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培荣针灸验案汇编 头部

 湘北人 2012-09-07


案例编号001
       主治病名 头痛异常
       歌诀 头痛异常疾因多,昏沉痴呆久成屙,须针关元有奇效,太冲丘墟病即瘥。
       特效主治 头痛异常
       特效穴道 关元奇效,太冲,丘墟
       穴位介绍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趾缝间以上寸许。
       丘墟:在足外踝下微前陷中,骨缝中。 关元:在脐下3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头痛异常病,经余医治者众,其原因不一,患者多自感脑中似有乱草一握,刺扎难忍,似麻非木而难以形容,晕眩疲惫,二目难展,精神不振,昏沉痢呆,经年累月不愈,此症与各种头痛不同。
       【分析二】:难经日:头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谓也,然手三阳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分析三】:厥者逆也。真者无他杂也。手之三阳从手至头,风寒客于头,则雍逆而不流通,所以作痛,谓之厥头痛。厥头痛有六种,头痛而若肿起而烦心一也;头脉痛心悲善泣二也;真头痛重而痛三也;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四也;头先痛而腰脊应者五也,耳前后脉涌有热六也,灵枢言之详也。脑为髓海,风寒之气,入于泥丸宫,而连于脑,谓之真头痛。
       【分析四】:古人谓:此痛或属内伤,或属外感,其外感头痛,多属三阳络,太阳头痛,在正中与项部,少阳头痛,多在两侧,阳明头痛,多在项部。内伤头痛,多见气怯精衰,遇劳即发,或头痛如破:或时常作痛,昏重不安。外邪袭入三阳络,或头部血管充血,或郁血,皆致头痛,以头部属阳经也。然有因风、寒、暑、湿、热等之差别。或受风寒而痛者,则兼恶风恶寒,或倦怠无力。因于热者,只见发热而心烦口渴:因于暑者,或有汗,或无汗,身恶热。如血分不足,阴火攻冲,则痛连鱼尾,善惊惕,或五心烦热。因七情恼怒,肝胆火郁,上冲而痛者,则头疼如破,或疼引胁下。因痰饮而疼者,则昏重而痛:闷闷欲吐。头疼自有多因,不可不辨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秦先生,50岁,山东日照县人,侨居日本横滨市中区山下盯一零五番地,患异常头疼,掐之不觉,烫之不晓,类似麻木,经年累月,昏昏沉沉,神志不清,如醉如痴,因此病失业年余,衣食无着实万般无奈,幸经同乡,以银钱相助,于民国55年12月1日,返同台湾,住于台北市博爱路203巷,来所求治,即取关元、丘墟、太冲,先后施针数次,其病如失矣。
       【案例二】:秦君另有一病,据其自言,于17年前,右耳后似被蚊虫咬伤,起一小泡甚痒,抓破流黄水,而后愈发愈大,渐成一瘤,大似核桃扁而圆,痛痒难熬。瘤后生一条小筋,卧不能近枕,动之即疼痛大汗直流,至今已17年之久,广求中西医治疗,均属罔效。余视此处,系属足少阳胆经部位,即于足临泣穴紫脉上,用主棱针,放出黑血甚多,数年沉屙,从此而愈矣。
       【案例三】:刘君46岁,江西省进贤县人,住台北市中正路,患头疼病,民国57年11月1日,请予诊治。并亲笔自述云,自民国50年,就有头疼紧张病,头脑中似有乱草一握,刺痛难忍,二目难睁又终日昏沉,如在梦中,以后年比一年加剧,因病退伍后,在各大医院,神经科,都已看遍,均无效果,只疼痛无可忍,请予诊治。节取关元、丘墟、太冲,继续施针数次,七年沉屙,霍然而愈。
       【案例四】:王君,58岁,山东省平度县人,住台北市南海路。患异常头痛已卅一年,虽经中西医长期治疗,均未好转,经其友人介绍,于民国59年10月16日,请予诊治,依上穴施针数次而愈。


案例编号002
       主治病名 前脑痛
       歌诀 前脑疼痛实难当,昏晕疲惫目惚恍。只取中脘名胃募,妙用金针效自彰。
       特效主治 前脑痛,前头痛
       特效穴道 中脘
       穴位介绍 中脘:在脐上四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有云:此病多属阳明经,亦有痰饮,停滞胸膈,贼风串入脑户。偏正头风,发来连臂内疼,或手足沉冷,久而失治,惟恐变成瘫痪。
       生理分析
       头盖骨:生理学名词,保藏脑髓之骨也,以八枚扁平骨合成,各骨相接合甚坚,不能运动,其名有六:一曰前头骨,一枚,在前额,作蛤壳形,其一部即为眼窝;二曰后头骨,一枚,在头顶后面,亦作蛤壳形,底有一孔;三曰颅顶骨,一对,在头顶旁,略作四角形,两片相合而为头顶;四日颞颥骨,一对,在头盖下旁;五日蝴蝶骨、一枚,在头腔之前下部,形如蝴蝶、脑髓即位于其上;六日筛骨,一枚,在蝴蝶骨之前,作立方形,质粗松。脑,外有脑膜包之,分大脑、中脑、小脑、延髓等。
       医疗案例
       【案例一】:于君五十五岁,山东青岛人,住台北市长春路,患前脑疼多年,病况剧烈,有歇有止,发时二日难睁,眼眶黑乌,昏沉如醉,睡卧不宁,民国五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中脘,先后三次而愈。
       【案例二】:刘君,四十二岁、,山东人,住台北市建国北路.,患前脑疼痛,历经三年,有疼有正,每日夜发作三五次不等,头脑昏晕,二目难睁,精神倦怠不堪,民国五十七年八月廿九日,请予诊治,施针上穴三次而愈。
案例编号003
       主治病名 后脑痛
       歌诀 后脑疼痛苦心烦,暴痛如破近枕难。束骨阳辅针有效,大椎陶道肝俞痊。
       特效主治 后脑痛,后头痛
       特效穴道 束骨,阳辅,大椎,陶道,肝俞
       穴位介绍 束骨: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赤白内际陷中其穴在骨下。
       阳辅: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 大椎:在第一椎之上陷凹中。
       陶道:在第一椎之下。 肝俞:在第九椎之下,去脊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头疼有虚实之分,暂疼多为实邪,久痛则兼正虚。正头痛多是风热,偏头痛多事痰火。脑后疼痛有此病多属太阳经与督咏,突然发作疼痛,重若石压,头不能抬。 医疗案例
       【案例一】:海先生四十六岁,河南人,住台北市西园路,患后脑疼,三月之久,颈不能抬,两耳似有气攻,卧不得安枕:经宋先生偕同,于民国五十二年十月三十日,请予诊治,即取束骨、阳辅、陶道、大椎,先后施针主次而愈。
       【案例二】:李君三十六岁,湖南人,住台北市光复路,后脑疼痛,四月之久,精神疲惫,二目难睁,民国五十六年七月二十六日,求针诊治,经针上穴,三次而愈。
案例编号004
       主治病名 顶心痛
       歌诀 顶心痛在正当中,重若石压目难睁。穴从足掌陷中取,寻到涌泉用针攻。
       特效主治 顶心痛
       特效穴道 涌泉
       穴位介绍 涌泉:在足掌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
       古人治疗经验 肘后歌: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足安泰,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医筋骨疼。
       玉龙歌:偏正头疼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医疗案例
       【案例一】:黄小姐二十五岁,台湾人,住台北市中正路,患头顶痛,在头顶正当中疼(即百会)重若石压,三日夜未止,只觉目闭颈缩,痛苦难忍,民国五十三年五月三十日求予诊治,经针涌泉,两次痊愈。
       【案例二】:赵君五十五岁,山东高密人,住台北市中华路,患头顶疼数月之久,经数度服药注射,均未见效验民国五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经朱、孔二位先生介绍,请予诊治,即取上穴,施针两次而疼止。
       【案例三】:栾太太,五十四岁,山东人,住台北县新店镇太平路。十二岁时即感觉头顶痛,似受重压。而后期每逢气愤,过劳,或头部受风及遇阴雨天则必剧痛三两天,手足冰冷,不思饮食,日益严重。虽经中西名医诊断治疗,均毫未见效。经其友人武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九年七月二十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前穴三次,四十余年沉屙,竟霍然而愈。
案例编号005
       主治病名 哑门风府痛
       歌诀 哑门风府痛何堪,强直怎能面仰天。委中静脉分三股,依照患路刺便安。
       特效主治 哑门风府痛
       特效穴道 委中放血
       穴位介绍 委中:在膝腘窝之正中。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曾经换此病者,在颈后哑门风府部位疼,须于委中紫脉放血,按照此法使用,奏效迅速。
       医疗案例
       【案例一】:马君四十岁,浙江人,住台北市南仓街,脑后哑门风府部疼,民国五十二年二月四日,求予诊治逐即取委中,放出恶血,旋即而愈。
       【案例二】:杨君,四十岁,山东日照县人,住台北县新庄镇,患哑门疼,历经八月于,颈不能转,头不能仰视民国五十六年七月十六日请予诊治,施针上穴,旋即痊愈。
案例编号006
       主治病名 偏头疼
       歌诀 偏头疼痛苦难忍,耳鸣眼花相继来。夺刺太阳率谷透,头维丘墟任君裁。
       特效主治 偏头疼,偏头痛
       特效穴道 太阳透率谷,头维,丘墟,丘墟
       穴位介绍 太阳二穴::眉后陷中紫脉上。 率谷二穴: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
       头维:在额角入发际,神庭旁四寸五分。 丘墟:在足外踝下微前陷中,骨缝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偏头痛,病因由遗传、神经衰弱、房事过度、月经异常、贫血、萎黄病、脏躁症、悲哀、愤怒、疟疾、风寒湿痹、便秘、扁桃腺疾患等。患者女子居多,有不快、眩晕、耳鸣、眼花闪发、恶心、欠伸等前驱症,偏侧头痛,对于音响光线而知觉过敏、恶心呕吐、撞孔缩小、患侧头部潮红、温度上升或动脉怒张、亦有瞳孔散失、患侧头部苍白,颞颥动脉呈硬索状隆起者,病难根治,然有至高龄及月经闭止而愈者。
