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外闪技巧

 zzm1008图书馆 2012-09-09

摄影外闪技巧

(2009-11-03 12:03:08)

  在室外拍摄人像,有时需要闪光灯补光,为了得到自然的效果,可以使用闪光曝光补偿,需要补偿多少呢?

  补光比例是表达平衡闪光和现场光比例的一个传统表达方式,1:3的补光比例堪称为“经典”比例,表示平衡闪光的强度是现场光的1/3。但问题是:你的闪光灯上无法调节这个比例,它只能调节闪光曝光补偿值。1:3的补光比例相当于将闪光曝光补偿值减低-1.732EV。


▲在拍摄中,我喜欢自己控制光线,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合适的武器,“控制光线”仅仅是个愿望而已。因此一直向往Canon的无线闪光灯系统,无奈造价太高,只有先进个Canon speedlite 420EX玩玩。当时进420EX时就开始打Canon speedlite 550EX的主意了,拖了一年有余,前几天一咬牙把550EX拿下,终于组成了最小配置的Canon无线闪光灯系统。

  经过几天的把玩,感觉太好玩了,这套系统简直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影室灯,后悔怎么没有早点把550EX弄回来。

  作为主控灯的550EX,可以带A、B、C三组副灯(550EX、420EX),为了防止干扰,这些灯具又有4个频道可选,同样频道的灯具可以组成一个系统,这样算来550EX可以带无数个副灯,不过对于我来说,只有一个420EX当副灯,也只能通过设置420EX,充当ABC了,热靴闪光灯。

  在10D及G2上,都能方便的控制这个小系统。在不设置闪光灯闪光比率情况下,550EX、420EX发光是相同的,ETTL模式很方便,按了快门就有,控制上两个灯当一个用,完全可以忽略副灯的存在。比较好玩的是设置闪光比率,这样就相当于双灯的效果。在550EX上可以设置13组光比,最大可以产生正负3:1档的光比。

  主控灯550EX在闪光的情况下,自己定义为A组,因此需要在420EX上设置成B组,这样才能产生A:B的光比。550EX可以设置曝光补偿,但没有在10D上设置闪光灯曝光补偿来的方便、快捷。在相机上设置曝光补偿,会对整个系统起作用。小型闪光灯的光线比较硬,为了获得揉光的效果,可以在550EX、420EX上用橡皮筋绑上个白卡纸,利用白卡纸的反光作为照明光源。

  利用离机闪光线(Canon Off-Camera Shoe Cord 2),可以使550EX最远离相机60~70cm远,一些时候布光更灵活,配合420EX拍摄微距会非常方便,也就在不想MT-24EX微距灯了。

由于420EX功能比较简单,不支持手动曝光、频闪闪光等功能,使得这套小系统的功能有点折扣,不过应付绝大部分情况是没有问题的。


▲EOS机身在较明亮的环境光下会缺省地启用自动减光填充闪光。因此如果你只需进行填充闪光,特别是使用E-TTL而非TTL时,就不必作任何FEC调整。一般认为,E-TTL在较为明亮的环境光下作填充闪光有所改进且更为微妙。你可能需要做一些实验,以了解你的照相机和闪光灯组合是如何工作的。记住,你所作的任何手动FEC都会附加在相机可能作出的自动减光填充闪光之上。

  然而,大部分专业和准专业EOS相机都具有自定义功能,需要时可以禁止自动减光填充闪光。这对于拍摄背光的主体时十分有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减少填充闪光。


▲设置频闪闪光
  佳能高档热靴式闪光灯具有频闪模式,要激活该模式,可以通过按下模式选择按钮,直到背面LCD屏幕显示MULTI字样为止。

  然后你可以以赫兹为单位输入击发频率(就是每秒闪光得次数)以及输出功率设定。5xx闪光灯还可以让你指定实际频闪得次数,4xx闪光灯则不能,因此你只能通过快门开启得时间和你所设定得每秒闪光次数来计算。闪光灯得最高击发频率视型号不同而有所不同,在5到199Hz之间。功率设定也各不相同,例如,430EZ和540EZ,在频闪模式下不能以全功率输出,只能在1/4功率或以下。

  很自然这些设定之间互相关联:比方说,如果击发频率较高,你就不能以较高的功率击发很多次,因为闪光灯需要时间充电。闪光灯说明书中有一个表格,标明了在不同的功率和击发频率设定下的最大闪光次数。如果你击发闪光次数过多,会有过热和损坏闪光泡的风险,不过闪光灯具有自动切断机制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一旦设定了闪光灯,你就可以把相机置于M(手动曝光)档,并决定快门保持打开的时间,以便包含所有的动作。你还可以设定合适的光圈,闪光灯会据此将照射范围显示在背面的LCD屏幕上(如果没有显示可半按快门释放按钮);调节功率输出和光圈值使照射范围与对焦距离一致。

