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十全十美

 昵称936669 2012-09-03
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十全十美

 
  在教子过程中,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挑剔是大多数家长常犯的错误。这些家长时时刻刻地盯着孩子,当他们有些事情做得不好或不对时,就急切地去纠正,直到他们完全无误才肯罢休。
  美国朋友科尔夫妇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老是把大拇指放在嘴里吮吸,我总是把他的手指拔出来。
  科尔夫人惊讶地说:“怎么了,他并没有妨碍你呀!不要阻止他,让他享受吧。”
  我很奇怪,我说吮手指不卫生,你不怕孩子染上疾病?
  她说:“正因为这样,你应该多给孩子洗洗手。”为了说服我,她还告诉我,她吮手指的习惯一直持续到上小学,她的父母从来没有干涉过,直到她自己觉得不再是一种享受为止。
  一次,我陪孩子看连环画,那孩子老是把书往嘴里塞,我阻止他,科尔夫人立刻说:“没关系,这书是用棉布做的,能洗,你就让他啃吧!”
  我仔细一看,果然,纸张是由厚厚的布做的,咬不破,撕不坏。她说,美国有的书一咬一抓还会散发出食物的香味,引起儿童更大的兴趣。为了提供孩子用嘴撕书的享受,有人正试验一种能吃下去的书,又香又甜,又有营养。“你们中国人对孩子限制太多,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这不利于个性的发展。美国的孩子从小就自由地发展,个性强,胆子大,敢冒险,这样才好。”
  “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总应该让孩子对错误的事有所约束吧?比如撕书,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我说。
  “不。”科尔夫人连连摇头,“对1岁以内的孩子做这样的要求显然太高了。只有你能使他了解书是什么,才能要求他不撕书,如果你没法让他理解这一点,却用强制的方法阻止他,这就是不明智了。我们既要让婴儿看书,又不怕他撕书,所以,就创造出了这种布做的书。”
  与美国父母相比,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未免过于苛刻了。这些都源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不能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
  家长对孩子进行的严格要求和训练是想让孩子的行为和做事达到完美无缺。其实,只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就不难理解人类的行为都基于本能的反应,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家长们多关心孩子表现优秀的一面,并不断地给予鼓励,那么孩子犯错的次数一定会越来越少。相反,家长老是挑孩子的错,不仅会使孩子留下自己常犯错的印象,还会使其对犯错产生恐惧感,这种恐惧心理可导致孩子拒绝做任何事。恐惧的压力会使孩子变得无能,他们认为凡事难以做得完美是因为自己愚笨和无能。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家长应该认识到正确的东西是从总结错误中得到的,孩子们也是一样,只有从犯错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学习和成长。如果能正确引导孩子减少犯错误的次数,那么他们将永葆学习的勇气。
  孩子只有在主动、积极、愉悦的心境下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父母的宽容常常会得到孩子的感激和加倍的补偿、回报,适当的激励也会使孩子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中国女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