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菖蒲的保健作用

 欣然书斋 2012-09-06

【古人论述】

    黄宫绣:“菖蒲实为宣气通窍之剂,故在杨士瀛亦谓噤口下痢,可用石菖蒲加于参苓白术散内以开其胸,则其义益著。”

    陈士铎:“凡心窍之闭,非石菖蒲不能开,徒用人参竟不能取效。是人参必得菖蒲以成功,非菖蒲必得人参而奏效。”

    缪希雍:“石菖蒲通利心脾二经之要药也。盖苦可燥湿,温能祛寒,辛可散结,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去此三邪痹自愈也。”

 

【所含成分】

    石菖蒲根茎和叶中均含挥发油及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挥发油中含34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 63.2%-81.2%α-细辛醚,占3.4%-13.7%;其次为石竹烯α-葎草烯、石菖醚、细辛醛、榄香素、欧细辛醚、1-烯丙基-2, 4, 5-三甲氧基苯、甲基丁香油酚、顺式甲基异丁香油酚、反式甲基异丁香油酚等。

 

【性味归经】

    石菖蒲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芳香开散。

 

【主要功效】

    石菖蒲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的功效。可以治疗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等症。

    现代临床研究证实,石菖蒲主要应用于昏迷、癫痫、冠心病、心绞痛、心率失常、中风、眩晕、耳鸣、萎缩性胃炎、脑外伤、弱智等病的治疗。

 

【保健作用】

    镇静安神:治失眠症。石菖蒲对某些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镇静安神、催眠,又有芳香化浊、祛痰湿的作用,对治痰热内扰之不寐症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精神病患者亦有镇静和催眠作用。

    醒脾和胃:治湿困脾胃症。本品含有挥发油,气芳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抑制胃肠异常发酵,故能醒脾和胃助运化,用治湿困脾胃症。湿困脾胃,健运失司,则胸闷腹胀,全身困重乏力,纳呆口淡,或胸痞呕恶。

    豁痰开窍:治癫痫症。石菖蒲气味芳香,能化湿浊,有宣窍祛痰湿的作用,适用于痰湿蒙蔽、清阳不升而引起的神志不清、耳聋目昏、精神迟钝等。

    理气活血:治关节疼痛。石菖蒲味辛,能理气活血,祛风宣湿,用治风湿痹阻、关节疼痛,或跌打损伤之瘀肿疼痛症,民间常用鲜石菖蒲、生姜、栀子等捣碎,敷于疼痛局部,有消肿止痛的作用;若将药捣碎后加适量白酒在锅内炒热后再敷于痛处,效果更佳。

 

【食疗药膳】

    石菖蒲伴猪心:适用于痰浊蒙蔽心窍、心志不遂、心悸不安、癫痫等。

    菖蒲鹿角菜:有化痰散结,开窍增智,治疗神经衰弱的功效。

    石菖蒲炖猪肉:用于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诸症。

    菖蒲炖猪心:有理气、活血、散风的功效。对冠心病、心胸烦闷有辅助治疗作用

    百合石菖蒲海马汤:有健脾肾、益心智的功效,对盛夏秋暑时体力、脑力、精力消耗过大及睡眠休息不好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食用:炖菜、做粥、冲泡代茶饮用。

 

【注意事项】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心劳、神耗者禁用。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