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起:兵家奇才变法勇士

 文野 2012-09-03
中国古代名人名案寻踪系列钩沉之七
中国古代名人名案寻踪系列钩沉之七

  记者 马国福

  人物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本与《孙子兵法》并称的著名兵书《吴子兵法》,其作者,就是战国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吴起。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 ,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他是战国前期著名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又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历任鲁国的将军,魏国的大将、西河郡守,楚国的宛(今河南南阳)守、令尹(职位同相)等军政要职。郭沫若曾高度评价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 吴起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凡改革者都必须承担巨大的风险,甚至付出身家性命的代价。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冲击了旧贵们的利益,新政与旧权贵难免博弈诛杀。吴起在历史上,吃了楚国改革第一只螃蟹,招来杀身之祸……

  A

  屡战屡胜屡遭陷害 常胜将军走投无路

  “说起吴起,他的头衔可谓多多: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省社科院考古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玉霞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因吴起不仅继承孙武的军事理论,并从实战出发,创立新的作战理论《吴子》,与孙武的《孙子兵法》合二为一成为军事典籍《孙吴兵法》。”

  吴起出生于一个“家累千金”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就立志成就一番伟业。为此,他耗尽家中财产,外出游学。他在辞别母亲时发誓:“我不为卿相,就再也不返回卫国了!”

  吴起先到了鲁国,拜在曾参门下学习儒术。母亲病故时,没有回家奔丧。这在儒家看来实在是违反伦理,大逆不道,曾参于是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不得已舍弃儒术,改习兵法。几年后,吴起学有所成。时值鲁国选拔将领以对付齐的进攻,吴起前去应聘。由于他的妻子是齐国人,因此鲁国虽然对吴起的才能很满意,但对他是否忠诚鲁国心存疑虑。为取信于鲁国,吴起杀死妻子,用妻子的性命换取了鲁君的信任,最终被任为鲁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杀妻求将”的故事。

  “当时的鲁国是一个小诸侯国,国力军力都不如齐。但由于吴起精通韬略,善于用兵,因此鲁军常常以少胜多,击破数倍于己的齐军。吴起由此名显诸侯。”张玉霞说,“不料,吴起的才智武功引起了鲁国贵族的嫉恨,他们四处散布流言,中伤吴起。鲁国国君听信谗言,遂辞退了吴起。”

  吴起离开鲁国,来到魏国。魏文侯久闻吴起大名,在经过一番考察后,看到吴起果真名不虚传,便任命吴起为西河之守。西河(今山西、陕西间之黄河)与秦接壤,经常遭到秦的侵扰。吴起在任西河郡守期间,不负众望,与诸侯大战76次,其中全胜64次,其余12次不分胜负,为魏辟土四面,拓地千里,使魏强盛一时,吴起也随之威名远扬。后来,鲁国一幕重演,由于魏权臣王错等人的排挤、陷害。见魏国小人当道,吴起只好泪别西河,离开魏国,投奔楚国。

  B

  奔楚如鱼得水 奉命筹谋改革

  好在“楚悼王素问其贤,至则相楚”。于是,吴起终于得展雄才,“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费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史记·吴起列传》)

  “春秋前期,楚国曾统治长江、汉水、淮河流域,势力北达黄河,南至今云南,是当时一个强大的诸侯国。”说起这段历史,张玉霞如数家珍,“但到春秋后期,政治腐败,国力衰颓。公元前401年,楚悼王即位后,决心变法图强。吴起大约于公元前395年以后到了楚国,楚悼王喜出望外,立即任命他为宛(今河南南阳)守,一年后又任命他为令尹(宰相),在楚国实行变法,进行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全面改革。”政治方面,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对那些没有才能和无关紧要的官吏一概裁减;经济方面,垦荒生产,发展农业;军事方面,提出“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的主张,整顿军队,精简机构,将节省的经费用来供养军队。通过严格的训练,使楚军成为一支威震诸侯的劲旅。通过这些改革,楚的国力迅速壮大,一跃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头等强国。他指挥楚军“南平百越,北平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所向披靡,威震天下。

  “吴起在楚国期间,注意调查研究,对楚国国情了解至深,故其变法措施,切中时弊,干净利落。”张玉霞介绍说,“吴起变法主要内容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明法审令”,实行法治。吴起总结了李悝在魏国变法的经验,深知法治的重要性,故他在变法中制定法令,公布于众。为确立法治的权威性,吴起还采取“倚车辕”的办法,即立一车辕,有能够搬动的予以奖赏。为使思想认识和舆论一致,禁止纵横家进行游说。有力地贯彻了“明法审令”的精神,在楚国臣民中增强了“废其故而易其常”。必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变法的进行。

  (二)减爵禄,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对无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实行均其爵、平其禄政策,对立有军功和其他有功人员则授予爵禄,以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将士和新兴封建势力的积极性。

  (三)“卑减大臣之威重”,整顿吏治。吴起认为,“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是楚国政治两大弊端,故在废除贵族特权的同时,又削弱大臣威权,“禁明党以励百姓”,禁止大吏结党营私,奖励百官尽忠守职,不超越所规定的权力。

