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武状元周虎

 苏迷 2012-09-08

常熟历史上前后一共出了八名状元,其中七名是文科状元,唯一的武状元是南宋的抗金英雄周虎。

周虎,字叔子,祖籍临淮(今安徽凤阳东部、淮河南岸一带地域)。北宋末年,由于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中原战乱频仍,许多北方难民纷纷逃到相对比较安定的江南定居,周虎的父亲周宪德就是在靖康年间从临淮迁居到常熟来的。公元1161年,周虎出生在常熟。他的父亲是个读书人,考中秀才后没有踏入仕途,他为人正直,轻财尚义;母亲姓何,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识礼,相夫教子,是个贤慧勤劳的贤妻良母。周虎小时候受到父母严格的管教,他们不仅教周虎攻读诗书,还请了武艺高强的师父传授他武艺。在父母的严格教诲下,周虎从小就孝顺双亲,并立志要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他不但刻苦攻读,能诗善书,学得满腹文才,还苦练武艺,马上马下,骑射格斗,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他还用心研读兵书,行兵布阵,用计谋攻,无不熟记于心,堪称文武全才。

中国历史上的赵宋王朝曾长期与北方非汉族人建立的辽国、西夏和金国发生战争。北宋靖康二年,即公元1127年,四月,强悍的金国军队挥师南下,攻破了北宋的京城汴梁,在大肆抢掠搜刮后,将俘获的宋徽宗赵佶和刚刚即皇帝位的钦宗赵桓以及王亲宗室、后宫嫔妃等数千人押往北去,北宋王朝至此便告灭亡。后来宋高宗赵构在今杭州建都,称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与金国形成隔江对峙局面。

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36岁的周虎参加了全国的武科进士考试。考武科进士并不是只要武艺高强就行,同样要考文字功底和军事知识。在强手如林的考场上,周虎以谙熟的兵法知识和高超的武艺,不论是书面策论还是骑射比武,都得到了考官的一致好评,最后夺得武科进士第一,也就是中了武状元。武科夺魁以后,他被授予殿司步军同正将之职,成为一名武职官员。他曾以朝廷接伴副使的身份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后又任光州(今河南潢川)、楚州(今江苏淮安)的知州,最后调任和州知州。

宋代的和州城在今天的安徽和县,长江北岸,在宋金对峙时作为江防重地,是南宋北大门之一,军事位置十分重要。开禧十二年(1206年)四月,位高权重的平章军国事(相当于宰相,但其时韩的权力比宰相大)为了压制朝廷里的反对派,巩固自己的地位,不顾宋朝的国力和军事实力,也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断然决定北伐金国。由于准备不足,仓促开战,加上缺乏能战惯战的将帅,开战不久,在金章宗完颜璟率领的十多万人马分路夹击下,宋军连连失利,一连丢失好几座重镇,到十二月时,长江以北几乎全都落入了金国之手。

就在金国军队节节胜利,就要突破长江挥师南下的时刻,他们却在和州遭到了宋兵的顽强抵抗。金国调集几路人马围攻和州,企图以此作为突破口,打开南宋的北大门,然后渡江,进兵江南。当时,奉命坚守和州城的正是知州周虎。和州城内兵不满两千,面临金国精兵强将逼人的攻势,要坚守这道防线是十分困难的。大敌当前,兵临城下,敌强我弱,形势危急万分。南宋将士中有人认为宋金双方兵力悬殊,金兵是雄心勃勃,志在必得,而宋兵则是受困危城,难以坚守,城被攻破是早晚的事,与其损兵折将后仍要败退,不如主动撤出和州城,退守江面,这样尚有后路。

作为一州最高行政长官和地方军事指挥官的周虎,对危急的局势是也如指掌,他心里知道要守住和州是极为困难的,必然会有殊死血战,但他坚决反对退却示弱的战略,他认为这一道北大门必须坚守,这样才能扼住敌兵南下的通道,即使兵力悬殊,也要以一当十,誓死保卫国家的疆土。为了鼓舞士气,表示抗敌到底的决心,周虎在和州城门之一的灵会门城楼中上恭恭敬敬设立了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神位木牌,召集文武官员对天盟誓,精忠报国,誓与和州城共存亡。将士们被他的誓言激励,情绪激昂,举起刀枪齐声高呼:誓与州城共存亡!宣誓完毕,将士和州官分头去收拾兵械,召募百姓,加固城墙,筹集粮草,做好了御敌的准备。这时,周虎的母亲何太夫人得和州的险情和儿子坚守和州的决心后,毅然带着孙儿赶到和州,表示周家三代人坚决抗敌、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何太夫人的壮举给了和州城军民极大的鼓舞。