       古人治疗经验 玉龙歌:偏正头疼最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医疗案例
       【案例一】:余君五十八岁,江苏人,住台北市,常患偏头疼,因而眼胞肿胀,目眶发黑,夜不得眠,民国五十五年元月二日,求予诊治,当施针头维、丘墟、太阳透率谷,先后医疗两次而愈矣。
       【案例二】:马先生七十四岁,安徽人,住台北市爱国东路,患偏头疼,三日夜未得安眠,民国五十六年十月三十一日,请予诊治,经针太阳透率谷,旋即痊愈。
案例编号007
       主治病名 偏头近耳痛
       歌诀 偏头近耳痛如裂,阵阵疼痛似锥撅。调气阳辅肩井先,次寻风池用针揭。
       特效主治 偏头近耳痛,偏头痛
       特效穴道 阳辅,肩井,风池
       穴位介绍 阳辅: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
       肩井:在肩上陷中(以三指按取,中指下陷中,适当大椎穴与肩颙穴联机的终点。)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此症属足少阳胆经部位,疼在耳根近处,阵阵继续不止,类似锥撅,苦难忍受,有时痛、有时止是以最为痛苦。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杜君四十一岁,山东人,住台北市仁爱路三段,耳根上部疼痛,类似锥撅,已两月余,民国五十三年五月十三日,请予诊洽,即取肩井、阳辅、风池,先后施针两次痊愈。
       【案例二】:刘君六十二岁,四川人,住台北市安东街,两耳后根疼,寝食不安,历时半月,民国五十八年元月九月,求予诊治,施针前穴,旋节痊愈。
案例编号008
       主治病名 头痛眩晕
       歌诀 头痛眩晕如盹困、昏迷不醒似梦中、针取关元并中脘、涌泉行间及中冲。
       特效主治 头痛,眩晕,头晕
       特效穴道 关元,中脘,涌泉,行间,中冲。
       穴位介绍 关元:在脐下三寸。 中脘:在脐上四寸。 中冲: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韮叶。
       涌泉:在足掌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 行间:在足大趾次趾合缝后五分,动脉应手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云:头痛眩晕,有一切头风兼热者,有一切头风兼湿者,头风,风盛时发,日久不愈,则令人目昏、头晕之虚实寒热诸证,其有因血虚、气虚,有气血两虚,有上盛下虚等。
       医疗案例
       【案例一】:程君,男四十二岁,江苏人,其夫人黄女士,年三十三岁,台湾省台南县人,现住台北市和平东路三段。在六十年五月六日忽患头痛眩晕,昏迷不醒之症,初期三十多天不省人事,程君在警界服务多年,其友帮忙送往台北各大医院,利用各种科学仪器,多方检验,并经各专家及大名医医治毫无结果。住院七个月,而未见效,程先生特地于六十年十二月八日上午十时请余前往诊治,经详细诊之。即针关元、中脱、涌泉、行间、中冲,于中冲放血。经十分钟后程太太就会微笑,当天下午六时程先生来电话,谓其妻病已好了八成以上。九旺︵第二天︶早上十时再来接余前往。计施针三次而愈。
案例编号009
       主治病名 头晕
       歌诀 头晕多属肝火攻,昏旋眼花呕逆生。风池头维连百会,太冲丘墟配上星。
       特效主治 眩晕,头晕
       特效穴道 风池,头维,百会,太冲,丘墟,上星
       穴位介绍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头维:在额角入发际,神庭旁四寸五分。 百会:在头之正中,正坐从两耳尖直上取之。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趾缝间以上寸许。 丘墟:在足外踝下微前陷中、骨缝中。
       上星:在鼻尖直上人发际一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真头风痛连脑内,手足青冷至肘膝之节,朝发夕死,凡头痛眩晕、时时迷冒、目猝然大痛,目视不见,或泻多之后,皆凶证也。
       【分析二】:头晕之症,眩晕虽系小病,然大病起于眩晕者众多,眼目一时昏花,猝然跌倒,而不可救者,往往有之。(见验力)
       【分析三】: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其中有肝火内攻者,亦有湿痰壅遏者,头旋眼花,亦有肾水不足,虚火上冲者,亦有命门火衰,真阳上泛者。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杨君,广东人,住台北市仁爱路三段,其夫人四十一岁,患头晕病,羞见日光,行动赖入扶持,民国五十三年八月,求予诊治,经施针风池、头维、百会、太冲、丘墟、上星,先后医疗五次而愈。
       【案例二】:白君,山东人,四十九岁,住台湾省高雄市新兴街,患头晕病,历经三年,民国五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求予诊治,复针前穴七次而愈。
案例编号010
       主治病名 头晕恍认
       歌诀 头晕恍认痛且眩,二目昏花站立难。风池头维循丘墟,百会施针大敦燃。
       特效主治 头晕恍认
       特效穴道 风池,头维,丘墟,百会,温灸大敦
       穴位介绍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头维:在额角入发际,神庭旁四寸五分。 丘墟:在足外踝下微前陷中,骨缝中。
       百会:在头之正中,正坐从两耳尖直上取之。 大敦:在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韮叶及三毛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经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故眩量之病,多属于肝肾阴虚,不能涵阳,而虚阳上越,致成头眩眼花及五心发热等症,眩谓眼黑,晕为头旋,俗称头旋眼花是也。因于内风者,多兼耳呜、心悸、或夜间盗汗,五心常热,其因于外风者,间亦有之、盖风邪外袭,激动痰涎上干,而成眩晕,然属内风者为多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陈君三十五岁,河南人,住台北市基隆路,患头痛眩晕,二眉昏花,站立不能自主,行动须人扶持,民国五十六年元月三十日,求予诊治,经施针风池、百会、头维、丘墟、大敦,数次痊愈。
       【案例二】:盛君四十八岁,江苏人,住台化市克难街,患头晕,心悸、耳鸣,民国五十七年元月二日,来所就诊,经取上穴,施针九次而愈。
案例编号011
       主治病名 暴热头痛
       歌诀 暴热头痛心燥烦,耳鸣目涩谰狂言。风池外关循合谷,头维百会对涌泉。
       特效主治 暴热,头痛
       特效穴道 风池,外关,合谷,头维,百会,涌泉
       穴位介绍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外关:在阳池后二寸两筋间。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头维:在额角入发际,神庭旁四寸五分。
       百会:在头之正中,正坐从两耳尖直上取之。 涌泉:在足掌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三阳谓太阳、阳明、少阳也。头痛身皆热,谓三阳头痛身皆热也。三阳经头痛,当从三阳经治也。厥阴头痛,则多厥而无热,呕吐涎沫,是厥阴挟寒,邪上逆也。三阴经无头痛,惟厥阴有头痛,三阴经无发热,厥阴少阴亦有发热,谓之皮发热。烦燥头疼,幷出狂言,痰嗽胸闷、口干舌燥、甚则喘促,此病起于秋令者多,燥烈之气大行,人感之则成病!或暑热内伏,复感外邪而发。凡燥气伤人,首先犯肺,次传于胃,燥邪伤肺,故痰喘胸闷,甚则气促咳逆,肺热过重,肺络破裂,可能咳血。
       【案例一】:李女士五十一岁,浙江人,住台湾省基隆市刘铭传路,患暴热头疼,徧体发烧,耳红面赤、狂言乱语,民国五十二年六月五日,求予诊治,施针外关、百会、涌泉、合谷、风池,继续医疗而愈。
       【案例二】:任女士二十九岁,浙江人,住台北市南京东路五段,患暴热头疼,徧身高热,颜面红赤,二目昏花,满头皆痛,饮食不思,恶心呕吐,睡卧弗宁,民国五十六年六月十五日,请予诊疗,复针前穴,而热退痛止。
案例编号012
       主治病名 头面肿胀
       歌诀 头面肿胀大头瘟,口干咽痛风热昏。当刺太阳并诸井,患部须用梅花针。
       特效主治 头面肿胀
       特效穴道 太阳,十井穴,患部用梅花针扣打
       穴位介绍 太阳: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腿上。
       诸井:在手十指、少商、商阳、中冲、关冲等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头瘟病:此症头面肿大,自颈至顶,肿成一桶形,其咽喉闭塞者有之。(见验方)
       【分析二】:按大头瘟症:多由风热之邪,袭入三阳络,初起于鼻额,延至面目,红肿如人灼热,面有光泽,或壮热气粗,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不利,或寒热往来,甚则大便不通,若不急治,肿处必致腐化成脓或更有传染之可能。虾蟆瘟,则肿于颈项部,亦属风热为病,其兼见之症状,与大头瘟相类,亦能传染。治此二症,急于太阳穴之紫络,用棱针去恶血,应就静脉出血为主,或在患部用棱针点剌即可,均以出血为上。(见针灸学)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余曾经诊治患此病者,头面肿胀,二目难睁,喘气迫促,身体疲惫,精神恍惚,针取十二井穴,委中,曲泽,于肿处用棱针排刺出血,间日再刺,继续施治,渐渐肿消而愈。
       医疗案例
