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35.光速与“风速”可能产生的不同后果

 王东镇 2012-08-30

2935.光速与“风速”可能产生的不同后果

2012.8.30

光速每秒30万公里,而太阳风的“风速”据说只有每秒200——800公里,产生的后果当然不同。

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中,原子以光速对撞可能导致核裂变,即粉身碎骨,冲破的是强力的束缚;而太阳风导致的地球大气边缘的核聚变冲破的可能是弱力的束缚,产生的是原子的结合。由于宇宙射线的成分复杂,我又不是专业人士,没有第一手资料,不知道宇宙射线中有没有以光速运行的原子,也不知道太阳风的具体风速,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只能凭直观进行推测,大胆提出了太阳风可能导致地球和二级星系其他行星大气边缘核聚变的看法,依据的是温度异常、辐射异常、大气成分和“光照”程度的不同,但无法排除其中有无核裂变的成分,因此在我的相关文章中通常将二者并列,作为上述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

关于辐射异常,过去只是猜测,最近才看到相关报道,还没有深入研究和思考。不过凭直觉认为向阳一面的辐射异常可能来自核聚变,而背阳一面的辐射异常可能来自核污染。

由于太阳风的密度很低,并且随着距离的延伸会越来越低,对太阳系不同星球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到达太阳磁场边缘时的密度更低,引发的核聚变可能难以察觉,但也一定存在,并有所反映。观察这种反应,可以了解许多星际奥秘。

过去看书,某些射线的速度只有光速的十分之一,而太阳风的风速连十分之一都达不到,但也超过地球上最大风速的很多倍。我感兴趣的是原子以什么速度相互撞击可以产生裂变,以什么速度相互撞击可以产生聚变,不同化学元素的“合成”是否需要不同的“风速”?

我感兴趣的还有地球磁场范围内的三层辐射异常带的原因各是什么,中间层的氧离子是否核聚变的产物,化合反应是否也可以引起辐射异常?因为我觉得氧元素应该是地球大气边缘核聚变的主要产物。

还有,地球大气边缘的热层应该有很大的温差,因为卫星轨道也在热层之内(据说从地表80公里以上就存在了),但处于低端,难以想象卫星可以在地球大气的主体核聚变区长期存在。

地球大气边缘的核聚变和热层的存在,使卫星选择了夜间发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