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王蒙《溪山风雨》册

 fifizhao 2012-09-08

元·王蒙《溪山风雨》册 

     元代画家王蒙传世的画,文字记载有数十件,但至今为各界公认为真迹的,不过十多件,大体为卷轴画,只有一件——《溪山风雨》是册页。
  《溪山风雨》册共10开,每开纵28.3厘米,横40.5厘米,纸本,墨笔,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最后一开上自题:“吴兴王蒙作溪山风雨图”。无年款,但从各图的风格上看,纵跨五代、宋,应该是王蒙比较早期的拟古作品。虽说尚未体现王蒙个人画风成熟时期的密实、苍茫,然而笔墨上已经初现元代绘画的旷达、率意。王蒙是赵孟頫的外孙,而赵孟頫是宋末元初承前启后,开创“书画一体”、纸本“干笔皴擦”的元代文人画风的一代宗师。王蒙幼承家学,曾经临摹过大量的五代、宋的画,打下了深厚的绘画基础。

 溪山风雨图,山体圆浑,多“矾头”,长披麻皴,密集的浓墨点,展现的是五代董源、巨然的画风。有风雨自右边袭来,树的枝叶摇曳,向左边倾倒,江水皱起涟漪,波纹勾画细密工致,一笔不苟,犹存唐人遗韵。 

      
松林远岫图,左边的三株松树高耸挺拔,枝干虬曲,松叶攒针。“攒针松”乃北宋李成所创,而风靡北宋,成为宋画的标志之一。画中间的枯树枝干线条弧曲遒劲,则又是师李成的北宋画家郭熙的模式,在其《早春图》中有出色的描绘。 

      枯木竹石图,前面的枯树,枝干交柯,老根盘结,枝头的小枝弯曲劲挺,充满张力,犹似李成的“蟹爪树”。而后面的丛竹,枝叶挺拔向上,一笔掠去,谓之“晴竹”,乃北宋画家文同首创,与元人柯九思、赵孟頫夫妇画竹,枝叶弯曲下垂大相径庭的。

      米家云山图,完全是北宋米芾父子所创的“米氏云山”的格局。云雾蒸腾,林木掩映,远岫苍茫,万壑空寂,这正是文人画家追求的禅意境界。 

  看上述四图,就了解王蒙曾广泛地学习五代、宋的优秀传统,故在“元四家”中他的绘画技术最为完备。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师古人”的同时“师造化”,不断地写生和感受,故能融汇古今,意超象外,开创其独特的雄浑苍莽、元气磅礴的绘画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