       【案例一】:民国三十四年秋,余住连云港时,有王太太,山东曹州府人,住海州新埔新市街四十号,戚先生家中。其子小成,八岁,患大头瘟病,头面肿胀,二目难睁,身微浮肿,已至昏迷状态,求予诊治,经施针,患部用针排刺,十二井、曲泽、委中,均出血,针后大便下黄水甚多,约治五次许,肿消渐愈。
孙培荣针灸验案汇编 耳部
案例编号013
       主治病名 耳聋
       歌诀 耳聋气闭形似呆,听而不闻语多猜。合谷后溪足临泣,翳风听会金门开。
       特效主治 耳聋,重听
       特效穴道 合谷,后溪,足临泣,翳风,听会,金门
       穴位介绍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后溪: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握拳取之。
       足临泣:在足小趾次趾本节后陷中,去侠溪一寸五分。 金门:在申脉之前一寸许,骨下陷中。
       翳风:在耳根后,距耳约五分之陷凹处。 听会:在耳珠微前陷中,开口得之,上关下一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中脏经曰: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然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皆络于耳。凡伤寒邪热耳聋者,属足少阳胆症;有暴发耳聋者,乃气火上冲,名曰气闭耳聋。若久患耳聋,则肾虚,精气不能上通于耳,或脓水淋漓,或痒极疼痛,此皆足厥阴肝经,风热所致。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君年三十七岁,山东宁阳人,住台湾台北县深坑乡。患耳聋很久,他人与之讲话,两眼直视,只笑而不知所言,于民国五十三年八月十七日来寓求治,经询清其病源,即予施针合谷、后溪、足临泣、翳风,听会、金门等穴,继续轮流施治,月余而告痊愈矣。
       【案例二】:高君,五十四岁,山东人,住台北县景美镇万盛街,患耳聋症,历时三年余,形似呆痴,友与共语,两眼直瞧,不知所言,民国五十九年五月八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月余,而告愈矣。
案例编号014
       主治病名 耳中蝉鸣
       歌诀 耳中蝉鸣不停声,多属肝胆火上冲。行间阳辅地五会,风池三里到听宫。
       特效主治 耳中蝉鸣,耳鸣
       特效穴道 行间,阳辅,地五会,风池,足三里,听宫
       穴位介绍 行间:在足大趾次趾合缝后五分,动脉应手陷中。 听宫:在耳前珠子旁。
       阳辅:在外踝上四寸,辅骨前。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地五会:在足小趾次趾,本节后陷中,去侠溪一寸。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治症总要,第三十五,耳内虚呜。问曰:此症从何而得。答曰:皆因房事不节,肾经虚败,气血耗散,故得此症。
       古人治疗经验
       席弘赋:耳内蝉呜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若能补泻五会间,且莫向人容易说。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按耳鸣之症,有虚实二种,耳中蝉噪不休,以手按之愈呜者属实,乃肝胆之火上逆也。若时呜时止,以手按之则不鸣,或减少者属虚。乃肝肾之阴不足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秦君,五十岁,山东日照县人,住台北市博爱路二零三巷,患耳中蝉呜,历时三年,有时呜得难过,有时轻微。民国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求予诊治,经施针、行间、阳辅、地五会、风池、三里及听宫、继续针治数次,而告痊愈。
案例编号015
       主治病名 耳中疼
       歌诀 耳中疼痛最难忍,连结牙齿目(目巟)(目巟)。风池小海针有効,继刺合谷力更彰。
       特效主治 耳中疼,耳疼,耳痛,耳朵疼,耳朵痛,中耳炎,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聤耳
       特效穴道 风池,小海,合谷
       穴位介绍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小海:在肘后大筋外,去肘端五分陷中。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云:此病皆因热气上壅,或因激耳触伤,气不散,及伤寒不解,故有此症。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经诊治之患者,疼得二目(目巟)(目巟),连结牙齿皆疼,甚则流脓流水,倘若失治,有渐成耳聋之虞。
       医疗案例
       【案例一】:郑君年四十八岁,湖北人,住台北市嘉兴街二段。患左耳内疼痛难忍,已十月余,重时夜不得眠且头脑轰轰,二目蒙蒙。民国五十六年六月十八日,来诊所求治,即予施针、风池、后溪、合谷、继续医治而愈。
案例编号016
       主治病名 耳中生疮
       歌诀 耳中生疮多着伤,腐烂疼痛脓汪汪。听宫外关足窍阴,关冲少泽刺便康。
       特效主治 聤耳,耳中流脓的病证,耳中生疮,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
       特效穴道 听宫,外关,足窍阴,关冲,少泽
       穴位介绍 听宫:在耳前珠子旁。 外关:在阳池后二寸两筋间。
       窍阴:在足第四趾外侧,去爪甲角,如韮菜。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韮菜。
       少泽:在手小指端外侧,去爪甲角一分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治病总要,第三十七,聤耳生疮出脓水,尝闻小儿有此症,乃洗浴水归耳内之故,大人或因剔耳触动耳黄,亦有水误入耳内故如此。
       医疗案例
       【案例一】:秦君五十二岁,山东人,住台北市博爱路203巷,左耳内红肿生疮,常流血水,脓浆汪汪,痛苦难忍,民国五十七年九月十六日,请予诊治,取穴听宫、外关、关冲、少泽、足窍阴,施针三次,痛止肿消矣。
       【案例二】:张君,五十五岁,浙江人,住台北市木栅沟子口,因剔耳着伤,致成疮疡,腐烂疼痛,脓水汪汪不断,已成半聋,历经五年之久,名医求遍,均无好转,经其至友武先生推荐,于民国五十九年五月十一日,请予诊治,施针前穴三次,肿消痛正而愈。
孙培荣针灸验案汇编 眼部
案例编号017
       主治病名   两目频频流泪
       歌诀   两目频频常流泪,眵眼膜糊往往沾,穴取至阴头临泣,针明补泻病即安。
       特效主治   两目频频流泪,迎风流泪,经常泪流不止,两眼流泪不止,泪囊炎,砂眼、慢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
       特效穴道   至阴,头临泣
       穴位介绍   至阴:在足小趾端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临泣: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冲风泪出之证,见风泪出,初起则冬月甚,夏月轻,久则冬夏皆然,此乃肝脏虚风邪热所致,若泪出不赤不痛为虚,泪热肿赤疼痛为实。
       古人治疗经验 兰江赋云:眼目之症诸疾苦,更须临泣用针担。
       百症赋云: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
       通玄指要赋云:眵(目蔑)冷泪临泣尤准。
       医疗案例
       【案例一】:尹女士,年五十七岁,河南人,住台北市,士林忠勇街,患两眼流泪,十有余年,中西医求遍,并无好转,民国六十一年二月一日,求予诊治,经施针至阴,临泣一次而愈。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迎风流泪:病名,症状尤其在冬春季节严重,不但总是眼泪汪汪,特别是冷风一吹,双眼就泪流不止。迎风流泪原因有以下多种原因,(1).有些是对寒冷刺激比较敏感的人,当眼睛受到冷风的刺激时,泪腺分泌功能增强,便分泌出较多的泪液。(2).有的老年人是由于皮肤老化、肌肉松弛,泪腺和泪道的功能有所退化,出现迎风流泪的现象。(3).更多的人是由于患有砂眼、慢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等,导致泪道的狭窄或阻塞,使泪液的排出受到障碍,遇到寒风而泪流不止。由于鼻泪管堵塞导致泪囊炎,更由于经常拭泪,使眼睑皮肤潮红或形成湿疹,影响美观,且易导致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眼部反复感染,尤其是当角膜受外伤时,易引起角膜溃疡,甚至发生角膜穿孔造成失明,或甚至会引发角膜炎、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案例编号018
       主治病名 眼睑下垂
       歌诀 眼睑下垂目难睁,形似迷茫蔽双睛。三阴交配临泣效,阳陵针到精神增。
       特效主治 眼睑下垂,先天性眼睑下垂,眼睑提肌发育不良,神经性眼睑下垂,腱膜性眼睑下垂,机械性眼睑下垂,肌生性眼睑下垂,创伤性眼睑下垂
       特效穴道 三阴交,足临泣,阳陵泉
       穴位介绍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后陷中取之。 临泣: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
       阳陵:在膝下外侧,尖骨前之陷凹处。
       生理分析
       眼睑,生理学名词,保护眼球之器官也,由皮肤筋肉腺、结膜等所组成,分上眼睑与下眼睑,其游离缘曰睑缘,各有一列睫毛,上下两眼睑之裂隙曰睑隙,其外隅曰外眦,内隅曰内眦。
       古人治疗经验 兰江赋:眼目之症诸疾苦,更须临泣用针担。
       玉龙赋:睛明太阳鱼尾,目症凭兹。
       针灸经穴之运用:三阴交可治眼睑下垂。眼科锦囊,上睑低垂,轻症者灸三阴交。
       医疗案例
