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裳《金陵五记》

 迎风初开 2012-09-06
黄裳是昨天傍晚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的。他所写的《金陵五记》已然成为写南京最美的散文集之一,1982年由金陵书画社出版的那个版本,封面是著名画家傅小石用水墨画的莫愁湖,热爱南京的读者们几乎人手一册。

5游金陵成就描绘南京经典之作

早在1942年,还在上海交大就读的黄裳第一次来到南京。黄裳说,在那个冬天,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亡命远行,路过已成为敌寇铁蹄下汪伪“首都”的 地方,自然不能不激发一个中国人必然会有的感情。在《金陵五记》开篇的《白门秋柳》中,黄裳记录了沦陷的南京的萧条,夫子庙畸形的繁华,汪伪政权“沐猴而 冠”的滑稽与丑陋。

在1946年、1947年和1949年,黄裳又多次以记者的身份来到南京,他探访石城古迹、回溯南朝旧事,寻访珍本古籍,写下了《鸡鸣寺》、《半山 寺与谢公墩》、《柳如是》、《后湖》、《燕子矶》等散文名篇。在这些篇章里,黄裳考证了鸡鹅巷、裤子档、快园、随园等在文学史上留下印记的南京地名的所 在。

面对着南京厚重的历史,黄裳发出过这样的浩叹:“像台城、朱雀桥、乌衣巷这样的地方,这些孕蓄了巨大能量的古旧的地理名称,在南京几乎到处都是。即 使有些泯灭了遗迹,但名称都还在。没有一个游人可能游遍所有的胜迹,怕也没有一位学者在地方风土志中能著录下全部的遗迹。”但在《金陵五记》中,黄裳却力 图记下古都金陵的文化印记,为这个城市留下曾经华彩的文化片段。

1979年,黄裳第五次来到南京。在重游了南京的山水后,他在“秦淮拾梦记”中写道:“玄武湖、莫愁湖、白鹭洲……比两年前建设得更齐楚了,也都各自形成了崭新的时代风貌。”

最爱到南京淘书被叶圣陶欣赏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市,在我心里,黄裳的《金陵五记》就是我心中的南京。”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薛冰昨日这样对记者说。薛冰 曾多次到上海看望黄裳,而黄裳则会到南京来淘书。薛冰就多次陪着黄裳到南京朝天宫等地淘书。薛冰介绍,黄裳最大的成就在图书版本研究方面,尤其是对清代书 籍版本的研究,不过,除此之外,黄裳在书画写作等方面也都是好手。黄裳一直笔耕不辍,直到今年仍有新作问世。但是,上个月,黄裳突患肺梗死,经抢救脱离危 险。“这都说人到老年脾气会变好,棱角都被磨平了,可是黄老却反过来了,年轻时脾气还不错,老年时火气大,见到不满意的事就直接说出来,毫不留情面。”

黄裳与叶兆言一家一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昨日,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叶兆言告诉记者:“我的祖父(叶圣陶)很喜欢黄老的文章,在那时年青一代的作家 中,祖父很看好他,经常会让我们多看看他的作品,所以我对黄老的作品非常熟。”叶兆言说,祖父晚年,眼睛看不清时,自己他还为祖父读过黄裳的文章。不过, 叶兆言并不认为《金陵五记》就是黄裳的代表作。叶兆言说:“我认为,他亦文亦史的写作风格非常出色,在文坛提倡文化大散文风格中,黄裳的作用非常大。”

“中国的古都自然不只南京一处。长安、洛阳、开封、北京都曾是历史上的名都,可是没有哪一处像南京,简直是一座无比的历史博物馆。”——黄裳 《金陵五记》后记

小档案

黄裳(1919—2012),原名容鼎昌,祖籍山东益都人,满洲镶红旗;当代散文家。1940年入上海交大电机系。1945年至1956年任《文汇 报》记者、编辑、编委等职。著有《锦帆集》、《旧戏新谈》、《榆下说书》、《来燕榭文存》、《插图的故事》等。金陵晚报记者 于峰 贺沂沂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