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台灣不幸發生禽流感,疫區生產的雞肉、雞蛋最後在哪些地方販售,透過「食品追溯履歷雲」,半天就可查出、下架,民眾只要等半天,就能確定吃到的是安全的食品。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說,食品履歷追溯雲端系統,最快會在年底完成。
張善政昨天在聯合報系舉辦的「udn talks 聯合大講堂」中,談雲端技術對未來生活的影響。他說,對很多人而言,雲端技術的概念讓人有「雲深不知處」、「如入五里霧中」的複雜感;簡言之,過年期間「秒殺」的火車票、阿妹演唱會「秒殺」的門票,短時間能處理這麼龐大購票資訊的系統,都是雲端技術。
他認為,政府打造雲端應用「要讓民眾有感」,一般人知道怎麼用就好。張善政以「健康雲」為例。一個常在A醫院看病的人,臨時改到B醫院看病。過去,由於病歷都在A醫院,到了B醫院,病人可能要多照一次X光,多做很多檢查,未來醫院間只要病人同意,可以透過雲端系統分享病歷。
未來的「健康雲」中只放病人病歷的目錄,如果B醫院要調閱,經病人同意,就可從雲端的目錄找到A醫院的病歷資料庫,從中提取,「是一種分享、開放的觀念。」每個人健康檢查的紀錄也可以透過雲端讀取。張善政表示,這種「健康雲」的概念約半年內可以達成。
牛肉、雞肉、米等食品從生產來源、加工製造,到最後販售的過程,也可透過雲端記錄,透過「食品追溯履歷雲」的快速運算功能,半天內就可找到所有有問題的食品,並立刻下架。
張善政也提到電子發票的雲端運用:把發票訊息存在雲端,中獎後直接匯到帳戶,每年可以少砍八萬棵樹,但目前還有許多法規問題待克服
好東西 就要多多利用 善用 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資源 杜絕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