       【案例一】:连女士五十岁,台湾人,住台北市民生路,患眼睑下垂病,两眼皮下垂,看不见物,民国五十五年八月二十五日,请予诊治,施针三阴交、临泣、阳陵,三次而愈。
       【案例二】:刘君,三十四岁,台湾人,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两眼皮下垂,并视双影,民国五十六年六月间,求予诊治,经取前穴,施针六次痊愈。
案例编号019
       主治病名 目视双影
       歌诀 目视双影目惚恍,览观一物便成双。天柱养老头临泣,光明络却肝俞康。
       特效主治 目视双影,视物双影,复视,双重影像
       特效穴道 天柱,养老,头临泣,光明,络却,肝俞
       穴位介绍 天柱:在项之后部发际大筋外廉之陷中。 养老:在手腕后一寸,踝骨上陷中。
       头临泣: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 光明:在外踝上五寸。
       络却:在百会后一寸去中一寸五分。 肝俞:在第九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古人治疗经验
       大成载:天柱能医目冥视,养老可医双影。
       标幽赋: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取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眼痒眼痛,泻光明于地五。
       医疗案例
       【案例一】:冯女士,三十一岁,山东人,住台北市水源路,患目视双影病,看一物成两个,满心烦燥不安,经宋先生介绍,民国五十四年三月二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天柱、养老、头临泣、光明、络却,肝俞,先后施针三次痊愈。
       【案例二】:吴X华,男,九岁,山东潍县人,住台北县南港镇中南街,患双影病,三月有余,遍求中西医,均属罔效,经李先生介绍,民国五十八年二月九日,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数次而告痊愈。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视物双影:两眼所视为双重影像,也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复视,diplopia』,一种症状,表现为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影像。最常见的原因为眼肌麻痹。如果用手分别将左眼及右眼遮起来,会发现其实两眼所接受的影像并不完全相同,在正常情况下两眼所接收的影像会透过大脑的整合,产生单一且具有立体感的画面。复视的症状又分成单眼复视及双眼复视。如果闭起一只眼,而重迭影像仍然存在的话,那问题便出在眼球本身,如角膜不规则、严重散光、角膜不整、白内障、水晶体脱位、黄斑部病变等,这种现象以单眼视物复视仍然存在,就称为『单眼复视』。所谓『双眼复视』,就是两眼同时看会有双影出现,但遮住一眼时,复视就消失,通常是因为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或肌肉异常所造成,女性要特别注意是否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糖尿病,男性则要注意是否为糖尿病所引起的第三或第四对脑神经麻痹,此外脑瘤的可能性也不可忽略。尤其过了中年以后,若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可能因为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其血液循环有障碍,两眼因神经麻痹造成双眼运动失调会突然发生影像重迭的现象。
案例编号020
       主治病名 两眼红肿
       歌诀 两眼红肿泪眵多,满目乱丝难消磨。攒竹头维丝竹空,耳尖太阳病可瘥。
       特效主治 两眼红肿,眼睛红肿,眼睛痛痒,眼睛分泌多,流眼泪,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针眼,眼睑的皮脂腺细菌感染发炎,砂眼,结膜充血,眼睛灼热,刺痛,雾视,易流泪,有异物感,怕光流泪,结膜严重充血水肿,眼屎过多,眼睛充血痒痛
       特效穴道 攒竹,头维,丝竹空,耳尖,太阳穴
       穴位介绍 攒竹:在两眉头陷中。 头维:在额角入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神庭旁四寸五分。
       丝竹空:在眉梢外端陷中。 耳尖:在耳翼上尖端,折耳取之。
       太阳: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审视瑶函玉:目有五轮,属乎五脏,上下眼胞属脾土,脾主肉,故曰肉轮。大小眦属心火、心主血,故曰血轮。白睛属肺金、肺主气,故曰气轮。青睛属肝木、肝主风,故曰风轮。瞳神属肾水、肾主水,故曰水轮。是知目者,五脏精华之所系也,凡暴赤疼痛,畏日羞明,名曰外障、实症也。久痛昏花,细小沉陷,名曰内障,虚症也。实者由于风热,虚者出于血少也,两目红赤,色似胭脂,或赤脉贯睛,怕日羞明,甚则泪下,此病多属风热上乘,或火郁于上,以致目球充血,故目赤而疼,若因肝热上凌者,则多赤而不甚疼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宋君四十五岁,山东人,住台北市基隆路一段,患两眼红肿,目胞似铃,红丝满目,畏光怕日,痛苦难忍,民国五十四年三月十六日,求予诊治,经施针:攒竹、头维、丝竹空、耳尖、太阳,均刺血二次,其病节止。
       【案例二】:邵女士二十五岁,台湾人,住台北县三重市过圳街,患两眼红肿,满目乱丝,眵泪模糊,怕日羞明,历经七年余,民国五十七年十月六日,即古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经高先生介绍,请予诊治,即取前穴,先后施针二次而愈。
案例编号021
       主治病名 近视
       歌诀 近视清明远视昏,覩物蒙胧似云侵。复溜侠溪迎天柱,目窗光明曲泉针。
       特效主治 近视
       特效穴道 复溜,侠溪,天柱,日窗,光明,曲泉
       穴位介绍 复溜:在足内踝上二寸,筋骨陷中。 侠溪:在足小趾次趾歧骨间,本节前陷中。
       天柱:在项之后部发际大筋外廉之陷中。 目窗:在头临泣后一寸五分。
       光明:在外踝上五寸。 曲泉:在膝内辅骨边,屈膝横纹大筋上小筋下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近视清明远视昏,阳光不足被阴侵。注:能近怯远者,非生成近视,谓平昔无此证,忽视物近则明了,远则昏暗也,由其人阴气偏盛,阳气不足,阳被阴侵,是以光华不能发越于远也。
       【分析二】:此症有先天性,有后天性,先天性者,医治较难,后天性者,或因目力使用过度,精血受损,以致目失所养,内经曰,目得血而能视,本症多因血液虚少,光华亏损,致使肝血不足,而成此疾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汤小姐,十九岁,湖南人,住台北县土城长风三村,患近视,戴眼镜一百度,民国五十九年四月二十曰,求予诊治,施针目窗、侠溪、天柱、复溜,光明、曲泉,先后医治两次而愈。
       【案例二】:又民国五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滕君介绍台湾籍家住土城乡员林村吕氏兄妹四人同来诊治近视,吕小霞十六岁患近视二百度施针十六次,吕x华十三岁,一百余度,施针七次,吕x美十一岁八十度,施针两次,均已视力复原。惟其兄年十八岁,七八百度,戴近视眼镜已三年,施针二十余次,未见显著效果。轻度近视者施针有效,配戴眼镜之高度近视者,治疗效果较差。
案例编号022
       主治病名 青盲
       歌诀 青盲失明不见物,瞳孔无损眸如常。肝俞络却循天柱,曲泉养老灸商阳。
       特效主治 青盲、眼底退行病变、或继发于多种眼病的视神经萎缩、或黄斑变性、皮质盲、脑部肿瘤等引起的视物不清,患者视力逐渐下降,但眼睛外观正常
       特效穴道 肝俞,络却,天柱,曲泉,养老,温灸商阳
       穴位介绍 肝俞:在第九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络却:在百会后一寸,去中一寸五分。
       天柱:在项之后部发际大筋外廉之陷中。 曲泉:在膝内辅骨边,屈膝横纹大筋上小筋下陷中。
       养老:在手腕后一寸,踝骨上陷中。 商阳:在食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青盲,诗疏:有眸子而无见曰蒙,即今之青盲者也。生理学名词:色盲之一,患者于诸色中,独不能辨青色。
       【分析二】:青盲眼:青盲者瞳孔如常,无损无缺,略无变态,惟视物不见,其原因多由七情内伤,损其精血因以致目失所养,最为难治,若高年及病后,或心肾不充,而成斯症者,虽治不愈。雀目俗称雀盲,亦称鸡盲,目科谓之高风内障,其状至晚不见,至晓复明,乃由血虚所致。内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血虚则不能视也。(见针灸学)
       生理分析 瞳孔,生理学有云:睛球前面之小孔,由此摄外物之光线,以达于网膜之黄斑,常应光线之强弱,而伸缩其虹彩膜,以增减瞳孔之大小。眸,目中瞳仁也。
       医疗案例
       【案例一】:江X台,男,十六岁,河南人,住台北县景美镇中正路,患两目青盲,历经年余,对面看不见物,其行路似盲人,经其至友崔先生推荐,于民国五十五年二月十九日,求予诊治,即取天柱、养老等穴并按上法施治,先后针疗十一次,而告痊愈。
