病等引起的混合感染。
防制措施:
1.预防和消灭喘气病主要在于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必须引进种猪时,应远离生产区隔离饲养三个月,并经检疫证明无疫病,方可混凝土群饲养;给种猪和新生仔猪接种猪喘气病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以提高猪群免疫力。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加强消毒,保持栏舍清洁、干燥通风,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控制本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3.通过在严格消毒下剖腹取胎,并在严格隔离条件下人工哺乳,培育和建立无特定病原(SPF)猪群,以新培育的健康母猪取代原来的母猪;采取综合性措施,净化猪场,逐步使疫场变成无喘气病的健康猪场。
4.霉素碱油剂按每千克40mg,即土霉素碱25g ,加入花生油100ml ,鸡蛋白5ml,均匀混合,在颈、背两侧深部肌肉分点轮流注射,小猪2ml,中猪5ml,大猪8ml,每隔3天一次,5次为一疗程,重病猪可进行2~3疗程,并用氨茶碱0.5~1g 肌肉注射,有较好疗效。
5.林肯霉素按每千克体重4万IU肌注,每天二次,连续5天为一疗程,必要时进行2~3个疗程。也可用泰妙灵(泰乐菌素)15 mg/kg 连续注射3天,有良好的效果。
6.每吨饲料中添加50~200g 金霉素喂猪可预防猪喘气病,或在每吨饲料中加入200g 林肯可霉素,连续使用3周有一定效果。
7.由于蛔虫幼虫经肺移行和肺比虫都会加重致病作用,所以配合药物驱虫对控制本病发展有一定意义。
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本病是由胸膜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肺炎和胸膜炎典型症状和病变,多呈最急性和急性病程而突然死亡,慢性或呈衰弱性消瘦。主要通过空气沫传播,在集约化饲养密度较大的条件下最易传播,特别是运输过程拥挤或气候突变、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作用下更易发病,成年猪呈隐性经过或表现为呼吸障碍。本病流行日趋严重,已成为世界性工厂化养猪五大疫病之一。
   症状和病变:病猪精神沉郁、废食、体温升高至41~42℃ ,不愿卧地,呼吸异常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式坐势,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末梢皮肤发绀,很快死亡。慢性则表现生长缓慢,当有应激条件出现时,则症状加重,猪全身肌肉苍白,心跳加快,突然死亡,剖检可见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带血分泌物,胸腔有血样渗出液和纤维素性胸膜炎,肺部充血、水肿,切面似肝,坚实,断面易碎,间质充满血色胶样液体,慢性病变多见胸腔积液,胸膜表面覆有淡黄色渗出物,病程较长时,可见硬实的肺炎区,肺炎病灶稍凸出表面,常与胸膜发生粘连,肺尖区表面有结缔组织化的粘连附着物。
防治:
1、加强猪群预防工作,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处理。
2、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保持猪群足够均衡的营养水平。
3、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出猪后栏舍彻底清洁消毒,空栏一周才重新使用。
4、发现病猪要及时治疗,新霉素、四环素、泰乐菌素、青霉素等用于注射,疗效较好。慢性病型治疗效果不理想。
5、发病场可以从病猪中采取病料培养,制成自家苗使用。国外已研制出菌苗并应用于生产。国内以血清7型菌制成的灭活苗,对断奶后仔猪进行免疫,有一定效果。
6、发病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发病猪群饲料中适当添加大剂量的抗生素预防,例如添加土霉素600 g/t 饲料,连用3~5天,或用(林肯霉素+壮观霉素)500~1000g/t 饲料,连用5~7天,可防止新的病例出现。抗生素虽可降低死亡率,但经治疗的病猪常仍为带菌者。
7、病猪以解除呼吸困难和抗菌为原则进行治疗,注意要保持足够的剂量和足够长的疗程。
8、感染本病较严重的猪场可用血清方法检查,逐步清除带菌猪,结合经常性的饲料添加药物进行防治,建立健康猪群。
十一、猪传染性胃肠炎
   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100%。本病呈现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除猪外,其他的动物和人对本病都不感染。
   症状和病变:潜伏期12~24h ,有时长达4天,主要感染10周龄内仔猪发病,体温升高,精神萎顿,厌食、呕吐和明显的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并有气泡,PH 值检验呈酸性,内含凝乳块,腥臭,病猪有渴感,皮毛粗乱,明显脱水,衰弱死亡;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大猪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褐色不等,混有气泡,极少死亡。病猪尸体剖解可见仔猪脱水明显,尸体消瘦;卡他性胃肠炎,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粘膜充血、出血,肠粘膜剥落,空肠、迥肠绒毛萎缩,小肠壁变薄,内膜变得粗糙,肠道充气,内容物呈液体状、灰色或灰黑色,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
