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索罗斯教你「乱世求生」

 願隨身 2012-09-04

索罗斯教你「乱世求生」

台湾媒体首度独家专访:索罗斯亲自传授乱世求生5堂课

谈趋势:现在正位于超级泡沫的顶点
谈投资:当下,保有现金是最好的
致富学:我的成功,不是来自于猜测正确,而是来自于承认错误。

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可测,超乎人们预期的「黑天鹅事件」越来越多。在变动的乱世,如何胜出?

这一次,《商业周刊》采访团队特别来到纽约,专访一位「乱世求生」的大师级人物。过去五十年里,每逢乱世,就是他出击的时刻。

他认为,虽然九九%的时间,世界依照常理运作,但每当一%的意外发生,其冲击将远超过过去的九九%。「而我,只对那出现变动的一%市场感兴趣。」

他,就是索罗斯(George Soros),著名的金融巨鳄,被《经济学人》称为「击垮英格兰银行的人」。一九九七年,他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扮演扣下扳机的角色,成为各国央行的头号敌人,被美国《商业周刊》喻为「动摇市场的人」。

然而,也因为他总能从乱世中获利,他被《机构投资人》杂志封为「全球最杰出的基金经理人」。他操盘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至今四十年,平均年报酬率超过三○%,更曾经创下累积十年高达三三六五%报酬率的纪录。

五十年前,他只是个无名小卒,因身为犹太人,从小被纳粹迫害,饱受战火洗礼。在英国求学时,为了求生存,他曾经担任油漆工、洗碗工、泳池救生员等工作,最穷的时候,甚至得靠客人留下的残羹剩菜果腹。

然而,根据今年三月《富比世》杂志排行,索罗斯身价超过九十亿美元(约合新台币二千七百亿元),是全球百大亿万富翁之一。

从无名小卒到世界巨富,这一切,源自于他求生的本事。他擅长与不确定共处,并从中获利。「我特别长于侦测,及应付远离均衡的状态。」他自剖。

九点半,我们正式与大师面对面,展开台湾媒体与索罗斯的第一次接触。「嗨,你们好。」索罗斯伸出宽厚的大手问好,掌心如绵。没有多余的寒暄,索罗斯针对我们的提问,分别从经济趋势、人生哲学、投资心法等面向,与我们分享他五十年的心得。

第一讲:现在是超级泡沫的顶点

《商业周刊》问(以下简称问):你怎么看目前的金融情势?跟以前的金融危机相比,它有什么特色?

索罗斯答(以下简称答):这是从一九三○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糟的金融危机。

目前的危机不同于一九八○年代以来,只影响部分特定金融体系的周期性危机,譬如一九九七年的新兴市场危机、二○○○年的科技泡沫。它不限于特定的公司,或特定部门,而是让整个体系陷入崩溃的边缘。

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美国做为主宰力量的长期稳定时期将结束,以美元做为国际货币信用扩张的时代也结束。我预测未来会有一段政治与金融的不稳定。

问:怎么说呢?

答:这场危机源自于两个泡沫的破灭:一是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另一个则被我称为较长期的「超级泡沫」(super bubble)。更复杂的是,这两个泡沫并不是分开独自发展。目前的危机,是超过二十五年形成超级泡沫的顶点。

问:你所指的超级泡沫是?

答:超级泡沫结合了三个趋势,每一个趋势都有其缺失。第一个是信用不断扩张的长期趋势,第二个是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第三个是金融创新加速。第一个趋势可以回溯到一九三○年代,第二、第三个趋势则奠基于一九八○年代。

有些人认为,次级房贷危机只是孤立现象,其实是欠缺对状况的正确了解。次级房贷危机只是扳机,让超级泡沫走向破灭。

问:依你之见,最差的情况何时会来?经济还要多久才会复原?

答:很难说,现在情况继续恶化中,因为金融产业的状况持续恶化,对经济层面的影响也还没完全反应。

不过,大多数的信用紧缩,预期会在短期内发生。对冲基金与银行正全力降低财务杠杆,一年内应该可以完成过程。

在当下,保有现金是最好的

问:主要的观察指标为何?

