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快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城市行者 2012-09-06
加快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日期:2012-09-06 作者:寿子琪 来源:文汇报

加快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寿子琪

  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强调企业要成为"四个主体",较之以往增加了"技术创新决策主体"一项;"四个主体"中,决策是方向、投入是保障、组织是过程、成果转化是目标,这就使得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内涵更加丰满,凸显了企业"主导"技术创新关键环节的理念

  

  全国以及本市科技创新大会的相继召开,为上海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引入竞争机制、推动院所改革是上世纪80、90年代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而眼下的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任务是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是一个讨论已久的话题,但在新形势下再次强调,意义非比寻常。

  

企业实力与国家实力

  迈克尔·波特认为,只有实现了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实现国家竞争优势。环视世界,国家实力往往是通过大批具有创新实力的企业来体现的。微软,成就了美国在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技术霸权地位;索尼、松下、东芝,成为日本在全球电子产品领域影响力的标识;而现代、大宇,则是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迅速崛起的重要支柱。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能否抓住新机遇,实现国家经济新发展,依然取决于企业的创新实力。如在新能源领域,美国已有200多家企业掌握页岩气开采技术,正推动一场"页岩气革命",这有可能改变美国乃至世界能源的发展格局,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具有创新实力的企业,如福特公司与底特律,波音和空中客车公司与西雅图、图卢兹,IBM、英特尔与纽约等。过去20年,上海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明显增强,然而随着资源能源、环境容量、商务成本等的制约日益明显,"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必由之路,而这归根到底要靠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近年来,上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创新型企业,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乃至先进的兄弟省市比,上海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创新体制机制不够活,创新动力不够强,引领带动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业态创新的作用还未有效发挥。

  对此,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企业主导"与"四个主体"

  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强调企业要成为"四个主体",较之以往增加了"技术创新决策主体"一项;"四个主体"中,决策是方向、投入是保障、组织是过程、成果转化是目标,这就使得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内涵更加丰满,凸显了企业"主导"技术创新关键环节的理念。这是一种思想解放,更是一种认识升华。

  --创新目标由企业主导提出。以应用为导向,是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的上海科技工作的重要原则,核心在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关键在于加快培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与其他主体相比,更能够敏锐识别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更能够准确把握创新的方向,而这恰恰是确保技术创新目标和价值实现的前提。

  --创新资源由企业主导配置。在创新活动中,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创新的需求高效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上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支持富士通、日立、三菱机电、日本电气和东芝5家主要的半导体公司组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发合作产业联盟,以企业为主导配置产学研资源,提升了技术研发的效率,为日本实现技术赶超打下了基础。

  --组织实施由企业主导推进。技术创新的本质在于把发明或成果引入生产,形成新的生产工艺,制造出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最终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占领市场。这一过程的组织和实施,由企业主导最为合理。

  

关键是提升两种能力

  对企业而言,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关键是提升两种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

  研发能力是企业的"硬实力"。实践表明,人才、平台和国际视野是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要培育高水平的研发队伍。目前全球跨国公司为保持和提升竞争力,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引进、培养和使用高端人才,并注重内部培训和职工继续教育。如通用电气依靠其"爱迪生工程师"、"领导力创新增长"等一系列员工培训项目和"克劳顿村"企业大学,形成了极其庞大和完善的全球培训体系。

  二要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上海现有大中型企业1700多家,建有研发机构的仅三分之一,而且其中有的研发机构仅承担一些产品和工艺改进工作,有的只承担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工作。高水平的企业研发中心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源泉,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必须具备把握创新机会的能力,拥有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转化成果的能力。

  三要积极"走出去"。通过技术、人才的引进和本土化使用,以及国际研发合作和技术并购,吸纳优秀创新资源,开阔企业研发的国际视野。

  创新管理是企业的"软实力"。创新管理是把新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模式等新的要素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是实现企业创新主导权的有力保障。

  提升管理能力,创新方法先行。编制技术规划和路线图,强化战略管理、技术预见、研发组织和资源整合能力,已成为企业创新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微软、三星、阿尔卡特-朗讯、洛克希德-马丁、飞利浦等知名公司均应用了技术路线图。

  提升管理能力,知识产权护航。参与国际和行业标准制定,形成知识产权优势,是国内外许多企业巩固竞争优势地位的"杀手锏"。据统计,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几乎所有重大技术创新都源于大型跨国公司;在钢铁、石油、制药和化学等行业,超过一半的重大技术创新由跨国公司垄断。

  提升管理能力,企业品牌为王。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意义上的品牌建设,正在向以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为中心、注重集成应用创新成果、探索新型业态的品牌建设转变。根据英国品牌价值咨询公司推出的2011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Google以482.78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一,苹果、微软分列二、三位。这三家均在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引领全球发展潮流。

  100年前,美国《企业家》登载了一篇题为"企业家宣言"的发刊词,其中写道:"我要逐梦,我要创造,经历失败,走向成功。"这成为百年来全球企业创新发展的真实写照。面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和挑战,上海与这座城市的企业,将携手逐梦、创造,走向成功。

  (作者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