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国内汽车市场十大怪?惨遭二等公民待遇--20120904

 qinhuanwei 2012-09-05

盘点国内汽车市场十大怪 惨遭二等公民待遇

车讯网2012年09月04日08:06 

  对于国人来说,汽车曾经是一种奢侈品,现如今它早已是千家万户每日出行的交通工具。正是由于汽车走进了百姓的家庭,才使得诸多汽车品牌争相抢夺市场,各式各样的汽车产品让消费者目不暇接,其中不乏一些偷工减料的“忽悠车型”。而这些有问题的产品往往都是在不易被发现的地方节约成本,消费者可能永远都不会察觉。久而久之,中国消费者就被众汽车厂家当做了“二等公民”来看待,应该说这是某些汽车厂商对中国消费者的蔑视,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种恶劣的现象。

  No.1—崇洋媚外心理

  看到上面这个小标题,或许您认为编辑写错了,其实没有,我们非常想说的正是国人盲目崇拜外国品牌的心理,或多或少也导致了自己被当成“二等公民”来看待。因为进口车品牌会认为这些消费者没见识,悄悄偷工减料你也发现不了。在私家车没有普及的年代里,国产车只有北京吉普、夏利等产品,再早了还有老上海。在那个年代里,高级轿车只有进口品牌。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国人迷恋上了外国车,认为进口的那就是豪华的、高品质的、有面子的。

  豪车总是让人向往(配图为宾利、与文章本身并无联系)

  后来随着合资车越来越多,务实的消费者很快接受了这些产品,其实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合资的国产车,挂的还是国外汽车品牌的车标,那么国人就欣然接受了。而那些自主品牌车,虽然销量也不低,但是始终被看做低端产品,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其实,正是这种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了自主品牌怎么也成不了高端品牌,那么进口和合资品牌才会有了广阔的市场,并且在这个市场里为所欲为,想怎么忽悠消费者都行。

  No.2—多代车型共市

 

左/丰田花冠 右/丰田卡罗拉

 

左/经典福克斯 右/全新福克斯

  多代同堂,这个想必不用笔者多说了,实例有很多:一汽丰田的卡罗拉+花冠、上海大众帕萨特领驭+全新帕萨特、长安福特的经典福克斯+新福克斯、一汽大众的捷达+宝来+速腾、一汽马自达的马自达6+睿翼、东风悦达起亚的狮跑+智跑。更有甚者,三代一起卖,比如北京现代伊兰特+悦动+朗动。这些大部分名称听上去并不相似的汽车产品,其实都是父子关系甚至是爷孙关系。这种奇特的现象,恐怕只有在国内车市才能遇到。对于厂商来说,只要一款车有利润,那么厂家就绝对不会让其退出市场。老车改个名字接着卖,新车再冠以全新之名,弄得大多数消费者根本不清楚一款车型的多代关系,可谓是新老销量都是前景一片光明。国内消费者凭什么要继续使用淘汰产品?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实情,也几乎没有消费者知道何谓“造车平台”。

  No.3—针对国内研发

  东风雪铁龙三厢世嘉

  目前有不少车型是中国市场所独有的,厂商很高调的宣传这些产品是专门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的,在其它国家是没有的。看似是重视中国市场,实则是拿一些过时的技术或者是本地化的改造来忽悠消费者。雪铁龙世嘉三厢、通用别克君威、雪佛兰赛欧、上海大众朗逸、东风标致408/308/207,这些车型真的很高品质吗?其实它们的诞生并非追求高品质,应该说是为了顺应国人的消费习惯而生,但是国人的这些喜好实在不能称为“明智之举”。

  东风标致408

  三厢世嘉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三厢的追求;君威是欧宝Insignia的移植产品,但由于别克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明显要高于欧宝,所以换标也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心;朗逸更是中国市场独有,落伍的PQ34平台依然在国内发挥着光芒;标致207是206的换壳车,属于淘汰品;标致408更是在名称上做文章,以中级车的名字生产紧凑级车,且408就是在东风雪铁龙凯旋平台基础上推出的一个换壳车型。试问,上述这些产品,真的是厂家太照顾国内消费者吗?
       No.4—国产品质下降

