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國外交政策中的政治文化因素

 瑞进 2012-08-30
高卢雄鸡与法国外交政策选择

  推崇理念,但理念孤悬,重权利而不重法,是法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这种政治文化观念在其对“公意”、“主权不可分割”、“自由、平等、博爱”等目标追求中都得以体现出来。但这些目标通常又都是高度抽象和模糊的,在政治实践中往往很难找到确切的实现形式。法国政治文化过度推崇理念和理性的作用,往往就观念如何得以精确表达而争议不休,从而常常忽略了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理论纲领的道理。法国政治文化因而具有强调先验性、抽象性、建构性和远离实践性等特征。在本国特有政治文化的作用下,法国内部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半总统制政体,而外交政策的目标则是光荣甚于利益,倾向于只与肯接受其领导的国家结盟。人们因此常用高傲的一唱天下白的“高卢雄鸡”,来形容法国独特的政治文化。

  事实上罗马帝国就把今天法国这个地方叫做高卢(Gallia),把高卢人叫做Gallus,而它在拉丁语里的另一个意思是公鸡。17世纪以来,倔强、勇敢、傲慢而又自负、好斗的“高卢雄鸡”成了法国人的象征。在法国外交政策目标的确定上,高卢雄鸡特性起到重要作用,对法国外交政策的手段、方式与外交风格,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上,“高卢雄鸡”高傲的特性体现为法国从不愿附和他人,敢于挑战权威,力图恢复法兰西的光荣和梦想。二战期间,戴高乐领导了“自由法国”的斗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保住了法国的国际地位。二战结束后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处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法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依然坚持自己独立的立场,积极参与欧盟的创建和扩展,对维护世界的稳定及和平作出过较大的贡献。面对二战后国际地位的逐渐衰弱,高傲的高卢雄鸡并不甘于这种境遇,不甘于寄人之下,而是要力争出人头地,争得主导权。长期以来“大国梦”就萦绕着法国人。近一百多年来,保持大国地位成为法国外交的重点。在重大国际热点问题上,法国继续坚持了一贯以来的独立自主政策。自从冷战结束之后,法国发挥大国作用的希望寄托于欧盟的发展,所以长期以来法国外交政策一个不动摇的坚持因素,就是要发挥自己在欧盟建设中的轴心作用。为了争取大国地位,甚至敢向美国说“不”。但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法国国力的衰弱,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实在有点力所不逮。由于与大国结盟难以占得上风,为了博得堂堂大国地位的风范,法国往往倾向于只与肯接受其领导的国家结盟,常常甚至不惜牺牲地缘政治的利益,而与仰承其鼻息的小国结盟。

  尽管雄鸡被法国人赋予警惕勇敢的品质,但高卢雄鸡“一唱天下白”的特性,不免给法国人贴上重思想、重原则而轻行动的标签。深受笛卡尔唯理主义哲学的影响,法国在外交政策上重“唱”而轻“做”,重理性设计而轻实际行动,常导致政治理念与政治实践的严重脱节。法国人在行动前必得先有一个周密计划或者系统理论作依据,以便决定是否行动和怎样行动。当原则与事实严重冲突时,法国人宁可坚持原则而牺牲实际利益。在国际政治利益博弈的游戏中,法国的外交作风往往突兀孟浪,既欠缺深思熟虑的缜密考虑,也缺乏首尾一致的连续性。

  因此,正如美国政治学家罗弗尔所说:“在每个民族国家,统治本身和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发生的。”政治文化是一国外交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出发点,一国外交政策往往以本国的政治文化作为指导。因此要全面了解一国的外交动态,政治文化是最深刻的切入点。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舒绍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