  在此同时,吴起还着手整顿吏治。一是“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杜绝权门请托之风,廓清吏治;二是“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固毁誉”,“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要求裁减冗官,选贤任能,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

  (四)徙贵族于边境,以实广虚之地。据《吕氏春秋·贵卒》载,吴起对楚悼王说:“荆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余,臣不得而为也。”楚悼王果断地支持吴起,一方面在政治、经济上继续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另一方面改变了原来贵族把人口集中在地少人多地区的局面,有助于对荒蛮的边境地区的开发,促进楚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吴起变法,“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以“争利于天下”,所以在变法中,“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即注意耕战并重,亦兵亦农,禁止丁民游手好闲,不务耕作。在此同时,收减百官和封君子孙的俸禄,以保证军队得到给养,加强训练。

  C

  变法风起云涌 切中楚国时弊

  “吴起变法是在楚悼王的直接支持下进行的,而楚悼王是在其父楚声王被"盗"杀后,由楚国"国人"所立,故其政权已具有新兴的封建性质。”张玉霞分析说,“吴起来自魏国,其变法措施也如同魏国李悝变法,因而吴起变法,实际上是在新兴政权主持下的一次具有封建性质的改革。正因此,所以变法雷厉风行,立竿见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一,它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吴起变法,均爵平禄,“是变其故而易其常也”,说明吴起变法切中楚国时弊,对旧贵族、旧势力的打击是极其有力的。同时,吴起又注意解决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令旧贵族迁往人稀地广的地区(当然也带去了劳动人手),开荒生产,大大地促进了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革。这对楚国社会的继续发展,特别是对稍后楚宣、威王统治时期的强盛,是有直接影响的。

  第二,它使楚国国力迅速强大起来,在对外关系中,变被动挨打为主动进攻,引起了各国的惊恐。当时对楚国构成严重威胁的三晋,随着争夺土地的激烈进行,它们之间的裂痕也逐渐加深。公元前383年(楚悼王十九年),赵筑刚平(今河南清丰西南),大举攻卫,卫国不支,向魏求援。魏武侯出兵救卫,败赵军于兔台。第二年,赵又围卫,卫又向魏求援,魏于是出兵攻赵,夺得赵地刚平,进而攻至赵邑中牟,取赵河东地。赵国惊恐,只得向楚国求救。楚悼王毫不犹豫,立即出兵救赵,与魏军“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河”,兵锋直抵黄河两岸。赵乘机反攻,取魏棘蒲(今河北魏县南)、黄城(今河南内黄西北)。楚、赵大胜,楚国声威大震。

  《史记·吴起列传》说,吴起变法,“要在强兵”,“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南平百越”,当即指对南方用兵,取得了胜利。“北并陈,蔡”,当指陈、蔡残余势力,并非指楚惠王时已经灭掉的陈、蔡两国。“却三晋”,即指上述援赵败魏之事,三晋相连局面瓦解,实际上就是解除了三晋对楚国的威胁。“西伐秦”,不见于古文献具体记载,变法期间,楚、秦相安无事,当秦亦畏楚强,续续结好。“诸侯患楚之强”,楚国一扫过去贫弱局面,击败当时列强之首魏国,饮马黄河,有复重振昔日楚庄王称霸中原之势,故中原各国感到害怕。

  第三,继续兼并和扩张,进一步开拓了楚国的疆域。除了“北并陈、蔡”外,主要是向南兼并开拓。《后汉书·南蛮传》说:“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从此,岭南各地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了。

  D

  人生辉煌壮丽 变法昙花一现

  郭沫若说:“吴起在楚的一段生活,怕是他平生最得意的时候。”但好景不长,正当吴起春风得意、变法顺利进行、楚国又朝气蓬地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时,公元前381年(楚悼王二十一年),楚悼王不幸病逝。早就对吴起变法怀有刻骨仇恨、蓄谋杀害吴起的旧贵族势力,乘机作乱,围攻吴起。吴起机智地伏在楚悼王尸体上,旧贵族用乱箭射杀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遗体,结束了他坎坷而又辉煌壮丽的一生。有的古文献还说吴起被射杀后,又对他的遗体进行了“车裂”。《吕氏春秋·贵卒》说:“荆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楚悼王儿子楚肃王即位后,按其法,“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对畏罪逃亡到国外的阳城君,亦被“收其国”。

  由于楚悼王不幸早逝,吴起也就失去了坚强的靠山,变法的成果并未完全巩固下来。此后,楚国虽一度出现宣威盛世,但总的趋势是在走下坡路,直至灭亡。

  “吴起的辉煌功业让人钦佩敬仰,他的悲惨结局又令人扼腕叹息。”张玉霞惋惜地说,“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文武兼备,智勇双全,是一位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作为军事家,人们将他与一代武圣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人们将他与著名的改革家商鞅并举。他在政治、军事领域的许多建树,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称道。纵观吴起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有人认为他的私德太差。为了求将,竟去杀妻明志,故而他的人格人品一直备受争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