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冲锋枪![]() M3冲锋枪(英文:M3 submachine gun),又称为“M3黄油枪”(英文:M3 Grease gun),是一种美国制.造的0.45口径轻型冲锋枪,使用.45 ACP(11.43 x 23 毫米)手槍子弹。于1942年12月12日开始装备美国陆军并称为“美国冲锋枪,口径 .45,M3”(United States Submachine Gun, Cal. .45, M3),并开始取代同样是.45 口径,并正在被逐渐淘汰的汤普森系列冲锋枪(M1928A1,M1和M1A1)。M3冲锋枪由乔治·海德设计,负责准备和组织生产的是通用汽车税务司总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桑普森。早在开发阶段,该武器的设计就侧重于简化生产工艺,增加易用性和转换的能力,例如把M3转换成发射9 x 19 毫米帕拉贝伦手槍子弹。M3又被称为“黄油枪”(Grease gun)的原因是它在外观上和某种工具很相似。 类型 冲锋枪 原产国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 1942年—现在 用户 参见使用国 参与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共内战、韩战、猪湾事件、越战、马岛战争、海湾战争(极少数)、伊拉克战争(极少数) 生产历史 研发者 乔治·海德,弗雷德·里克桑普森 研发日期 1942年 生产商 通用汽车,其他 生产日期 1943年—1945年 制.造数量 约680,000 衍生型 M3A1,PAM1,PAM2 基本规格 总重量 M3:3.63公斤(8磅) M3A1:3.47公斤(7.65磅) 全长 枪托缩折:579.1毫米(22.8英吋) 枪托伸展:756.9毫米(29.8英吋) 枪管长度 203.2毫米(8英吋) -------------------------------------------------------------------------------- 彈藥 .45 ACP(11.43x23毫米) 9毫米鲁格弹 枪机种类 开放式枪机、后坐作用 发射速率 350—450发/分钟 枪口初速 298.7米/秒(980英尺/秒) 有效距离 91 米(100 码) 供弹方式 .45 ACP:30发弹匣 9毫米鲁格弹:32发斯登冲锋枪弹匣 瞄准具型式 固定金属机械照门和准星 发展 最初的原型进行了实验设计是T15后,和以后取消了部份安全装置的T20。在1942年,M3冲锋枪受到了一系列的军事评估,之后他们收到枪托需略为延长的消息。这个衍生型是由生产的通用汽车的设计方针和设施核定以后而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制作了大约600,000枝,其中包括:大约25,000枝为发射9 x 19 毫米帕拉贝伦子弹的版本(这是通过转换枪管,枪机和应用的适配器用于与英国9 毫米斯登冲锋枪弹匣),其中在1944年就已运到OSS(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OSS同时还有一个设计要求大约为1,000个.45口径冲锋枪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消声器(由贝尔实验室设计)。 设计特点 M3只能够以全自动进行射击,后坐作用系统的武器(M3的枪机是由两条相同的金属制导线制成的弹簧在动作时辅助),这是基于M3的枪机是开放式枪机。金属弹簧的提取器是安装在枪机里,而排放器位于扳机护圈。[1]这种武器里所载的枪机在发射后的撞针前端,可用来充当返冲弹簧。在M3发射时担保意外关闭弹簧弹射圆柱状洞口覆盖,而有耳从事缺口在枪机装配的表面,锁定在其前方和后方两个位置。槍支仿照斯登冲锋枪,由双排单进的30发可拆式弹匣去供弹。 M3采用金属冲压和紧迫,点焊和焊接等方法制.造。枪机装在两个可同时操作的棒回旋弹簧的指向棒。M3有着一个可移动的枪管。一个圆锥形枪口消炎器(日后)可附后。而固定的金属机械照门和准星可令M3准确地对91 米(100 码)内的事物射击。