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导学稿
2012-09-06 | 阅:  转:  |  分享 
  


分数乘法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目标。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自学预习

1、请解答下列问题:

(1)30+30+30+30(2)8+8+8+8+8(3)++

(4)++(5)5个12的和是多少?

2、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你能把第1题中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二、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三、合作探究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例1、每人吃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

3、利用意义,推导法则

(1)计算+++,并说出你计算的法则是什么?

(2)计算×4并说明每一步变式的依据。

×4=+++===

4、试一试

×2=3×=5×=

5、你能把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用概括性语言把它们表述出来吗?



四、课堂延伸

课本第5页1、3题

五、达标测评

1、的4倍是多少?的9倍是多少?

2、6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3、计算

×6×64×9×

8×5××2×3

4、小货车每次运吨货物,6次运多少吨货物?



六、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例2

教学目标:

知道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能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提高运算能力。

预习导学:

说说×4的意义,你能说出两种理解吗?

计算。

×2=3×=5×=

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自学例2、回答问题。

(1)、这道题教材中采用了几种计算方法?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





(2)、和例1相比你觉得分数与整数相乘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小组交流汇报。

3、完成计算。

×2=×2=

4、教师小结。

随堂检测:

1、计算。

×6=12×=?=

?=4×=9=

8=5=?=

6=10=?6=

0=1=?6=

教学反思:









课题:分数乘法(3)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课本第3页例3、第5页课堂活动第二题。练习一第8(1)、9题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数量关系。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检查复习,迁移拓展

1、计算×46××3

2、100×3表示求:

100×1表示求:

二、学习新知,导学达标

1、出示例1(1)

2、分析题意(合作探究)

(1)时对应的单位1是什么?

(2)时行驶的千米数对应的单位1是什么?

(3)你能画出线段图吗?

(4)时行驶的路程是100千米的,求时行驶的路程就是求100千米的,那么求100千米的用什么方法呢?

(5)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列出算式:

(6)自己计算,写出答案

(7)100×就是求----------------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

3、出示例2,学生独立完成

4、总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计算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1、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

3.5×a×

2、求x的是多少方程式是

求m的是多少的方程式是

3.六一班有45人,男生占男生有多少人?

4.教科书第5页课堂活动第2题

四、练习作业

第6页练习一8(1)、9

















课题:分数乘法(4)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4、第5页课堂活动第3题。练习一第8(2)、9--15题

学习目标:

继续巩固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计算。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检查复习,迁移拓展

1、计算×4×716×2×

2、拖拉机每时耕地公顷,2时耕地多少公顷?

二、学习新知,导学达标

1、出示例4

2、合作探究

(1)1时耕地公顷,求几时耕地多少公顷用乘法时耕地的公顷数就是公顷的,求公顷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看图理解×=

(3)初步得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4)求时耕地多少公顷?学生交流合作完成

3.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4.完成试一试



强调:分数乘法能约分的先约分再相乘。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教科书第7页10、11、12、14

四、练习作业

第8页练习13、15

教学反思:









课题:解决问题(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

学习目标:

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原理。

教学难点: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口头列式。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120的是多少?的是多少?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教材8页的例1。

我们要行84千米。已经行了全程的。汽车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1)自己读题,找出一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2)表示的数量关系正确,老师便给予肯定。

(3)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题中的单位“1”。

强调:求汽车行已经行了多少千米,就是求全程的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议一议。

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1)甲是乙的。 (2)甲的等于乙。

2、算一算,说一说。

在世界七大洲中,非洲的陆地面积约是3000万km2,其他6个洲的陆地面积与非洲陆地面积的关系如下衅所示。亚洲的陆地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拓展延伸:

1、一头蓝鲸长15m,其中头部的长约占它的。这头蓝鲸的头部长多少米?



2、弟弟今年12岁,姐姐的年龄是弟弟的倍,姐姐今年是多少岁?



3、按1993年5月末我国的物价水平测算,三峡工程投资约900亿元人民币,其中安置移民投资占总投资的。安置移民约投资多少元人民币?



4、坐落在陕西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墓被誉为世界奇迹。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长是260米,南北长是东西长的。南北长是多少米?



小结:





































课题:解决问题(2)分数连乘应用题

学习目标:

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突出一次计算。

教学难点:会解答用分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

说出下面算算式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3=×=36×=

2、(1)张伯伯把20公顷土地的用来种玫瑰,张伯伯种了多少公顷玫瑰?