  频闪闪光不能在EOS EF-M、750和850相机上工作。


▲无线遥控
  有一些第三方(非佳能)出产的系统可以遥控闪光灯,比如Wein和PocketWizard的产品。不过,佳能最新的E-TTL闪光灯也具有无需连线触发闪光灯的能力,与美能达的开创的无线闪光系统十分相似,这些无线E-TTL闪光灯可以以主控单元或从属单元的方式工作。

无线E-TTL是如何工作的?
  佳能无线E-TTL系统利用数字编码的光脉冲(可见光或红外光,取决于使用何种主控单元)从主控闪光灯向一个或多个从属单元发送命令。它不像其它大多数第三方系统那样使用无线电信号,因而无法触发距离较远(比如在球场另一头)的闪光灯。但对于在较小空间快速、方便而灵活地布置闪光灯而言是十分理想的。佳能选择光控而非无线电控制,部分原因是因为价格便宜,另一部分原因是避免在其销售相机的每个国家逐个申请无线发射设备许可证的恶梦。

  无线E-TTL工作至少需要两个具有无线功能的闪光灯。主控闪光灯安装在相机的热靴上(直接或通过离机热靴同步线),从属单元根据场景照明的需要布置。不幸的是,至今没有一种EOS相机的内置闪光灯可以用作无线E-TTL的主控单元,希望未来的EOS相机具有这种功能,其实这不需要增加太多的硬件,如能实现则十分方便。这样你就可以一手持相机,另一手拿着闪光灯,而中间无需借助笨重的发射单元或麻烦的连线。

  如上所述,主控单元是用可见或红外光脉冲传递控制信号的,因此各从属单元必须在放置时使前面的无线感应器可以看见这些光脉冲。在具有许多光线反射表面(墙壁、天花板等)的室内拍摄时,从属闪光灯可以轻易检测到主控闪光灯的控制信号,即使两者并非直接相对;但在室外或无反射表面的室内,安装在从属闪光灯前面的感应器必须能够看见主控闪光灯的正面,这就带来了一些不便。许多闪光灯如420EX和550EX具有可旋转的灯头,因而灯头与闪光灯主体可以指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如果主控闪光灯需要朝向特定的方向,你还可以将其接到离机热靴同步线上,而不是直接安装在热靴上。

  命令传输距离部分地取决于主控单元与从属单元传输的角度以及在室外还是室内使用。此外,550EX利用大型的主闪光管发出的白光传送数据,较使用塑料滤光片覆盖的小型闪光管,因而只反射红外线的ST-E2传输距离更远。

  550EX在室外使用时的标称传输距离为8-10米(25-30英尺),水平覆盖角度大致为80°,垂直覆盖角度大约为60°,假定闪光灯头设定在24mm焦距。当然你可以手动设定更窄的覆盖范围,或者利用下拉式17mm散射屏增加覆盖范围,不过后者会显著地减少传输距离。关于ST-E2地数据有些混淆,佳能美国分公司的产品规格上说ST-E2的传输距离与550EX相同,这显然是错误的。佳能美国分公司的Chuck Westfall说ST-E2在室外的实际传输距离大约是3.5-5米(12-15英尺),水平覆盖角度大约是40°,垂直角度约为30°。


▲使用无线E-TTL
  你可以将四个数据频道之一用于闪光控制,而每个闪光灯可以归属三个组中的一个。配备四个频道使得同一位置的四台相机可以互不干扰地使用无线E-TTL,而三个分组使得闪光灯的输出光比可以分别设定(仅限于特定相机,见后述)。A类的机身在无线模式下具有E-TTL测光、FP模式、FEL以及其它E-TTL功能。

  每组可以配置的从属闪光灯数量不存在编码限制,这是因为主控单元与次数单元之间没有双向的通信,每个从属单元只是简单地等待命令,而主控单元通过在预闪阶段从属单元发出的闪光感知其存在。因此你可以在空间和预算容许的情况下布置任意数量的从属单元。这里唯一的问题是SE(节电)功能,它会使从属单元在一段时间后切换到节能模式(详见SE一节)。

