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从故乡来(随笔) 孙柏昌

 深山木槿 2012-08-31

风从故乡来(随笔)

孙柏昌

 

那天,在燕郊,我和朋友说起了他的《风从故乡来》。

这是他写的系列散文的总标题。一共六篇?七篇?记不太清楚了。毕竟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时,我在小报当副刊编辑。

散文,很美。

写作时,他住在塔里木沙漠的一个集装箱里。有活时,干活;没活呢,看沙漠?那一片永远也看不到边的沙漠……

风是最神奇的雕刻大师,风过处,会留下醉人的风景;沙的山与谷,波浪般勾勒出圆润光滑的曲线,会引人遐想,女人那丰腴的裸体或者别的什么……

我曾经去过戈壁滩,也看过许多沙漠的摄影……

当时,他没有带相机(也许带了,只是我没有看到他拍的照片)?早前,是在我们刚刚相识不久,我在他的办公桌上看到过他拍的故乡山峦的照片,三张照片天衣无缝地拼接起来,美极了。

美的感觉来自心灵,是一种天赋。

此次在燕郊,他告诉我,他的许多照片发表在《国家地理》(中国)上。我当然知道,那本杂志的重量。其实,我偶尔也会去他的摄影论坛“临海小屋”—— http://hi.baidu.com/cosl%EF%BF%BD%D9%BA%EF%BF%BD%D0%A1%EF%BF%BD%EF%BF%BD/home尽管展示的照片不多,却还是很震撼。

我们是胶东同乡,邻县。对故土、母亲,都有着深深的眷恋。他说,我的《母亲的眼泪》,他看了好几遍,让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我们是心灵上的朋友,彼此守望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从来不曾改变……

只要有机会,我喜欢去燕郊。一个真诚朋友会让一个地方变得魅力无限。

有一次,我电话他,说我要去燕郊,他马上派车接我。从燕郊到塘沽,也有150多公里呢。其实,那时我在北京。他知道后,车,已经跑出一半的路程了……

每次相见,都要说许多话,说不完的话。晚餐后,我们去了咖啡厅。燕郊的咖啡厅,不像北京的三里屯或后海,很清净,有点冷清。音乐,也那样静静的。我们说了许多。离开时,已经是深夜了。在我住的宾馆的院落里,我们又一圈一圈地转了2个小时……

每次到燕郊,我都会莫名其妙的兴奋,睡很少的觉。

这是他在自己博客里写的一段关于我的文字:

我有一位作家老师,前年已经退休。在欢送他退休的晚宴上,他毫不犹豫的表态:从此以后再不写字。今年年初见到他时,问他退休后生活如何,他豪爽大笑:忙得很,忙得很!转天后,他给我发来了邮件,是一博客地址。点进去一看,是老师已经营一年多的写作博客,原创文章已有几百篇。看看读者留言,对老师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前天,老师来燕郊办事,嘱咐我晚上一定帮他借一台笔记本电脑,要打理博客。我没给他带电脑,不就一晚上吗,我们好好聊聊,不上网了。一顿闲聊后已是下半夜,老师终于忍耐不住,要我把他送到近处的网吧。老师离不开写作,也离不开网络。也许是网络,再一次激发了老师的创作欲望。我一直这样想。

那是我开博客初期的事。现在,我当然不会那样了……

其实,他也是我的老师。关于电脑、网络的许多事,我都是请教他。他是电脑天才。

每次交流,我都会感受到来自故乡的风,和煦、温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