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市开始了吗

 假行僧68 2012-09-09

牛市开始了吗

时间:2012-09-08 12:21 点击: 991次
9月6日开盘前,我已在群里写了这样一篇内参—— 到昨天为止,大盘才算真正有了即将反弹的苗头

       2012年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已全部披露完毕。2477家公司实现利润1.02万亿,同比微增0.5%。如果下半年仍能维持这样的水平,以目前21万亿的总市值计算,沪深股市的“动态市盈率”就是10.5倍。这一估值已大大低于998点和1664点,并已接近1994年325点时的市盈率水平。从估值角度说,股市已具备了反弹条件。
       当然,从长远看,我并不认为本轮调整的最低市盈率已经出现。因为1994年7月325点时,上证指数动态市盈率稍低于10倍,深证综指市盈率接近7倍。而当时的调整只是“股市供求再平衡”与“信用紧缩”2个周期夹击,这轮调整则是四大周期叠加,无论股市供求还是宏观经济形势,都要比1994年严峻得多,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在此轮调整中,沪深股市的估值会不创下新低。
       从结构方面看,23个一级行业(按申万分类),上半年利润增长的有8个,增幅最大的是食品饮料,达37.24%,最小的是生物医药,不到3%。而15个利润下降行业中,有5个行业降幅超过了38%,降幅最大的是综合,达69%——所谓综合就是东也想捞一把,西也想捞一把的企业。其次是钢铁,降幅达到55%。利润降幅大的,基本上都是传统行业。产业更新周期给沪深股市带来的影响已开始显示。
       类似经济周期曾在一些发达股市上演过。比较起来,产生了两种结果。一种是美国式结果:经过十余年时间,去旧换新成功,并由此产生了长达18年的超级大牛市,指数升幅近20倍。一种是日本结果:始终在老路子上打圈圈,救了银行救企业,救了企业救银行,带来失去的20年和20年的超级熊市。
       因此,中国的产业更新周期会出现什么结果,成为近段时间同道们和我探讨的重要话题。我的看法是,中国不可能出现美国式结果,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力量太强大。我们从美国的实践也可以看出,凡是由政府主导提倡的新兴产业鲜有成功的,而最终成功的产业都是市场个体在探索中产生的。比如新能源,美国政府也曾大喊大叫过太阳能之类的东西,最终却是少数企业埋头苦干的页岩气成了大气候。
       但中国也不会出现日本式结局。一是中国的集体主义精神没日本那么强,步调没日本那么一致。各行其是,各自想着各自的发财梦,变着法儿玩花样,是中国人的习性。这种习性当然是有缺陷的,但是,许多因地制宜、创造性的东西往往也容易在这种状态下出现。二是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使中国的经济层次更加丰富,产生出更多的缝隙,使新的东西具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余地,这和当年红色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大地广泛存在的原因非常类似。因此,中国产业更新周期的结局一定会大大好于日本,不会像日本那样,到现在仍是那些企业在唱主角。
       由上述分析带出了第二个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完成的标志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从经济层面讲,传统产业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当然,它们也不会全部死掉,还会保留相当大的份额,因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除非世界大同,否则永远需要有一个独立而完备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从股市层面讲,传统产业占市场的份额降到三分之一以下。在本次调整前,传统产业的市值占全部上市市值的比例在70%以上,目前已下降到56%。虽然仍任重而道远,但已迈出了一大步。
       除了产业结构外,中国经济还有一个部门结构问题。在今年上半年1.02万亿的利润中,16家银行股占据了5453亿,占比超过53%。换言之,大多数中国企业实际上都在为银行打工。银行是什么?银行就是服务业,和洗脚店没有本质区别。当洗脚店老板赚光了所有客人的钱,来洗脚的老板只能一个接一个破产,最终洗脚店也将失去生意。这是我几年前就提出的一个问题,我把它视作中国经济的最大结构性问题!因此,结构调整也包括了银行利润的调整。过去10年来,我国名义GDP的年均增长率约13%,而银行的利润增长率却超过它的2倍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资本收益平均化是市场最基本规律。如果某一天银行利润出现大幅下降,那是将过去多赚的钱吐出来而已,对其他企业来说,其实是件好事。
       从2478点到本周的2029点,调整已经7个月,时间周期上已得到最大程度满足。形态上也已完成了5个下跌浪。尤其是2176以来的一组下跌5浪也已完成。因此,即便不说大盘的中级反弹,至少,一个可操作周期已经到来。

对上文的第一个补充——
       上文是我9月6日(周四)收盘后写给中证报的一篇评论。该栏目每周六发表,但我的交稿时间都在周四下午4点钟。
       而9月6日开盘前,我已在群里写了这样一篇内参——
       到昨天为止,大盘才算真正有了即将反弹的苗头,最主要的迹象是盘中一创出新低就被快速拉起,低档承接有所加强。时间周期上也大致符合一般规则。
       排除以前的走势,仅从2176点以来的形态看,一组下跌5浪已进入最后一浪的态势已非常明显。即:2176-2089点;2089-2124点;2124-2032点;2032-2066点;2066-?在这组5浪中,1、3浪的下跌点数分别是87点、92点,基本等长。因此,2066点开始的第5浪也下跌90点的概率很低,它要么成为最短的一浪,跌60点左右,到2010点止跌;要么跌100点以上,到1900点附近止跌。现在看,前者的概率要大于后者。只是反弹高度却仍不乐观,最多100点或稍多一点。

       9月7日(周五)开盘前,我又发了这样一篇内参——
       从2478点到本周的2029点,上证指数的调整已历时7个月,从2453点开始,调整也已18周,时间周期上已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形态上,自2478点到2029点,已形成一个大5浪型结构。从2176点到2029点,形成了一个小5浪型结构。总之,时间、形态与幅度均已满足反弹条件。而从心理层面看,近期市场关于反弹的呼声也日渐高涨。虽然有反向理论认为,大家都认为的底不是底,但是,多空双方对后市的预期趋向一致或接近,正是弱势市场中反弹的必备条件。当资金不够的时候,需要预期来凑。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大盘的阶段性低点已经形成。

对上文的第二个补充——
       虽然9月5日(周三)2029点当天交易结束后,我就明确认为大盘真正有了即将反弹的苗头,并在第二天做了更加明确的确认:阶段性低点已成形成,但周五的上涨力度却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因此,整个一天交易中,我基本上就在考虑一个问题——反弹的性质和级别:有没有可能是3478点调整已彻底结束,大盘由此进入一轮新的长期牛市?
       正巧,周五下午,友人魏剑峰君发来一组图,表达了他的看法,我把其中最核心的一张先粘贴如下。下周再谈我的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