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天下2》到《武魂》 浅析丁磊的武侠梦

 云落雪 2012-08-31

前言

早在2011年的所谓“FPS游戏年”中,就有2012“武侠游戏年”的口号甚嚣尘上,而时至2012年的下半年,我们对“武侠游戏年”的感受也越来越强烈,各大厂商的武侠题材游戏接踵而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第二季度,市场上推出的武侠游戏或者准武侠游戏(包括仙侠、玄幻在内)占到新游戏数量总数的78%之多。尽管武侠类游戏大有“一统江湖”的势头,但难免游戏质量参差不齐,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者更是寥寥无几,唯有大厂商的精心制作与完善的产品战略,方能保证在武侠浪潮中不被淹没。

闯入武侠江湖

“武侠”这一被国人成为“成人的童话”的概念已经深深地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其魅力甚至连外国人都无法抗拒,理所当然地也会成为游戏的理想题材之一,虽然武侠类游戏在中国起步很早,却只在近几年才引起业内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成为不少网游大鳄的重要战略步骤之一。总结起来,各家的武侠战略不尽相同。如果说金山武侠世家,畅游是凭借金庸发力,网易“丁大侠”则是默默布局。
 
“丁大侠”

最为成功的武侠大战略就是提前布局,循序渐进,在从业之初便进行武侠游戏的战略布局,在自己的研发实力基础之上,吸收以前准武侠类游戏的开发运营经验,在2012年全面揭开自己的武侠大战略。这也是本文前言中所推崇的一种武侠大战略。也是最能在2012年脱颖而出的武侠网游战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得不把目光移向今年在武侠浪潮中令人瞩目的“丁大侠”。

丁磊的武侠梦

说起“丁大侠”的江湖路、武侠梦,还得追溯到其刚刚建立网易的时候,据传那时的丁磊就曾经到金山取经,想借鉴一下《剑侠情缘》的经验,而其本人对于武侠的热情也非常高,虽然他看过哪些武侠著作无从可考,但多次网易与甄子丹等武侠影视明星合作,不难看出丁磊的武侠情节。而也许就在那时候,“丁大侠”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武侠筑梦之旅。

明眼人不难看出,从网易最初的《大话西游》、《梦幻西游》以及《天下贰》这些经典作品中,就处处流露出武侠的因子,特别是笔者曾经非常喜欢的《天下贰》,不去考究其背景故事的话,整体的游戏表现就是一个堪比当今任何一款武侠游戏的精品。
 
《梦幻西游》翩翩武侠风
 
《天下贰》战斗武侠风

而在2010年,网易的武侠划时代作品《大唐无双》内测的时候,“丁大侠”与武侠巨子甄子丹同台庆祝的画面,相信是不少武侠迷、网易粉终身难忘的一幕,就在“丁大侠”授予“甄大侠”宝剑的那一刻,武侠梦已经不仅仅是丁磊一个人的梦想,而成为了整个网易人的梦想。

2012年,在青岛的《倩女幽魂》公测发布会上,“丁大侠”再度亲自到场,甚至穿梭在这部武侠爱情舞台剧中,饰演了一次真正的大侠。

 “丁大侠”与“甄大侠”

而今,网易第三部武侠大作《武魂》的登场,也使得“丁大侠”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对这款游戏的信心:“2012年公司发展的核心主题之一,就是自主研发游戏的多样化……第二、三季度,我们计划进行技术测试的游戏有:2.5D MMORPG《武魂》,3D ARPG《斩魂》, 3D实时对战(DotA)游戏《英雄三国》和次世代动作3D MMORPG游戏《龙剑》……”由此可见,《武魂》以及武侠战略之于网易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武魂》一个崭新的武侠梦

《武魂》之于网易的武侠大战略意义非凡,用“集前作之大成,开新武侠之先河”来形容毫不为过。这也是“武侠三套马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网易给武侠游戏市场的一招杀手锏。丁磊在2012的Q2财报中也曾提及这款游戏,表明了网易高层对这款2.5D新武侠网游的重视和信心。

关于“武侠三套马车”

在2012年的ChinaJoy高峰论坛上,“丁大侠”亲自上阵,解读了在强大研发实力和运营经验支持下的大战略。“武侠三套马车”(《倩女幽魂》、《大唐无双》和《武魂》)齐驱在康庄大道上,使得网易的武侠战略布局尤为引人侧目。

如前所述,早在《天下2》乃至《梦幻西游》时期,武侠的元素已经在这些网易早期的大作中初现,这既是为大武侠产品积累研发的运营经验,同时也是一种对自身用户的培养,比如《天下2》,玄幻的气氛固然浓厚,但是拿到现在来说,比很多所谓的武侠网游要“武侠”不知多少倍。而后的《大唐无双》和《倩女幽魂》的成功更是让“丁大侠”的武侠路越走越快,越走越成熟。

结语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在2012的“武侠大战”中,只有真正把握全局,从容应对的产品方能不败于江湖。而网易无疑给浪潮中摇摆不定的“江湖大侠”上了极佳的一课。武侠梦圆时,许正在此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