(2)张伯伯种了15公顷玫瑰,其中红玫瑰占玫瑰种植面积的。张伯伯种了多少公顷红玫瑰?





合作探究:

出示题目。

张伯伯把20公顷土地的用来种玫瑰,其中红玫瑰占玫瑰种植面积的。张伯伯种了多少公顷红玫瑰?

指导读题,明确题意。

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要想求红玫瑰种植的公顷数,就要先求出哪个量?

玫瑰种植的公顷数又与哪个量有关系?

分析数量关系。

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先求什么?

列式解答。





强调:分数连乘不必像整数、小数连乘那样,逐次计算,可以一次计算,遇到整数和分数相乘,要用整数和分数的分母约分,不能约分的,直接与分数的分子相乘。

练习。

根据下面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

地球队鸟类约有9000种,爬行类动物是鸟类的,哺乳类动物又是爬行类的。

学生做完后,要说明每一步表示的意义,都把谁看作单位“1”。

拓展延伸:

新建小区进行绿化,其中空地有1200平方米,种花的面积是空地面积的,种树的面积是种花的面积的。这个小区种树多少平方米?

学校举行跳绳比赛,李红每分钟跳168下,陈亮跳的是李红的,王伟跳的是陈亮的。王伟每分钟跳多少下?

















































课题:解决问题(例三)

学习内容:

解决问题例三

教科书第12页至13页练习1——6题

学习目标:

经历解决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能采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能从问题情境中获取信息并分析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打折就是十分之几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计算下面各题





二、自学探究

例三、喷雾器:50元一个,箩筐:15元一个,水泵;320元一个商店一律打六折出售,买喷雾器,箩筐,水泵各一个,250元够吗?



三种农具打折前的总价是多少?





打折后的价钱是多少





答:



还可以怎样解决?



议一议。做一做

1、一个书包定价50元,按40元出售,打了几折?



2、根据下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交流解决思路。

水果店运来480kg水果,第一天卖出总数的,第二天卖出的相当于第一天的

随堂检测: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共9分)

1、把5米长的绳子8等分,其中一份长米,占全长的。()

2、两个真分数的积一定还是真分数。()

二、小冬看一本96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第一天的。第二天看了多少页?第三天小冬应从第几页看起?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会画圆。【教学过程】

一、1.观察主题图:在我们美丽的学校内有一个水池,你们观察过吗?池内的鱼儿美丽,水面平静。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在平静的水面上投进一块石子后,水面荡开的波纹,应该是一个近似的什么形状?请用动作说明。

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表面的形状与圆有关。根据你们的经验,能举个例子吗?

3..圆是什么样的图形呢?(圆是由围成的一种图形)

二、,感知圆的特征

1.圆规画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你能用手中的工具画一个标准的圆吗?请你介绍一下你用的是什么工具,是怎么画圆的?

请同学们用圆规再画个标准的圆。2.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是不是一样的?哪些地方不一样?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不一样呢?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其实,我们把在圆中心的这一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表示。

3.认识半径。

你是怎样观察得出在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的?半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由于圆周上有无数个点,所以半径就有条。

半径的特征:在同一圆内,半径有条,并且都相等。

4.画圆的直径。

(1)除了半径以外,在圆中还有没有像这样比较特殊的线段能决定圆的大小直径就是的线段。

(2)直径的特征。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都相等。为什么?说明理由。5.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r=12d。这个关系的前提是什么?()为什么要加这个前提,不要行吗?

小结:在同圆或等圆里,所有的都相等,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的2倍。

三、交流1.练习四第1题: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长度。2.第18页课堂活动第1题。越大,圆就越由此得出:圆的大小是由决定的。

圆的位置是由决定的。

.第18页课堂活动第题。四、练习四第3题。五、

结合我们对圆的认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A.水面荡开的圆形波纹,圆心在什么位置呢?B.车轮是绕着轴承转动,轴承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课题: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18页例3,课堂活动第2、3、4、5题,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理解和建立扇形的概念,认识圆心角和弧。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对折扇并不陌生,能说说你们对它的认识吗?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圆中的涂色部分与圆有什么关系?