       【案例二】:刘X玉小姐,十四岁,台湾人,住台北县石门乡老梅村大丘田,患眼疾,右眼看不见物,左眼微轻,经眼科名医检查,系属青盲眼,后经蒋女士介绍,于民国五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求予诊冶,即依上法施治,先后针疗七次,完全复原而愈。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青盲:古来有三种解释:(1).乃是指色盲的一种,患者于各色中,唯独不能分辨青色者,故称为『青盲』。(2).病名,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眼病。由眼内压力增高所引起,类似『青光眼』。(3).乃是指眼睛的黑睛与瞳神之气色、形态正常,但视力却严重下降,甚致失明的慢性内障眼病之一。相当于西医的『眼底退行病变,或继发于多种眼病的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皮质盲、脑部肿瘤』等。孙培荣医师医案的『青盲』乃是属于第三种种说法,此种说法始见于《神农本草经》、隋代《诸病源候论》对本证作了详细描述,认为青盲之证,眼外部及瞳神、气色、形态无异,仅视物体渐糊不明。需注意:不要认为目盲就是青盲,若看不见且眼睛瞳孔气色稍有改变,此乃内障,而非青盲。本病常以疏肝解郁,活血祛瘀,益气养血,补肝益肾为治则。青盲多由肝郁气滞,血瘀,精气不能升养于目﹔或因禀赋不足,纵情嗜欲,肝肾不足,精血耗损,目失涵养,而致神光泯灭。亦有命门火衰,以致脾肾阳虚,精微不化,不能运精于目,或头目外伤,脉络瘀滞,目系受损而致者。青盲初起视物不清,似有薄纱遮挡,以后日渐加重,犹如隔雾视物,终至失明。但黑睛与瞳神的形态、气色皆如常人,眼底检查,可见到视神经乳头色泽变淡,直至苍白,血管正常或变细,视乳头边界清晰或模糊,或见视网膜黄斑区,色泽紊乱,或有渗出。若病于脑部,初起眼底无明显改变。
       青盲的临床证型有﹕(1).若头晕耳鸣,腰脊酸楚,两目干涩,畏光少泪,视物昏糊,脉沉细,苔薄质红,证属肝肾亏损,治宜补益肝肾,方用明目地黄丸加减。(2).若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眼底视神经乳头色淡,脉细弱,苔薄质淡,证属气血二亏,治宜益气养血,方用十全大补丸加减。(3).若纳少便溏,头晕肢冷,眼底见有黄斑区光泽紊乱,或有渗出,脉沉细,苔薄舌质淡嫩,证属脾肾阳虚,方用右归丸加减。(4).若见胸闷胁痛,情志抑郁,脉弦数,苔薄黄质偏红,眼底可见视神经色淡,边界模糊,或在黄斑区有光泽紊乱,脉络有弯曲者,宜疏肝解郁,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5).若见眼内作痛,或有头痛隐作,痛有定处,脉涩,苔薄质边有紫点,眼底可见网膜血管弩张或细,视神经乳头边缘模糊,或苍白,证属气血瘀滞,治宜活血祛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案例编号023
       主治病名 眼前飞花
       歌诀 眼前飞花障相连,似翳遮睛覩物难。天柱养老太冲效,光明络却肝俞痊。
       特效穴道 天柱,养老,太冲,光明,络却,肝俞
       穴位介绍 天柱:在项之后部发际大筋外廉之陷中。 养老:在手腕后一寸,踝骨上陷中。
       太冲:在足大趾、次趾缝间以上寸许,歧骨相连处。 光明:在外踝上五寸。
       络却:在百会后一寸去中一寸五分。 肝俞:在第九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目睛原始歌:『天有日月阴阳精,人有二目脏腑精,众精之窠谓之眼,肉精上下两胞名,血精两眦气精白,筋精为黑骨精瞳,约束裹撷系属脑,目精原始要详明。注:天有日月,犹人之有二目也有。天之日月,乃天之阴阳之精而为之也。人之二目,亦人之五脏六腑之精上注于目而为之也,故众精之窠为之眼也,肉之精为上下胞也,血之精为两眦也,气之精为白眼也,筋之精为黑眼也,骨之精为瞳仁也,约束裹撷气血筋骨之精,其系上属于脑,不可不明,此目精之原始也』。
       【分析二】:内因为病歌:『内障皆因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脏腑内损精不注,初为内障久成风』。注:此明内障受病之因也,障遮蔽也,内障者从内而蔽也。内障之病,皆因七情过伤,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忧伤肺,过思伤脾,过悲伤心,过恐伤肾,过惊伤胆,脏腑内损,精气不上注于目,故初病内障,久成五风、乌风、绿风、黑风、黄风、青风之患,其证不红不肿,瞳仁色变,而其光失明也。
       外因为病歌:『外障皆因六气生,暑寒湿燥火与风,内因召邪乘隙入,随经循系上头中』。注:此明外障受病之因也,外障者从外而遮也,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也,外障之病,皆因六淫所感,然必因其人内热外蒸,腠理不密,相召外邪,乘虚而入,入项属太阳,入面属阳明,入颊属少阳,各随其经之系,上头入脑中,而为患于目焉,其证赤痛肿涩眵泪翳膜遮睛也。
       内障初患久变五风歌:『内障初患如好眼,生花视物雾烟中,隐隐似翳瞳失彩,久变黄绿黑乌青,黄风雀目久金色,绿色时见花白红,头旋额鼻目牵痛,黑风见黑绿风同,乌风亦与绿不异,但痛不旋乃乌风,头旋不痛青风证,瞳黄黄风发脾经,浅绿如白肺经发,黑色黑风肾经名,乌带浑红心经病。青是青风属肝经。外因头风痛引目,脑脂热注忽失明,内因精伤不上注,左右相传渐渐盲,或兼外因皆赤痛。内因不足补其精』。
       注:内障初患,如同好眼,但视物常见五色花飞,昏而不明,如在漆烟之中,瞳中隐隐似翳,渐无精彩射人,其瞳色或变黄白。绿青、乌黑、浑红无定,久则成五风内障之证也,黄风者,初病雀目,日久变黄色,甚而如金。难治之证也。绿风者,初病眼前时见白花红花,头旋两额侠鼻痛牵两目,日久瞳变浅绿如白之色。黑风者,初病与绿风相同,但时见黑花,日久瞳变昏黑之色。乌风者,初病亦与绿风之证不异,但头痛而不旋晕,眼前常见乌花,日久瞳变乌带浑红之色。青风者,初病亦与乌风相同,头虽旋晕而不痛,眼前常见青花。日久瞳变青色。其五风发病之源,黄风则发于脾经,绿风则发于肺经,黑风则发于肾经,乌风则发于心经,青风则发于肝经。然风有五,其致病之由,则有二,一曰外因,必因头风,其痛引目,上攻于脑,脑脂与热合邪,下注于目,而致两目忽然失明也另一曰内因,必因内伤腑脏,精气不上注于目,或先病左目,后及于右目,或先病于右目,后及于左目,左右相传,两目俱损也。外因证属有余,多兼赤痛,内因证属不足,多不赤痛。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君,六十二岁,山东诸城人,住屏东,患眼疾视物不清,数月之久,经医院检查,系白内障,民国五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求予诊治,经施针:天柱、养老、太冲、光明、肝俞、络却,数次而愈且光明如昔矣。
       【案例二】:李X邨,河北人,年五十岁,住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一四五巷,得眼飞花四年余,于六十年十二月九日来所求诊,照前穴施针,先后施针四十八次,完全复元如昔。

孙培荣针灸验案汇编 鼻部
案例编号024
       主治病名 鼻头红肿
       歌诀 鼻头红肿血瘀凝,胃火熏肺酒皶形。棱针点刺毒血放,毒血出尽疾自平。
       特效主治 鼻头红肿,酒皶鼻,鼻部及其周围出现鲜红色斑点,酒渣鼻,红鼻子、酒糟鼻、鼻赤,玫瑰痤疮
       特效穴道 鼻头局部患部起泡处,用棱针点刺,出净毒血即愈。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酒皶鼻生准及边,胃火熏肺外受寒,血凝初红久紫黑,宣郁活瘀缓缓痊』。注:此症生于鼻准头,及鼻两边,由胃火熏肺,更因风外束,血瘀凝结,故先红后紫,久变为黑,最为缠绵。
       古人治疗经验 在患部起泡处,用棱针点刺,出净毒血即愈。
       医疗案例
       【案例一】:郁君,年三十二岁,河北人,住台湾省台北市,患鼻头红肿病,已扩展至两颧,遍生小血泡,偶触或擤鼻洗面,擦破即流血水,已三年之久,经其同仁曹先生介绍,于民国四十二年秋,求予诊治,即以棱针点刺小血泡,放出血水,先后施针月余,渐告痊愈矣。
       【案例二】:于女士,年三十八岁,山东人,住安东街七十三巷,患鼻头红肿病已数年,感觉鼻子特别难过,影响满面不舒,或有磨擦即能流出血水,虽各处求医服药等,均属罔效,民国五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来所求治,经用上法治疗,数次而告痊愈。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酒皶鼻:(皶,注音ㄌㄨˊ) 。病名,患者鼻部及其周围出现鲜红色斑点,再逐渐变成暗红色,其上并有无数微血管分布,且形成结节及肿疡,能从结节中挤出皮脂分泌物,可以四环霉素治疗。现代医学称为『酒渣鼻』,酒渣鼻由于鼻头通红,形以酒渣,故称『红鼻子、酒糟鼻、鼻赤』,又名『玫瑰痤疮』。此症好发于30至50岁的中年人,女多于男,但男性病情重于女性,发病期也较早。酒渣鼻不是嗜酒者专利,皮脂腺发达者皆可能患病,虽然嗜酒者常发生酒渣鼻的现象,但并非此症就是爱喝酒人的专利,形成酒渣鼻的原因至今尚无定论,通常在嗜酒或常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罹患皮肤病、内分泌失调、便秘、胃肠不佳、消化不良、毛囊虫寄生、情绪激动及冷热刺激等情况下较易引发,此外长时间浓妆、卸妆不彻底也会引发局部微血管扩张,而产生酒渣鼻。据统计,家族中有酒渣鼻者,其罹患本症的机率也会升高。酒渣鼻发病三部曲为『红斑、丘疹、鼻赘』。酒渣鼻的发生部位,以鼻尖、鼻翼为主,其次为两腮、下巴和前额,呈对称分布,症状以红斑、丘疹、脓胞及毛细血管扩张为主。其可依病情轻重分三个进行期:(1).红斑期:当饮酒或进食辛辣、热等刺激性食物或运动、情绪不稳时,就会发生患部潮红现象。初为暂时性,后转为持久不退。(2).丘疹期:或称微血管扩充期,为红斑期之加重症状,患处出现红色丘疹,甚至结节。(3).鼻赘期:丘疹状的扩大,皮脂腺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而使鼻部肥大、变形。本症病程发展缓慢,时轻时重,多年不愈,因此一旦感觉脸部特别会出油,且鼻子呈红色、肥大时,就应立即找皮肤科诊断。不过现代西学对于酒渣鼻的治疗,并无特效的治疗法。孙培荣医师所提供的放血疗法,只要消毒得宜,倒不失为一个有效又无副作用的疗法。

案例编号025
       主治病名 鼻渊
       歌诀 鼻渊脑肺受风寒,气息不通涕如泉。风池内庭通天刺,神庭上星迎香连。
       特效主治 鼻渊,脑漏,脑渗,鼻窍时流浊涕量多不止,急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鼻流浊涕,鼻生瘜肉,鼻痔,鼻瘜肉
       特效穴道 风池,内庭,通天,神庭,上星,迎香
       穴位介绍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内庭:在足次趾中趾之间,脚叉缝尽处之陷中。