金兵将州城围困住后,调兵遣将,不分昼夜,一次又一次发起攻城战。周虎将城内的青壮年组织起来,与兵士分批坚守,和州军民严阵以待,同仇敌忾,一次次将攻城的敌军击退。战斗异常激烈,城墙上洒满了双方将士的鲜血。一天,敌兵将绑着火药的箭射进城里,火箭落处,火焰乱窜,一时间城里浓烟滚滚,火警四起。趁城里军民救火之际,敌兵又一次发起了强攻,一条条云梯纷纷架上城头,手执利刃的金兵呐喊着拼命往上爬,守城将士奋勇杀敌,城墙上血肉横飞,杀声震天。周虎身先士卒,于刀光剑影中往来冲杀。有将领从安全出发,请他暂避敌人锋芒,不要亲冒矢石与敌人拼杀。周虎挥动所佩“紫荏”宝剑大呼:“如城破,我即用此剑自刎于城上,决不后退半步。尽忠报国,为臣本份。朝廷知我为国捐躯,则我堂上老母能得到抚恤;倘我后退半步,我就忠孝全无了!”在他的鼓舞下,众将士勇气倍增,拼死血战,终于又一次打退了攻城的敌兵,和州城岿然不动,得以保全。

从十一月到十二月,和州军民众志成城,先后三十四次击退攻城的敌兵,战斗中杀死敌兵骑军将领十馀人,连金兵右元帅石乞达也被乱箭射死。金兵屡次攻城都战败,损兵又折将,士气大受影响。眼看和州城难以攻克,只得于十二月中退兵。不久,宋金两国达成和议,彼此罢战,江淮一带战事暂时平息,百姓得以安定。

周虎为保全和州不陷敌手立下了大功,人们将和州保卫战跟岳飞的朱仙镇大捷、韩世忠的黄天荡大战相提并论,认为他战功显赫,不愧为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将才,向上报功。但周虎秉性耿直,不会谄媚奉迎,虽立大功却不受上司赏识;又与朝廷里那些不顾国家利益只图自己安逸富贵,一味主和的投降派官僚政见不合,所以有功得不到奖赏,反而受到他们的忌恨,被调守合肥,实际上被剥夺了手中的兵权。接到调领,与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并肩战斗的将士们无不感到难舍难分,有的士兵甚至不惜以自刎来挽留周虎,但上司命令不可违,和州文武官员和将士百姓们只好挥泪送行。虽然周虎不再是和州州官,但和州的百姓却牢记他的功绩。为了感念周虎英勇抗敌保全了和州城,当地百姓自发捐资,特地为他母子建生祠奉祀。

当时韩侘胄已经失势,并且被奸臣史弥远勾结宁宗的杨皇后假传圣旨,将他杀害,史弥远趁机清除异己力量,朝廷中凡是被指为“韩党”的官员都遭到诬陷迫害。周虎到了合肥以后不久,就被人指诬为韩侘胄一党,但又拿不出什么证据来,只好将他贬往更远的徽州。由于他一心为国,不谋私利,为人倜傥,轻财尚气,所以毫无积蓄,前去上任时两袖清风,竟无力将老母一起带去奉养。何太夫人心里悲愤不平,竟忧郁得病,不久即辞世。周虎得知慈母过世的噩耗后,悲痛欲绝,发誓今后不再为官。后来朝廷又想起用他,让他再任和州知州,他看透了官场的腐败,推托自己脚有毛病不便行走,上表辞谢,一连上了八九道表章才获准许。

周虎辞官回到家乡常熟,居住在虞山南麓一处山湾里,那里有他以前建造的住宅名露台山居。他杜门谢客,深居简出,读书著文,安度晚年。绍定二年(1229年),周虎去世。朝廷追念他有功于国,赠谥号“忠惠”,又下旨把和州百姓为周虎建的生祠改为“忠烈祠”,受和州人民的世代祭祀。

今天,周虎的事迹陈列在常熟名人馆中,他埋葬的山居湾被称为周坟湾,常熟人民将永远纪念700多年前的这位文武双全的武状元,忠心为国的抗金民族英雄。

来源:苏州新闻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