它们是圆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

1.认识圆心角。

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圆心角是由两条和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上。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判断哪些是圆心角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的大小有关,越大,扇形就越大。演示折扇,同一把扇子,张开程度的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

2.认识弧。

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让学生将1所对的弧涂成红色,并找出前面3个涂色部分的圆心角和它所对的弧,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然后,教师再用另一种颜色显示出“弧AB”的反弧,让学生知道这也是一条弧。

3.认识扇形。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扇形是一种怎样的图形呢?

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

让学生试着画扇形,通过操作可清楚地认识扇形。三、课堂活动第2、3、4、5题四、判断下面各个图形的阴影部分是不是扇形,并说出理由。

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说说理由)

1)顶点在圆上的角是圆心角。()

2)因为扇形是它所在圆的一部分,那么圆的一部分一定是扇形。()

3)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越大,扇形的面积也就越大。()

4)圆的面积比扇形的面积大。()

5)半圆也是一个扇形。()

练习四第4、5、6题。议一议: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例4,课堂活动第1、2、3题,练习四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画圆的方法,并能利用圆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通过不同圆的组合来画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及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3.让学生了解圆周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许多小线段组成,渗透极限的思想。

【教学重点】用画圆的方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教学过程】

一、1.用课件出示一些由不同的圆组合而成的优美图案,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二、1.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图案,想一想这些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2)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画这些图案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图案,把图案分解成几个圆来分析。

第一步画圆

第二步以大圆直径的14画两个小半圆

第三步涂色

(3)学生再试着画这些图案,并涂上颜色。



2.第19页下面部分:设计用线段绕成圆的图案。

(1)同学们,你们都已经会画圆了,画圆时是用的什么来画的?(圆规或者圆形物体)那用直线能画出圆来吗?

(2)让学生观察教材19页中的正方形图,思考:

A、每边是怎样等分的?每边的数又是怎样排列的?

B、每条线段连接的顺序又是怎样的?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

学生1:正方形的每边平均分成了12份,上下两边分别用数1、2、3、4、5、6、5、4、3、2、1标注中间的点。左右两边分别用数6、5、4、3、2、1、2、3、4、5、6标注中间的点。

学生2:每条线段连接的顺序是有规律的。相邻两条边上相同数所标注的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如1←→1、2←→2、3←→3、4←→4、5←→5、6←→6。

(3)教师在黑板上进行必要的示范。

(4)学生独立设计用直线绕成圆的图案。三、四、练习四思考题。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谁的铁环滚一圈的距离长一些?为什么?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老师出示一个圆(实物)。谁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

(1)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2)记录数据;(3)进行计算;(4)得出结论。

介绍圆周率。

圆周长和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说明: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π近似的取为。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结论:c=πd,d=c/π,c=2πr,r=c/2π。教学例2。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提示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课堂活动第1、2题四、

()判断。

1.π=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a.大于b.小于c.等于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2)r=1.5厘米(3)r=3米(1)d=2米(2)d=1.5厘米(3)d=4分米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六、课堂作业练习五第1~5题。



?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3,练习五第6、7、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利用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能运用圆周长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1.口答: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个(),我们把它叫做(),用字母()表示。

2.说出圆的周长公式,口答下面各题。

(1)d=1厘米,C=(2)r=1.5米,C=(3)d=4分米,C=(4)r=8厘米,C=3.我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1.出示例3解法1:用方程解。



解法2:用算术法。

引导学生根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规律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小结: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和半径,可以采用的方法解答,也可以利用公式直接列解答。

三、

四、随堂检测

1.练习五第6题。2.练习五第7题。3.补充练习。

(1)在一个周长为100cm的正方形纸片内,要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2)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5m,要用多长的粗铁丝才能把牛栏围上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如果每隔2m装一根木桩,大约要装多少根木桩?五、1.练习五第8题。2.练习五思考题。

圆的面积【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29~30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3题,练习六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

1.出示主题图。这个塔至少占地多少平方米?是求什么?2.圆的面积是指的什么?圆所占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二、探究有一个圆,并以圆的半径r为边长画一个小正方形。估一估,圆的面积大约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多少倍?

小结:圆的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倍多一些,也就是平方()的3倍多一些。

回想一下以前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我们都是把这个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那我们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到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3推导公式。

推导过程中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你想把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2)转化后的图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求转化后的图形面积所需要的条件相当于圆的什么条件?

