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住自己的宁静

 qiansuiyoulong 2012-09-04

守住自己的宁静

徐长银

    人一到了知命之年,就喜欢宁静。但是,对于宁静的界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多数人认为:所居之地悄无声息,谓之宁静。其实,这种认为过于偏颇;悄无声息的静,并非真正的宁静,只能算作死一般的沉寂;而这种沉寂,让人窒息,让人烦燥,让人恐惧,让人毛骨悚然。真正的宁静,应该是有某种声音在微风中轻轻飘逸,释放出“鸟鸣涧更幽”、“物语室亦恬”的意境。基于此,我从45岁开始,每年的春夏秋冬,就去捕捉大自然的某一种声响:春日清晨活跃在林间、枝头的小鸟啁啾;夏日午后打破沉寂空气的阵阵蝉鸣;秋天傍晚微风抖动落叶的簌簌音律;冬季寒凝大地时鳞甲纷飞时叩击耳鼓的悄然细语……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象银铃浅唱,象珠玉落盘,象曼妙琴音,象细雨敲窗。静与动,缀成一幅蕴藏生机、璀璨旖旎、释人疲劳、启人幽思的画卷。除此外,适值夜色尚未完全褪尽、晨光熹微的时候,我常常利用人在黑暗中更专注于听觉的特点,去搜寻附近农村传来的一声声鸡鸣狗吠;那种悠远绰约的感觉,让我惊喜而放松。那一刻,我深切感悟道:自己真正融进了大自然的怀抱,真正成为大自然的骄子。啊!无拘无束地享受着这田园式的宁静,多么的惬意,多么的畅适……一切涉如尘芥的喜怒哀乐、一切萦绕脑际的悲欢离合、一切趋之若鹜的功名利禄,都会统通弃之一旁,那种在大自然中“委运乘化”的感触,籍此油然而生。这时,我会想骤然间想起山水诗人王维、爱国词人李清照所写的一些名句,尤其是李清照诗中“争波,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诗句,其意境之幽远、笔调之洒脱、隐喻之确切、胸襟之广袤、内涵之丰富、目光之深邃、以及作者之超凡脱俗!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不难看出,这是动与静浑为一体的真实写照,是因动而静完美结合的象征,是劝谏世人抛弃纷扰繁杂尘念的箴言,是开启俗人愚昧心扉的金钥匙。而更重要的一点,这一动一静,恰好使人感到那一份来自自然的清心淡泊、舒适怡然;是一种远离嚣声喧阗、摒弃物质欲望、避开名利争逐、窥视精神灵性的宁静。

    委身自然界的宁静固然令人称羡,但难以达到的是:一个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特别是将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大自然的宁静融为一体,使两者之间相得益彰,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从古至今,这种人也并非绝无仅有。晋代的陶渊明,为了追求自身的宁静,甘守清贫,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欣然“乘化”;唐代大诗人李白,视功名为草芥,弃高官于尘埃,寄情于山水之间,求静于草木之列,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诗句,礼赞了宁静的人生和大自然的完美无缺。另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为了追求那难得的一份宁静,断然拒绝高官厚禄,融进了“弃职罢官去,还家自休息。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和 “委身大自然,睥睨木枯荣”的自由境界。毋庸置疑,这与上述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殊途同归。现在呢?看破世俗、不惹红尘、心无杂念、唯求宁静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记得几年前一位在某单位工作的挚友,在面对汹涌澎湃的“下海”热潮和面对外资企业的给予的高薪诱惑时,始终不为之所动,以“看花开花落,任云卷云舒”的超脱意念安于本职;仅在业余时间,潜心文学创作。目前,已写出上百万字的作品。此友的成功之道,当有人问及时,他的回答是:“我把这一份宁静凝之于心,聚之于脑,溢之于笔,视身外事为无物,所以才小有成就。的确,我这位挚友现在虽然已到知命之年,可精神抖擞,体魄健壮,每次看见他挥毫泼墨或奋笔疾书时,极象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荷,感觉到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在他身上弥散,赐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真的,此类高士,无论是现在、将来、或者说此生此世,我都不会将他忘却。尽管他这一生因不会随波逐流、攀附权贵而无一官半职,也算不上名噪一方的文豪泰斗,但我却从他“不争利于朝、逐利于世”的恬静生活中发现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这种精神,每每让我想起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诗句。但更为重要的是,使我切实体会到人活着的真谛是什么。真正的宁静是放下贪欲后的气定神闲和避开争逐后的怡然。

     我想,宁静算得上一种崇高的境界。宁静是美,宁静是福,宁静是德,宁静是健康,宁静能超然物外,宁静让人洒脱,宁静益人神志,宁静助人长寿,宁静是生命的真谛。尤其在物欲横流、声色犬马肆虐的的尘世中,守住自己的宁静,事实上也就守住了自己的防线,守住了自己道德准绳,守住了自己纯洁无暇,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