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论教学信息的多元表达
2012-09-04 | 阅:  转:  |  分享 
  
注:本文发表于《教育评论》2009年第6期

论教学信息的多元表达

●刘冬岩魏为燚(

摘要在教学中,师生习惯藉由言语、文字形式来表达教学信息。这种“语文化”的教学信息表达形式发展了学生的言语及逻辑思维,却容易忽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易使教学失去了畅快的“美感”。师生对教学信息的表达,应该超越以言语、文字为媒介的单一化表达方式,激发学生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运用表演、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表达教学信息。

关键词教学信息多元表达创生策略

作者刘冬岩,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福州350108)

魏为燚,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学术秘书(福州350007)



教学中,师生需要借助某种媒介或方式来促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达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多数师生习惯借助言语、文字作为表达思想的媒介,“言说”与“书写”成了主要的表达方式。运用这种“语文化”的形式表达教学信息,可以发展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但却容易将学生的其它感官排斥于教学之外,抑制了想象力、创造力及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学信息的多元表达,鼓励师生借助身体动觉、听觉、视觉等多元“艺术化”的形式表达教学信息。我们强调多元化的教学表达,并不排斥言语逻辑的表达方式,旨在关注言语逻辑表达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教学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彩。

一、教学信息多元表达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脑科学以及思维科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成果对教学信息的多元表达奠定了理论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提出,人的智能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言语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社交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八种智能。与多种智能形式相对应,人们的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专擅的学习方式。然而,我们以往的教学比较注重言语智能及数理逻辑智能,强调运用言语、数理逻辑的方式展开教学,忽略了其他几种智能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教学中应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鼓励学生运用多元的方式来理解和表达教学信息,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升学习效果。尤其对那些不擅长语文、数理的学生,教师更要大胆鼓励他们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并努力通过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来发展他们的语文、数理智慧的兴趣和能力。

脑科学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大脑左右两半球加工信息的方式不同,大脑左半球负责逻辑和分析性加工,被称为“知性脑”;右半球主要进行形象思维,被称为“艺术脑”。“知性脑”与“艺术脑”虽然加工信息的方式不同,但它们并非绝对的分工明确,而是协调一致地进行工作。哥伦比亚大学的JudithBruton从研究中推断,“一些学科比如科学、数学、语言,需要复杂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而这些能力正是艺术学习的典型特征”。右脑较为擅长的艺术活动能够促进人类神经生理系统的发展,“滋养”了人的感觉统合系统、注意系统、认知系统、情绪系统以及运动系统,这些系统正是所有学习活动背后的推动力量。以往的教学过于关注言语、逻辑思维,偏重左脑的开发,教学信息的多元化表达则有助于激发右脑的工作机制,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对多样性的理解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有关人的思维方式的研究也为教学信息的多元表达提供了依据。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人的思维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认为形象思维是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抽象思维才是思维的高级阶段。只要有了抽象思维能力,一切学习凭借逻辑推理都可以完成。但是有关研究表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尽管形象思维出现较早,儿童的心理表象活跃,儿童时期是表象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形象思维作用明显,但形象思维也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地发展,在人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形象思维都是必不可少的认知形式,抽象思维只有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协调运作,才能高效地完成人类的各种复杂的认知加工。”师生借助于身体动觉、听觉、视觉来表达信息的过程,属于“艺术创作”活动,而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因此,教学信息的多元表达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建立两种思维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信息多元表达的教学意义