(4)请你在本上试着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

7.圆的面积公式。

如果用字母S表示圆的面积,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课堂活动第2、3题。

练习第2题。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或周长,可以求圆的面积吗?

?

















课题:圆的面积【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例3、例4,练习六第4~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根据圆的直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

2.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1.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与圆的什么量有关?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基本练习。

根据下面的条件求圆的半径。

C=9.42米C=34.54米C=18.84厘米根据下面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r=5分米r=11厘米d=7米d=12厘米二、探究1.例3。修建一个半径是30米的圆形鱼池,它的占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





()求它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如果把题中条件“一个半径是30米”改成“一个直径是60米”又该怎样求占地面积呢?

()如果把题中条件“一个半径是30米”改成“底面周长是628米”又怎样求面积呢?

知道直径和周长求圆面积的方法是:先求出这个圆的,再求它的面积。

2.例4。



三、 2、云南景洪的曼飞龙白塔的塔基为圆柱形石座,底面周长为42.6米。这个塔至少占地多少平方米?、结论: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圆形,圆形面积大,面积小。

的面积最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窗户的面积,掌握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2.通过计算花坛周围小路的面积,掌握求圆环面积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求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能将组合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



2.怎样求圆的周长?字母公式是什么?



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请看与这个窗户相关的信息。

(2)怎样算出这个窗户的面积?学生先独立尝试,再通过交流反馈。

窗户的面积=()+()

半圆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3)小结:像这种组合图形的面积,我们一般把它分割成几个学过的图形,再把它们的面积加起来。

3.课堂活动第1题

(1)议一议:这3个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交流:怎样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果圆的直径是2厘米,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4.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

(1)什么是圆环?怎样求圆环的面积?

(2)学生独立解决。

(3)交流解决方法。

方法1:

方法2:

(4)归纳出求圆环面积的方法。

随堂检测

1.练习七第1题。



2.练习七第2题。



3.练习七第3题。



拓展延伸

你认为求组合图形和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基本策略是什么?求圆环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36页例2,练习七第4、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折叠圆桌的面积,掌握把正方形面积转化成两个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用转化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同学们看见过折叠的圆桌吗?(学生观察例2的图片)

2.如果我们知道这种可折叠的圆桌的直径是1.2m,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2

一张可折叠的圆桌,直径是1.2m,折叠后便成了正方形。折叠后的桌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折叠部分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要求折叠后的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么求?

(2)要求折叠后的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面积。

(3)求正方形的面积,一般是找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公式“边长×边长=正方形的面积”来求,而这个题无法找到边长,用这种办法行不通,那怎么办呢?

(4)引导学生思考:求正方形面积能不能转化成求其它图形的面积呢?

小组合作交流以上这四个问题。

全班汇报:

学生解答两个问题。

①折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折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小结:求正方形面积常用的方法是找边长,用公式“边长×边长=正方形的面积”来解决,如果无法找到边长,就换个角度思考,把正方形的面积转化成三角形面积来解决。

随堂检测:

1.一个长方形的长5分米,宽4分米,从中截取一个最大的半圆,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练习七第4、5、6题。

拓展延伸: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页第1题,练习八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圆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对有关圆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回忆一下,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呢?



3.教师小结:

圆圆的认识(圆心、半径、直径、d=2r)

圆的周长(周长的意义、周长的计算方法、C=πd、C=2πr)

圆的面积(圆面积的意义、面积公式的推导、面积公式S=πr2)

解决问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求阴影图形的面积,求圆环面积,现实问题)

4.重点交流。

(1)观察圆,请指出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周长。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3)你是怎样探究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5.小结:

二、教学第1题

1.出示第1题:画一画,算一算。

(1)画一个圆,并用字母标出它的圆心和半径。





(2)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画出圆的一条对称轴。



(3)算出上面第二圆的周长和面积。





三、随堂检测

1.练习八第1、2、3、4题。

2.填一填。

(1)圆中最长的线段是它的()。

(2)一个圆的直径扩大4倍,它的面积将扩大()倍。

(3)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如果把它们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分米。

3.判断。

(1)所有圆的直径都相等。()

(2)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3)如果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4)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四、全课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页第2题,练习八第5-11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圆的有关知识,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你能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吗?

