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发高烧发热用的中草药
2012-09-08 | 阅:  转:  |  分享 
  
发高烧发热的用药



柴胡大黄金银花车前草芦根黄栀子桑白皮、黄芩、杏仁野菊花大青叶青蒿银柴胡白薇丹皮犀角黄连滑石寒水石菊花牛黄重楼射干板蓝根蝉蜕紫荆皮天竹黄珍珠僵蚕桔梗竹叶羌活薄荷酒大黄神曲白薇桑赤芍荆芥山楂槟榔天花粉羚羊角、钩藤生地麦冬荷叶白茅根前胡岗梅根山豆根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瓜蒌壳苇茎薏苡仁桃仁白花蛇舌草浙贝母甘草麦冬生地黄沙参白芍谷芽法半夏防风羌活葛根水牛角玄参丹参生地连翘赤芍公英龙胆草生石膏知母





高热不退

积雪草9车前草15白头翁10水煎服

马鞭草10马兰30水游草10水煎服

蒲公英马鞭草千里光各适量水煎服

果上叶辣叶青药牛蒡各15水煎服

金钩藤瓜子金黄栀子铁灯草各10水煎服

地龙连翘各10金银花钩藤各10全蝎3水煎服

灯芯草10青蒿10椿皮8苦竹叶5水煎服

鸭石草15马鞭草10鬼针草20水煎服

鬼针草30车前草15竹叶菜10水煎服

牛筋草120水煎服

马兰竹叶菜小龙胆草车前草各15水煎服





感冒发热发烧

车前草60水煎服。或者加马兰60水煎服。

马兰阎王刺根小龙胆草车前草各15水煎服。

马兰15南部正五匹风香樟树皮各30生姜3大蒜3水煎服

马兰3钱马鞭草2钱水煎服

马鞭草马兰车前草水灯草各16水煎服

鱼鳅串15岩白菜15水煎服

鸭舌草生石膏车前草淡竹叶各10水煎服

葛根柴胡黄芩各10荆芥防风各6水煎服

红姨妈菜30水杨梅50水煎服

桑叶马鞭草各20水煎服

桑叶5钱石菖蒲陈艾2钱水灯草1钱水煎服

桔梗15紫苏10鱼腥草15水煎服

岩豇豆1两水煎服

生石膏200捣乱水煎服

连线草20葱白3根生姜9水煎服

臭梧桐白皮15大青叶20金银花8野菊花10水煎服









发烧不退

青蒿适量水煎服

鱼腥草20金银花15桔梗15阎王刺10水煎服

金银花30马鞭草30水煎服

铁包金10芦根8青蒿6夏枯草10水煎服

淡竹叶10黄荆条15牛蒡子10水煎服

芦根马鞭草野烟根各3钱水煎服

鬼针草2两水煎服

马鞭草20淡竹叶20灯芯草20水煎服





发烧(感冒)

三颗针30水煎服,或者加六月雪15,水煎服。

车前草天青地白旱莲草各10水煎服。

车前草水煎服

一支箭一支黄花竹叶菜各10

一朵云青蒿忍冬藤各20水煎服

十大功劳积雪草各20水煎服





发烧咳嗽

三匹风10蛇倒退10紫苏10桑白皮10蜂糖适量水煎服



发烧畏寒

刺老包15土细辛5生姜5水煎服



发热(肺结核)

十大功劳沙参各桑白皮鱼腥草15水煎服

青蒿知母各6生地15丹皮10水煎服



发热

野芹菜20车前草8鬼针草10水煎服

野叶烟10金银花10马鞭草15水煎服





小儿夜间发热方用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化裁,加石膏、知母,拟方如下:水牛角30g、玄参15g、沙参18g、丹参12g、竹叶12g、生地15g、金银花15g、连翘15g、牡丹皮12g、赤芍12g、石膏30g、知母15g、黄连6g。



以重剂小柴胡汤、白虎汤为主,加羌活、葛根解太阳之表,金银花、连翘、大力子、板蓝根清解表卫之热,组成基本方,再视兼证灵活加减治疗外感热病初期(多为“病毒性感染”的高热症)的病证,当以百计,大多1、2剂即可热退身凉,诸症缓解,历历不爽。

处方:柴胡20~30g黄芩20g法半夏12g太子参20g生石膏40~50g知母15g羌活15g防风15g葛根20g金银花20~30g连翘15g大力子15g板蓝根20g甘草5g谷芽30g