答:比较好的指标是美国房价,观察房价是否稳定下来,那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指标。

问:在逐渐崩解的超级泡沫下,在你看来,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现况?你建议,我们应该更努力工作、增加储蓄?要加码投资,还是拥抱现金?

答:我认为要努力工作,好好存钱(笑)。至于投资,嗯……,这要看情况,如果截至目前,你的投资还没出问题可以继续,否则在当下,保有现金是最好的。

第二讲:我的成功来自于认错

问:在生活态度上呢?要如何因应不断变动的环境?

答:这真是很困难的事。现代人花了许多时间,沉浸在电视秀、电玩及其它娱乐形式的虚拟实境之中,很难对现实(指变动、不确定)产生敬意。但是,如果你无视于现实,现实终究会赶上你。

要面对现实,体认错误是其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一步。多数人以为,认错是羞耻的来源;但实际上,只要能体认「不完美的理解」(imperfect understanding)是人类的常态,就不会觉得认错有什么好丢脸的。

认错的好处,是可以刺激并增进批判力,让你进一步重新检视决定,然后修正错误。我以承认错误为荣,甚至我骄傲的根源来自于认错(to recognize mistake is my source of pride)。

在现在这个反常的年代,经常遭遇的状况是,你体认到自己犯了错,但同时又必须做决定、必须有所行动,更让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而人们害怕不确定,总会不自觉的逃避,再加上有各种意识形态可以帮你逃避不确定性。你看一些权威,无论是神权或威权,总要告诉你怎么做,让你可以逃避不确定性。

我有认错的勇气。当我一觉得犯错,马上改正,这对我的事业十分有帮助。我的成功,不是来自于猜测正确,而是来自于承认错误。

问:所以认错是你成功的秘诀?

答:至少我如此看待自己的成功。

问:所以你认为,用接纳错误、与不确定性共处的态度,来面对新时代,是比较好的生活态度?

答:是、是、是、是、是(语气越来越强调)。我觉得是对的。

我对自己非常挑剔,同时也很容易释怀

问:你纵横金融圈五十年,成功的要素非常多,诸如预先掌握趋势、善于套利、人脉深广,为何把认错视为成功的关键?

答:因为在不确定的年代,你需要有批判思考力,并且诚实的认错。我在事业上一直承受极大风险,如果不认错,铁定老早就被干掉了。

有好几次,如果我不撤出我的部位,就会一无所有,因为我使用融资、扩大杠杆倍数,尽管没有用很多,但如果方向看错,这些融资的部位足以让我失去所有。曾经有好几次我濒临一无所有的边缘,如果我不采取行动,马上变得一无所有。

问:好比你在一九八七年股市崩盘造成的损失吗?(编按:一九八七年美国股市崩盘,索罗斯做多美股、放空日股,根据当时《霸荣周刊》预估,不到两周内,量子基金亏损八亿四千万美元)

答:是、是、是,八七年股市崩盘,我输了很多钱。

现在想起来,我当时把手上的部位出清,也不见得是对的决定,我也可以放在那里不要卖,但是生存下来是更重要的(编按:股市崩盘当周,索罗斯承认自己看错,立刻大砍美股多头部位,但隔天美股迅速反弹,故出此言)。有句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he who runs away lives to fight another day)。

问:你怎么形容自己?

答:我宁可说我自己是一个不安全感分析师(insecurity analyst),而不是一个证券分析师。

问: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答:我知道我会犯错,这让我想到就充满不安全感。不安全感让我保持警觉,永远准备好修正错误。

无论对别人或我自己,我都非常挑剔又批判。但是既然我这么批判,同时也很容易释怀(forgiving)。如果我不懂得谅解自己,就没办法认错。一旦我们都能够体会,「不完美的理解」是人类既存的限制,犯错也就没什么好丢脸的,只有无法改正错误才是羞耻。

把认错当成骄傲的来源,才能保住自我

问:为什么一般人很难认错?

