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用代换法,阻值正常也不一定是好的...........是的,楼上所说有道理的,这枚取样误差稳压IC工作条件(自身IN--GND的电压就是其标称数值)注定其在平时测量条件下仅仅依靠1.5V的或者是纵然是10K档(指三用表,数字万用表不推荐,因其测试电流更小)的情形,也会出现不可信因素,远远未曾达到测试的需要。因此认为其具有不可信度。实际情况下仅仅供参考而已。一般情况下可无视。在确信已经脱开TV重要电源供给回路的前提下,介入假负载来维护电源是上上之策,可最大程度避免损失的范围。一般的情况下,在确定需要更换时候,可使用指针式3用表进行故测的参考,我的意思就是在购买此器件时候请经销商多拿出一枚甚至2枚这样SE140,然后进行有目的的对比测量,器件彼此间相应引脚间电阻应误差越小越好。这样只是看下这些器件的一致性而已。然后直接安装就可了。追加:SE1××系列误差取样IC是一种类似78**系列稳压器的电源专用器件,它们都具有类似的封装和同样具备输入,输出,以及工作地端,但是内部原理迥然不同,它们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输出端的定义上,78××的稳压器是一律工作于串连形式,即输入端电流=输出电流,通过调整内部可灵活改变线性导通程度的功率三极管来实现不同的内阻,进而相当于一个自动变化阻值的电阻器件呵呵,可根据负载以及输入端的电压高低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直至输出端为其自身标称设定的电压值为止。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产生“电阻”的一个弊端:热效应。所以往往输出较大电流的三端稳压器都要安装散热措施。而现在我们再看下楼主所说的这枚SE1××器件的情形吧^_^:这枚芯片的输出端定义是这样的,不仅仅不是所谓“输出电流”,相反却是导入,内部我认为在所谓的“OUT端”至GND间存在一个集电极开路形式的可控NPN三极管之类零件,所说的输入端倒是蛮合乎逻辑,直接连接至TV的行电源端上作为其工作电压,并且同时在不断检测其数值,当电压低于所标称的140V时候,其输出端是几乎开路的,而当一旦电压高于140V时候,内部电路便会对此三极管进行偏置,使其线性导通甚至饱和,这样的结果是将很明显的:即所谓“输出”端对该器件的GND端电阻将会降低甚至更低,若在输出端此时存在外部施加的限流电压的话,将会必然注入其输入端,然后至GND。这就是该器件的工作过程和原理。那么在电路上连接就好分析的多了呵呵,一般的,此器件GNG均接地,IN端连接至行电源处,OUT端则通过一限流电阻连接光电耦合器内的发光二极管阴极(-),其阳极(+)一般也同样连接行Vcc,一起构成稳压负反馈环节,进而将误差电流通过光电耦合器来隔离控制其开关电源初级的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或频率,达到稳压的目的。简单概括就是:其输出端的对地电阻与输入端的电位呈反比且在额定的140V时候呈现最强列反应。^_^。介绍完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