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按摩穴位

 于峰昊 2012-09-05

按摩穴位
头面部
百会:前顶后一寸五分。 主治昏迷不语,头痛等症。
印堂:两眉间隙中。 主治头痛、头晕等症。
攒竹:即两眉头,有两筋可以拨动。 主治头痛等症。
承泣:目下七分,直对瞳子陷中。 主治口眼喎斜等症。
四白:在目下一寸,直对瞳子。 主治口眼喎斜等症。
太阳:眉后陷中的紫脉上,距两眼梢五分陷中。 主治头痛等症。
颊车:耳下八分,曲颊近前陷中。 主治口眼喎斜,牙痛等症。
人中:鼻柱下近孔陷中。 主治口眼喎斜等症。
承浆:唇棱下陷中。 主治口眼喎斜等症。
天庭:从鼻直上入发际五分。 主治头痛、头晕等症。
率谷: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陷处宛宛中。 主治头痛。
风府:颈后入发际一寸宛宛中。 主治受风等症。
风池:脑空下发际陷中。 主治伤风感昌、头痛、头晕、口眼喎斜等症。
哑门:颈后入发际五分 主治舌强不语等症。
内迎香:鼻孔内,鼻膈两边。 主治穿肠毒等症。
大迎:曲颔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动脉。 主治口眼喎斜、牙痛等症。
胸腹部
天突:喉下一寸宛宛中。 主治气闭、痰厥等症。
璇玑:天突下一寸六分。 主治胸闷胀满,为开胸利气之穴。
华盖:在璇玑下一寸六分。 主治咳嗽哮喘,胸胁胀满等症。
华盖、璇玑、天突三穴,同时并用,在治巨阙时,使胃中浊气下降,不得上逆。
或中:华盖穴旁开二寸。 主治咳逆喘急,胸胁支满。
或中与阴陵泉并用,可使上下气分疏通。为虚实诸症,在治任脉各穴后的必须施治之穴。

巨阙:在胸骨歧骨下二寸,胃上口,膈膜稍下处。主治胸胁胀满,不思饮食,或饮食不下;以及胃痛、气逆等症。推按此穴,可通顺食道之气。为治诸病时开胃纳气之穴。

建里:脐上三寸,系脾脏部位。主治调和脾胃经的气分。凡治诸症,必须施治此穴。也可以斟酌病情与上脘、中脘并用,以调和脾胃气分。
上脘:在巨阙下一寸,胃上口处。 主治腹痛、积聚,翻胃呕吐、恶心等症。

中脘:在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 主治腹胀、翻胃吐酸、消化不良等症。

下脘:在建里下一寸,脐上二寸。 主治等症。

阑门:脐上一寸五分。为大小肠交会之处,水谷运化经过的暂停之所。 主治通上下之气,为按摩诸症时,必须首先施治的重要穴位。

水分:在脐上一寸。主治此穴为分开水谷之处。水谷运化至此,清者渗入肾脏,粗者转入大肠,所以点按此穴,可治腹泻、腹胀、水肿等病。多点按数次,有特效。如与督脉穴并用,对下肢浮肿、各种水肿症,有特效。

气海:脐下一寸五分。 主治肚痛、腰痛、疝痛、脏虚、便秘,小儿遗尿,以及妇科疾病。
又此穴为生气之海。治一切疾病必须施治之穴。推按时,感觉气机已开即止,不可推按过久。过久伤气。

关元:脐下三寸,膀胱部位。 主治小便便腻,尿中带血,遗尿,气淋等症。治不足之症,推按时,气通即止。

章门:脐上二寸,旁开六寸。在小肠上口的下边,接近胃与小肠的交合处。主治点按时,只取左章。治失眠、吐血等症。有通顺小肠气分之功。与阑门穴呼应治疗,为治诸症的必施之穴。
梁门:脐上四寸,旁开三寸。左梁门在胃下口与小肠交会处。 主治消化不良等症。

右石关:脐上三寸,旁开一寸五分,胃囊部位。 主治左梁门与右石关必须同时施用,治胃病。治胃气错乱时如不通,转拨按左幽门。

幽门:在巨阙穴旁开一寸五分,左幽门在左梁门之上,胃下口。 主治积聚,胃气错乱等症。

天枢:平脐旁开二寸,系大肠部位。 主治便秘,少腹胀痛,泄痢,便血等症。左右两穴并用,能调大肠之气。

带脉:季肋下二寸八分陷中。主治闭经,血崩,各种结症。与阑门穴互应治疗,能使气血和畅,达于四肢。无论虚实各症,均宜施治。又,与三阴交同时并用,有散瘀疏滞之力。对于肠胃积滞及诸般结症,能促使浊气下降。对于剧烈腹痛、胃痛、胆痛、后胸痛等症,为必须施治的重要穴位。