答:我想是因为多数人都有「自我」和骄傲,而认错等于否认自我、质疑自我。但实际上,那种「自我」不利于在金融市场求生存,久而久之,金融市场的本质也会摧毁那种「自我」。

反过来说,如果能面对现实,把认错当成你骄傲的来源,你反而能够保住自我。但依我个人经验,认错非常非常痛苦,十分折磨人。

你们知道,我通常会有身体上的疼痛,就是我那著名的背痛,当作错误的指标(编按:通常索罗斯的操作出现问题,背部就会莫名疼痛)。有人总是对我说,你根本就是有一套找出错误的逻辑,与背痛无关。

但事实上,当我不停检视投资决定是否合乎原先逻辑,一旦理性思考出现问题,接着身体也会有反应,所以出现背痛和哲学是同一件事,两者彼此息息相关。

问:一般人难以承认错误,因为它违背人性,难度非常高?

答:是的。尤其在事业上,我们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投资能力,凭恃着优秀的投资能力,以说服外人:我的看法正确,因此相对来讲,要认错非常痛苦,等于否认自己的能力。

问:你自我控制(self-control)和抽离(detachment)的诀窍很有名。你认为这是基金经理人的必要条件吗?

答:抽离,是的;自我控制,不是的。

赔钱时,我也很受伤;赢钱时,我一样很开心。否认自己的感受,是最自我毁灭的事情了。一旦你警觉到你的感受,你可能不觉得有必要表现出来,但有时候,特别在你遭受极大压力的时候,隐藏感受,会让你的压力更忍无可忍。

我记得在事业初期,有一次我把我自己账户里的钱都赔光了,但我必须继续工作,装做没发生任何事,那个压力大到,午餐后我几乎无法回去上班。这就是为什么我鼓励同事分享彼此的问题,只要他们表示有任何问题来找我,我都非常支持。

第三讲:学习如何承认成功

问:量子基金前十一年都未亏损,但在一九八一年首度亏损超过二○%。到底发生什么事?

答:其实很早就开始了。我当时极度成功,但是我否认我的成功。我每天工作得像一条狗,但每天都在担心我的成功会危害我的成功,会让我放弃不安全感。那我得到什么回报?钱!钱!钱!更多的钱,更多的责任,更多的工作,也有更多的痛苦……。

基金规模当时已经到一亿美元,个人财务在二千五百万美元之谱,而我却濒临崩溃,这完全没有道理……。

如果越活越惨,宁愿宰了生金蛋的鹅

后来,我决定接受现实、跟成功共处,即便接受成功意味着我要停止成功,毕竟我的成功有赖于自我否认、自我批判,以及自我折磨的态度。也许我会宰了生金蛋的鹅,但如果我活得越来越惨,会生金蛋有什么用?我必须学习享受成功的果实,否则全部努力都是一场空。

问:当时的你面临离婚、和合伙人拆伙,你怎么度过这段中年危机?

答:我改变了我的态度。我接受我成功的事实,我放弃了不安全感,完全接纳放弃不安全感可能带来的危机。接下来就是一个狂乱的阶段,那时吉姆?罗杰斯(编按:Jim Rogers,当时量子基金的合伙人)离我而去,也跟第一任妻子离婚。

那段时间,我独自一人经营超过一亿美元的基金。我刻意放松过去对投资的一些限制,但讽刺的是,基金报酬率是难以想象的高,接下来的两年,基金规模每年成长一倍;两年后,基金从一亿美元变成四亿美元。

问:此时你尝试着将基金转换到另个阶段,结果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危机,是吗?

答:我当时正在找与我分担操盘任务的基金经理人,可是找不到,于是我开始寻找一个可以负担全部责任的人,结果没想到,我自己的内在危机变成了公共事务。只要我跟越多人谈过,就越多人知道我心里遇到什么麻烦,然后我心情就越糟。传言四起,都说我面临危机,然后我做错一件事:当我寻找基金操盘手的时候,并未停止操盘。我实在应该把基金放一旁,然后重整基金管理,但我在操盘的时候仍在面试别人。

问:结果对基金造成什么影响?

答:基金有史以来第一次亏损。我立刻通知投资人我碰到什么问题,让他们决定是否要赎回。在一九八一年九月,基金报酬率变成负二六%,面临大量赎回,基金被赎回五成。这是基金与我之间的内部矛盾,最后基金亏损,当年亏损二二%。

问:会不会认为,承认成功会带来厄运?有罪恶感?

