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大帝感人的诏书

 漏雨斋主人 2012-09-03
帝王治国,必定以敬奉上天、效法祖先为本。想天下人之所想,利天下人之所利,治国以免衰乱,保国以免危亡,日夜尽心尽职,以求长治久安。我八岁时继承皇位,在位已有五十多年,今年已是快七十岁的人了。当我继位二十年时,我不敢想象会有三十年,继位三十年时,不敢想象有四十年。靠着社稷祖宗之灵,现在登基已有五十七年了,如果我是一个不义之人,怎么能这样呢。现在我年岁已老,子孙众多,天下和顺安乐,四海太平无事。虽然不敢说家给人足,移风易俗,但我要使百姓安居,物产富有之心却是始终如一的。我处心积虑,耗尽精力, 这绝不是劳苦二字所能表达的。 
  " 古时候帝王的寿命都不长,读书人总是加以讽刺挖苦。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因为天下事情太多,帝王都难以胜任其中的劳苦。做大臣的可以想为官就为官,想退休即退休,年纪大了就回家休养,还可以抱子弄孙,四处游玩事乐,而帝王肩上的重任却不能推给别人。舜死在苍梧,禹死在会稽,他们从来就无法安宁地休息一会,所以都在劳累奔波中去世。《洪范》中的五福,将'寿考终放在最后,是因为帝王难以长命,《周易,遁卦》的六爻,没有提到帝王,是因为作君王的无法隐退,他们又怎能有臣民的那种安逸呢!
 
"我从小读书,寻找治国的道理,年富力强时,能力挽强弓,决策众务。削平了三番之乱,平定了漠北准噶尔部的叛乱,全是尽心尽力,努力决策,没有随便错杀无辜之人。府库财货,不是出师作战便是赈济灾荒,没有随便乱花一文。出巡时,行宫朴实无华。从小我就知道应当戒声色,远小人,这才有幸使天下得到安宁。过去总是有人说帝王只要处理好大事就行了,小事就不必亲自处理了,我认为不是这样。一件事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四海忧患,一个念头错了,就会留下百年祸根。我做事无论大小,都十分谨慎。现在我已年老体衰,只怕五十七年的励精图治之心,被最后几年毁了。确立接班继承者这样的大事,我又怎能不关心。但天下大权应当由一人掌握,祖宗之业重大,天下得人最难,所以我虽老而孜孜不倦地治理朝政。大小官员如能明白我的心迹,我死都可以安心了。现在特意请各位皇子和各位大臣详细切实地进言。我死时的遗诏,也包含在这中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