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载入史册的“一小步”与“一大步”

 zhuang-jr 2012-09-02

阿姆载入史册的“一小步”与“一大步”

阿姆斯特

    当人类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后,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脚印或许会作为珍贵遗迹,得到妥善保存——毕竟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之外的星体留下足迹。 
    2011年9月,美国航天局公布了一批来自“月球勘测轨道器”(LRO)的照片,拍摄到了包括“阿波罗11”号在内多艘登月飞船在月球表面留下的登月舱下面级,以及科学仪器等。不过,这些照片并非为了澄清“登月骗局”,而是帮助今后的探测任务找到安全的着陆点,并展示新技术、定位潜在资源、探明月球辐射环境。
    1969年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16时17分,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乘坐的“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在全世界大约5亿至10亿电视观众的注视下,阿姆斯特朗率先于22时56分踏上月球荒凉、沉寂的土地,说出了从此以后在无数场合被引用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逗留月球表面将近2小时13分钟,采集了24.4公斤岩石和尘土标本,拍摄了地貌环境照片。与此同时,“阿波罗11”号的另一名成员迈克尔·柯林斯正驾驶着指令舱,在月球上空飞行。登月舱再次升空、与指令舱对接之后,三位宇航员开始了返航飞行,于7月24日落到太平洋中。 
    在“阿波罗11”号发射前的模拟训练时,登月舱发出的警报表明计算机负荷过重。休斯敦任务控制中心放弃了“登月”。但地面控制人员后来得知,这只是“显示”信号,如果他们认真研究一下,计算机实际上运转正常。 
    实际执行任务期间,当登月舱接近月球时,实验期间计算机发出的那种信号又出现了。这一次,控制人员判断,一切应该是顺利的。幸亏他们没有放弃登月行动。两小时后,人类行走在一个完完全全陌生的天体上。 
    此外,首次登陆位置是经过数年的认真测量和勘查后确定的。但阿姆斯特朗在距离月球表面几百米的位置有了惊人发现:月球重力出人意料的变化致使导航系统失灵,从而引导登月舱向着一个布满巨石的区域降落。阿姆斯特朗立刻利用人工操作寻找到了更佳着陆点。
前人铺路 命运宠儿
    “阿波罗11”号乘员组昔日合影:阿姆斯特朗(左)、柯林斯(中)和奥尔德林(右)。三人均生于1930年,耄耋之年的奥尔德林还曾在电影《变形金刚3》中客串过一把自己。
    实际上,当年阿姆斯特朗虽然是飞船指令长,但奥尔德林也曾有希望第一个登上月球。但美国当局认为阿姆斯特朗更适合一种“美国传奇”——“沉着、安静、特别自信。他是一个孤身飞越大西洋的林白那样的人物,心中没有自己。”
    1961年5月,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宣布要在1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美国航天局也为此启动了“双子座”载人飞船计划,为登月提供了长时间太空飞行、太空行走和飞船对接等至少三大方面的技术铺垫。在此期间的一些无人探测项目也为登月作了准备。 
    1962年,曾当过海军飞行员和试飞员、参加过朝鲜战争的阿姆斯特朗入选美国航天局第二期宇航员培训班。一次训练中,阿姆斯特朗所用的登月训练机出现故障,在大约30米高度失灵,他果断启动弹射座椅,逃过一劫。 
    美国的登月计划也出师不利。1967年1月,“阿波罗1”号飞船发射台起火,3名宇航员不幸遇难。此后,美国航天局不停地用模拟方法训练宇航员和地面控制人员,飞船设计也不得不进行修改,提高安全系数,整个计划也因此耽搁。直至“阿波罗10”号飞船在环月球轨道上成功飞行,才确定登月准备工作就绪。
    阿姆斯特朗很幸运。在他之前,已有美国宇航员环月球飞行,但他们没有着陆。1968年,阿姆斯特朗成为“阿波罗8”号飞船替补指令长,他见证指令长弗兰克?博尔曼和其他两名宇航员环绕月球100圈,为他担任“阿波罗11”号指令长成功登月铺平道路。命运似乎渐渐地把阿姆斯特朗当做了“宠儿”。 
    在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首次登月后,美国又实施了6次在技术方面更复杂的探月活动,其中除“阿波罗13”号飞船未能按计划登月外,其他几次都获得成功,使踏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达到12人。
低调的后半生
    距离“阿波罗11”号首次登月已过去40余年,但关于“登月是个大骗局”的阴谋论仍不绝于耳。实际上,这些质疑之处大多缺乏科学常识,经常在媒体和科普读物中被辟谣,只是人们往往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
    2009年人类首次登月四十周年之际,英国《每日电讯报》曾在网站上列举了质疑方与正言方的十大PK理由。  
    美国俄亥俄州的沃帕科内塔,是阿姆斯特朗的故乡。这个只有1万居民的小城通过市民捐款,在城郊建起了一座“尼尔?阿姆斯特朗航空航天博物馆”,在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后的第3年开馆。但是,阿姆斯特朗几乎从不来这里参观。
