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书院

宋政和年间,杨时开始在无锡讲学,据说因为所在地景象“古木森森,环境清幽”,与他曾经游历过的庐山东林寺相似,遂被命名为东林书院。又因为杨时号龟山先生,亦名龟山书院。不过现在这个地方早就没有传说中的景致了。明万历时,被革职还乡的顾宪成,在地方官吏的支持下,恢复了东林书院。阉祸时被拆毁,崇祯初平定阉祸后旋即重修,其后至民国有多次重建。八十年代以来又有三次规模较大的修复。现存有多进院落,主要建筑有石牌坊、东林精舍、丽泽堂、燕居庙、道南祠等。其中道南祠是纪念杨时的祠堂,他是宋代理学的著名人物,上承二程下启朱熹。因程颐对杨时有“吾道南矣”的赞誉和期望,故名。
顾宪成及东林党对明末历史有很重要的影响,当然这往往与党争和明亡牵涉在一起,我想这可能并非顾之愿望。很想了解顾在教书讲评之余,干了些什么。“读书不忘救国”,还有那幅十分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俗地说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所以不用奇怪他在此能如此了解世间风气和朝廷动向。东林党在阉祸之前,就与浙齐楚等党之间相互倾轧,打得不可开交。阉祸之中,被太监用极为残酷的方式成就了他们的气节。除了一些人之忘我境界,值得缅怀外,他们前后的作为,很难让人对这样一个集团产生任何仰慕之情。不过这只能是现在,因为从那时的情况看,许多人以此为傲。
东林书院的牌坊和几方抱鼓石还是比较有看头的,不过抱鼓石据说是觅于他处,其他建筑纪念性价值还是比较重要的。东林旧迹牌坊在泮池前,四柱三间,五个屋顶。四柱下有夹石相扶,双层额枋均有动物和花卉纹装饰,之间有花板填充。屋顶按照石材的特性,做简化的仿木构,也有花板填充,正脊两端都有鸱吻。整体造型和西部处理呈晚明风格,不过装饰性的花板、雀替、脊饰等应多是修复的。
大门上的抱鼓石-明
 东林旧迹石牌坊
 仪门(东林精舍)
 泮池及桥
 燕居庙及棂星门
 燕居庙门的抱鼓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