1.求圆的周长:①r=5cm②d=2cm。



2.求圆的面积:①r=1cm②d=10cm③C=12.56cm。





二、教学第2题

1.出示第2题。

工人师傅给一个直径为50cm的木桶打一道铁箍,接头处要4cm,需要多长的铁丝?如果给这个木桶配一个木盖,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木板?

(1)学生默看题目要求,理清题意。

(2)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用到哪些知识?小组交流。



(3)请大家独立尝试将这些问题解决出来。



2.小结:你觉得解决实际问题时,它的思考方法是怎样的呢?我们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三、随堂检测

1.草地的木桩上栓了一只羊,绳子长4米,这只羊最多能吃多少平方米的草?



2.有一种火车头,它的主动轮的半径是0.75米,如果每分钟转360圈,这个火车头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3.把一张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纸剪成一个面积最大的圆,那么四周剩下的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农家小园里修起了直径是10米的小池,现在准备在小池的周围建一条宽1米的走道,这条走道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小王在一张长6.28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铁皮上,截取半径为1分米的圆铁片,最多能截多少个?





四、作业设计:练习八第5-11题

五、全课总结

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你解决问题有哪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学习内容:比和比的应用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m) 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分) 张丽 240 5 李兰 200 4 张丽用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 … … … 前项 比号 比号 比值

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1)比与除法的关系A、观察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后项相当于什么?比值相当于什么?。B、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C、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2)比与分数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随堂检测:1、写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5:1 6:4 3.5:





2、说一说下面比的意义。

(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5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其中中国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与全球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的比是1:5。





(2)哪一杯糖水更甜?



3、指出下列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出比值。

8:3 0.2:0.8 :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比的基本性质: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1、 = = = ↓ ↓ ↓ ↓ 200:240 = 20:24 = 10:12 = 5:6 是最简分数,5:6是最简整数比。

2、3、4、?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30:60:120



7、化简比的结果应是。

随堂检测:1、2、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自学探究:

1、出示例:()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x=3

陈红应分的本数:,

赵青应分的本数:。

()=(本),赵青应分的本数:15×=(本)。

()?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自学探究:

1、出示例:()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x=3

陈红应分的本数:,

赵青应分的本数:。

()=(本),赵青应分的本数:15×=(本)。

()?3、用来消毒的碘酒是把碘和酒精按1:50混合配制而成。现在有35克碘,能配制这种碘酒多少克?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解决问题,稍微复杂的按比例分配——例3

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1、?自学探究:

1、出示例:处卸货,乙在全程的处卸货,只有丙到B地,他们如何分摊运费?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15(元)

乙:

丙:

)。

()=30(元)

第一段的运费甲、乙、丙三人分摊,每人付10元。

第二段的运费由乙、丙两人分摊,每人付15元。

第三段的运费丙一人付30元。

所以三人分摊的运费是:

甲:10元,

乙:10+15=25(元)

丙:10+15+30=55(元)。

随堂检测:

1、小李庄的稻田经土壤部门检测,需用磷、钾、锌按5:5:1配制成混合肥。若每公顷施用这种混合肥110千克,那么30公顷稻田需要磷、钾、锌各多少千克?



2、根据下面的信息,确定参加比赛的人数可能是多少?

参加比赛的人数在160人到170人之间。男女人数的比是3:4。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图形的放大或缩小(1)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84-86页例1,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八第1、4题。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相关图片、课件、方格纸、火柴等,揭示概念。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形状相同、大小不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举例:生活中图形。欣赏:展示生活中图片欣赏:课件展示生活中图片









2、用火柴棒摆一个三角形,使它的边长是下图的二分之一













作业;90页第4题





















课题:图形的放大或缩小(2)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86-87页例2,课堂活动第4、5题,练习十八第2、3、5、6题。1.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像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2.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教具、学具准备方格纸、投影仪、火柴、圆规等。

2、把L形的各边放大4倍

学生独立完成例2的图2、图3,相互评价。教科书第91-9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九第1、3题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中国地图、螺丝帽的放大图、尺子、格子图等等。

练习十九第1、3题教科书第9页例、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九第题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尺子、格子图等等。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堂活动:第1题。

2.练习:练习十九第题。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不懂?