  你可以按下主控单元上的测试按钮(指示灯)来检查各从属单元是否在传输距离之内。相机会指示所有从属单元发出闪光,首先是A组,然后是B组和C组。如果你的相机具有造型闪光功能(见下一节),你也可以使用该功能以便预览最终的闪光效果。

  550EX在用作主控单元时,可以禁止其主闪光管发出闪光,这样可以控制从属单元而不会产生发自照相机方向照明。此外,带变焦灯头的闪光灯(550EX 和420EX)在无线从属模式下自动变焦到24mm的覆盖范围,尽管550EX可以通过手动设置改变该自动设定的范围。

  你也可以在B类机身上使用佳能的无线闪光灯,但只能手动设定闪光灯的输出(限于可以设定的信号,420EX上没有闪光曝光补偿按钮,因而只能以全功率输出)。换言之,佳能的无线系统只能使用E-TTL而不能使用TTL或A-TTL闪光测光。


光比
  一些中高档的A类机身(详细清单见下一节)支持在闪光灯分组之间改变光比(这与单个闪光灯作填充闪光的填充闪光比无关),闪光灯支架。每个从属闪光灯可归入A、B或C三组中的一组。如果相机具有光比控制功能,你可以设定A组和B组闪光灯发出闪光的比例,A:B的比例可以从1:8到1:1再到8:1之间以半档的增量调节,故一共有13档的变化。550EX还可以设定完全独立的第三组(C组)的闪光补偿,C组的补偿量相对于A:B的比例可从-3到+3档以1/3档的增量调节。

  佳能的两个EX系列微距闪光灯,MR-14EX和MT-24EX同样支持无线闪光功能。两种闪光灯都可以作为主控单元,不过工作方式有所不同:两个闪光管一个被分配给A组,另一个分配给B组(闪光灯上有标明),如果你的相机具有光比控制功能,你可以设定两个闪光管之间的输出比例;你可以将其它从属闪光灯分配到C组,调节其相对于两个闪光管的闪光补偿量;你也可以利用闪光灯上的用户自选功能控制A组和B组的从属单元,不过它们是与内置的闪光管相关联的。

  不幸的是,早期的A类(支持E-TTL)机身支持无线E-TTL但不支持无线E-TTL光比控制,即所有闪光灯都以同样的功率输出。不过,如果你用550EX作为从属单元的话还有一些回旋余地:你可以通过闪光灯上的按钮手动设定闪光灯的闪光曝光补偿。

  无线E-TTL控制多个闪光灯的能力具有一个有趣的附加好处,就是简化了高速摄影。如果你想用闪光冻结快速运动的物体(水滴、昆虫、蜂鸟等),常常会遇到实际距离的问题,因为短促的闪光脉冲输出功率较低,如果你只有一个闪光灯的话就限制了相机与光源之间的距离;然而,利用E-TTL,你可以安排一排闪光灯,每个与主体的距离相同,同时以低功率闪光。当然,这是个昂贵的解决方法,但提供了多种功能。

ST-E2无线发射器
  佳能无线闪光系统中的另一个有趣的组成部分就是ST-E2发射器。这个小型单元安装在相机的热靴上,可以控制外置的无线闪光灯,但不会产生场景照明用的白光。ST-E2包含了一个小型闪光泡,用以向其它闪光灯发送控制信号,但闪光泡被滤光片覆盖,因此其主要输出的光为不可见的红外(IR)能量,由于人的肉眼不能检测到红外线,故ST-E2在控制从属单元时比550EX要显得低调一些。

  尽管ST-E2比较小巧便携,但它比550EX的信号传输距离要近,覆盖的角度范围也窄得多;实际上,ST-E2的范围只有550EX的一半,即3-5米(见上面覆盖范围说明)。这基本上使得它的用途仅限于在小型房间或影室内的摄影。与550EX不同, ST-E2只支持A组和B组以及A:B光比的控制,而不能控制C组;ST-E2也不支持闪光包围曝光(FEB)。

  一个比较正面的消息,ST-E2也包含了红色的AF辅助光,使之成为深受没有AF辅助灯的EOS相机(特别是Elan 7/EOS 30/33/EOS 7、D30和D60)用户欢迎的附件。