水煎2次,首次煎沸10min(淡煎),第二次煎沸20min(浓煎),日3次夜1次,分4次分服。

辨治:患者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是风寒在太阳之表;其高热、汗出、脉洪数等症,表明寒邪化热已入阳明之里,其口苦、心烦、欲呕诸症,提示病涉少阳之域,其咽干而痛、口渴等表明温邪上受初感。故本案乃三阳合病,寒温合邪之患。

治当寒温合法,三阳并治。用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减。

处方:柴胡20g黄芩20g法半夏15g生石膏50g知母15g防风15g羌活15g葛根20g金银花20g连翘20g大力子10g板蓝根30g谷芽30g甘草10g

服2剂,1日1剂,每剂煎两次,首次淡煎,二次浓煎,两次药液混合,分4次(日3次夜1次)服完。服药期间进清淡饮食。

治以养阴生津,清热解毒之法,用金银花、连翘、大力子、板蓝根、益胃汤、芍甘汤合方服。

处方:金银花30g连翘15g板蓝根30g大力子15g麦冬30g玄参15g生地黄15g沙参15g白芍30g炙甘草10g谷芽30g

每日1剂,服4剂,每剂煎两次,两次药液混合,分3次服。

辨治:患者发热、恶风寒、身酸软为太阳表证未解;汗出、口渴、面唇红干、苔黄厚少津为阳明热盛伤津;口苦、心烦提示少阳见症。胸中为太阳之里,阳明之表,而心肺居胸中,故太阳、阳明病最多心肺病,且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故本案咳、痰、喘诸症,是太阳表邪化热入里,与温邪相合,郁于胸中所致。其脉主表,数则为热,滑则为痰。乃三阳合病,寒温合邪,痰热壅滞之证,用小柴胡汤、白虎汤为主合小陷胸汤、苇茎汤化裁与服。

处方:柴胡20g黄芩20g法半夏15g防风15g生石膏40g知母15g瓜蒌壳15g金银花30g苇茎30g桃仁15g鱼腥草3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5g

每日1剂,服2剂,每剂煎两次,首次淡煎,二次浓煎,两次药液混合,分4次(日3次夜1次)与服。

清热肃肺,益气生津治之。

处方:黄芩20g瓜蒌壳20g法半夏15g苇茎30g薏苡仁30g桃仁15g沙参30g麦冬20g鱼腥草30g白花蛇舌草30g浙贝母15g甘草5g

每日1剂,服4剂,每剂浓煎两次,3次分服。

银黄汤;〈组成〉金银花20克黄芩15克山豆根15克桔梗15克荆芥10克生甘草5克〈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病重者每日服2剂,分4次服。〈功效〉清热解毒,宣肺利咽。〈主治〉外感发热,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扁桃体肿大疼痛,口渴,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本方以发热,微恶风寒,苔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为用方要点。若发热高者,加板蓝根30克,生石膏60克;咳嗽,痰黄者,加前胡10克,杏仁10克,扁桃体肿大者,加射牛10克,岗梅根30克







小儿感冒发热



三根汤(葛根、芦根、白茅根),我经常随证化裁,如冬季感寒葛根易为麻黄绒、苏叶等

夏季葛根易为霍香、香薷等

治小儿高热秘方

2.1慈幼清解汤

【来源】王静安,《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石膏30~60克,青蒿15~30克,白薇30克,桑叶10克,赤芍3~6克,柴胡6~10克,黄连1.5~6克,荆芥9克,山楂、神曲各10~15克,槟榔6~9克,天花粉9~15克,大青叶15~30克。

【用法】上药用凉水浸泡5~10分钟后,文火煎煮,将药煮沸后10分钟取汁,视病儿大小给药,患儿饮药后,放至床上,盖被,待病儿微汗出,用热毛巾或干毛巾擦汗。日服3~4次。

【功用】清热解表、透邪导滞。

【主治】小儿高热。

【加减】高热引动肝风者,选加羚羊角、犀角、钩藤、虫壳;热入营血,选加丹皮、玄参、生地,麦冬;鼻衄,选加荷叶、白茅根、焦栀;因湿热所致,选加黄芩、滑石;对小儿年龄不足周岁者,去石膏,视病情缓急配用紫雪丹。

三解汤

【来源】邹习荣,《四川中医》(3)1985

【组成】羌活、石膏、柴胡、薄荷(后入)、黄芩、酒大黄、青蒿、金银花、大青叶、神曲、甘草(剂量视病情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频服。

【功用】清热解毒,和解少阳,通府导滞。

【主治】小儿外感高热。

【加减】咳嗽者,加桑叶,前胡;呕吐者,加陈皮,竹茹;皮肤见瘀点者,加犀角或羚羊角,丹皮,赤芍;嗳腐吞酸者,加焦山楂,麦芽;小便短赤者,加竹叶,木通;大便稀溏者,酌减大黄用量。

