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学科新兴大学如何协调发展?

 文山书院 2012-09-02

多学科新兴大学如何协调发展?

——湖南工业大学的兴校之路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02日   02 版)

    中国近年来高校的发展,“大合并”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大学合并是为了克服高等院校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专业设置单一、学校规模过小和过于分散等弊病,以适应新时期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1+1>2的资源整合目标。但同时,高校合并也带来了特色缺失、平面化、均质化等问题。“消化不良”成为很多合并后的新兴综合性大学不可回避的难题。

 

    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的湖南工业大学,是高校合并中的一个缩影。其前身为株洲工学院,2004年完成湖南城市建设学校和湖南省财会学校的整体接收,2006年升格为湖南工业大学,同年,合并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不到10年时间,湖南工业大学拥有16个教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56个本科专业、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4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学生34562人。

 

    思维转轨:“明晰定位才能迈开脚步”

 

    “那时候不容易。”谈及2006年建校之初的情景,校长王汉青介绍说,此时新成立的湖南工业大学面临着发展史上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根据湖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布局要求,将有多所不同层次的学校要并入到湖南工业大学,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学校在规模与质量上的紧张;另一方面,自从由行业办学转为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后,学校办学定位面临着来自行业与地方的双重压力。

 

    针对这些难题,学校提出“定位重构、内涵发展”的战略主张。在指导思想上,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主动服务于湖南新型工业化、老工业基地株洲振兴和中国包装现代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及相关行业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在人才培养上,要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学科专业上,要重点扶持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包装行业现代化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专业群,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

 

    正是思路的正确,使湖南工大的“大学之路”越走越宽。6年来,学校的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2010年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中均获得“优秀”;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由最初的6个二级硕士培养授权点发展到涵盖49个二级点;在保持包装行业特色的同时,增强了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

 

    质量驱动:“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

 

    王汉青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学校的教学工作相当于国家的农业基础地位,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因此必须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

 

    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金继承介绍,近年来,学校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教学四项经费按每年递增27%的比例增长。目前,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4404万元,拥有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建有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及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的各类运动场地,纸质类图书资料313万册。与此同时,学校狠抓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实习教学基地建设,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大类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含必修和选修)、跨大类专业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二课堂等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了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并通过建立“素质提升班”、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举措,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学科建设:“科研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活水源’”

 

    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王汉青表示,科研不仅是学科建设的“牛鼻子”,而且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活水源”,不能把教学与科研对立起来,“只教不研,路越走越难,只研不教,路越走越窄!”

 

    分管科技工作的副校长谷正气介绍了近年来学校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一是建好平台,大力建设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以及优势学科实验室;二是建好团队,积极吸纳人才;三是建好基地,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规划与需求,承担重大研究课题。

 

    品牌示范:“兼容并包,优势出击”

 

    傍晚时分的校园,红白相间的包装教学楼宏伟气派,学生们在看书、实验或者轻轻交谈。这里是湖南工大最广为人知的优势学科——包装工程专业所在地。

 

    “现在,提起包装工程专业,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湖南工大;谈起湖南工大,也会注意到它在包装学科领域的优势地位。这样的品牌效果,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学校在包装领域的学科特色经过了长时间的岁月流转和风雨打磨。”作为中国包装联合会的副会长、中国包装教育委员会主任,校长王汉青说。

 

    目前学校开创了包装工程等15个包装类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设立包装设计及应用研究等10个培养方向。

 

    面向行业、零距离对接,是培养包装行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策略。学校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带的包装生产基地与产业集群共同建成了40余个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和12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暑期时间,很多学生已经进入基地实习,增强了学科人才的行业适应性。

 

    (本报记者 于园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