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露

 房子突击 2012-09-07
本报讯( 首席记者 王凤伟 记者 崔虹)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伴随《礼记》中的这段话,今天,我们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白露。在这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公众,应注意防范呼吸道、消化道及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

  市气象专家介绍说,白露时节,白天最高气温虽说可以达到30多摄氏度,但夜晚会降到20℃左右,其温差达10℃。此时,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天来了。

  市疾控中心专家说,市民应及时增减衣物,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随着气温的舒适凉爽,市民食欲也随之旺盛,进食增加使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受凉后易发生腹泻。建议市民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同时,公众应注意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及时增减被褥、衣物,尤其是老年人晨起户外锻炼时,要注意保暖。

  @宋英杰:

  【白露】9月7日,白露节气。俺最喜欢的白露谚语是:“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默默无蚊的时节终于到来。此时,天已cool,气渐肃,草生白露,人莫赤露。白露不露,长衣长裤。赤膊赤脚的季节即将过去,冬须封藏,秋要不露。多事之秋,从不露做起……

  白露为霜 大家提防“换季病”

  本报首席记者 王凤伟 记者 崔虹

  “天已cool,气渐肃,草生白露,人莫赤露。白露不露,长衣长裤……多事之秋,从不露做起……”“气象先生”宋英杰的这条微博,引来无数粉儿。那么,白露之后,到底该如何养生?听听河北医大二院中医外科王晓媛怎么说。

  MM不要穿吊带上街了

  古语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便是告诫人们白露时节气温转凉,不能袒胸露体,尤其是一早一晚要多添些衣服。白露节气一过,天气凉快了,风一吹比较容易感冒,人们应该尽量做到不赤膊、不赤脚,穿衣服也不能再露体而应注意保暖了。

  眼下,尤其是中青年,追求时尚,喜欢穿着吊带衣、露脐装上街,显示青春靓丽。但是,如果此时“刻意”露出后背和肚脐,美其名曰为“春捂秋冻”则会适得其反。

  肠胃不好的人少吃海鲜

  白露来了,秋燥之气也愈来愈明显。秋天要防秋燥,养生更主张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蜂蜜,黑芝麻,百合,银耳莲子粥,山药,枸杞子,沙参,麦冬等等。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如韭菜、大蒜、葱、姜、炸鸡腿等辛辣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有哮喘、气管炎、咽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尽量少吃带鱼、螃蟹、虾类、韭菜和辣椒等。

  秋季情绪乐观很重要

  在这个季节,有的人容易“悲秋”。所以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常和家人谈心,散步,参加集体活动等使心情愉快,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同时,还要注意不断地收敛神气,不使神志外驰,清静养神,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晚上睡觉最好关窗户

  民间有一个说法:“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随着夜间的凉意一天比一天明显,撤掉凉席,关上窗户,换上长袖衣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容易受凉引起腹泻。特别是病人、老人、体弱者,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服。

  睡觉前泡泡脚养肾气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对于北方人来说,尤其是耐寒力差的人,白露一过,更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袭。

  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手脚冰凉、乏力等症状,从中医上来说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所以,从白露起要补养肾气。大家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分钟—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

  晚上10时30分前休息

  晚上12时前是阴阳交接的时候,市民最好在晚上10时30分前入睡,一般不超过11时。熬夜伤阴,做“夜猫子”是绝对不行的,不但违反养生规律,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人只有睡眠充足,才能够精力充沛。

  而随着白露的到来,现在天气渐凉,湿气日益减少,湿气困脾胃的症状亦在缓解,这个节气已不太需要去湿,大家也会感觉到胃口越来越好。

  加强锻炼防支气管病

  秋季是支气管哮喘等病发病率很高的季节,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

  许多支气管哮喘的病人,由于担心受凉、感冒后哮喘发作,心理上处于紧张状态,而对体育锻炼有所顾虑;结果体质下降,反而发病增多。其实,体育锻炼对本病患者大有好处,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适当选择运动方式。例如每天坚持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经常唱歌也会对此疾病有所控制及预防。因为人在唱歌时,只能采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增大肺活量,减轻肺部压力。并且,唱歌还能振奋精神,激发体内潜力,使人从静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同时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有利于控制咳嗽。

