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造湖是为了钱 武汉填湖也是为了钱

 xiongmao007 2012-09-07

  近日有消息说,西安已建、在建以及要建的人工湖有28个,湖水面积30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西湖水域,造价总计达百亿元。媒体质疑在西北缺水城市造湖的科学性,而且把这事儿跟武汉的湖泊保护问题扯上了,议论纷纷。

  武汉湖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保护,当然时不时也有地方在偷偷地违法填湖。西安无湖可护,现在尚处于造湖阶段。于是人们产生一边造湖却一边填湖的联想,想象是某个城市造、填“双修”。进一步联想,人们会想到更多的城市:一边建仿古建筑,一边拆掉真古董。所有这一切,构成一种拆与建、造与填的双向运动,给人一种荒谬感。

  不明就里的人,以为西安违背自然规律造湖,其实西安造湖不过是一场“复凿”运动。西安的28个湖,不少古已有之,只是后来淤塞消失了。比如计划要挖的昆明池,自汉至唐存世950余年。现已部分修复的曲江池,曾是长安人气最旺的名胜,每年新晋进士要在此举行“曲江大会”。既然古代有水可蓄,现在重新修凿,在“科学性”上应该问题不大。

  武汉号为“百湖之市”,但填湖并非有人不稀罕一个湖,于是把它填掉。湖是公产,有法律保护着。铁了心填湖的,其实不是嫌武汉湖多的人,而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填湖的目的,是造地建房,赚钱发财。

  根据媒体报道,西安造湖意在湖与土地资源“联合开发”,提升地价。每造一湖,四周必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就跟武汉有人违法填湖异曲同工,背后都是经济动机。一样的经济动机,导致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造湖与填湖。这种反向城市变迁,结果殊途同归:越来越多的楼盘“团结”在湖泊周围。

  造湖是为了钱,填湖也是为了钱,为了钱可以填湖,也可以造湖。西安现在是造湖,打着“复凿”的旗号,俨然是要修复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但造湖的真正目的是吸引购房者,让他们多掏钱。但环顾国内,一块地皮十年八年内卖两次、开发两次,已经所在多有,只要房价翻番带动地价飞涨,政府发现有利可图。按这种经济逻辑,西安现在忙造湖,将来不是不可能再填湖。

  要证明这种造湖、填湖的双向逻辑演进,其实不难。像南京玄武湖,周长10公里,够大了,历史上就是填了挖、挖了填。宋神宗时,王安石任江宁府尹,搞了一个彻底的“废湖还田”。元朝“复凿”,至朱元璋时,再次填湖修筑城墙。湖的存在与否,全在乎一时之需。

  但湖之于城市,根本的价值在于它是风景,是生态环境。填湖是煞风景的事,更是无知之举。武汉与西安,都在做湖的文章。在土地开发之前造湖,容易,古人“废湖还田”,还给了今人“复凿”的机会;但现代城市形态决定了,于填湖建房之后,再想造湖,那就相当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