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妙观三清殿

 书楼寻踪馆 2012-08-31


 

玄妙观三清殿

 
 
 


苏州的观前街是个热闹的地方,玄妙观三清殿居于其中段北侧,之间有个较大的广场。七十多年前刘敦桢先生调查苏州古建时便已记载“广场中唯见百贩云集,游人接踵摩肩,纷纭杂沓,与故都庙市无异。”现今商贩外移,腾出了个绿荫之地,亦是游人云集,只似乎活动内容不同了。而三清殿却始终如一路边闲坐的老者,静静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匆匆过客、慕名访者、参拜信徒、营生商贾。

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初名真庆道观。唐、北宋、元先后改名为开元宫、天庆观、玄妙观,见证了几个朝代的寺观改制。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攻陷苏州,烧杀抢掠,“吴中坊市,悉夷为平地”。天庆观亦未幸免,约五十年后的淳熙年间主殿两度重建而成,再五十年后的绍定二年(1229年)所刻的平江图上就有天庆观的形象概要,其主殿为重檐顶,两侧似有挟屋。其后元代至清代,亦多有毁圯重修记载。而三清殿现存的面貌也就留存了各代的特征,只是这样一个宽阔的时间空间上,缺少实物和文献的对比,还比较难以全部确切无误地识别。

三清殿前有月台,三面设踏跺,周以石勾阑,有言其为五代遗物。石砌台基,仅南面有石质栏板,上有雕刻。面阔九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立面外观、屋顶瓦饰、门窗装修皆无宋风。由于其副阶与殿身内部空间相连,仅高度不同,使得内部空间显得宽敞宏大。殿内柱排列为满堂红式,覆盆式柱础上又加了一个石鼓,可能是大殿改建时提升之用。斗拱的排列是在金厢斗底槽的基础上,又于内槽内的梁栿上加上四列斗拱,将内槽分割为五个并列的小框架。室内斗拱上承天花,天花以上的草架资料显示与明清常见之穿斗架有诸多类似之处,被认为是明清重建之物。下檐斗拱为单昂四辅作;柱头辅作为假昂,里转一杪承乳栿;补间辅作为真昂,后尾抵下平榑挑一材两契;昂嘴微翘,似为后期特征,但尚未到娇柔之态。上檐斗拱为双杪双昂七辅作,里转出四杪,昂为假平昂,在宋代建筑中似乎并不多见。内槽使用了双杪单上昂六辅作,此为上昂使用的重要实例。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