注:阑门穴是王文先生口授的重要穴位,载于《推按精义》。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对于顺通上下之气,有显著疗效,为点按诸症时的首先施治穴。《十四经发挥》、《针灸大成》等重要文献,均无阑门穴的记载。

腰背部
肩井: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五分。以三指取之,中指下陷处。主治与百劳穴并用,治痨伤虚损等症;并有升清降浊的作用,可使胃中浊气下降。

百劳:即大椎,在脊椎骨第一节上陷中,两肩的平行线上。主治与气海穴呼应治疗。凡治腰背部和督脉各穴时,无论何症,必须首先施用百劳穴。

风门: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二寸。 主治为散风之主穴。凡治诸症,于治督脉时均用之。

肺俞: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二寸。 主治发烧、吐血等症。

心俞: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二寸。 主治心气亏损等症。

膈俞:在第椎下两旁各二寸。 主治等症。

肝俞: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二寸。 主治治肝气不舒等症,为平肝之要穴。
胆俞:在第十椎,两旁各二寸。 主治受惊腹泄等症。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开二寸。 主治各种脾胃症。因其有升脾阳之功,故为治虚实劳损及脾胃虚实各症的要穴。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两旁各二寸。 主治诸种胃病。

肾俞: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开二寸。 主治下痿、半身不遂、青盲、疝气及先天不足诸症。

大肠俞:在第十六椎下,两旁各开二寸。 主治便结便腻。唯虚弱等症,须慎用或禁用。

小肠俞:在第十八椎下,两旁各开一寸五分。 主治疝气,尿血等症。

膏肓:在第四椎下一分,第五椎上五分,两旁各开三寸五分。 主治虚损,并能开胸顺气。

命门:第十四椎本节。 主治脊强、腰酸痛、遗精、白浊,妇女赤白带下,小儿发痫等症。
长强:在背骶骨端。即尾闾穴。 主治腰脊疼痛,肠风下血、寒池等症。

手臂部
少商:拇指上端内侧,距爪甲角一韭叶处。 主治小儿科疾病。有消五脏恶血之功。
商阳:食指内侧,距爪甲一韭叶处。 主治与少商同。
二间:在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 主治小儿科疾病。有通经达表之功。
三间:在食指本节前侧陷中。 主治小儿科疾病。有通经达表之功。
合谷:在手大指与食指歧骨间横纹尽陷中。 主治牙疼,胃病等症。

劳宫:手掌心,屈无名指尽处。 主治舌强、心气亏损及小儿科疾病。

列缺:手腕内侧一寸五分 主治手腕无力、半身不遂等症。

大陵:在掌后横纹中两筋间陷中。 主治手臂拘挛、疼痛等症。

曲池:在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 主治手臂麻木不仁、肘挛等症。

脚腿部
涌泉:在足心。 主治头晕、目眩、头顶痛等症。

大敦:在足大趾,距爪甲一韭叶处。 主治受惊腹泄、胆气衰弱等症。

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内踝前。 主治妇科疾病,胃病酌情用之。

解溪:从第二趾直上足关节前面横纹两筋间陷中。
太溪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 主治胃肠消化等症。

昆仑穴在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
主治太溪与昆仑穴并用,治牙龈肿痛,上颚肿胀作痛。

悬钟外踝骨中线上三寸。 主治筋拘挛等症。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阴踝三寸骨陷中。 主治与带脉并用,治肠胃积滞及诸般结症,能使浊气下降。
对于剧烈腹痛、胃痛、胆痛、后脑痛等症,亦为必须施治的要穴。

承山在腿肚子下边的分肉间隙中。 主治腿挛痛、麻木、半身不遂等症。

委中腿中央两筋间约纹内。 主治膝痛、膝挛等症。

金门足外踝下,稍后处,丘墟后,申脉前。 主治化积痞。为治积痞的要穴。

足三里膝下三寸,珩骨内。 主治各种胃病。
阳陵泉膝下一寸,外廉陷中。 主治偏头痛。

阴陵泉 膝上内侧二寸。主治与或中(在华盖穴旁开二寸)并用,可使气分疏通,为虚、实各症,治任脉各穴后的必须施治的穴位。
注:阴陵泉的部位,系王文口授《按摩精义》中的记载,与《十四经发挥》、《针灸大成》的记载不同。
虎眼即膝眼。 主治膝痛、鹤膝风等症。

环跳 髀枢中,即砚子骨宛宛中。 主治腰腿疼痛、麻木不仁、半身不遂、下痿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