2、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2厘米,实际距离是105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3、填空:900厘米=(?????)米,2千米=(??????????)厘米。

4、学校操场上有一条长200米的跑道,在一张图纸上用4厘米表示,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5、在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0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6、南京到上海约320千米,画在1:4000000的地图上,两地间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7、某小学的校园长200米,画在平面图上是20厘米,量得校园宽是150米,在这张图纸上应画多少厘米?























课题:比例尺(3)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课堂活动第题,练习十九第题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尺子、格子图等等。

是把厘米化成米,还是把米化成厘米?为什么?应该怎样化

2、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在学生计算之前先引导学生从倍数的角度回忆比的意义。提醒学生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然后总结方法。

3、深圳到上海的距离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国地图上,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会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单位统一。

































课题:物体位置的确定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98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第1题。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用方向与距离来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十字坐标图。

3.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给定的比例尺画十字坐标图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给定的比例尺画十字坐标图1.预习位置与方向。

以前我们学习了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请回忆一下,你对这方面有哪些了解?

邮局和小食店到学校的距离相等。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为什么?商场和小食店都在学校正东方向,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为什么?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同桌议一议。小明家在学校的正北方向300m处,小辉家在学校东南方向500m处。按给定的比例尺画图。(1∶20000)

能确定出几个同学家的位置吗?为什么?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十字坐标图做一做:小组活动,确定距离。

分组讨论:怎样运用比例尺计算出在图上的距离?小组合作标出两个同学家的位置。

说一说:小组汇报交流。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这些知识可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教科书第页例、例,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第题。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3.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给定的比例尺画交流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或两人相互交流。



王杰要到周明家,怎样走,请你在图中标三种走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0页例1,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二第1-6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分析分率句。

(1)梨树棵数是杨树的。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的。

教师提问:这两句话中,分别是把谁看作单位“1”?你从分率句中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你能从分数、比、份数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吗?

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1。

三峡水库2003年、2006年、2009年的蓄水位之间的关系图如下:

2003年比2006年的水位低。2009年比2006年的水位提高。2003年的水位是多少米?2009年的水位是多少米?

(1)学生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得哪些信息?你能完整的叙述一下吗?

(2)分析信息,理解关键句。

“比2006年的水位低”、“比2006年提高”怎样理解的?用分析分率句的方法和同桌间说说它们的意思。

同桌互说,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

全班交流。

(3)解决问题,交流方法。

2003年的水位是:2009年的水位是:



随堂检测;

1、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的心跳次数平均每分约是75次,婴儿每分的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心跳次数约多少次?



2.野生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1年世界约有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其他国家约有多少只?



3.西部特产交易会第一天的交易额达4.5亿元,第二天比第一天减少。这两天的交易额一共是多少亿元?

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5、6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页例2,练习二十二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分析分率句。

①八月比七月节约了111。②现在的产量比原来增加了18。

你能说出谁是单位“1”吗?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全班交流。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分数问题。

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2。

黑山镇计划退耕还林1840公顷,第一年完成计划的,第二年完成计划的。两年共退耕还林多少公顷?

(1)这道题的两个分率句都是谁为单位“1”,要求两年共退耕还林多少公顷必须先求出什么?要求第二年比第一年少退耕还林多少公顷,还剩多少公顷?必须先求出什么?

(2)学生交流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并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4)教师小结:要求问题既可以先分别求出每年的退耕还林公顷数,也可以先求出两年退耕还林面积共占计划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求出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随堂检测:

1、第一桶油5kg,用去了,第二桶油也是5kg,用去了千克,两桶油各剩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全班讨论:用去了和用去了千克有什么不同?

(3)根据交流,明晰分数作为分率与数量的区别。

(4)独立完成。

置作业:练习二十二第8-10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115页例3,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白海货运码头有540吨货物,运走了,运走了多少吨?



2.白海货运码头有540吨货物,运走了,还剩多少吨?



3.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白海货运码头有一批货物,运走了,运走了300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





二、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3。

(1)白海货运码头有一批货物,运走了,运走了300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

(2)白海货运码头有一批货物,运走了,还剩240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

像(2)这样的问题该怎样解答呢?在前面解决问题中,我们经常用到哪些分析方法呢?(小组合作交流)



(4)用线段图来分析并列式计算。



(5)用方程来解答。



(6)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解决问题和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虽然不同,但基本的分析方法是一样的。所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比如比较法、画图分析法、找等量关系和分析数量关系等方法都是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的方法,用好这些方法,就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随堂检测

1、一个养兔场卖出肉兔总只数的后,还剩1200只。这个养兔场原有肉兔多少只?