无线E-TTL的缺点
  总体来说,无线E-TTL是一种功能强大、灵活方便的系统,但也有一些缺点:首先,无线控制脉冲会无意中触发光学同步器和闪光测光表,这是E-TTL的通病,无论是可见光脉冲(无线信号以预闪的形式从闪光管发出)还是ST-E2发射器发出的红外脉冲的亮度都足以使上述设备误动作;其次,, 光脉冲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各个闪光灯必须正确地摆放,以便它们可以互相可以看见,且每个闪光灯前的接收感应器没有被任何物体遮挡,与无线电控制的系统相比,这也限制了其工作的范围;第三,电池供电的便携式闪光灯与影室灯相比功率仍然较低,因而不适合许多复杂的许多个闪光灯组合或较大的面积;第四,ST-E2控制器不能控制C组从属灯;最后也是最不方便的,就是购买一大堆佳能闪光灯相当的昂贵。


具有无线能力的闪光灯和相机清单
可作为主控单元的闪光灯:
  Speedlite 550EX和ST-E2发射器都可以作为主控单元;MR-14EX和MT-24EX微距闪光灯也可以作为主控单元,但只能控制C组的闪光灯,或者将A组和B组的闪光灯与内置的闪光灯管连接而其它闪光灯置于C组(见上)


▲延伸线
  有两种延伸电缆系统可以使闪光灯离开相机随意摆放以适应更复杂的闪光布光。

离机热靴同步线2
  离机热靴同步线2是一种两端装有插座的螺旋电线,可以让闪光灯连接到相机的热靴上,又能独立于相机自由移动,最大的距离约为60 cm(2英尺)。该连线虽然昂贵,但保留了包括E-TTL在内的所有闪光灯功能,在需要把闪光灯安装在闪光灯支架上时十分有用。

 
▲闪光技巧
  这里谈及一些技巧和可能犯错的地方。不过,我们首先对与闪光摄影相关的光线质量(定性,而非定量)问题进行简要的讨论。

光线的质量
  我可以肯定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从冲印店取回照片,发现光线刺眼,效果令人失望。那么专业摄影师是如何拍出那些精美绝伦的照片的呢?当然有很多原因,但由于本文是有关闪光摄影的,我这里就讨论一下使业余摄影者拍摄的照片看起来很蹩脚的非常普遍的原因:闪光。

  问题可以归结为光线的质量。因为一张看起来很专业的人像照片需要非常柔化的光线,即不会产生明显阴影的光线。相反,强烈的光线通常会产生边沿清晰的阴影,会强调面部的瑕疵而通常不讨人喜欢。

  硬和软的光线之间的差别在于光源与主体相对的大小。柔化的光线来自较大的发光面积,想象一下阴天的情形,太阳被覆盖整个天空的云层所过滤,因而阴影非常淡;相反,舞台上的聚光灯则会投射出非常强烈的圆形光圈。

  这就是症结所在。便携式闪光灯是基本上像聚光灯那样设计,其发光面积很小,只有几个平方厘米,其中一部分是为了便于携带,另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得到尽可能远的照射距离而使用了反光碗和透镜,任何柔化光线的举措都会引起照射效率和距离方面的损失。因此闪光灯发出的光线都很生硬和刺眼。在某些情形下你可能需要这种效果:拍摄晶莹的物体和强调反射的高光;但多数情况下并非如此。

  柔化闪光光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光线通过大的白色表面反射回来,白色的墙壁和天花板是很好的选择,大型折叠式便携反光板也不错。你还可以购买安装在闪光灯上的柔光罩,它们要么向各个方向折射光线,使光线从墙壁和天花板反射;要么增加发光的面积。记住,有色的表面会使反射的光线染上颜色,这在进行室内反光时应特别小心。血红色的墙壁会反射红色的光。

  影室闪光灯通常与摄影反光伞或柔光箱一同使用。反光伞是一种涂成白色或银白色的大型折伞,用来反射闪光灯发出的光线(闪光灯安装在伞的中央,背向主体向外反射光线);而柔光箱则是一种带反射内壁和白色织物散光屏的大箱子。

  电池供电的便携式闪光灯在使用反光伞或大型柔光箱时没有足够的功率照亮大型的影室,但如果为了节约费用且在较小的空间内工作,闪光灯使用技巧,一把摄影反光伞,甚至是里面涂成银色的普通雨伞将会是一种便利的工具;把闪光灯透过一个蒙上白色织物简单框架散射光线也是一种有效的做法。可以通过试验看看哪一种方法适合你。附带再说一句,数码相机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你可以不断地做各种试验并立即在屏幕上得到结果。

  记住光源与主体之间的相对大小是其中的关键。一个远离主体的巨型柔光箱与一个靠近主体的小型柔光闪光灯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将柔化的光源靠近主体也同样重要。在影室中柔光箱往往是放在紧挨着画框外的地方。