    美国航天局曾请求阿姆斯特朗从事太空开发的宣传工作,但他不喜欢抛头露面,在返回地球后的第3年就离开了航天局。此后,他不再公开露面,或在大学授课,或从事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始终与媒体保持距离,不愿谈及那次登月壮举。1979年退休后,阿姆斯特朗在甚至还在一个偏僻的乡下买下一个杂草丛生的农庄,开始了半隐居的日子。
    然而追求平静的阿姆斯特朗,却再也没能回到原来的生活。朋友、同事看他的眼光变了,他的女儿两岁时因脑瘤夭折,错过两个儿子的成长也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由于不堪忍受名气之累,相偕走过38年的妻子也在1994年与他离婚。
    更有甚者,阿波罗计划结束后不久,美国民间兴起了“登月骗局说”,声称宇航员从未登上过月球,登月场景都是在摄影棚里拍的。至今都有许多人相信这一说法,而阿姆斯特朗的沉默态度,也被他们视为佐证。直到2010年,阿姆斯特朗才首次通过电子邮件,对被质疑的一些登月技术问题做了解释。
     阿姆斯特朗说得不多,在月球也只留下了一张清晰的照片。然而他在人类航天史上的印记难以磨灭。由于月球没有风,以及各类环境使然,他登月时的脚印,可以在月球留存数千年以上——虽然阿姆斯特朗曾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有点希望未来有人上去把脚印擦掉”。
“美国英雄”后继无人?
    晚年的阿姆斯特朗。在他去世前,今天的美国人除了还记得他的名字之外,似乎已忘记这位曾经的美国英雄。因为阿姆斯特朗向来对自己的私生活保密得很严,多年来始终避开媒体,以神秘而著称,直到2010年后才稍稍复出在公众视线中。
    对于巨大的名誉和光环,并非所有人都有准备去承受,甚至去积极拥抱。对生性沉静的阿姆斯特朗而言,“登月第一人”更多是一种难以应对的负担。
    阿姆斯特朗逝世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称“阿姆斯特朗是最伟大的美国英雄之一,不仅仅在他那个时代,也是划时代的英雄”。
    在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之前,美国在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名宇航员、第一具月面着陆探测器等太空竞赛中均落后于苏联。可以说在那个冷战其寒彻骨彻骨的年代,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登月,对挽回美国的国际形象和美国公众的自信,都是一针有力的强心剂。
    然而在赢得登月竞赛后,美国人却将目光离开了月球。接下来的30多年,美国航天局在载人航天方面集中精力于阿波罗计划的遗产“天空实验室”、毁誉参半的航天飞机,以及历经磨难的国际空间站。 
    2004年,小布什总统批准了雄心勃勃的“星座计划”,拟在2020年前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为此将研制“战神”系列火箭、“猎户座”载人飞船以及“牵牛星”月球登陆器这新一代的“登月三大件”,还将建立首个月球基地,为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遗憾的是,几年后的金融危机让美国航天局深陷预算缩减,“星座计划”也于2010年正式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航天界将资金投向成本更低的新一代近地轨道载人航天器,以及对月球、火星和小行星等的无人探测器项目。虽有一些私营航天公司声称准备在10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将人送上月球,但以当前进度来看,恐怕只是商业噱头而已。
    许多评论认为,下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很可能来自中国,目前中国也是唯一一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并已展开登月计划的国家。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阿姆斯特朗的淡泊名利,却让人们更加铭记他在月球上留下的壮举,他的名字仍将激励世界各国的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距“阿波罗11”号登月点50公里处,已经有一座环形山以阿姆斯特朗命名——或许就在本世纪内,那里将会迎接一批又一批来自地球的游客。

朗:一段传奇的逝去

姆斯8月25日,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美国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逝世,享年82岁。他作为英雄被全世界哀悼,并留下了一个早已被载入史册的名字,以及一句早已家喻户晓的名言。
    然而在完成登月壮举之后,阿姆斯特朗却选择了远离光环保持沉默,他后半生的内心世界或许将永不被人们所知。至于何时才能有新的宇航员再次到达月球表面,目前看来似乎也是未知数。特朗:一段传奇的逝去斯特阿姆斯特朗:一段传奇的逝去阿姆斯特朗:一段传奇的逝去朗:一段传奇的逝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