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安阳旅游----红旗渠、络丝潭景点

 XINGTAIlaozhang 2012-08-31

络丝潭景点

      这里有独特的峡谷风光,更有神奇的美丽传说。漳河水从峡谷断崖上飞泻成瀑,如白马玉龙,咆哮翻卷,坠入水深百米的络丝潭中。尤其是在夏季多雨时节,河水暴涨,跌落峡谷,生若雷鸣,其势状若壶口瀑布蔚为壮观。峡谷之上架一索桥,连通冀豫两省,名曰天桥。人行桥上,宛如九霄步云。侧观飞流狂涛,俯瞰深涧幽潭,彩虹飞挂,情趣无限。峡谷南侧,激流掏出天然石洞,深达百米,鬼斧神工,沿螺旋梯拾阶而下,可直达神龟洞。

     

 

 

     浊漳河在这里突然断跌形成深潭,形容有一络蚕丝那么深,故名“络丝潭”。常年激流如白马玉龙飞泻成瀑,附入无底深涧,澎湃激流落底滚波,卷起数丈高的雪浪,将赤壁险崖咬得深深浅浅,嶙峋参差。其声,酷似虎啸豹吼,晴雷数里,游人亲身赏其景,惊心动魄。 
  

 

     络丝潭,又名“泪思潭”,相传七仙女与董永分手后,日夜思夫而无法越过王母娘娘划定的天河与情人相见,终日涕哭,泪似断线珠串,天长日久,滴成这一深潭。潭水清澈,碧波荡漾,可乘游船,穿过峡谷,领略“小三峡”旖旎风光。

 

风光摄影


 加入时间:2008-8-21 11:23:14  admin  点击:568

         
     

         


         
 
 
 
         
                
上一条:已经没有了
下一条:风光摄影1

太行山上有条渠


 加入时间:2012-8-3 8:35:15  admin  点击:55

申伏生

       没有来过林州,很难体会这座山区小城的人对一条人工河流在心灵上的依恋;没有到过红旗渠,无从感受这条震撼世界的大渠对身心无边的浸润。“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这是一个地域与一项水利工程相依数十年绵绵不绝的传奇。

  巍巍太行山雄峰森严,千里红旗渠蜿蜒流长,是自然的造化,更是杰出的人工,成就了这一新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民生工程,为这个地方注入了永恒的意蕴。对于林州,红旗渠是一条生命渠、幸福渠。生于斯长于斯的林州人,伴着红旗渠的涛声,创造着富足,经营着自己的特色生活,度过如水的岁月。

  今天,当你站在上不见顶、下不见底从悬崖中间穿过的渠岸上,自然而然会对林州人民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这里的山峦、水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景观,而是升腾着英雄气概,笼罩着史诗般闪亮的光环。

  当你沿着长长的渠岸行走,走进红旗渠纪念馆,走进渠畔的一个个村庄,走进这里的历史深处,你就会知道红旗渠并非一个孤立的水利工程,更不是林州人意气用事的激情产物,而是有着自己的前因后果。

  它的前因是这个地方缺水,而且是资源性缺水。缺水缺到什么程度呢?地方志记载,从1436年到1949年的500多年间,大旱104次,差不多每隔5年就来一次,人吃人有5次之多。在干旱的岁月里,林州赤地无水,禾苗枯死,而人们口渴难耐,急得抓耳挠腮,捶胸顿足,每一根神经都因干渴而疼痛。孩子的眼睛似乎也要干枯了,连哭泣都没有泪水。没有泪水的哭泣,连声音都发不出来,每一声啼哭犹如让两眼往心窝子里剜,可心窝子里哪有一星水沫?干渴龟裂的土地在盼水,饥寒交迫的人民在喊水……

  盼不来水,喊不来水,为了生存,这里的人们只好向四周的省份逃散。在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广场附近,有一个林县移民巷;在长治市有一个林移村,意思是林县移民村;在陕西省西安市有一个林县移民大院,现在成了一个小区……水,就是这种人世间最普通不过的物质,逼得多少林县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酿造了多少人间悲剧?

  所有的改变,都连着一个年代。

  历史的年轮进入1960年,因缺水所逼,林县人民踏上太行山,从山西省境内引漳河水入林县,使黄尘不再弥漫,山头披上绿装,古树藤蔓的根须可以尽情向枯枝、叶片输送水分,让子孙后代不再因缺水而逃亡。

  那是一个饥渴的年代,国家经济陷入全局性的困境,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带度灾荒。那又是一个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极端落后的年代,没有任何施工机械,有的只是原始而简单的劳动工具。千百年来,没有人能够征服太行山,林县人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完全凭着一锤一钎和燃烧的激情,硬是在壁立如刃的悬崖上开出一条水的通道。

  环境可以改造人,人也可以改造环境。环境是靠人创造的,人必须在环境中求生存。林县的每一个家庭都有人经历、参与红旗渠这项宏伟工程的缔造,数十万人的共同劳动改变了生存现状,并深刻影响着未来,3600多天的全身心付出,只为此。

  从源头到村头,从每一个具有艰难标志的施工点到每一座纪念碑式的渠上建筑物,所有的故事都刻在了太行山的一草一木上,伴着风霜冰雪、烈日酷暑,伴着悬崖上的月亮和朝暾晚唱的悲壮,成为一段艰辛非凡岁月的光荣标志。

  周恩来总理曾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今天的年轻一代,总不免要追问——一个农民群体,靠什么演绎了这个奇迹?