  几乎所有在国内投产的洋品牌车型都会在正式生产之前,对产品做本地化处理,美其名曰更适合中国消费者,实则是想尽一切办法节约生产成本,还让消费者看不出来。其实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每当一款车传出即将国产的消息时,热心的车友们就开始关心起是否减配、是否偷工减料等问题,并在各大汽车论坛引起热议。事实证明,大多数国产后的外国品牌产品都不能保持原汁原味。看看进口高尔夫GTI和一汽大众生产的高尔夫GTI,不用详细对比就能看出做工的差异,至于看不到的地方,那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明白。

  上海大众途观激光焊接瑕疵

  国产雪佛兰科帕奇

  海外版高尔夫GTI双增压发动机在国产车型上变成了涡轮增压,DCC动态适应底盘控制系统也被取消,轮毂尺寸也缩水不少;进口的Tiguan不加长,品质方面也比较可靠,看看国产的途观,激光焊接都能焊穿且掺杂了点焊,这种工艺让人很诧异;标致508海外版的全景天窗、涡轮增压发动机、电子手刹,到了中国全没了;国产科帕奇从外观到内饰的全面成本控制让人心寒:外观装饰件减少,内饰充斥着大量的塑料和织物材质,此外,国产科帕奇还取消了紧急制动电子辅助功能BA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电子下坡辅助性控制系统DCS、电子上坡控制辅助系统HAS。说到底,国产后的减配还是国内厂商坑国人的行为,一切都是成本作祟!

  No.5—不装后保险杠

  看过我们拆车坊前几期内容的朋友们一定对这个有深刻的印象,一些热销车型居然也没有设计后防撞钢梁,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非东风日产莫属。反正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强制要求汽车厂家设计后防撞钢梁,那有些厂商索性就不设计该配件了,既能省钱又能节油(这能叫轻量化设计吗?),消费者还看不见。这种普遍把中国消费者当“二等公民”看待的车企有多恶劣?——难道中国人开车可以不要安全?中国人的性命不值钱吗?我们在拆车坊栏目中多次提及的后保险杠问题,在日产车型上最为突出,拿“泡沫换钢梁”的做法,其实不光是车企在钻法律法规的漏洞,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利益作祟。

  轩逸的后部:还用我们多解释吗?

  No.6—安全装备稀缺

  ESP系统早已成为欧洲国家的强制性装备,而在国内汽车市场上,20多万的中级车都不见得配备ESP系统,比如新天籁的某些车型(欧洲国家要求最低配也得装ESP系统)。而轮胎是消费者最容易忽略的一项配置,大多数消费者会关心什么样的轮毂好看,但是仔细研究轮胎参数的人非常少,这就给厂家带来了节约成本的机会。轮胎是车辆和外界唯一接触的地方,而且轮胎也算上一项安全装备。

  对于轮胎的参数,其中有一项就是速度等级。举个实例:广汽本田雅阁轮胎使用横滨215/60R16,速度级别为H级,H级的轮胎设计最高时速是210公里每小时,而雅阁速度表的最高时速则是260公里每小时。那可以说明雅阁在配备轮胎的环节上节省了不少成本,因为轮胎售价中速度等级越高价格越贵。
       No.7—动力系统缩水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大众品牌。海外版的大众车,凡是TSI机型,都会包含三项技术,即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缸内直喷,这也是大众集团引以为豪的高技术发动机产品。但是拿到国内生产之后,TSI还叫TSI,但是机械增压就凭空消失了,只能称其为涡轮直喷发动机。为什么取消了机械增压呢?厂家会说是为了适应中国市场,适应中国的汽油品质。国内成品油的品质赶不上欧美的好大家都知道,但是那些进口大众车,也是带有双增压的,也在烧着国内的汽油,这又作何解释呢?