       通天:在承光后一寸五,百会前半寸去中行一寸半。
       神庭:在鼻尖直上,入发际五分。 上星:在鼻尖直上,入发际一寸。
       迎香:在眼下一寸五分,禾髎斜上一寸,鼻洼外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素问云: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鼻塞者,肺寒也。鼻流清涕者,肺风也。若鼻中常出浊涕,源源不断者,名曰鼻渊,此脑中受寒,久而不散,以致浊涕常流,如泉水涓涓耳。然鼻渊初起时多出于寒,日久则寒化为热。更有鼻生瘜肉,名曰鼻痔,窒息不通,臭不可近,痛不可摇。又有鼻中流血不止,名曰鼻衄矣。
       医疗案例
       【案例一】:王小姐,十八岁,湖南人,住台北市松江路,患鼻渊病,流涕不止,右鼻孔有瘜肉一块,闭塞一气不通,数月之久,民国五十九年三月九日,经于先生介绍,请予诊治,施针『内庭、风池、通天、神庭、上星、迎香』,先后诊治三次而愈。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鼻渊:俗名『脑漏、脑渗』,指鼻窍时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愈,如滴泉水,甚则涕出腥臭的一种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指的『急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之类的疾病。其症状为:『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久则常感头晕』,是鼻科常见病。如不彻底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不良后果。『鼻渊』一名首见于《素问?气厥论》,其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而止也』。之后历代医学对鼻渊的论述也较多,依据内经『脑渗为涕』的论述,提出『脑漏』、『脑渗』等病名。鼻渊有虚实之分,其病因也有不同,实证多由肺经风热或胆腑郁热或脾胃湿热等循经上扰,结滞鼻窍,灼伤肌膜而成。虚证多由肺气虚寒或脾气虚弱鼻窍失于气血之养,肌膜败坏而成。
案例编号026
       主治病名 鼻内痛痒
       歌诀 鼻内痛痒干燥酸,搓揉难解泪涓涓。迎香上星通天效,合谷兼求肺俞安
       特效主治 鼻内痛,鼻内酸痒,鼻内干燥
       特效穴道 迎香,上星,通天,合谷,肺俞
       穴位介绍 迎香:在眼下一寸五分禾髎斜上一寸,鼻洼外五分。
       上星:在鼻尖直上,人发际一寸。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通天:在承光后一寸五,百会前半寸,去中行一寸半。
       肺俞:在第三椎下,去脊两旁一寸五分。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鼻病有多种:有『鼻内痛痒、鼻流清涕、鼻血不止、鼻孔烂穿、鼻内生虫、鼻内生疮、鼻外生疮、鼻中生痔、鼻梁窒痹、鼻头红赤、鼻大如拳疼痛欲死、鼻塞出水,日久不闻香臭、鼻中生毛一昼夜可长一二尺,渐粗如绳痛不可忍,鼻垂红线尺许,疼甚欲死者有之。(见验方)
       医疗案例
       【案例一】:孙君,三十六岁,山东蓬莱人,住台北市通化街,患鼻内酸痒症,鼻头红赤,鼻中干燥痛痒难忍而二目酸胀,涕泪直流,头脑发晕,搓揉难解其痒,民国五十六年四月一日,求予诊治,即施针『迎香、上星、通天、合谷、肺俞』,而告痊愈。
       【案例二】:鹿女士,五十岁,河南人,住台北市临沂街,患鼻内酸痒难忍,历时三年,中西名医求遍,均作罔效,于民国五十八年元月二十八日,请予诊治,即取上穴,先后针疗四次而愈。
       工作小组加注
       鼻内会酸痛痒或干燥,这是一种症状,其可能导致的病包括有:『感冒时鼻子流涕,或过敏性鼻炎,或肥厚性鼻炎,或萎缩性鼻炎,或鼻窦炎,或鼻瘜肉』
案例编号027
       主治病名 鼻中衄血
       歌诀 鼻中衄血属多经,倘流不止昏晕生。合谷风府连天府,继刺迎香配上星。
       特效主治 鼻中衄血,鼻衄,流鼻血
       特效穴道 合谷,风府,天府,迎香,上星
       穴位介绍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风府:在项后入发际一寸,脑户后一寸五分。
       天府:在腋下三寸,肘腕上五寸,鼻尖点黑到处。 迎香:在眼下一寸五分,鼻洼外五分。
       上星:在鼻尖直上,入发际一寸。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衄血阳络伤也,下血阴络伤也。太阳主外,春夏主外,故从春至夏衄血,属太阳。阳明主内,秋冬主内,故从秋至冬衄血,属阳明也。衄血出于鼻,手太阳经,上〈出页〉抵鼻,目下为〈出页〉。足太阳经,从巅入络脑,鼻与脑通。手阳明经挟鼻孔,足阳明经,起鼻交额中。四经皆循鼻分,故皆能致衄。太阳行身之表,经云:太阳为开,是春生夏长,阳气在外,有开之义,故春夏衄者太阳。阳明行身之里,经云:阳明为阖。是秋敛冬藏,阳气在内,有藏之义,故秋冬衄者阳明。尤怡曰:少阳之脉,不入鼻额,故不主衄。
       医疗案例
       【案例一】:项君,年五十岁,山东广饶县人,住台湾省台北市合江街五十八巷。于民国四十四年秋,突患鼻中流血不止,一夜未停,所流出之血,有一面盆之多。有同乡,田先生,与其同院居住,见病情严重于是日晨四时许,适逢大雨倾盆,邀余前往诊治,至其家,视其昏迷,人事不省 ,鼻血仍流,呼之不应,即施针『合谷、天府、风府、迎香,上星』,旋即血止而愈矣。
       【案例二】:黎君,年十八岁,山东人,住台北市安东街。于民国五十七年十二月一日晨,突患鼻中流血,忽流忽停,一日未止,以致头脑昏晕,面色苍白,是日晚十二时许,来本所叩门求治,当即施针上穴而告痊愈也。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衄(音nǜ,ㄋㄩˋ):『衄』与『衂』为异体同义字,都是指鼻孔出血,流鼻血。计算机注音输入的注音ㄋㄧㄡˋ,是不对的发音。
案例编号028
       主治病名 鼻中流涕
       歌诀 鼻中流涕最难闻,俗称脑漏头闷沉。神庭上星通天效,内庭迎香风池循。
       特效主治 脑漏,鼻渊,脑渗,鼻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愈,涕出腥臭,急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鼻流浊涕,量多不止
       特效穴道 神庭,上星,通天,内庭,迎香,风池
       穴位介绍 神庭:在鼻尖直上,入发际五分。 上星:在鼻尖直上,入发际一寸。
       通天:在承光后一寸五,百会前半寸,去中行一寸半。
       内庭:在足次趾中趾之间,脚叉缝尽处之陷中。 迎香:在眼下一寸五分,鼻洼外五分。
       风池:在脑空之下部,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此证内因胆经之热移于脑髓,外因风寒凝郁火邪而成。鼻窍中时流黄色浊涕,若久而不愈,鼻中淋沥腥秽血水,头眩虚晕而痛者,必系虫蚀脑也,即名控脑砂。
       【分析二】:按此病,俗称脑漏,或因流行性感冒,或因急性传染病,或新生鼻茸等,皆为本病引发。本病之主征,为鼻内恶臭,嗅觉减退,有粘液似脓,或脓样之鼻汁,分泌外滴,患部有压感,或疼痛,重症时,鼻根、眼窝,发生钝痛,眉毛上方之神经亦疼。
       医疗案例
       【案例一】:孙女士,年七十三岁,浙江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患脑漏症数年之久,初起鼻流清涕,臭气难闻,头顶沉闷,鼻内酸疼难忍。民国五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来所求治,经施针『神庭、上星、通天、迎香、风池』,继续针治月余,渐渐痊愈。
       【案例二】:王女士,五十七岁,江苏人,住台湾省台北县永和镇永利路,患脑漏病年余,日夜不止,流入口内,直往喉咙而下,腥臭难闻,终日昏昏如睡,二目难睁,于民国五十六年八月十四日,来所求治,针取上穴,继续诊治而愈。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鼻渊:俗名『脑漏、脑渗』,指鼻窍时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愈,如滴泉水,甚则涕出腥臭的一种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指的『急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之类的疾病。其症状为:『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久则常感头晕』,是鼻科常见病。如不彻底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不良后果。『鼻渊』一名首见于《素问?气厥论》,其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而止也』。之后历代医学对鼻渊的论述也较多,依据内经『脑渗为涕』的论述,提出『脑漏』、『脑渗』等病名。鼻渊有虚实之分,其病因也有不同,实证多由肺经风热或胆腑郁热或脾胃湿热等循经上扰,结滞鼻窍,灼伤肌膜而成。虚证多由肺气虚寒或脾气虚弱鼻窍失于气血之养,肌膜败坏而成。
案例编号029
       主治病名 鼻塞
       歌诀 鼻塞不通风伤肺,风冷伤肺津液凝,迎香上星通天效,继刺合谷及内庭。
       特效主治 鼻塞,鼻窒,慢性鼻病,慢性肥厚性鼻炎,鼻窦炎,鼻瘜肉增生,萎缩性鼻炎等造成的鼻塞。
       特效穴道 迎香,上星,通天,合谷,内庭
       穴位介绍 迎香:在鼻洼外五分。 上星:在鼻尖直上,入发际一寸。
       通天:在百会前半寸,去中行一寸半。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内庭:在足大趾次趾外间陷中,足阳明胃脉所溜,为荣水。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云,皆因伤寒未解,毒气冲脑,或生鼻痔,脑中大热。鼻为肺之窍,风冷伤肺,津液凝滞,则鼻塞不通,或风热袭肺,鼻膜炎肿,亦成鼻塞不通之病。