M3配备了伸缩式金属线制成的枪托,可以把其拆除,改为装载弹匣。该枪托还具有特色的两端线程和用来装载一支毛刷或清洁棒。 M3的最初设计目的是作为一个一整体性的小型武器去使用,和一旦丢弃就会无法使用。不过,在1944年,由于缺乏新的武器,迫使美国陆军军械讲习班编造棘爪弹簧和其他部分的M3,以及保持现有的武器去作战。[2][3] 衍生型 M3A1 在1944年12月一个现代化版本的M3投入使用的被称为M3A1,所有部件中除了枪机,外罩配件和接收器可以和原来的M3交换使用。在M3A1中是作出了一些修改。最大的重点的是移除了麻烦的棘爪弹簧,曲柄型收回式扳机的杠杆型机械装置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设计比较简单的凹入式扳机插槽加工到螺栓,以免使用者的手指在不需要的时候扣下扳机。发射口的左边和发射口左边的覆盖也加长,使得枪机可以自动拉回而且不需要经常的清理,还有弹匣释放按钮表面是加长了,最后弹匣装填用的弹匣座插焊接在金属线制成的枪托旁。枪机闭锁方式亦有所改变,枪管有两个被认为标准的绝缘套平行地缩短了,以便拆除枪托亦充当一个扳手以协助清理枪管,一个较大的油壶被用来取代原来的备用润滑油(位于左侧的杠杆型扳机),取代了油壶安装在手槍握把的设计。M3的弹匣和弹匣座设计仍然保留;在尽量改进可靠性的同时,新设计的塑料盖被设计出来,可加装在弹匣口以防止灰尘和碎片进入弹匣,直至需要使用时才可把塑料盖去除。[4] 这些修改令其降低重量和提高可靠性;这些变化也令维修和外表剥落等问题有所改善(例如使用者只需要移除枪机和反冲组合即可拔出枪管;如果是原来的M3,有必要先移除扳机护圈,然后把杠杆型扳机,外罩配件和接收器一并分离)。大量的M3都被转换为M3A1的标准:在转换时,军械士经常会移除的M3的手槍握把,使内部现成多余的扳机装置结构代替。[5]整体来说, M3A1,对于大多数士兵来看和军械上的技术的话是作为一个重大的改进,亦因此认为比原来的M3更优秀。然而,即使是在韩战时,走火这种意外射击的问题仍然继续发生。[6]造成这些事件有时的原因是M3A1放弃了该武器的坚硬表面上的撞击,整体的影响足以造成发射口左边的覆盖面和枪机发生猛烈破坏,从弹匣中取去彈藥就能解释。[7] 在1945年,通用汽车的工厂总共生产了接近15,500枝M3A1冲锋枪。而在韩战期间,又和一间枪械公司伊萨卡枪械公司(Ithaca Gun Co.)合作总共生产了接近33,000枝。 M3和大部份的M3A1在美国服役至1957年就被取代,不过还是有少部份的M3A1继续使用,所以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装甲车队和卡车司机上仍可看见。例如,在1991年期间的海湾战争,隶属于第一装甲师第19工兵营的车手们,仍然装备了极少数的M3A1。 1955年,在阿根廷就在城市罗萨里奥里的FMAP工厂开始生产的PAM1冲锋枪(M3改为发射9 x 19 毫米帕拉贝伦手槍子弹口径的版本),以及后来的改进型PAM2冲锋枪(PAM1的装上握把式保险版本)。 使用国 M3的使用在布列塔尼,法国,1944年8月 阿根廷 柬埔寨:收到了美国政F的M3A1的高棉共和国后装备于军人和军警,在1970年至1975年的柬埔寨内战中。 中国:经过仿制后命名为36式。[8]在韩战时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使用。[9] 厄瓜多尔 日本:日本自卫队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装备此枪,现在正被PM-9所取代。[10][11][12] 菲律宾:由于预算有限,他们M3的冲锋枪释放储备库存的菲律宾海军的菲律宾海军陆战队的特种兵。[13]部份经过修改和翻新的地方包括整体式消声器和一条皮卡汀尼导轨。[14]该武器的其中一枝原型就在2004年5月进行了测试。[13] 韩国:被K1A卡宾枪所取代。 南越 美国 以前总容易混淆M3和MP40,也没太注意过求甚解。通过楼主此贴,搜了下,下图是MP40,从外观看区别还是蛮大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