答:不会,我觉得其中的意义更甚于此。过去我害怕承认成功,是因为担心破坏我的不安全感。一旦你把成功当成理所当然,你就卸下心防了。现在,你必须知道自己成功,同时还能让自己免于麻烦。

问:你当时对于感到满足这件事,很恐惧?

答:没错!但在那段时间,我的人格有很大的改变,我克服了极大的罪恶感与羞耻感。有段时间我还求助于心理分析师,一想起我会躺在咨询室的躺椅上,就觉得自己很肤浅,虽然一周才两次。但还是很重要的过程,我坦白了我的想法,慢慢承认自己无法接受成功的理由根本说不过去,然后我可以跨越这些想法。

一旦把危机摊在阳光下,问题就解决了

有一次我嘴巴里长了一个结石,好痛,医生开刀把它拿出来,更痛。那颗结石是圆的、很硬,我把它保留下来,因为它是痛苦的来源。几天以后,我察看它,结果石头已经化为尘土,原来它的成分是钙,只要一风干,就随风而逝。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一旦把危机摊在阳光下、讲出来,问题就解决了。

问:之后你变得对人生乐观许多?

答:是啊,我觉得自己好像完成了某件事情,成为一个好相处的人。我相信我的第一任妻子和第二任妻子,对我的观感一定截然不同。

第四讲:不安全感让我有纪律

问:你的投资行为杠杆倍数都很高,风险承受度超乎常人。你如何承受这些?

答:如果使用杠杆,必须非常谨慎计算自己将面临多少风险。如果你使用杠杆,记得要跑得快一点,否则不要用。

如果你不使用杠杆,你投资时所面临的时间轴,可以拉长一点,但如果你使用杠杆,必须要注意短期风险。

做为一个审慎、甘冒投资风险的人,最需要的就是纪律,而每个人的纪律不同。我的纪律就是深刻的不安全感,足以让我在问题爆发前提早反应。假使我没有这样纪律,我必须跟其它人一样认真的照表操课,但那绝非是我强项。

当前金融危机,缘自无法评估不确定性

问:听说你大量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

答:不、不,比一般人想得少。我们使用指数期货,有时用来避险,有时提高部位,但不太使用选择权,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将选择权的风险,算进我们的风险承受度中。

当你买选择权时,你会付给专业金融机构极高的手续费,拜托他们提供杠杆给你,但同样的结果,我们只要用手上的证券去抵押就有,而且便宜许多。

问:这跟我们的印象差很多?

答:我是个很老派的人,而且我对不确定非常敏感。现在的避险基金经理人,相信并使用时下流行的工具做为风险控管,实际上面临的风险比我当初所面对的更多。

我对于目前金融危机的批判之一就是,市场上错误的原理和推论,引导人们设计了无法估算风险的过当金融商品,好比担保债权凭证(CDO)等等,无法评估不确定性。

第五讲:先进场、再评估

问:你曾说过「直觉是你的投资工具」,我们也知道对你来说,背痛是一个很重要的直觉。除了背痛之外,你都是怎么发现自己犯了错?

答:背痛很有帮助、背痛很有帮助(边说边点头),但是总是靠背痛也未免太不科学。

这仍然是要看你当时所处的环境是怎样,所以投资之前,我会预先有一套假设,根据假设判断未来事件怎么发生,然后提出一套论点,也算是一种想法,然后挑选符合假设的投资环境。

进场后,我会比较实际情况和论点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检验原先的假设。这其中牵涉到直觉,但我还是有一套理论架构的。

问:如果你是错的,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答:我有投资假设,我会重新检视想法与现实,如果不一致,我才确定我方向错误。

问:但有时候行情暂时脱轨演出,然后又回到正轨。你要如何判断?这需要点天分吧?

答:当现实与假设有所偏差,我会运用批判思考,找出偏差的原因;我或许会调整投资主题,也有可能找出突然出现影响的外力因素,所以最后有可能是加码,而非卖掉。

问:有没有明确的判断指标?

答:这要看情况。要看你操作什么,货币?股票?这不是教科书,而是有很多细节在其中。

问:你如何让自己跑在趋势之前?