       医疗案例
       【案例一】:萧女士,二十一岁,台湾嘉义人,住新生南路一段,患鼻塞不通数年,于民国六十年十二月廿一日,求予诊治,经针迎香、上星、通天、合谷、眉冲、计疗十一次,而告愈也。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鼻窒:窒:即窒塞之意,鼻窒即鼻塞(古人称鼻窒即多指鼻塞症状)。鼻窒为慢性鼻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生。无季节性和地区性、本病在受凉、受湿后症状更加明显。会造成鼻窒的现象在临床上常因反复性感冒,慢性鼻炎,鼻过敏,或长期服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会使鼻甲肿胀充血,成为一种代偿性『慢性肥厚性鼻炎』,所谓肥厚性鼻炎乃指鼻甲不正常充血肿胀。在鼻腔中,鼻甲表面有丰富的血管组织,相当有伸缩能力,负责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湿度,当过冷或过干的空气通过鼻甲,其鼻甲会发挥调节功能,自律神经引发反射动作,而适时收缩或扩张血管来因应,例如冷空气可使海绵体充血而胀大,使鼻黏膜接触冷空气的面积增加(加温作用),如此可减少冷、燥空气直接进入咽喉、气管,来降低上呼吸道感染。但这样短暂性的鼻塞是属于正常的,如果鼻塞持续数周(表示鼻甲持续性充血发炎)并伴有鼻涕或鼻水,此时鼻甲黏膜肿胀阻塞,若感冒延误治疗,鼻甲就会肥厚增生,造成慢性鼻腔发炎(例如:慢性肥厚性鼻炎、鼻窦炎、鼻瘜肉增生、萎缩性鼻炎)。肥厚性鼻炎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日久、特点为:(1)间歇性:白天、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塞冷时鼻塞加重。(2)交替性:鼻子两侧交替性鼻塞,或侧卧时居下侧之鼻窍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3)持续性:病情严重者、则呈持续性鼻塞。涕黏甚则脓状而不易擤出,再严重则经口呼吸(上呼吸道黏膜容易干燥,引发气管上病变、如气管性哮喘)。病理检查,可见鼻膜黏肿胀,以下鼻甲为甚,若鼻窒日久,可致鼻甲硬实不消,像月亮表面,凹凸不平,呈桑椹样。
孙培荣针灸验案汇编 口部
案例编号030
       主治病名 口眼喎斜
       歌诀 口眼喎斜最惟惨,目中流泪口流涎。迎香相对夹承浆,地仓颊车可救偏。
       穴位介绍 迎香:在眼下一寸五分禾髎斜上一寸,鼻洼外五分。
       夹承浆:在承浆穴,旁开一寸处。 地仓:在口吻旁四分。
       颊车:在耳下八分,曲颊端,近前陷中,侧卧开口有空。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针灸大成:治症总要第二十九,此病或因醉卧当风,贼风串入经络,痰饮流注;或因怒气伤肝;或因房事不节,故得此症。口角下倾,言语障碍,舌向患侧倾斜流涎。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余经:患此病者众多,中病期浅者,不日可愈,中病既深者,须频加针治始可痊愈。中病较轻者即口眼喎斜,自感饮食不便;重则流泪流涎;甚则半面头颈脸耳皆疼;更甚者,痛苦号呌,寝食不安且勿分男女老幼均有患者。
       医疗案例
       【案例一】:高君,四十四岁,山东费县人,住台湾省宜兰县东港路东村里,民国四十年秋,患口眼喎斜病,曾住医院月余,并无好转,且日形加剧,口不能言,舌伸口外很长,右眼球喎得破裂,流出黑水,气息奄奄,后事已备,适有张先生,系其同乡,(住台北市基隆路)邀余前往诊治,即乘快车,至深夜一时许,始抵高君住处,斯时患者右眼球已破裂失明,立即开始施针地仓、颊车、迎香、颊承浆,继续针治,而告痊愈,身体强壮如昔,惟医治过迟,右眼失明,殊遗憾耳。
       【案例二】:刘君,五十七岁,原籍山东文登人,侨居韩国,住南韩汉城市永登浦区,患口眼蜗斜病,民国五十七年十月十八日,乘飞机来台湾,复至本所求予诊治,经施针上穴,继续针疗数次,而告痊愈。
       【案例三】:亲 申君,美国人,其夫人,冯女士,二十八岁,住台湾省台北市信义路,患口眼喎斜病月余,民国五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求予诊治,施针上穴,数次痊愈。
案例编号031
       主治病名 口苦舌干
       歌诀 口苦舌干心烦燥,多属三焦火上升,复溜关冲二间妙,金针收效捻指中。
       穴位介绍 复溜:在内踝上二寸,筋骨陷中。 关冲:在无名指外侧,去爪甲如韮叶。
       二间:在食指本节前横纹尖端,赤白肉际取之。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大成云:三焦热气壅上焦,口苦舌干岂易调,针刺关冲出毒血,口生津液病俱消,又云,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
       【分析二】:内经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人心湛寂,欲想不兴,则精气散在三焦,荣华百脉,及其想念一起,欲火炽然,翕撮三焦,精气流溢,并于命门,输泻而去,故号此府为之三焦。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难经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下焦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
       医疗案例
       【案例一】:应女士,年五十九,河北人,家住永和环河西路四巷,患口苦舌干病月余,民国六十一年二月一日求余诊治,经施针复溜,关冲,二问三穴,立即痊愈。
案例编号032
       主治病名 牙噤
       歌诀 牙噤俗称锁口风,紧闭难开瞪眸恟。合谷颊车如无应,复针下关与人中。
       穴位介绍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颊车:在耳下八分,曲颊端,近前陷中。
       下关:在耳前颧骨桥端之下,合口有空,张口则闭。 人中:在鼻柱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针灸大成,治症总要曰:中风、口噤不开,此皆风痰灌注,气血错乱,阴阳不升降,致有此病。
       古人治疗经验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疾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百症赋:阳谷侠豁,颔肿口噤并冶。
       医疗案例
       【案例一】:庄君,三十四岁,山东人,住台北县中和乡,于民国四十四年秋,突患鎻口风病,牙关紧闭,二目急瞪,数日饮食少进,已至危急之际,经同乡李先生偕同,至台北市安东街十五号投本诊所求治,视病情危极,当即施针、合谷、颊车、下关、人中,先后针治六次而愈。
       【案例二】:林君,年六十五岁,台湾人,住台湾省台中县清水镇中山路。患鎻口风症,牙关紧闭不开,九日夜少进饮食,于民国五十七年十月十五日,经其女儿陪同,来本所求予诊治,经施针、下关、颊车、合谷、人中,先后诊治四次,其病如失。
案例编号033
       主治病名 牙痛
       歌诀 牙痛阵阵苦难忍,明判疾因针效高。记取二三间合谷,太溪内庭分根苗。
       穴位介绍 二间:在手食指本节前横纹尖端,赤白肉际取之。
       三间:在手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去二间约一寸。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太溪:在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 内庭:在足次趾中趾之间,脚叉缝尽处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牙齿者骨之余,属乎肾也。若无故齿长,疎豁而动,则为肾衰惫也。上牙齿属足阳明而牙齿属手阳明,牙痛皆牙龈作痛,则为客寒犯脑,多头连齿痛,为寒邪也,故喜热饮,不肿不蛀也。热者皆为胃火邪风湿热也。火牙疼多肿,喜冷饮,得寒则不疼者,雠仇之意也。蛀牙则曰牙作痛如蚀尽一牙,又蚀一牙作痛也。
       古人治疗经验
       杂病十一穴: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牙疼三分针吕细,齿痛依前指上明。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经诊治牙疼者众多,种种不一,牙根痛者针太溪,牙龈疼者(即牙根肉疼),针内庭,牙梢疼者针合谷,前牙疼者针二间,中后牙疼者,针三间或合谷,或针天应穴,均有奇效。
       医疗案例
       【案例一】:孙君午六十岁,山东蓬莱八,住台北市安东街,患牙疼病,常抱头呻吟不停,经同乡杨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夜晚十二时许,来所求治,经施针即愈。
       【案例二】:顾君,年五十一岁,江苏人,住台湾省台北县永和镇新兴街,患牙疼病,右腮高肿,头耳皆疼,四日少进饮食,经武先生介绍,民国五十七年十月二十二日,求予诊治,施针合谷,当即痛止而愈。
案例编号034
       主治病名 牙根脱臼
       歌诀 牙根脱臼风热伤,言不出音口难张,合谷下关太溪刺,复针颊车透地仓。
       穴位介绍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下关:在耳前额骨桥端之下,合口有空,开口则闭。
       太溪:在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 颊车:在耳下八分,曲颊端,近前陷中。