  文明的产生和进化的过程,都是根源于人类对挑战作出的适当应战,比如洪水、干旱,还有地震、火险等不可预测的灾难。要应付自然灾害,人类就要发明创造,发明创造的过程,就是孕育奇迹的过程。地球上几十个文明古国都是在对自然的挑战作出适当应战而形成的,红旗渠就是林县人民在对旱灾的挑战作出坚定应战而产生的奇迹。这个奇迹并不神秘,只是一个个具体的创造集合。

  逢山凿洞,是修建红旗渠的一条定律。当总干渠要从一个叫“小鬼脸”的悬崖上穿过时,300名不怕“鬼”的男女青年笑着向它走去。他们要开通这个616米长的隧洞,其走向是一条弧线。在没有精密测量仪器的条件下,偏差将不可避免。经历了心绪纷杂的探索,他们在洞外的崖壁上凿开了5个旁洞,使整个隧洞被分割成6段,每段的走向接近直线,因隧洞弯曲造成的施工难度得到了解决。每个旁洞又可以向两个方向分别施工,同一时刻就有12个工作面同时开工。然而,坚硬的石英砂岩使日进三寸的工程进度影响着红旗渠整个工程的进度,要改变的不只是单纯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而是开山凿洞的施工思路。青年们把原设计中的洞宽8米改为6.2米,在减少宽度的同时加大坡度,让渠水快速流过缩窄了的隧洞。这种改变,工程量减少了1/3,还不会引起水流对洞壁冲刷造成危害。在与岩石的对打中,他们度过了500个日夜,从大山的肚子里掏出1.54万立方米的石头。当郭沫若亲笔题写的“青年洞”三个大字镌刻在洞口的崖壁上时,一个传奇永远留在了那里。

  在红旗渠分水闸,70千米的总干渠在这里将一分为三,流入各条分干渠。分水闸渠底与红旗渠源头渠底的落差是10.38米,平均坡降是1/8000。如果低于这个坡降渠水就流不过脚下的分水岭,林县人民咬紧牙关修成的这条生命渠就会成为废渠,这其中的责任和精妙计算,包含了多少压力和智慧!就是在科技水平得到大力提升的今天,许多参观者在这座高大的水工建筑物前闻听那两组数字,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却禁不住心生敬意。

  每一个来到红旗渠的人,在感叹壮观的同时,无不在心中有个疑问:在那样的年代建成的红旗渠,质量有保证吗?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当你行走在红旗渠的渠岸上,每隔一段就会看到不同形状的石碑,石碑上镌刻着这一段是由某某公社承建。在每个公社的渠段中间是该公社所属各村在所包建的渠段上刻下的某某村建的字样,谁出了问题就由谁负责,一目了然。这一块块石碑和刻在渠岸上的村名是建渠者立下的永久责任状,是对工程负责到永远的保证书。红旗渠是林县那一代农民用自己的血肉之手,饱含着感情,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垒起来的。在这条巧夺天工的人造天河上,渠墙是石头砌的,渡槽是石头拱的,隧洞是石头劵的,每一块石料上都渗透着林县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渠水哗哗流淌,梦想已越千年。清凌凌的渠水,映出一个崭新的时代,映出一个孕育无数传奇的群体勇敢追梦的不懈努力,更见证了一个群体走出地域局限,创造新生活的永久魅力。

  伴着红旗渠修建的开山炮声,林县人民改造山河的壮举上了报纸,拍成了电影,著成了书,画成了画,进入了课本,唱成了当年的流行歌曲,还制作成了电视连续剧。后来的一代代人从这些艺术表现形式中,认识了红旗渠,使红旗渠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当然,也使林县这个在中华大地上原本平常的一个地方,走进了世人的视野,由昔日的林县成为现在的林州市。追溯红旗渠动工的那一刻,修渠的决策者们根本不会想到这条渠产生的影响会如此深远,自然它的意义也远没有今天这样排列得如此清晰。

  一个梦,一条渠,一种张力,一曲壮歌,无数激情完全融合成一个难忘的现实。红旗渠是林州人民改变命运的决战,是对生命意义最严肃的一次拷问,也是对生命物质能量与精神能量的一次伟大发现,并且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仰望生命高峰的界碑。

  经过时间的积淀,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在自然与人之间,在贫瘠的大地与心灵之间,在坚硬的石头与精神之间,渠岸是脊梁水是魂。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总有一些记忆不容亵渎。

  壁立千仞,渠流万古。在秋日白晃晃的阳光下,伫立在即将收获的田野上,回望红旗渠,依旧激发出一种慷慨悲歌的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