  被大众神话的“TSI”

  No.8—内饰选料低劣

  凡是新车,打开车门进去一闻,必定是有股味道,其实这里面充满了各种有害气体,甚至是致癌物。拆车坊这么多期以来,测试的车内空气质量,大多数车型都在一项或几项指标上严重超标。而这些有害气体都是从内饰材料里散发出来的,在选料方面,汽车厂家基本都采用外购的方式,那么这就必须控制成本,选择那些看上去不错,但很廉价的材料是广大汽车厂商普遍采用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汽车出厂之时车内空气就应该是合格的,而不应该把有害物质的挥发过程留给消费者承担。其实,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对于厂家来说,只不过多了一道工序,增加了些成本。看来,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不愿意这么做,而是喜欢把“散毒”的过程,留给消费者。  

《拆车坊》部分拆解车型空气测验结果(单位:毫克/立方米)
车型 甲苯 二甲苯 甲醛 TVOC

达标线

≤0.11

≤0.20

≤0.20

≤0.10

≤0.60

雅阁 0.19 0.17 0.02 0.10 0.34
蒙迪欧-致胜 0.13 0.05 0.02 0.12 2.62
速腾 <0.005 0.14 0.24 0.14 2.16
福克斯 <0.005 0.24 0.42 0.35 2.34
索纳塔 0.01 0.03 <0.02 0.04 1.87
天籁 0.12 0.06 <0.02 0.03 1.45
途观 <0.005 0.15 0.21 0.09 4.65
CR-V <0.005 0.11 0.03 0.09 1.63
逍客 0.04 0.03 <0.02 0.04 0.26
ix35 0.04 0.51 0.02 0.04 1.48
制表:车讯网 http://www.

  No.9—装配品质粗糙

  这方面的车型不在少数,仅凭肉眼就能看出来缝隙不均匀的热销车比比皆是。拆车坊栏目曾经拆过的车型中,不乏此类粗糙之辈。对于逍客和ix35,清华大学的老师给予的评语是:“逍客制造工艺较差,门边缝隙不均匀,一条缝上宽窄能差1毫米多,眼睛看就很明显。ix35的制作和装配工艺更是一塌糊涂”。如果说逍客缝隙能让人哭的话,那么当你看到现代ix35的整车缝隙会有一种骂人的冲动。

  北京现代ix35装配工艺—机器盖接缝

  东风日产逍客装配工艺—车门接缝

  No.10—淘汰宁死不倒

  东风雪铁龙的富康车型在国内销售长达17年之久,累计销量50万部,最后在2008年不得不因为销量低迷而宣布停产,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对于一款量产的商品车来说,在市场上坚持17年真的可以用“神话”来形容了。不过当你发现桑塔纳和捷达至今依然月销过万时,就会觉得富康不是最强的淘汰品了!桑塔纳车型于1985年在中国量产,捷达车型于1991年在中国量产,这两位老将早已步入暮年,属于汽车市场上的技术淘汰品。

  上海大众桑塔纳普通型

  一汽大众捷达

  可是历经27年的桑塔纳和历经21年的捷达,至今依然活跃在汽车销售第一线,月月创下万辆的销售记录,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吃惊。捷达尚且知道时不时来个小改款引发消费者关注,而宝刀未老的桑塔纳普通型轿车27年来外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让人汗颜。虽然国人对于这种口碑极佳的老产品有很强的购买需求,但是谁能解释,为何中国消费者就要常年使用淘汰多年的产品?是国人太傻还是厂商太精了?该淘汰的产品宁死不倒,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是厂家的摇钱树!

  最后总结:“二等公民”一词源自网络,用它来形容国内那些偷工减料的汽车产品非常合适。厂家之所以偷工减料成风,不仅仅是由于成本的问题,消费者的知识匮乏和无意识都给了厂家可乘之机。最后,我们相对众多汽车厂家说:你们重视中国市场不能只是一句口号,重视中国市场绝对不是让你们那消费者开刀,中国消费者需要尊重,需要最起码的合格产品。真正重视我们消费者,需要厂家从零做起!(图文原创/拆车坊栏目组 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雅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