答:我寻找每个投资主题里的错误,找到了,我就再度安心;当我只看到正面因素的时候,我才担心。

对于市场不愿接纳的投资主题,我特别注意,通常这些都是最强劲的趋势。记得这句话:「市场总是在忧虑之墙上攀爬」(the market climbs on a wall of worry)。

问:你能降低风险,很重要是因为能够建立一套严谨的论点。但一般投资人无法有洞见和足够的信息,是否就不要投资了?

有时亏损的原因里,藏着翻身的机会

答:你知道吗,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业余投资人把钱交给专业经理人,像我这样(笑)。但有时候专业经理人也未必好。我想很多业余投资人仍然可以学习,然后培养更高竿的技术,可以做得更好。

但最重要的是,投资人千万不能成为一个赌徒,如果投入全部的家当,风险很高。你先做好功课,然后投资一部分,但拿来投资的部分,绝不可影响你的生活基础。好比如果你是一个医生,或者经营餐厅,你有固定收入,然后存起固定收入的一部分。一旦你能累积更多存款,你就可以冒点风险投资,但是不要做得太过分。

问:通常你怎么设定进场时机?

答:普遍来说,我都是「先进场、再评估」。

我总是在寻找趋势的破绽,赶在趋势转变之前先找到问题,并提早转变做法,因此能够很安心的持有手中的股票。反过来说,有时候我们发觉原先的论点已经错得离谱,也会尽快退场,先出场再说。

问:你曾经提到,可以承受市场下跌二○%的停损,为什么是二○%?

答:这是根据经验来的,经验告诉我能够承受在市场下跌二○%之内的损失。

问:许多人即便面临损失却做不到停损,你如何执行停损?有一套既定流程吗?

答:当开始赔钱时,我变得格外小心,就可以降低风险。能够彻底做到停损,我觉得要靠纪律加上经验。

我自己没有标准停损流程。如果事情发生跟我预先想的不一样,而我也知道原因,并且也不影响原先的假设,这样的损失反而成为额外的机会,我便会增加部位而非停损。总之,我要知道亏损的原因。

问:所以你的停损点设在二○%?

答:不、不、不,不是停损在二○%,二○%是步步为营的结果。可能我的部分只受伤二%,我就开始减码,我停损动作很快,但也很快再开始行动,加码或者再度停损;然后我如果再错,再砍二%,但我不会让自己一次赔钱超过二○%,通常我也不会犯那么大的错误,如果我错了八次,我就放弃了。

问:所以二○%是一个过程?

答:对。因为如果我赔到二○%才砍,那实际损失可能会高达三○%。

我不设停利,因为很难知道何时才够

问:你经常提及不确定性跟恐惧,然后会停损,却极少提及你的贪婪和停利点?

答:贪婪是天性,不用担心(放声大笑)。

问:每个人都很难避免贪婪,尤其像你这样,赚了很多钱、打赢很多投资战役。如何跟贪婪作战?

答:我也很贪婪啊。我通常都做太猛、做过头,然后受伤,然后才降低部位。所以当我成功,我通常寻求更大的风险,直到我风险太过,受了伤,再回来。

问:你不设停利点吗?

答:我不设。因为很难知道什么时候才足够。

获利了结的原因,通常都是因为有比旧想法更好的新想法出现,然后我就把持有一段时间、已获利的旧部位卖掉。这就是我控制部位的方法。如果我没有更好的想法,我极有可能会原地不动。

 

【量子基金】
索罗斯担任经理人时间长达40年,现在规模约130亿美元,其中索罗斯家族资产占了5成以上。

量子基金成立于1969年,前身为「双鹰基金」,是一档针对海外投资人设计的对冲基金。1973年,索罗斯与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合伙成立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并撷取量子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的「测不准原理」,将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该基金针对美国以外的海外投资个人募集,最低购买金额为100万美元,人数以99人为限,第100名投资者是索罗斯自己。

量子基金的操作风格是「随市场情况而定」,没有固定操作原则,依照索罗斯个人操作取向分为3个时期。1969到1981年,操作风格谨慎,投资标的以个别公司和产业为主;1982到2000年,采用「3D到5D立体战术」,也就是布局即将发生转变的市场,以及连带受影响的市场,一次投资3到5个目标。

2001年以后,索罗斯重心转向慈善事业,量子基金停止募集,转型为「量子捐赠基金」,操作风格转为保守稳健,由长子、次子担任投资长与执行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