教学信息的多元表达有利于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智慧技能,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尽相同,学习方式也各有特色。但是,我们的教学实践往往尊崇单一的学习方式,过于强调用文字思考、表达及数理逻辑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贬低了其他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因而,那些不擅长“语文”“数理逻辑”学习方式的学生的个性智慧未能受到尊重和发展,这对学校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是极大的损失。教学信息的多元化表达尊重、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学习的理解,学生会对学习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心力,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教学信息的多元表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教学“理解”。学生学习的目的是“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知道”某些教学内容。“理解”和“知道”是属于不同层次的认知概念。“当我们说一个人‘知道’某事,通常意味着他已把信息储存在心灵上,并随时可以取用。但相对的,如果说一个学生‘理解’某事物时,那就意味着他的技能可以驾御储存的迅息。”学生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才有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运用多样化的符号表达教学信息,可以调动学生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体会学习内容,并用个性化的方式来表达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会觉得所学内容离自己很遥远,能够对教学内容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多元的教学表达也迫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体验保持更高的关注,将自己的思维领域从狭隘的教科书拓展至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教学信息的多元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学信息的多元表达鼓励学生借助身体动作、音符、线条等多种符号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识记中解放出来,迫使学生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个性化创意。身体动作、音符、线条等表达形式与言语的表达方式不同,它们更借助于形象而不是言语符号进行思考,思考的过程也不遵循线性的、逻辑的规则,而是非逻辑化的,更需要发挥主体的自由想象及创造。

教学信息的多元表达有利于转化师生的美感经验。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提出,“当经验的主体沉浸于一个事件之中,他们真诚而专注地参与其中,使自己的理性与感性相融合,成就了一种具有统一性质的经验,并于经历过后,具有满足、尽致淋漓的感受,这样即是一种‘完整经验’。完整经验中带有美感性质的,即是美感经验”。过于注重言语、数理逻辑的教学表达方式让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也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抽象难懂,使教学失去了畅快的美感体验。借助身体动作、音符线条进行的表达属于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艺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唤起主体的情绪反应”。学生运用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即在自由和想象中创造了美感经验,学生深深地沉浸于创造过程中,体验、享受着创造的乐趣,使得教学成为“一种充满诗性智慧、灵性之旅的体验”。

三、教学信息多元表达的创生策略

教学信息的多元表达,即是将身体动觉、听觉、视觉等艺术化的表达方式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使教学兼顾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学信息的多元化表达需要我们改变一种误解,不能将艺术化的表达形式仅仅局限于艺术课程的教学,艺术的表达方式能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情感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对数学、语文、科学等学科课程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藉由身体展开想象

在运用身体理解和表达教学信息的过程中,学生把身体动作转换成他们自己创造的符号,通过身体个性化地表达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或是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美国衣阿华州的一所小学开设了形体语言课。该课的内容是把诗句中的内容用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表演出来,把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用动作表现出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东西变得具体、感性,那些内在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变得通俗。如果老师讲课时有背景音乐,学生会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记忆信息。教师还可以寻找适合于某个教学主题的心情或气氛的音乐,以增强学生对教学主题的理解。这种音乐可以是经过音乐技巧加工的声音效果、大自然的声音,也可以是能引发学生某种情绪状态的古典或现代音乐。我国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李吉林老师,经常在语文教学中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样使音乐与学科知识之间产生联结,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借助视觉进行思考

人类是视觉主导的动物,我们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比其他任何感觉都要多。视觉不仅有力地帮助保持信息,而且还帮助增进理解。教学中,可以借助视觉感官或视觉图案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其具体的表达方式有绘画、视觉化笔记、视觉想象等。绘画即是学生运用颜色、符号把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通过图画展现作者对概念、观点个性化的理解。绘画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应该让绘画走进美术之外的课堂,走进学生的日常思维。英国英格兰圣斯蒂芬教堂小学副校长尼科·菲尔斯针对三、四年级学生的读写能力,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一堂关于形容词和副词的语文课。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和副词师生一起讨论怎样用这些词设计有趣的图片。学生们个个都有自己的意见,对于每一个形容词和副词都有自己的感受,因此,他们设计出来的图画也各有千秋,每一幅画都充盈着丰富的想力。























1







主要参考文献:

[美]EricJesin.艺术教育与脑的开发[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

宗秋荣.“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十五年成果汇报会综述[J].教育研究,2006(2):95.

[美]坎贝尔郭俊贤陈淑惠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陈锦惠.教学经验中的美感特质分析——杜威美学的观点[J].课程与教学,2005(4):15.

[美]EricJesin.艺术教育与脑的开发[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62.

[美]EricJesin.艺术教育与脑的开发[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4.





献花(0)
+1
(本文系一丘图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