防治:
1、不从疫区或病场引种,坚持自繁自养,以免传入该病。
2、免疫接种,目前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使用效果尚好,母猪产前免疫2次,可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抗体,对流行过该病的场,在冬春季节应对保育期仔猪进行免疫接种。
3、猪群发病,应立即封锁,固定人员饲养,对病猪停食或减食,饮水中添加适量收敛作用较好的消毒药(高锰酸钾、复合酚等)。加强栏舍卫生消毒工作,并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痢菌净散,同时肌注病毒灵和抗菌素,有一定疗效。
4、仔猪发病,要防止脱水,减轻酸中毒,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改善体液循环,缓解症状和注射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补足适量的电解质溶液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5、遵循“全进全出”的操作原则,避免不同年龄的猪因免疫程度及保护力差异而发病。
6、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儿,临产母猪;转入分娩舍前,应用温水擦洗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初生仔猪应尽早吃足初乳。各阶段的栏舍应坚持“空栏消毒,间隔一周”的原则。
7、在本病流行的猪场,可用病猪粪便或小肠捣碎后,给产前一月左右的母猪采食,刺激母猪产生母源抗体,通过初乳使新生仔猪获得免疫。
8、有文介绍腹泻仔猪可用鸡新城疫I系与生理盐水经100倍稀释生,进行交叉注射,有一定疗效。

最新回复

李玉保 at 2008-6-24 09:59:39
十二、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发病,猪以口腔粘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
   本症的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国际上被划分为一类烈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为接触性传播,也能通过空气传播。在集约猪场已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患猪的水泡液、水泡皮、排泄物,以及发病头几天病猪呼出的气体,均含有大量的病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粘膜等传播。该病共有7种血清型,每个血清型,每个血清型又有若干全亚型,型与型之间交互免疫力,多型的复杂性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我国目前主要以O型为主,其他型尚无文献报道。
   症状与病变:潜伏期为24h至7天,少数可达到14天,开始时,病猪发热,可达到41℃ ,精神萎顿,打盹,猪蹄底部或蹄冠部皮肤潮红、肿胀,继而出现水泡,行走呈跛行,有明显的痛感,行走发出凄厉的尖叫声,很快蹄壳脱落,蹄部不敢着地,病猪跪行或卧地不起,鼻颈部出现一个或数个水泡,黄豆大或乒乓球大小不等,水泡很快破裂,露出鲜色溃疡面,如无细菌感染,伤口可在一周左右逐渐结痂愈合。哺乳母猪的乳头常出现水泡,引起疼痛而拒绝哺乳;哺乳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衰弱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大猪解剖一般特征性病变,少数可见胃肠出血性炎症。仔猪呈现典型的“虎斑心”,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个别肺有不肿或气肿现象。
   诊断:本病呈流行性发生,,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和肌肉震颤,,成年猪其口腔粘膜、鼻部及蹄部皮肤发生水泡和形成溃烂症状,个别剖检可见心肌炎和胃肠炎病变。出现可疑病猪,可采水泡皮和水泡皮,迅速送上级检验机构进行确诊,才能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防治:
1、场内实行封闭式生产,制定和执行各项防疫制度,控制外来从员和外来车辆入场,定期进行灭鼠、灭蝇、灭虫工作,加强场内环境的消毒净化工作,防止外源病原侵入本场。
2、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血清免疫学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确保猪群免疫的效果。
3、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苗肌肉注射,安全性可靠,但抗病力不强,常规苗只不过能耐受10~20个最小发病量的人工感染。据有关资料介绍,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浓缩苗经过多次加强免疫,免疫效果较好。
4、加强免疫效果监测工作,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对抗性水平低的猪群应加强免疫。
5、加强对猪群健康状况的观察,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全场范围内采取紧急措施,加强猪群消毒工作,猪群、猪体可用过氧乙酸、氯制剂如消特灵等消毒药物消毒,场地、环境选用烧碱、生石灰等消毒药物彻底消毒。常规消毒防疫纳入生产的日常管理。
