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是下一個希臘?

 阿生记图书馆 2012-09-06
日本第二季的GDP數據令人失望,從第一季的1.3%下降至0.3%,只有市場預期的一半。消息出來後,加深了市場對日本經濟前景的疑慮。穆迪分析公司經濟學家瑟柯斯塔認為日本央行必須有更多作為,他預測量化寬鬆將延續至下半年,且日銀將擴大收購資產以壓低利率。他呼籲東京當局採取許久不見的干預匯市行動。

自從1980年代末資產泡沫破裂以來,日本一直企圖依賴赤字預算,政府投入來刺激經濟,效果卻不顯著,長期受通縮困擾。日本政府財政負債卻因此不斷積累,到目前為止,負債是國民生產總值的230%。即使日本政府想要開源節流,設定非債務支出上限在8950億美元,銷售稅增至10%(有待國會通過),明年預算的赤字還將達到GDP的9%,不能夠阻止GDP負債比的進一步惡化。

在國際借貸市場四處碰壁,國家四面楚歌的希臘負債比是200%,沒有日本糟糕,但是希臘不得不付出巨額利息借貸,十年期債券收益率一度達到35%,日本卻只有0.85%。

日本政府之所以能夠毫不費力地長期低價借貸,一直得益於民間的高儲蓄率。戰後,日本的嬰兒潮一代創造了經濟奇跡,積極儲蓄;然後,在不景氣的時候不計回報地把錢借給政府,使日本不至於在國際市場上高息借貸。但是,日本的民間儲蓄不是無底洞,儲蓄率在近年有顯著下降。70年代中期,日本的儲蓄率一度達到23%,降到現在只有2%,不及發達經濟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隨著日本社會結構老齡少子,人口負增長的趨勢的加劇,民間儲蓄只會進一步下跌。嬰兒潮一代已經陸續進入退休年齡,令政府受兩面夾擊,一方面是各種退休醫療福利開支會增長,而稅收將減少;另一方面是退休者開始消費自己的積累,這包括兌現政府債券,使得日本政府在國內集資售賣債券的難度越來越大。

那麼當日本不得不進入國際債券市場的時候,會不會成為又一個希臘?標普已經下調了對日本債券的評級。

日本經濟已經進入惡性循環的下降通道:勞動力減少,生產總值上不去,財政開支卻增加,導致財政寅吃卯糧,令政府不得不擴大借債,但是民間儲蓄日漸乾涸,債券購買意欲下降,日本不得不提高利息去吸引國際購買,利息支出因此大幅增長,進而加深財政赤字,不得不加稅,加稅會令消費經濟更蕭條,而且政治上難行。既然加稅有限度,就只能以大面積增發日元來彌補財政赤字。與希臘不同,日本可以以印刷來減債,但是這將扭轉日幣的堅挺狀態,導致貶值,而日本是一個能源進口國家,貨幣貶值將引發大面積通脹。在一般情況下,貨幣貶值可以令勞動力在國際市場更具競爭,但日本的勞動力人口減少,生產力上不去,所以貶值只會帶來滯脹,到那個時候央行又將不得不提高利率,擴大利息支出,進一步惡化經濟。

雖然在短期內,因為日本擁有大量國外資產,可以避免馬上成為又一個希臘。日本是美債的最大持有國之一。為了維護日元,可以拋出美債去購買日元,但是,這樣作會導致美債受壓,被拋售,引起更大的全球金融混亂,日本也無可逃脫。

日本財政和債務問題的惡化,其根本原因在於深層經濟狀態惡化,失去競爭力。GDP產出已經連續20年缺乏實質增長,各大名牌電子企業在近年相繼出現虧損。

經濟的長期成長被兩個因素主宰:勞動力的增長和生產力的增長。日本央總裁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在去年2月的一次演說曾指出:雖然過去十年日本嘗試提高生產力;但是,因為勞動力減少了,造成長期經濟呆滯。而且,日本企業不能迅速適應全球化下新興經濟體上升帶來的競爭。

他認為走出困境的核心是提高生產力,這包括企業要改變固守成規的文化,設計生產要引領潮流的產品。更重要的是,日本要努力抓住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的新興中產階級在擴張的消費力。日本應該跟中國討論自由貿易協定,將是日本提高生產力的關鍵。

他相信,雖然日本面對的困難重重,但是還有三大優勢:

第一,有龐大國內市場,企業在海外競爭中敗下來,可以退守國內。

第二,日本身處亞洲,而亞洲是世界增長的中心。特別是中國,中國現在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自2000年以來,日本對華出口增加了4.7倍,而從中國進口翻了2.7倍。

第三,是軟實力,日本社會高效,安全,守信,是成熟經濟體的基礎。

雖然白川方明強調中國是日本經濟的出路所在,是最重要的市場。但是日本右傾政客似乎還在夢遊於自己以前的輝煌,在釣魚島的問題上頻頻刺激中國民眾的反日情緒。如果日本在亞洲被邊緣化,那麼它真的會很快成為下一個希臘,甚至更不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