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三伏,但一听说记者要了解老照片,怕热的谭金土依旧顶着中午的骄阳,从园区赶到了没有空调的“谭金土老照片收藏馆”。 记者 谭金土1998年开始收藏老照片,第一张照片是上世纪30年代7位穿长衫青年的合影,因为上面一句“跳出孤岛、投奔光明”,让谭金土觉得很有时代性,“而且,这7位青年风华正茂,穿衣打扮很是讲究,题记却写着‘出卖劳动力的一群’,让人心生许多疑问。”就这样,谭金土便花2元钱将这张流转了60年的照片买下。 从这起,谭金土与老照片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的上万张藏品,每一张都凝结着他的心血。 谭金土收藏的上万张照片中,许多都是有关老苏州的,时间从清末到上世纪70年代,这些照片有出自各地影楼的人像,也有中外摄影师、摄影爱好者的作品,还有大量的家庭合影,内容涉及街巷、园林、民俗、社会风貌等方方面面。 人们说,谭金土的脑海中有一部老苏州的影像实录,他却说:“老照片有挖不尽讲不完的苏州记忆,我只不过有这些记忆中的一鳞半爪,这些记忆不属于我个人,而是苏州的,国家的,更是整个人类的。” 所以,他把自己的“记忆”全汇聚在了位于山塘街的“谭金土老照片收藏馆”,让人们来分享,来解读:“或许,有人会比我解读得更深刻。盼着老苏州人一起来温习,新苏州人一起来领略,过路游客一起来分享。”谭金土就这样守株待兔地等着有缘人。 坐上时光穿梭机,与相中人说:你好 作为名扬海内外的老照片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影像群的顾问、作为与老照片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资深玩家,谭金土对老照片有着独到的理解,让听者,也不禁为之心折。“老照片就是看得见的历史。一张照片就是历史的一个窗口中,透过它可以向时间的深处去探视、去回望。” 谭金土藏照片,追的是历史,考证的是照片中的人等,着迷的是试图让他们“活”过来,从照片上“走”下来,来到他面前,告诉他,他们的那个时代,他们的曾经,与他们有关碍的社交网络。而这些过往,都是他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一一翻阅、检索,有些人,被他“复活”了。 比如苏州第一家有据可查的照相馆:瑞记写真馆,其后人就在读到谭金土的考证文章后和其联络,同时丰富了谭金土资料,补齐了那段有关相馆的前世今生。又如沪上梅派著名票友——号称“飞机梅兰芳”的梁小鸿的一张戏装照片,谭金土同样依据照片上落款的内容对其进行了考证,并写了一篇文章,此文此照被其女儿梁冰梅隔着海见到了,激动地与其联络,从而令谭金土补上了梁小鸿后来的人生:1949年,他到了台湾,因随刘海栗学习,后来成为大学里的美术教授,晚年都在台湾度过。如这般通过照片的结识还有很多…… 这些是让谭金土最长出一口气的事情,仿佛总算对照片或照片中的人有了交代,令它们有了归属,可以尘埃落定。 而有些,至今,都还是相片中的那个影像,是他心头的谜。就如那第一张购进的照片,其中的人,至今还没有得到考证:“也许,很多影像中的人终将随时光湮灭,成为未解之谜。远望老照片,什么也没有,走近了看还要仔细,要靠各方面资料去读懂它,真是不易。也许,科技有一天会进步到发明时光机,那样,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同照片中的人交流,了解想知道的一切。” 现今,谭金土仍然保留着一个习惯,一旦出差到外地,北京潘家园、南京朝天宫、深圳小东门、成都青羊宫、上海城隍庙……但凡地摊、古玩市场、旧书报市场都成为他抽空必去的地方。久了,这样的热情令一些摊主店家会主动联系他,也使他始终能接触到精品。 “我不是光收,我还捐了不少呢,太仓博物馆、常熟档案馆、南通方志办等都有我捐的照片。”谭金土对这样的托付,很是开心。为老照片找到一个合适的家,让更多的人来阅读,始终是他的不变的初衷。 影像在,记忆在 随着收藏热的兴起,老照片也不能免俗地升温了,连谭金土都说“拿不动”。 有些流传在海外的,东西非常精,也很有文献价值,但整套价格要好几十万,“真是拿不动,喜欢么也只能看看,不是所有喜欢的你都可以拥有,遗憾也是美。”谭金土对于眼下的炒家市场颇有些无奈,但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玩家,心态仍然相当好。 随着市场的升温,随之而来的即是作伪。谭金土道:“现代技术可以通过微喷来造假,但真正的老照片由于影印方式的不同,有银盐成份,而且是手工方式影印出来的,这是鉴别真假的一个方法。” 对于哪类型的老照片最值得收藏,谭金土给出建议道:“肯定是品相好、历史久、数量稀少、题材重大、内容丰富的影像。一般来讲,清代的照片价格最高。” 在相机、手机普及到人人都是“摄影人”,个个都是“信息来源”的今天,影像资料几乎已经唾手可得,收藏影像,其价值究竟在哪里?谭金土想了想说:“影像永远不会缺乏,就如老照片永远不会缺乏,因为全国各地都在淘宝,都在流转,随着对其价值的认识,人们只会越来越珍视它。” 现:迄今最满意的收藏是哪张? 谭:最满意的说不上是哪一张,可能还是与苏州有关的所有影像吧。这里记载了老苏州的历史,虽然是浩繁历史的一星半点,但通过解读它们,可以串联出苏州的历史,假使在我手里不能读完,还可以留传到别人的手里继续解读,有了影像,便有了关于历史的线索。 现:如何看待收藏? 谭:收藏老照片和别的不同,它很少能作为陈设器,更多的是偏重于文史方面,因此,收藏老照片要有一份如侦缉人员那样的探案心理,任时光远去,也要在历史文献中找出蛛丝马迹,而后通过隐于历史的草蛇灰线将它们复原,这不是个一蹴而就的事情,好些照片,十多年了,我也没解开谜,这可能正是老照片之于我的吸引力吧! |
|
来自: 苏迷 > 《苏州老照片、老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