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阅读切入法

 hanqingge 2012-09-02

浅谈阅读切入法

                                     涵水小学   潘会光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行为,思维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心理活动思维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在教学中,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阅读文章时,不知该从何处入手去理解分析,也因此失去阅读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境界,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注意阅读方法的学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达到“自能读书”的境界。教会学生把握阅读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途径。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说:“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一个适合的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口子,甚至是一个词……作为分析的‘口子’,由此入手,带动全篇。”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题眼、文眼、中心句、重点段等像聚焦点一样。阅读时,若能抓住一个焦点去思考,可以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我认为找准文章的“切入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反复阅读文本,从文本的人文内涵出发,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大多是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心弦的“敏感点”:有的是文章的中心句,有的是文章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有的是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文章中心确定的。现在,对六年级的大部分课文的“切入点”我都能很好地把握。

     教师选择阅读切入点,应体现课文的重点、难点。切入点应是课文的激情点或起始点,要有利于文章的展开分析,并且经过层层深入的探究,能落实学习目标,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凡卡》一文重点是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从凡卡写给爷爷的信中“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为切入点。通过读信的内容,勾画最能表现切入点的句子,体会重点词句,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通过情景朗读体会凡卡内心的痛苦。在读懂信得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时的回忆三部分穿插起来,互相映衬,学生通过阅读比较就能得出:信得内容为主,基调是“苦”,回忆讲在乡下的快乐,基调是“乐”,“苦”“乐”相衬形成内容、情感上的对比,再加上作者的描写更使学生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阅读分析“切入法”要求有的放矢,切中肯綮,以一当十。切入点往往从关键处、从小处着手,但要以小见大,能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集于一身,集中一点,以求突破全文。同时,切入点又须有辐射价值,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凡卡》命运的悲惨,他的生活“连狗都不如...”,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如此悲惨的命运的呢?在命运面前他抗争过吗?在乡下和爷爷艰难地生活,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怀着当学徒改变名以命运的到城里,结果在城里生活更加艰难,在受尽折磨后实在活不下去了,一声声的哀求爷爷“带我回乡下去吧”。通过想象阅读自然会使人想到:凡卡生活的那个社会人情是多么的冷淡,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像凡卡这样的穷苦人还有很多。从而引发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之情。

    阅读分析“切入法”要求教师选取的切入点,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问题具有启发性,又符合思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规律,学生思维被激活,因而踊跃参与,课堂学习效率才可能大大提高。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连狗都不如....。人的命运怎么连狗都不如呢?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什么样的人命运连狗都不如呢?教师以“连狗都不如....”为切入点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凡卡的命运很悲惨,确实连狗都不如。对凡卡的同情油然而生,对沙倭统治的黑暗的憎恨也油然而生。通过切入点的教学,学生不仅读懂了内容还从中找到了阅读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