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美青海 山宗水源

 棋中王 2012-09-07

  书法 邵华泽

  建设明天。
  李靖摄

  牧区演出。
  赵云才摄

  自行车手在环湖赛中。
  张志忠摄

  湟源学生坐上校车。
  资料图片

  炼油厂30万吨甲醇生产车间。
  资料图片

  民间赛马。
  赵云才摄

  三江源湿地。
  资料图片

  青海,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里有闻名世界的可可西里,这里有穿越时空的唐蕃古道,这里有华夏昆仑的最高山峰,这里是三江之源。570万各族儿女生活在这片神圣的西北高原,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坚定的新青海精神,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青藏一脉,山高水长。青海雄踞“世界屋脊”,巍巍昆仑被誉为华夏山宗,西王母神话传说更为其增添几多神秘。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亘境内,让青海平添无限阳刚。雪山融化的涓涓细流,孕育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母亲河,哺育无数华夏儿女。水,乃生命之源,三江发源地为青海增添母性的魅力。大美之气,刚柔相济,浑然天成。

  青海省因境内的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环湖一周全长约360公里。

  青海之美,在于神圣。青海是通往雪域高原的必经之地,这里是圣地的入口,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之称。地广人稀,山高水长,空旷高远,更显神秘。

  青海之美,在于生态。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于1998年设立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覆盖玉树等4个藏族自治州,占青海省总面积的1/5强。由于气候变暖、不合理放牧等,“母亲”的身上曾经伤痕累累。经过近些年的生态保护和治理,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三江源重现“千湖美景”,碧水长流,草色青青。

  青海之美,在于和谐。青海居住有汉、藏、回、蒙古、土、哈萨克、撒拉等多个民族,多少年来,各民族同甘共苦,亲如一家。在这个多民族聚居区,尽管语言、风俗等各有不同,但不管身处繁华的西宁,还是偏远的玉树,人们的脸上都挂着安详的微笑,醇美中略带羞涩。地震给玉树藏族自治州带来巨大伤痛,全省乃至全国各族人民第一时间伸出温暖的双手,为玉树抚平伤痕。平淡的岁月考验真心,灾难的日子考验真情。和谐之曲,源远流长。

  青海之美,在于精神。这里地处高寒地区,海拔3000—5000米的地区占67%,连片贫困区域占全省98%。干旱,寒冷,缺氧……是青海的真实写照。不到青海,很难理解什么叫贫困,什么叫艰难。自然条件的恶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萎靡。近些年来,青海人民逐步树立起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践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以及“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奋发有为,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