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友和我讨论近期的股市,说到自己在近期下跌市的操作设想。他准备盯着几只股看,按技术分析方法来决定买入和卖出的时机,要求不高,每次只要有个2-5%的收益就走人。情况不对就立马走人。这样多次下来,积少成多,相信收益不会差。设想是不错,但是这种设想实际上存在了几个致命的弱点。一是短线操作成功概率有多高。另是回报亏损比的设置。
这让我想到,证券投资在大多数时候只是一种概率的游戏。几次成功或失败并不代表将来也一定有这么多的成功率或失败率,从一个大的样本或股民整体来说,这只是一个概率问题。教科书上说:概率就是刻划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量指标。通俗点说,出现某种结果的可能性用数字表示出来就是概率。这很容易理解,就象我在小区门口的彩票亭买即开型彩票,中奖概率为50%,这并不是说我买了二张彩票肯定会有一张中奖,而是说对于所有彩票来说,平均每二张中有一张中奖。我们常说的概率有两种,数学概率和统计概率。数学概率是理论上计算出来的概率,就象抛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反面的可能性各是50%。而统计概率是我们根据实际结果计算出来的概率。我们抛了1000次硬币,得出正面朝上的概率就接近50%。当然我们抛的次数越多,也就是样本越大,统计概率的偏差会比较小,就越接近理论概率。然而我们在做股票投资时,往往会有一种人为的对偏差进行修正的想法。有时我们买入股票套牢后,以为在不断的下跌中多次买入,经过多次失败买入,会有一次股价反弹后的成功买入。这也是一部分投资者在08年越买越套的原因之一。有时我们多掌握一些概率常识和前人已为我们作出的统计概率,对投资是非常有帮助的。
股票短线操作实际上是基于一种大部分时间都成功的概率假设。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很小。美国的Jess H Chua和Woodeard教授早己做过研究,至少要在70%的时间以上正确预测才能最终获利。华尔街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要每次踏准股市节拍,比接住从空中掉下的尖刀还要困难。这点连在股市上最成功的巴菲特都做不到,何况普通投资者。巴菲特抛出中石油后股价继续涨了很多,08年金融危机后买入股票却被套牢了很久。没有所谓的精确的买入点、卖出点,如果非要认定一个,那么也只有一个相对的区间。如果能在大多数时间踏准这个区间,已是能赚钱无数了。按概率的说法,当样本越大,实际情况就越接近理论值。样本过小,就不会符合概率分布,实际情况就有可能十次都是同一情况。引用到投资上来看,也就是如果每次我们买股后涨或跌的可能性均为50%,那么我们需要抉择的次数越多,实际总的盈利次数就越接近50%,加上来回手续费,亏损的可能性要大于50%。然而抉择次数越少,却有可能避开这种大数法则的约束。如果每年只做几次投资,那么盈亏次数就有可能是盈利多于亏损,当然也有可能亏损多于盈利。股市上常说的“一盈二平七亏损”,实际上就是前人为我们统计出的长期投资股市后投资者盈亏的概率分布。
短期来说,股价运动就如布朗运动一样,是完全随机的,但是长期来看,在一个经济不是走下坡路的经济实体股市中,股市长期向上又是大概率事件。以美国S&P指数为例,只投资一天,亏损的概率为45%,但是拉到到五年,亏损的概率就降到了5%。如果你长期持有25年美国股市,那么最低年平均收益也会达到7.9%。短期的股市波动,我们无法把握,但是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完全可以轻松的抓住长期收益,因为这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是美国等成熟证券市场长期投资为主流的原因。
回报亏损比的设置实际上也是一个概率问题。如你每次设定的止盈平仓点为10%,止损平仓点也为10%的话,上涨或下跌的概率各为50%,那么这么一次操作的总盈利概率就是10%×50%-10%×50%=0%。然而当你设定回报亏损比为2:1时,如10%止盈、5%止损,总盈利概率就是10%×50%-5%×50%=2.5%,那么你的这次投资就是值得的。多次下来,总收益才有可能为正。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你每次的盈利可以承担随后的二次亏损。这当然是划得来的。
现代金融投资理论中的组合投资理论实质上也是一个概率问题,基金实际上就是运用此理论的最好说明。当你投资一个股票,亏损或盈利的概率是50%,但是当你把资金平均分成20份投资20只不同行业的股票,由于样本增大,个股间涨跌是不同步的,不考虑系统性风险,亏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实践中,多注意分析统计一些数据,掌握一些大概率事件,会对投资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许多成功的大师都发自肺腑地说要重视大概率事件。当你掌握了概率的精髓,而且不用自己过多计算,借鉴前人为我们统计出的概率,就等于为你的投资插上了一双成功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