【疗效】治疗100例,全部治愈。其中1~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者78例,2~3天内者17例,3天以上者5例。

2.3小儿退热灵

【来源】陈红庆,《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僵蚕、蝉蜕、薄荷、荆芥、桔梗各12克,黄芩、连翘、神曲、玄参、竹叶、山栀各20克,甘草6克,蔗糖适量。

【用法】上药制成糖浆100毫升,1岁以内每服5~10毫升;1~2岁,10~15毫升;2~5岁,15~20毫升;6岁以上服20~25毫升,日服3次。高热患儿服药体温未降者,以2小时服药1次,体温降后,仍依前法服用。

【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利咽止咳,消食和中。

【方解】本方取僵蚤,蝉蜕散风清热,解毒止痉;荆芥,薄荷,解表清热,黄芩,山栀,竹叶,连翘清热解毒,透热外出;玄参养阴清热;桔梗,甘草利咽止咳,神曲消食和胃。综观全方,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利咽止咳功能。因服药量少,价廉效宏,且无副作用,故适用于儿科临床运用。

【主治】小儿上感发热。

【加减】治疗110例,服药后6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者24例(521.8%),12小时内28例(25.5%),1天内34例(占30.9),2天内13例(占11.8%),3天内4例(占3.6%)4天内2例(占1.8%),有效率为95.5%,24小时退热者78.2%,无效5例(54.55)。

2.4小儿退热方

【来源】王烈,《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黄芩50克,柴胡40克,黄连30克,寒水石,白屈菜各250克,菊花6克,牛黄5克,重楼,射干,板蓝根,蝉蜕、紫荆皮,天竹黄各4克,珍珠,冰片各2克,麝香1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粉,制成片剂,或装入胶囊、备用。每次服0.8~1.5克,温开水兑服,日服4次。

【功用】清热解毒,利咽安神。

【方解】方中黄芩、柴胡、黄连,寒水石为主药,此四味药善走肺胃,以清表里之热;菊花、牛黄、重楼、射干、板蓝根为佐,解毒抗炎,余兼利咽安神,止咳,化痰,镇静之功。众药合用,效广力专,奏效颇佳。对病毒感染发热具有良好的清热效果。

【主治】小儿发热。可用于小儿四时感冒,温毒壮热,表里挟杂,咽喉红肿,以及其他病毒感染性病症。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卓著。如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依此法治疗小儿发热500例,有效率达89.8%,平均退热时间为1.5天。

2.5退热灵

【来源】李晏龄,《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犀角3克(可由较大剂量水牛角代替),黄连,栀子,滑石各6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来,过细罗,贮瓶备用。每日服3次。6个月以下,每次服0.3克;6个月至1岁、每次服0.3~0.5克;1~3岁,每次服0.5~0.9克;3~6岁,每次服0.6~1.2克,6~12岁每次服1.5克。

【功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方解】方中犀角(或水牛角)咸寒,入心,肝,胃经,清心安神,凉血止血,泻火解毒,实验研究,本品静脉注射可使因大肠杆菌所致发热的家兔体温恢复正常;黄连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栀子苦寒,入心,肝,肺,胃经,泻火除烦,清热凉血解毒;滑石味甘淡性寒,入胃,膀胱经,清解暑热。四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

【主治】外感风寒,风寒化火所致高热。

【加减】临床屡用,效果显著。



2.6蒿柴薇丹汤

【来源】滕宣光,《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青蒿、银柴胡,白薇,丹皮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频服。

【功用】清热凉营,护营防灼。

【方解】小儿有“脏腑嫩,藩篱疏,易于转变;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特点,所以感受外邪,从阳化热者为多,热易伤阴,易致耗阴劫液。故方用青蒿芳香,清热透络,引邪外出;银柴胡入少阳,厥阴,搜邪退热。白薇,丹皮清营凉血。四药相伍,既清气营之热,又益阴凉血而不腻邪,突出了清热凉营,护营防灼之力。从而避免了热邪伤阴耗液之弊。用于临床,对于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不但退热快,而且对兼有咳嗽、咽喉肿痛者,可使症状减轻或消除。

【主治】小儿急性高热性疾病。

【加减】临证根据症状随时加味。兼咳嗽者,加苏子、桑白皮、黄芩、杏仁;兼咽喉肿痛者,加野菊花,大青叶。

【疗效】临床屡用,退热快,疗效显著。

【附记】验之临床,奏效颇捷。治疗多例均愈。

献花(0)
+1
(本文系贵州苗医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