6、猪群发病的处理要遵守“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扑杀病猪,严格控制病原外传,疫区内所有猪只不能移动,污水、粪便、用具、病死猪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贵重的种用猪加强护理和进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蹄部可涂以20%的碘甘油,并肌注抗菌素,可缩短病程,减少死亡。
7、疫情停止后,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对猪舍及周围环境及所有工具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和空置后才可解除封锁,恢复生产。
十三、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可引起多种家畜、野生动物感染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猪感染该病后主要出现发热、呼吸道疾病、脑脊髓炎等症状,并随年龄的不同,出现的症状和死亡率不同,此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春两季较为多发。突然发病,发病早期多以怀孕母猪流产和死胎为先兆,接着2周龄内仔猪大量发病和死亡,呈现脑脊髓炎、败血症。近年来,由于对该病认识加深,加强免疫预防,大多数猪群已转为隐性带毒感染,对一个感染猪群也有不出现任何明显症状,但抗体阳性率较高的现象。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流行,鼠类是病毒的主要带毒者与传染媒介,猪感染多由于采食被鼠污染的饲料所致。
   症状和病变:潜伏期为30~72h ,随猪年龄不同,症状表现不同,2周龄内仔猪表现突然发病,仔猪精神萎顿,体温升高至41℃ 以上,呼吸困难,咳嗽,出现呕吐、腹泻、厌食和倦怠等症状,随后可见神经症状,阵发性肌肉震颤或痉挛,前肢呈八字形,开张站立,步态不稳,僵硬,意识丧失,作圆圈运动,严重时咽喉和四肢麻痹,吐沫流涎,不能吞咽和叫声嘶哑,侧卧不起,颈部肌肉僵硬,呈角弓张状,四肢作游泳状划动,1~3天内迅速死亡,死亡率很高;成年猪对本病抵抗力较强,通常为隐性感染,只表现为轻度的呼吸困难、低热、咳嗽等症状;怀孕第一胎的母猪感染后发生流产、产死胎或弱仔,哺乳母猪缺乳,所产弱仔全窝死亡。
    病猪解剖可见非化脓性脑膜脊髓炎、脑脊髓炎和神经节神经炎,脑膜充血,部分有点状出血,皮肤和皮下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水肿或坏死,,气管有大量泡沫状液体,肺水肿、气肿、出血,肝、鼻有明显的白色坏死点,其他内脏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肾脏有出血点,淋巴结充血、出血、肿大,有肠道卡他性炎症,扁桃体有炎症、水肿,个别病例可见胃贲部门及大弯部出血,流产胎儿有肝、鼻、淋巴结及胎盘绒毛膜凝固性坏死。
防治:
1.禁止从疫区引种,引进种猪要严格隔离,并经检疫无该病原才能转入生产群使用。
2.猪场内不准饲养狗、猫,加强灭鼠灭蝇工作。
3.疫区应做好免疫注射,后备猪配种前一个月注射伪狂犬病疫苗,母猪产前四周注射疫苗。
4.坚持猪群的消毒工作,发现有可疑的猪只应及时封锁、隔离病猪,消毒猪舍和周围环境,发病猪舍用功2%~3%烧碱与20%石灰混合消毒,粪便、污水用消毒液严格处理后才可排出,限制病原扩散,并对全场猪群尤其是仔猪实施紧急预防接种措施。
5.对猪群坚持本病的血清学监测检查,出现阳性情况,可送有关部门鉴别是否有疫苗毒株,并以此为依据采取具体方案进行防治。
十四、猪水肿病
   该病是小猪的一种大肠杆菌肠毒血症,其特征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局部或全身麻痹,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常发生于断奶仔猪尤其是体况健壮的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四月龄也偶有发生,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神经疾病。
   症状和病变:多发生在断奶后一周至月龄大,体况健壮、生长快的仔猪身上。开始时仔猪出现腹泻或便秘,1或2天后病程突然加快或死亡,病猪四肢无力,共济失调,转圈,肌肉震颤,后期侧卧不起,不时抽搐,四肢作游泳状划动,触动时表现敏感,有角弓反射并作嘶哑的叫鸣。水肿是本病的特征症状,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的皮下,病程一般为1~2天,剖检主要病变为水肿。胃壁水肿常见于大弯部和贲门部,粘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严重的厚达2~3cm 。大肠系膜的水肿也常见,有些病猪直肠周围也有水肿。胆囊和喉头也常有水肿。小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变化。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有水肿和充血、出血的变化。
