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倾听的艺术

 fifizhao 2012-09-06

倾听的艺术  卢 燕 

     仔细算起,我和可凡已有近二十年的交情了,那时的他还是翩翩少年,刚刚在电视台实习,而我则受邀参加第四届白玉兰戏剧奖的颁奖盛会,同时参加上海电视台 《戏剧大舞台》节目的录制。车子行近电视台大门时,只见一位青年已然肃立在门前恭候。他亲切地上前欢迎我和当时为我操琴的故友程之先生。记忆中的他,清瘦俊秀,彬彬有礼。和他交谈中得知,他竟然是个医学专业的高材生,因为兴趣选择了电视这个行当,不禁有惺惺相惜之感。因为我当年所学的也非演艺专科,而是财务管理,最后因为兴趣走上了从艺的道路。更没想到的是,若干年后,我们还成了校友,因为2005年我的母校交通大学和可凡的母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上海交通大学,同为“校友”的身份,也让我们的关系更近了一层。

  想想时间过得真快,二十年光景如白驹过隙。岁月留给我的印记是满头华发,留给可凡的是发福体态,留给我们彼此的是跨越年龄鸿沟的“忘年之交”。

  这些年来,我常常在洛杉矶和上海两地奔走,受邀参加各种演艺活动,自然也就经常有机会见到可凡,同为爱好京剧的票友,我们虽未同台演出过,但在《非常有戏》的录制中,他担任主持,我担任评委,也算是合作了一回。而这些年来我是看着他从一个清瘦的少年一步步地成长,愈发的成熟、稳重。与此同时,他制作和主持节目的功力日益深厚,《可凡倾听》正是他众多作品中的杰出代表。

  特别喜欢《可凡倾听》这档节目的名字,因为倾听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一种修养。我曾读过歌德的诗篇,他有一句名言:对别人述说自己,这是一种天性;认真对待别人向你叙说他自己的事,这是一种教养。

  我曾两次做客《可凡倾听》,真实地感受到可凡的访谈魅力和这档节目的精髓。栏目的愿景非常明晰——期望在一片喧嚣中,倾听人内心的安宁。可凡真是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仿佛一个老友和你畅叙情谊,而他的角色更是一个启发者和一个倾听者。作为启发者,他有缜密的逻辑和敏锐的思辨,把握好他想引导的主题;作为倾听者,他的回应更像春风化雨,引发嘉宾足够的情感共鸣。身为嘉宾,能够短暂的忘却镁光灯下的聚焦,而进入一场心灵的表达与对话,这种感觉是美好而难忘的。

  而今,《可凡倾听》制作播出也将近十年。对于一个文化类的节目,有如此绚烂的生命力,不得不让人为之击节称赞。而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需要有人去倾听内心的声音,让心灵的安宁影响并传递给更多的人群。

  我企盼《可凡倾听》就这样温暖地延续着,如一豆灯火的慰藉,照亮每一个生命、每一段旅程。 于康乐居

  《可凡倾听——不深不浅》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