       地仓:在口吻旁四分,近下有脉微动。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验方新编载:牙疼自有多因,有阴虚牙疼,风火牙疼,蛀牙作疼,盘根牙痈,牙根腐烂,牙缝出脓,牙缝出血,牙根胬肉渐长,风热上蒸,牙胀头疼,有牙根破烂。甚至牙骨脱落者,有牙疔、走马牙疳等。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李君安徽人,服务于台湾省台北县社仔,其夫人,年二十九岁,患牙根麻木病,忽而牙龈脱落,全部险将坠掉下,中西医均束手无策。经石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二年元月九日深夜十二时三十分,来台北市信义路三段余诊所叩门求治,经诊视,系属中风牙根脱臼,倘不急治,满口牙齿,定必全部脱落,当即施针、合谷、下关、太溪、颊车等穴,先后施针五次,牙齿全部复原痊愈矣。
       【案例二】:王x芬女士,年四十岁,江苏入,住台北市木栅区富山路,患牙根脱臼病,满口牙齿全部脱离牙根,摇摇欲坠,幸经吴君介绍,于民国五十九年五月四日,请予诊治,即施针上穴四次,而告痊愈。
案例编号035
       主治病名 牙缝出血
       歌诀 牙缝出血火难消,老年患此命自凋,大二三椎脾胃俞,合谷三里针效高。
       穴位介绍 大椎:在督脉,转头不动为大椎。 二椎:在督脉,第二椎。
       三椎:在督脉,第三椎。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去脊一寸五分。 合谷:住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两筋间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牙衄牙缝内出血,胃肾二经虚实热,实多口臭牙坚牢,虚者反此当分别。此证由热而成,当分虚实,无论大人小儿,若胃经实热者,则血出如涌,口必臭而牙不动。若胃经虚火者,牙龈腐烂有淡血渗流不已。若肾经虚者,血则点滴而出,牙亦微痛,口不臭而牙痛,或落者。
       【分析一】:验方新编注:牙缝出血之病,此名牙宣,亦名牙衄,不外乎阴火内燔,阴虚热极,冲激阳明,发时血流不止,若不急治,则难救也。然高年人,牙缝出血,紫黑血块如涌泉者,乃真阴失守,龙火飞越,倘若三日不止,则最为危险。
       医疗案例
       【案例一】:区女士,年三十六岁,台湾人,住台北县新店镇二十张路。患牙缝出血,时流时止,已八年之久已面无血色,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疲惫不堪。经张先生推荐,于民国五十六年三月四日来所求治,即针、大椎、二椎、三椎、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继施针数次而愈。
       【案例二】:张君,年二十六岁,福建人,住台湾省基隆市信二路。患牙缝出血,历经半年余,于民国五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来所求治,当予施针、大椎、二椎、三椎、脾俞、胃俞、合谷、足三里,先后针治四次而愈。
案例编号036
       主治病名 走马牙疳
       歌诀 走马牙疳脾热毒,牙肉腐烂齿落速,齿落肉黑难医治,排刺患部可平复。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走马牙疳证不轻,癖积疹痘毒火攻,牙根腐臭随变黑,顽肉难脱不食凶。注:此证多由癖疾积火疹痘余毒上攻,最为迅速,总因积火热毒而成,牙根作烂,随变黑腐,臭秽难闻。若癖积毒火攻牙者,初宜服芦荟消瘠疳饮,脾胃虚者,兼服人参茯苓粥。若疹痘余毒所中者,宜服清瘠解毒汤。外势轻者,俱用溺白散擦之;若坚硬青紫,渐腐穿腮齿摇者,宜芦荟散擦之。如牙缝黑腐不尽,及腐烂深坑,乐不能到,宜用勒马听徽丝塞之,再用手法,去其黑腐肉,见红肉流鲜血者吉。若取时顽肉难脱,坚硬腐烂渐开,以致穿腮破唇,宜贴青莲膏,身热不食者逆。但此证惟癖积攻牙成疳者,好后易犯,由积火时时上攻也,惟在调理饮食得宜,如山药栗子,鹅蟹甜辣等物,俱当禁忌,若稍有疏忽必致复发,慎之慎之。
       古人治疗经验
       金鉴:若癖积毒火攻牙者,初宜服芦荟消瘠疳饮,脾胃虚者,兼服人参茯苓粥。若疹痘余毒所中者,宜服清瘠解毒汤。外势轻者,俱用溺白散擦之;若坚硬青紫,渐腐穿腮齿摇者,宜芦荟散擦之。如牙缝黑腐不尽,及腐烂深坑,乐不能到,宜用勒马听徽丝塞之,再用手法,去其黑腐肉,见红肉流鲜血者吉。若取时顽肉难脱,坚硬腐烂渐开,以致穿腮破唇,宜贴青莲膏,身热不食者逆。但此证惟癖积攻牙成疳者,好后易犯,由积火时时上攻也,惟在调理饮食得宜,如山药栗子,鹅蟹甜辣等物,俱当禁忌,若稍有疏忽必致复发,慎之慎之。
       孙培荣临床经验
       【经验一】:在患部,用棱针喙刺,放出毒血即愈。
       医疗案例
       【案例一】:杨先生,广东人,住台北市信义路三段三十一巷,其夫人,患走马牙疳,先是牙疼难忍,继则牙根变成黑色,自右门牙至后槽牙肉全黑,渐渐裂口脱骨,肉与牙齿脱离,民国五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深夜十二时,来所叩门求治,急于患部,用棱针排刺,流出毒血,当时疼痛大减,渐渐牙肉黑色变红,次日再施针一次,而告痊愈矣。
孙培荣针灸验案汇编 舌部
案例编号037
       主治病名 木舌
       歌诀 木舌原属心脾热,忽而肿硬言语拙,商丘少泽关少冲,痖门廉泉针便瘥。
       穴位介绍 商丘:在足内踝骨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后有照海,其穴居中。
       少泽:在手小指端外侧,去爪甲一分陷中。 关冲:在手无名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韮叶。
       少冲: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韮叶。 痖门:在督脉,脑后入发际五分。
       廉泉:在任脉颔下,结喉上,中央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木舌一证,皆因心脾积热而成,盖脾之脉络在舌下,又舌为心苗,遇火上冲,令人舌肿木硬,不能转动,故名木舌,若不急治,必致难救。 医疗案例
       【案例一】:刘君,五十七岁,河南人,住台北市贵阳街,患木舌胀病,言语困难,慢言之略有音,心中一急即ㄧ字难解,经殷先生介绍,民国五十五年十二月六日,来所求治,即取关冲、少冲、痖门、廉泉、施针数次,言语如昔矣。
       【案例二】:于女士,西十八岁,山东人,住台北市安东街七十三巷,患木舌胀病,言语无音,顺口流涎,五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求予诊治,施针上穴,三次而愈。
案例编号038
       主治病名 舌强
       歌诀 舌强心胃火湿痰,欲言无音嗫嚅然,痖门风府三里效,关冲合谷共廉泉。
       穴位介绍 痖门:在督脉,脑后入发际五分。 风府:在督脉,脑后入发际一寸。
       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廉两筋间。 关冲:在手无名指外侧,去爪用角如韮叶。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廉泉:在任脉,颔下,结喉上,中央陷中。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按针灸大成云:此病皆由湿痰滞于舌根,宿热相搏,不能言语,口为脾窍,舌为心苗,心胃火盛者则舌强难言也。
       生理分析
       舌,舌属司味之器官,在口中,筋纤维所成,能自由运动,表面包以黏膜,神经血管,布满其中故感觉最敏锐处也,亦以为发音之助。
       古人治疗经验 百症赋:痖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
       医疗案例
       【案例一】:董君,六十一岁,江苏人,住台北市爱国东路,患舌强病,舌胀满口,言不出音,并顺口流涎,几与痖人,历时五年,经刘先生介绍,于民国五十五年四月二十日,求予诊治,当施针、痖门、风府及关冲、合谷、廉泉,数次而愈。
       【案例二】:朱君,六十四岁,安徽人,住台北市中华商场、患舌强不语,民国五十六年五月一日,求予诊治乃即取上穴,施针五次而愈。 工作小组加注
       【中医病名解释】:聤耳:(音tíng)。病名,泛指耳窍中流脓的病证。或指耳中出脓带黄色的病证。《诸病源候论》卷二九:『劳伤血气,热乘虚也,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聤耳』。引起聤耳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但暴病多属产症,久病多属虚证。实证多由肝、胆、三焦湿热火毒熏蒸所致。本病类似现代西学的『急、慢性中耳炎』。
案例编号039
       主治病名 弄舌
       歌诀 弄舌时时口内摇,心脾热发口唇焦,先针主穴手三里,后取关少二冲疗。
       穴位介绍 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 关冲:在手无名指外侧,去爪甲如韮叶。
       少冲: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韮叶。
       病因病理分析
       【分析一】:金鉴,注:儿热口中摇动者,因心脾有热,以致唇焦舌干,烦热便秽,甚则舌伸口外,动摇不停无可自主。
       古人治疗经验
       外科,注:此证由心脾实火,与外寒郁遏,凝滞而成,咽喉肿痛,痰涎堵塞,音哑言涩,舌伸不缩,时时摇动,觉舌胀闷,常欲以手扪之,名故弄舌,急刺少商穴,有血者生,无血者死。
       针灸大成杂病歌:手三里治舌风舞,此病初起,徧体发热,舌胀吐出口外,且动摇不停。
       医疗案例
       【案例一】:余诊所在台北市安东街十五号时,民国四十四年秋,有某君,年约三十岁左右,其姓名因日久失记,患弄舌病,舌伸口外,不痛不痒,动摇不停,不由自主,心烦不安,历经月余,求予诊治,经施针、手三里、关冲,少冲、刺血而愈。
       【案例二】:沈君,六十三岁,江苏入,住台北市基隆路一段101巷,患弄舌病,舌伸出口外,动摇不停三年之久,名医求遍,均无好转,民国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经崔女士介绍,来所求治,经施针上穴三次而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