   防治:不要从有病地区购进新种猪。仔猪断奶时应注意饲养管理,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都应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在出现过本病的猪群内,应控制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保持饲料中有足够的硒和维生素E,对断乳仔猪,在饲料内添加适宜的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土霉素等。按每千克体重5~20 ml添加,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较大剂量的锌,按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0mg 锌,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对病猪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可采取抗菌药物如青霉素与维生素C、中药针剂“夏天无”肌肉注射,连用一周,配合加强对病猪的护理,定时喂给水和湿饲料,有一定疗效;严重发病场可考虑制备自家苗。有证据表明该病同遗传易感性有关,通过育种工作进行筛选是预防此病的方法之一。
治疗仔猪黄白痢有新药
    1、药品
    白霉素, 上海第四制药厂出品, 每支20万单位, 人用;病毒灵, 陕西汉中兽药厂出品; 地塞米松, 三九永安药业出口, 每支2mL, 人用。
    2、用药方法
    黄痢:应用白霉素4-6万单位, 病毒灵1.5mL,地塞米松0.5mL, 每天肌注2次, 一般2-3天便可治愈。
    白痢:应用白霉素12-20万单位, 病毒灵3mL, 地塞米松1mL,每天肌注2次, 一般2-3天便可治愈。
    对脱水严重者, 呼吸困难的病猪可在此方基础上辅以强心、 补液治疗效果更佳。
    3、应用效果
    笔者多年来采用此方治疗哺乳仔猪黄白痢550例, 治愈539头,治愈率达98%。
早春须防猪流感
   猪流感多发生于冬春两季,春季多在早春,呈地方性流行。该病发病率高,潜伏期2-7天,病程一周左右。如果在发病期管理不当,则易发生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增加猪的病死率,故应重视对此病的防治。
    一、症状:猪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激烈咳嗽,眼鼻流出粘液。
    二、预防:1、铺垫和勤换干草,并定期用5%的烧碱对猪舍消毒。2、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一旦降温,及时取暖保温。3、防止易感猪对感染的动物接触。人发生A型流感时,也不能与猪接触。4、用猪流感佐剂灭活苗对猪连续接种两次,免疫期可达8个月。
    三、治疗:1、对本病无特殊药物,只有采用地症治疗的药物来减轻病情,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可试用复方吗啉片或复方金刚烷片及板兰根冲剂,用量可根据猪的体重和药品的含量确定。2、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防细菌感染。3、对病重猪可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另加病毒灵,同时肌注,每天2次,连用5天。4、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抗菌素,比例为0.2%,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养猪专业户预防猪传染病的综合措施
    这几年,农村养猪专业户不断出现,且形成了一定的经营规模。但大多数专业户仍沿用一家一户养猪防病模式,打一下防疫针就了事,而忽视其它防病措施,使得传染病屡有发生。为预防猪传染病必须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  坚持生产区的封闭式管理
  封闭式管理可以控制外源性传染病的传染。
  生产区与生活区应严格隔开。生产区内不得饲养其它动物,生肉不得带入生产区,并谢绝参观。特别严禁猪贩子、屠工入内。
  进入生产区的饲养人员等须更衣换鞋,经紫外灯消毒、消毒池液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场外运输车辆、用具、饲料包装袋不能进入生产区,防止带病进场。
  猪场应采用自来水或井水,不可用河塘水。因农村有的死猪丢弃在河塘中,使水污染成为传染媒介。从饭店、宾馆收集的泔水须煮沸消毒后才可喂猪。
    2. 坚持“自繁自养”
  “自繁自养”是防止买猪带进疫病的一项主要措施。
    3. 加强检疫工作
  如欲购进猪只,应从非疫区、经兽医人员检疫出具证明,隔离观察15 天、补打防疫针,(最好产地经过防疫注射),确认健康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
    4.  严格卫生消毒制度
  搞好舍内外环境卫生,做好灭鼠、驱除蚊、蝇和定期驱虫工作。
  猪舍和用具每日消毒1次,春季进行1次彻底清扫和消毒。猪舍、地面、墙壁、料槽选用2%烧碱消毒(消毒后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也可用10%草木灰水、20%生石灰乳等消毒。车辆、用具选用5%过氧乙酸消毒。
  每圈猪出栏后要彻底消毒,并空圈1周后方可进猪。
  消毒池中消毒液为3%来苏儿,每星期更换1次。
    5.  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
  初产母猪配种前1~2周接种细小病毒疫苗、每年4、5月间蚊虫未出现前进行猪乙型脑炎疫苗接种。
  怀孕1个月的母猪和产前30 天的母猪各注射猪大肠杆菌病疫苗。
  仔猪35日龄,分别注射伤寒苗、猪瘟苗。
  仔猪70日龄,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仔猪断乳后1周对母猪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此程序可根据生产实际进行修改、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