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拍好一只虫(转)

 立体生 2012-09-03
如何拍好一只虫(转)
网络 2009-7-3 17:19:00

*以摄影角度需要解决的问题:

1、合理的布光,一般我都用夹光和逆光。

2、一支优秀的微距镜头,O家我用过4支,原厂的35微、50微;适马的150微和奥林巴斯OM时代的90微(孔雀翎),这4支里成像最好的当然是孔雀翎,但价格和使用便捷度上不是一般爱好者可以接受和适应的,所以这里首推50微。

3、被拍主体与背景的颜色,即互补色,这个道理很简单,用在实践当中确实效果明显,比如兰色和绿色,棕色和绿色这样的互补色。

4、合理的构图,可以进行适当剪裁。

5、具有特色的生物需要多角度、多焦段、不同放大比的拍摄方式组成系列照片,以给观者以不同感受。


*以生物角度要解决的问题:

1、了解被拍摄生物的习性,掌握他的一些基本行为规律。

2、在了解基本行为规律之上,逐渐发现一些他所特有的行为动作和姿态表现。

3、尝试诱导他做出你希望做出的动作,前提当然是他做的出来。

4、生物由出生到长大成年,每个阶段都有各不相同的地方,能够连续不断的加以记录,会非常有趣,在某些方面甚至会改变你的价值取向(别忘了法布尔当年就是如此)。——不过你一定要一直养得住才能做到这点。


*以哲学角度要解决的问题:

我的哲学思想传承于尼采,尼采的哲学思想中,其中具代表性的就是“价值重估”,他要求打破人类社会被神话的恒定价值观,而由自己来重新定义事物的价值。
他说:“在价值度与实在度之间有一种联系(因而最高价值也就具有了最高的实在性),这是一个形而上学假设。”

因此,对有别于人类的其他生物进行观察和记录,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尝试更多的角度来重新定义他们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我多次运用仰视角度去拍摄他们,就是要引发出一种他可能凌驾在人类之上的姿态,让你体验到对不同生命的敬畏。这就是尼采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里借助查氏所说的“当你在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旧的世俗与道德有很强的诱惑,在打破以前的规则中很容易被以前的规则所改变,要避免针锋相对的争执。



*以艺术角度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生物更能令大众所接受?

这个问题即简单又复杂。

简单来说,诸如螳螂、蝴蝶、蝈蝈这类节肢动物(并不仅局限于昆虫)他们或威武或幽雅或憨态可掬,本身不用多做解释即可引起多数人的兴趣而且并不排斥。然而换做是蝎子、蜘蛛、蜈蚣呢?很多人绝对难以接受每天看到这些毒虫的“写真”,但我恰恰又认识相当多的,喜欢这些毒虫的爱好者,我自己也很喜欢(或者说只要是六条腿或六条腿以上的动物我都多少有兴趣),在我眼里,这些毒虫自有他们的一种自然美,这在3年前我的一篇博文中详细的写过:《你所不知的“自然的魅力”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64cf96010007ho.html


可见,摄影只是或高或低的表达手段,但决不是摄影本身决定了摄影目的,摄影的目的,其实深深直根在每个人内心的深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