一般闪光摄影技巧:
  使用内置闪光灯时应取下镜头遮光罩,否则在拍摄的照片的下方可能会出现月牙型的闪光阴影。

  除非你有微距闪光灯,不然不要站在近于主体一米之内的位置拍摄,否则照片下方也会出现类似的阴影,尽管使用带小型散射屏的外置闪光灯会减轻这种现象。

  如果可俯仰/旋转的闪光灯不是设在直射的位置,在改换横幅或竖幅拍摄前应再次检查灯头的位置,如果灯头指向错误的方向就可能会产生难看的阴影,或者只有半幅照片正确曝光。

  如果你拍摄竖幅照片,而闪光灯直接装在热靴上,请注意你的左手不要握着镜头以免挡住闪光灯。

  如果相机的对焦点多于一个,请勿使用“先对焦,锁定AE再重新构图”的老方法,而应该选择最接近主体的对焦点使得闪光曝光偏重该区域。对于支持FEL的A类机身例外,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在重新构图前利用FEL针对某一区域锁定闪光曝光值。

  如果需要连续快速拍摄很多闪光照片,可考虑使用NiMH(镍氢)、NiCad(镍镉)或锂(如果闪光灯接收的话,许多闪光灯不行)电池,而不要采用普通碱性电池。这些电池的内阻较小,因而回电时间较短。不过要注意镍镉电池储存的电量没有碱性电池多,因此需要频繁更换。另一种选择是使用外置电池盒,尽管它们通常比较大而笨重。


在室内小型空间内拍摄:
  利用天花板或墙壁的反射闪光可柔化光线。如果天花板或墙壁涂有强烈的色彩,你可能要避免使用反射闪光,除非你想令光线带上相应的色调。

  如果你不想用反射闪光,可以尝试使用小型闪光散射屏改变光线的方向性。

  确信你没有拍摄某些反射性的物体,例如玻璃窗或镜子。炫目的闪光会从玻璃表面反射回来造成难看的光斑,它还会干扰闪光测光,使照片曝光不足。


在室外或大空间室内拍摄:
  如果在室外,或者天花板太高、太暗,或者涂有会改变闪光色彩的颜色时,请不要用反射闪光。例如,强光拍摄技巧,如果将闪光灯向上抬起,你会发现图像的上半部分发亮而下半部分发暗,这样看起来很糟会,除非你安装了大型的闪光柔光罩。

  你恐怕不应使用小型的闪光柔光罩,因为它只会减少有效照射范围;小型柔光罩是光线折射器,在靠近可以反射并柔化光线的白色表面是最为有用。而大型的闪光柔光罩则通过增大闪光灯发光的面积来柔化光线,尽管也会减少照射距离,但相对还比较有用。

  在较暗的条件下远距离拍摄人像时,应留意会产生红颜效应。当使用远摄镜头从较远处拉近被摄对象时尤其明显(典型的例子是,你在光线昏暗的体育馆里用长镜头拍摄学校音乐会上孩子们的脸,拍出来的结果就像一群幼年魔鬼组成的唱诗班)。请试着让闪光灯尽可能远离相机,即使是安装在热靴上的大型闪光灯距离还是不足够。

概念:什么是摄影?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英文摄影 Photography 一词是源于希腊语 φω? phos(光线)和 γραφι? 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η 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语言: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一般简称的摄影,即是用照相机,映像在底片,冲印底片成为单一相片,微距镜头,一张张作永久保存。但相片的影像是不动、无声,仅供人观赏其人物、意境,进而体会其涵义。
  今天世界上仍存留最早的一张照片可以追溯至1827年,出自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之手。

概念:摄影的原理
  曝光过程:
  在进行照相时,光通过小孔(更多时候是一个透镜组)进入暗盒,在暗盒背部(相对於光入射方向)的介质上成像。根据实际光强度和介质感光能力的不同,要求的光照时间也不同。在光照过程中,介质被感光。
  后期制作:
  照相进行完成后,介质所存留的影像信息必须通过转换而再度为人眼所读取。具体方法依赖于感光手段和介质特性。对于胶片照相机,会有定影,显影,放大等化学过程。对于数码照相机,则需要处理器对数据进行计算,再通过电子设备输出。
  所用设备:
  一般来讲,人们使用可见光照相,最常用到的是照相机。因场景和用途的不同,照相机有着非常多的分类。综合来讲,照相机都要有几个基本的部分以保证暴光过程,这包括:感光介质、成像透镜、曝光时间控制机构、胶卷暗盒、存储介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