2、电线杆全长的是7m,这根电线杆全长多少米?

四、总结

教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2、3、4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6页例4,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三第5~9题。

【教学目标】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一个花园种了茶花35株,是牡丹花的,牡丹花种了多少株?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运用前面研究的方法继续解决分数问题。

二、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4

三峡库区植物种类繁多,2001年调查显示,食用植物约610种,比观赏植物多。观赏植物约有多少种?

(1)学生说说题目中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哪句最关键?你从分率句中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说能出哪些数量关系?

(2)同桌相互合作交流。

(3)全班反馈,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食用植物的种类=

食用植物比观赏植物多的=

观赏植物种类=

(4)根据这些等量关系,你能列方程解决这道题吗?



(5)除了用方程,这道题还可以怎么解决?



三、随堂检测

1、练习二十三第5题。

2、练习二十三第6题。



四、教师小结:

在解决分数问题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题中的分率句,弄清单位“1”的量和分率所对应的量。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利用比、方程、算术等方法灵活的解决。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8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页例5,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二十四1-3题。

【教学目标】

1.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购买钢笔的策略。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确定哪种措施是最优惠的。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一种商品100元,打九折以后是多少元?

2、一件上衣打8折以后卖80元,这件上衣原来多少元?

二、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5。

学校要买一些奖品,其中需要单价2元的钢笔35支。去哪儿购买合算?

文海笔庄文具商场百货商店

买6支送一支所有商品一律九折购满50元八折优惠

去文海笔庄买,实际需要多少元?

去文具商场买,实际需要多少元?

去百货商店买,实际需要多少元?

自学探究以下问题:

从这3块牌子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想到了什么?



买6支送一支表示什么?



所有商品一律九折是指什么?



购满50元八折优惠表示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并列式计算,然后比较在哪儿买最合算:

三、教师小结:

四、随堂检测

1、甲、乙、丙3个饮料店卖同一种饮料,销售办法是:

甲店:买一瓶送一听。

乙店:一律九折销售。

丙店:满40元,八折优惠。

讨论:

需要一瓶饮料和一听饮料,去哪个店买较为合算?如果只买一听饮料呢?



(2)王老师买4瓶饮料和4听饮料,他去哪个店买合算?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四1-3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9页例6,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十四第4题,第5题及补充的题目。???????【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利用假设法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结果相同的道理。???????【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出示一个修路队修路的情况:???????(1)修一条300m的公路,甲队修10周完成,平均每周修多少米?

???????(2)修一条300m的公路,甲队每周修30m,多少周能完成?



????????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二、自学探究、合作交流???????1.出示例题。???????修一条村级公路,甲队单独修10周完成,乙队单独修15周完成。两队同时从公路两端修,几周可以完成?????(1)观察题目,要求合修的时间,需要知道什么?

??????(2)工作总量,也就是公路全长并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怎么解决?



???????2.辨析各种解法。???????(1)学生自己解决。???????(2)小组交流: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方法,看看其他同学的方法能给你什么启示????????(3)全班展示并评价各种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的思路与方法。??三、教师小结

?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解决的工程问题,你觉得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解决?



??四、随堂检测????1、一项工作任务,甲要4时完成,乙要6时完成。如果两人合作,几时可以完成?



????????2、算一算,议一议。?(1)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00km的三汇和云山相对开出。甲车每时行40km,乙车每时行50km.经过几时两车可以相遇?



(2)两辆汽车同时从三汇和云山相对开出,甲车从三汇开往三汇需要8时。经过几时两车相遇?



3、一批布,可单独做上衣20件,单独做裤子可做30件。如果将上衣和裤子配套做,可做多少套??????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第5题。???????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23-124页例1、例2,

学习目标:教科书第页例、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第题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你还记得哪些?5的可能性为

2、小华统计了全班同学的鞋号,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鞋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人数 3 5 4 8 9 2 3 (1)从这个班中任选一位同学,他的鞋号为21号或22号的可能性比();(2)鞋号大于21号的可能性是()。

























课题:可能性(2)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页例、课堂活动,练习第题

























小明家







200米



45°



学校







献花(0)
+1
(本文系非桃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