  此时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然而,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间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生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有时眼睛流泪、咽喉发痒,还有人耳朵发痒等。其实这不一定是“感冒”,而可能是“花粉热”。

  此节气的养生重点便是加强身体锻炼,每天进行散步、慢跑,周末可进行登山等。同时,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并且要对过敏性疾病做好积极的预防。

  积极预防“换季病”

  白露之日,也是夏秋交替之时,气候变化剧烈,如果不多加注意很可能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更应注意,因为老年人呼吸系统防御能力本来就弱,加上气温变化,很容易导致慢性气管炎等的复发。秋季各种过敏源也开始增多,因此有过敏体质的人应避免与过敏源接触。

  秋季也是胃肠疾病的高发季节,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也会导致胃病复发。

  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切忌暴饮暴食,过甜、过油腻的食品会引发急性肠胃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病。避免大便时间过长,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一旦患有痔疮要及早接受治疗。

  营养+运动

  远离脂肪肝

  □本报记者 刘涛

  

  脂肪肝是近年来人们时常谈起的话题,尤其是在体检过后,看着体检报告上的诊断,人们这才慌了神。脂肪肝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哪些人易患脂肪肝?脂肪肝会演变成肝硬化吗?中国公众营养师——梁静静认为,其实,对脂肪肝不能轻视但也不必恐慌,因为通过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合理营养,规律地进行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脂肪肝。

  “大腹便便”要小心

  哪几类人易患脂肪肝呢?我们来看一下。

  首先是肥胖,尤其是“大腹便便”者。脂肪肝的发生与脂肪的分布有关,“大腹便便”的肥胖者血液中的脂肪酸水平更高,代谢更活跃,更容易导致脂肪肝。

  其次,有慢性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有各种慢性病,尤其是有2型糖尿病者更容易伴发脂肪肝。在严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100%被发现患有脂肪肝。

  还有缺乏运动、尤其是“沙发土豆”们。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多坐少动、以车代步等生活方式均可导致机体能量消耗减少,引起脂肪的过量蓄积,引发脂肪肝。而如果休闲时间都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度过,那么发生脂肪肝的概率就更大了。

  合理营养预防脂肪肝

  无论是为了预防或治疗脂肪肝,都必须在合理安排饮食上下功夫。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合理调整营养素的比例,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摄入,通过降低体重,进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是重要的抗氧化剂。肝内维生素E减少,会使肝脏对氧化反应的防御能力降低。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功能。维生素C可增加肝细胞抵抗力,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改善肝脏代谢功能,防止肝脏脂肪纤维化,增加肝脏解毒能力。

  作为全球营养补充食品的优质品牌,纽崔莱有一系列品质卓著的营养保健食品,其中不乏对防治脂肪肝有帮助的高品质的营养补充剂。如纽崔莱维生素C片,每片可提供250毫克维生素C,其中30毫克为天然维生素C;纽崔莱小麦胚芽油营养胶囊,提取自天然的小麦胚芽,每粒可提供18毫克维生素E;纽崔莱深海鲑鱼油胶囊,提取自深海中的鲑鱼,每粒可提供180毫克的EPA和120毫克的DHA。合理补充这些营养补充剂将有助于防治脂肪肝。

  规律饮食适量运动

  有效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最重要的是调整生活方式。如,忌烟酒、避免熬夜、避免情绪波动过大等影响肝脏健康的因素。一日三餐要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和夜宵,少吃快餐和零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坚持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中快速步行、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打羽毛球、跳舞、游泳等。此外, 肥胖者需适当减肥,减肥的速度控制在每周减轻0.5—1.5千克,以避免体重下降过快对身体造成的潜在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